"文革"時期為何有兩個第四版《新華字典》?

2020-12-11 騰訊網

[摘要]此前的《新華字典》(包括人教社出版的各版中)字頭均是楷體,從1965年第4版起採用了大號宋體字;從該版開始,字典中還多了個《新舊字形對照表》。

在商務印書館出版《新華字典》的歷史上曾出現過兩個第4版,頭一個的版權頁上標明是第4版,後一個的版權頁上並未標明,卻被後來出版的新的修訂本「追認」成了第4版,等於把頭一個第4版排除出了《新華字典》版本序列。

1962年修訂重排本的《新華字典》

被封五年「內部控制發行」

1965年1月30日,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員會發布了《關於統一漢字鉛字字形的聯合通知》,通知並附《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為6196個印刷通用漢字規定了通用字體(即宋體)的標準字形(筆畫數目、筆畫形狀、結構方式和筆順)。《新華字典》1965年修訂重排第4版(以下簡稱「1965年第4版」)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出版的。

此前的《新華字典》(包括人教社出版的各版中)字頭均是楷體,從這一版起採用了大號宋體字;從該版開始,字典中還多了個《新舊字形對照表》。有讀者可能以為,字典中的字頭採用何種字體無關緊要。不妨看一則葉聖陶先生1954年2月1日的日記:

午前愈之來談,謂有若干文字改革方面事皆與出版有關⋯⋯談及印刷書報用楷體字,愈之與餘意見相同,皆以為不若宋體字。宋體字形式方正,排植可以整齊,筆劃有粗細,辨認比較方便。一般人多有成見,以為楷體字便於兒童及初識字之成人,實則說不出若干道理也。愈之謂我國刻書,相傳用宋體,各國文字,印刷皆有印刷體,其中必有道理,蓋合於人之心理也。(《葉聖陶出版文集》,中國書籍出版社1996年3月版,第309頁)

這就是說,早在新中國建立初期,胡愈之、葉聖陶就開始反對書報印刷中使用楷體字。就在寫作本文時,筆者看到《光明日報》發表的一篇綜述,內容是關於我國字庫行業的現狀,文中介紹了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李少波的看法,「現在教科書用的楷體,形成於上世紀30年代,是以毛筆的審美和風格為標準的,而現在的孩子多用鉛筆或鋼筆;而且孩子對空間的認知能力較弱,很難有精力顧及細節,所以容易對字體產生錯誤的辨識。」筆者還從這篇綜述中了解到,不久前落幕的第七屆「方正獎」中文字體設計大賽,正是以「教科書體」為主題,而大賽一等獎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特點」,因為「孩子無法像成人一樣對字體進行書法的審美,如果字體過難,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李苑:《字庫行業:版權「富礦」為何無人採》,見2014年6月3日《光明日報》第5版)

《新華字典》1965年第4版還增加了不少單字,使所收單字(包括異體字)達到8500個左右。如前所述,人教社最初出版的《新華字典》僅收6840個字頭,雖說商務前三版每次修訂時,都增收了一定數量的單字,但基本規模卻都是維持在8000多個,因此可以說,這次增收的單字規模是比較大的。該版還有一個明顯變化,就是刪去了大部分插圖。

不過,在讀者後來看到的商務版《新華字典》的版次序列中,並不包括1965年第4版——本應作為第5版的1971年版,在1979年版的版權頁上被「追認」成了第4版。原來,1965年第4版付印時已到了1966年的五六月間,而這恰恰是「文革」開始的日子,印製好的成品被封存起來了。直到1970年夏,才按成本價「內部控制發行」,這大概就是它後來被排除在《新華字典》版次序列中的主要原因。2014年1月8日的《中華讀書報》上有方厚樞先生的《1966-1976年商務印書館的片段回憶》一文,其中對《新華字典》1965年第4版在「文革」中的遭遇,有比較詳細的記載(點擊底部「閱讀原文」即可閱讀)。

就筆者所見,1965年第4版只有北京和上海兩地的印本,而且都是平裝本,定價八角;其封面、書脊、扉頁上的書名,用的仍然是「魯體字」,這也是《新華字典》書名最後一次用「魯體字」。後來「按成本內部控制發行」時,原來封底上「0.80元」的定價被改為「0.65元」(至少上海是這樣)。同樣根據上述方先生的文章,該版在內部發行前,統計到的印量是約70萬冊——就普及性的學生字典來說,這個數字顯然不大,再加上它又都是平裝本,不易保存,因此,現在社會上已很難見到該版字典了。

1971年修訂重排本特點多

在1970年9月決定內部控制發行1965年第4版的同時,出版方便開始對其進行修訂了。一個基本事實是,修訂工作一開始,周恩來總理就對來自「左」的方面的指責和要求進行了堅決的抵制,使得後來公開出版的1971年修訂重排本(也就是後來被「追認」為的第4版)從總體上看只是對1965年第4版的一個「略加刪改」的本子——「略加刪改」是1971年版《說明》中的用語。當然,1971年修訂重排本畢竟是「文革」產物,打上了時代烙印。該版的「文革」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講傳承的版本記載。「商務新1版」的版權頁上,先是聲明《新華字典》始於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年10月的初版,這以後的1959年重排本、1962修訂重排本和1965年修訂重排本(即第2至第4版),各版的版權頁上,首先都是「1957年6月商務新1版」的記載,印數也都是累計印數,但是在1971年版初印本的版權頁上,我們只能看到:「1971年6月修訂第1版,1971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雖然讀者可以從該版的《說明》中看到它與1965年第4版的繼承關係,但作為版權頁,這種版本記載方法是不符合出版規範的。

第二,專設《毛主席語錄》插頁。說到語錄,筆者還想指出一個細節,我們現在看到的更多該版《新華字典》都是用紅色油墨印刷語錄內容的,但該版的北京初印本(1971年6月)是用黑色油墨印刷的;筆者還見過1971年後半年新疆、湖南、廣西等地的印本(租型印刷)也是用黑色油墨印刷語錄的。「文革」後該版字典仍然發行多年,就「附部首檢字表」本來說,刪去語錄插頁,始於1978年9月的北京第16次印本。

第三,注釋和例句中的「文革」特色。僅舉兩例為證。(1)1965年版的「工」字頭下,收有「工夫」和「功夫」兩個詞語,給予了同樣的解釋,其中一項釋義是:「長期的修養,訓練久了的結果。」「文革」中,「修養」一詞因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書而幾乎成了貶義詞。因此,在1971年版中,這一釋義就被修改為:「努力實踐或長期實踐的成果。」(2)1965年版給出的「忠」字的釋文是:「赤誠無私,誠心盡力:~於人民。~於祖國。~言逆耳。」1971年版中的釋文則是:「赤誠無私,誠心盡力。在階級社會中,忠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忠於毛主席。~於人民。~於祖國。」——釋文中,不僅增加了「在階級社會,」,在例句中,「毛主席」前的「忠於」一詞,也不敢按字典本來規定的體例「~於」處理了。

第四,「評法批儒」運動後的挖改。在《新華字典》歷史上,同一版次在不同時間印刷時往往都會在某些地方出現挖改,但規模較大的挖改本則是「評法批儒」的產物。這樣的本子大約出現在1974年後。比如「法」字,在1974年前的版本中,是沒有「法家」這一義項的,經過「評法批儒」,「法家」則成了僅次於「法律」的第二個義項,而且釋義佔了12行(約150字),成為《新華字典》中少有的超長篇幅的義項之一。「挖改」是鉛字排版時代的常見現象,一般是有增必有刪的,因此,在增加「法家」這一義項及其釋文的同時,就刪去了以前的兩個義項及其釋文。再如「儒」字,1974年前的版本中,雖有「儒家」這一義項,但釋文非常簡單:「我國古代一個代表剝削階級利益的思想流派,孔子所創立。」但經過「評法批儒」,其釋文則大大膨脹:「以孔丘、孟軻為頭子的當年沒落奴隸主階級利益的反動學派,始於春秋戰國時代。後來,儒家反動思想又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成為鞏固和維護地主階級專政的思想工具。」經過挖改後的「儒家」的釋文相比於「法家」的釋文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當然了,這次挖改的內容,絕不只是這兩個字的釋文。

第五,附錄中的「文革」特色。這主要體現在《常用標點符號用法簡表》中。比如逗號的例句是:「有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才有我們工人階級的今天。」感嘆號的例句是:「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間隔號的例句是:「《五·七指示》」。筆者發現,引號的例句中,有一句是「高舉『九大』團結勝利的旗幟奮勇前進!」——這個例句不僅在1973年的「十大」後沒有修改,而且在1977的「十一大」後也沒有修改,在筆者所見該版較晚的1978年9月的印本中,例句仍是「九大」。

「文革」特色是1971年版《新華字典》至今仍然受到批評的地方。那麼,該版是不是一無是處?實事求是地說,該版值得肯定的地方不少。

第一,周總理叫停拼湊的「魯體字」,書名採用宋體簡化字。如前所述,初版《新華字典》(人教社1953年10月)的封面、扉頁及書脊上的書名使用的都是字典主編魏建功的題籤(隸書),後來在出版部首排列本時,有關方面決定書名改用集魯迅手跡而成的「魯體字」,「魯體字」一直使用到1965年第4版。到1971年版出版時,編者考慮到書名也應該用簡化字,於是就從魯迅手稿中找出「化」和「十」兩個字拼出了「華」字。周總理發現後認為這是「不尊重魯迅的表現」。從此以後,字典的書名就一直採用宋體簡化字了(商務印書館為紀念創立110周年,2007年1月影印出版了1957年6月的新1版;為紀念創立115周年,2012年10月出版了第11版的紀念版;為祝賀發行五億冊,2014年5月又出版了線裝本紀念版,這三種紀念版屬特殊版本,均使用了「魯體字」)。

第二,第一次另出「附四角號碼檢字表」本。上個世紀40年代,在讀者中影響最大的漢語字典當屬商務初版於1938年7月的《王雲五小辭典》,這本字典採用的是王雲五發明的四角號碼檢字法。新中國建立初期,這本字典經過較大修改後以「四角號碼新詞典」為名在1950年8月出版,到「文革」前,已經有了第7次修訂重排本(1962年5月),累計印數近千萬冊。「文革」開始後,該詞典無法再繼續印刷和發行。在這種情況下,1972年1月,《新華字典》另出了「附四角號碼檢字表」的版本,極大地滿足和方便了當時更多讀者的需要,後來出版的各版《新華字典》的大字本中,也都附上了「四角號碼檢字表」。

第三,對附錄內容進行了大幅調整和修改。主要有:壓縮了《我國歷代紀元表》並改稱《我國歷史朝代公元對照簡表》;將《度量衡表》改稱《計量單位簡表》(內容略有修改);將《化學元素表》改為《化學元素周期表》(使特性相近的元素歸在同一族中,更為直觀地反映了每種化學元素的性質特點);恢復了標點符號用法方面的知識,新出《常用標點符號用法簡表》(人教社前三版中,均附有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公布的《標點符號用法》,由於這方面的規定後來發生了一些變化,字典在轉入商務後即被刪去);第一次增加了《節氣表》,一直保留至今。還有兩個附錄,在《新華字典》的歷史上大概是空前絕後的,這就是《常用化肥和菌肥》以及《常用化學農藥》兩表。在當時全國各地尤其是農村地區普遍發生「書荒」的情況下,這兩個表也許是非常實用的。

相關焦點

  • "文革"時期為何有兩個第四版《新華字典》
    在商務印書館出版《新華字典》的歷史上曾出現過兩個第4版,頭一個的版權頁上標明是第4版,後一個的版權頁上並未標明,卻被後來出版的新的修訂本「追認」成了第4版,等於把頭一個第4版排除出了《新華字典》版本序列。
  • 為何《新華字典》中有兩個「漯河」
    ■李華強《新華字典》(第11版)收有兩個「漯」字頭,讀音不同,一讀luò,一讀tà。但註解中均有「漯河」,一是「[漯河]地名,在河南省」;一是「漯河,古水名,在今山東省」。要弄清為何有兩個「漯河」,必須從「漯」字的源頭說起。
  • 《新華字典》都出到12版了,每次新版都有啥不一樣?|新華字典|人民...
    8月11日,新上市的《新華字典》(第12版)內有增補的「點讚」的釋義,內頁上方的二維碼可在掃描後提供增值服務。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新華字典》第12版已於8月11日正式首發。作為新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新華字典》自1950年啟動編撰以來,共經歷了12次修訂,上一次第11版修訂為2011年6月;作為一本全民使用的基礎性字典,《新華字典》收錄新字新詞、增加新義和新用法非常謹慎,每一處修訂和調整都有著嚴謹的學術依據。它的每次新版發行,都有哪些不一樣的內容呢?各個時期的《新華字典》。
  • 從小看《新華字典》,但你未必真了解她
    大小問題一共有200多處,最嚴重的包括,「毒」字例句為「太陽很毒」,「好」字和「友」字下例句均是「中蘇友好」(當時中蘇關係早已惡化)等。⑤這樣的字典當然不能大規模發行,於是有了著名的1971年版《新華字典》。
  • 《新華字典》都出到12版了,每次新版都有啥不一樣?
    8月11日,新上市的《新華字典》(第12版)內有增補的「點讚」的釋義,內頁上方的二維碼可在掃描後提供增值服務。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新華字典》第12版已於8月11日正式首發。作為新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新華字典》自1950年啟動編撰以來,共經歷了12次修訂,上一次第11版修訂為2011年6月;作為一本全民使用的基礎性字典,《新華字典》收錄新字新詞、增加新義和新用法非常謹慎,每一處修訂和調整都有著嚴謹的學術依據。它的每次新版發行,都有哪些不一樣的內容呢?各個時期的《新華字典》。
  • 《新華字典》:小字典映射大時代
    自1957年開始,《新華字典》改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其間不得不提到「文革」時發行的1971年版字典,周恩來總理曾親訂此版的修訂原則,甚至親筆訂正字典的詞條,並曾兩次接見修訂組代表:「1970年11月,一次在人民大會堂聽匯報,(周總理)親自與大家研究修改條目,前後竟達三個多小時。」1953年版編寫主持人魏建功之子魏至回憶說。
  • 追憶上世紀五十年代人教版《新華字典》
    全面梳理《新華字典》的歷史版本,現在的第11版《新華字典》(商務印書館2011年6月出版),實際上應該是《新華字典》的第15版了。現在所稱的這個「第11版」,在統計上是不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過的三個版次以及商務印書館1966年5月已經印製好,但卻因「文革」遭到封存的「1965年修訂重排第4版」的。
  • 《新華字典》最新版發布,有變化
    8月10日,《新華字典》(第12版)正式首發。與此同時,新版App同步面市。《新華字典》(第12版)於2013年籌備修訂,2015年正式啟動並逐步實施,歷經五年認真細緻地修訂,數易其稿,跟進升級50餘個專項,使字典內容更加符合社會需求。最新版「中國紅」來了!
  • 那些年,我們一起查過的《新華字典》
    到1993年,該地區有2012名脫盲人員參加各種學習,佔整個脫盲人員的95.3%,共有學習小組454個,包教教師415名,訂閱《北京日報郊區版》近700份,發給《新華字典》2111本。因為有了權威的工具書,80%的脫盲人員書、報讀得比較流暢,讀錯的字較少。
  • 文革中紅衛兵見書就燒 只留《新華字典》就夠了
    砸石玩,還一面撕一面唾罵這是『封建主義的玩藝兒』最後是一聲號令把我曾祖、祖父和我父親三代購置的書籍和字畫還有我自己保存的統統堆到院裡付之一炬,紅衛兵們自搬自燒,還圍著火堆呼口號,當紅衛兵們抱出兩本大部頭洋裝書《辭源》和《辭海》的時候我出來阻止了,我說這兩部誰都用得著的工具書,而且是一位外地的學生借給我的,如果燒了我就無法物歸原主了,紅衛兵不理我,就是把這兩部書扔進了火海,還一邊說我們革命的紅衛兵小將有《
  • 《新華字典》修訂組回應爭議 為何收錄網絡潮語
    中新網8月5日電  新版《新華字典》推出以來,受到各界關注,亦引發一些質疑聲音。《新華字典》第11版修訂組5日就外界熱議的「林蔭道」和「林陰道」等爭論問題做出回應。  「林蔭道」還是「林陰道」?  《新華字典》第11版修訂組表示,「蔭」本有陰平yīn和去聲yìn兩讀,《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規定「蔭」統讀yìn,只能用於「封妻蔭子」「蔭庇」等詞。這樣,原來的「樹蔭」「林蔭道」只能寫作「樹陰」「林陰道」了。此規定公布以來,很多讀者出於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不太認可,仍然使用「樹蔭」「林蔭道」,網上對此問題反應強烈。
  • 手機版《新華字典》:為情懷買單?
    6月11日,官方版《新華字典》手機應用正式登陸蘋果、安卓應用平臺。據介紹,該軟體是唯一正版《新華字典》手機軟體,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中國社科院語言所修訂,為網絡用戶提供了足夠權威的來源。與紙質版不同,付費的手機版《新華字典》不僅查詢方便,還有讀音功能。但看似強大的功能背後,來自用戶、輿論的各種評論卻不絕於耳。為何一款手機應用上線引得如此關注?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華字典》背後的故事
    歷史上的多個版本  《新華字典》是第一部用白話釋義、白話舉例的字典,是中國辭書史上的一次創舉,自出版以來不斷修訂完善,至今已有十三個版本,幾乎每五年就修訂一次,這在辭書出版史上非常罕見。  《新華字典》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有1953年和1954年兩個版本,1954年版沒有大的更改,只是將1953年魏建功的封面題字改為拼集魯迅先生字。
  • 我們一起查過的《新華字典》:盈盈一握60餘載
    在後來的歲月裡,又有很多如雷貫耳的名字加入修訂者行列:王力、遊國恩、袁家驊、周一良等。能夠集中這樣多的專家、學者來做一本小字典的校對,堪稱世界之最。(2011年7月6日《北京日報》13版,《新版新華字典新增800多字》)第10版《新華字典》出版後,很多讀者前往西單圖書大廈購買。
  • 《新華字典》一直執行低價策略 不斷修訂升級
    而有了切實數據的支撐,有了世界權威的世界紀錄認定機構吉尼斯官方確認,《新華字典》稱為「最暢銷的書」就有了十足底氣,可以平息爭論了。  而坊間也認為,兩項世界紀錄的確認,是對《新華字典》這一著名品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更是漢語世界文化影響力和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進一步彰顯。  為減輕讀者負擔,《新華字典》一直執行低價策略  《新華字典》的意義,早就超越了字典本身。
  • 《新華字典》出了個官方版 app,但憑什麼叫價 40 元?
    現在,終於有個工具來幫你脫離恥辱了。(該款 app 的上特別標有「正版」字樣)曾陪伴過大多數中國小學生的《新華字典》在 6 月 11 日推出了官方版 app,讓你可以隨時查生字,而且還請來原《新聞聯播》播音員李瑞英來為字典配音,誰也不能再羞辱你不懂讀生僻字了。想知道你的中文詞彙量到了什麼等級?
  • 「國民字典」出新版,《新華字典》編纂70年暨第12版出版座談會在京...
    1950年,新華辭書社成立,啟動《新華字典》編寫工作,由魏建功先生主持,葉聖陶先生審訂。1953年初版,1957年「商務新1版」出版。《新華字典》先後榮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榮譽獎、第三屆國家辭書獎特別獎、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等,並於2016年獲得「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兩項金氏世界紀錄。
  • 《新華字典》解釋App為何比紙版還貴:買的是服務
    近日,由商務印書館官方出版,中國社科院語言所修訂的《新華字典》APP上線。據介紹,該APP提供數字版紙版對照、原《新聞聯播》播音員李瑞英播讀、漢字規範筆順動畫等增值服務。但《新華字典》APP的免費版每天只能查2個字的情況引發爭議,APP的開發方表示,因涉及版權及軟體開發等問題,所以需要付費。
  • 第12版《新華字典》首發
    8月10日,《新華字典》(第12版)正式首發,進行了8項內容的修訂,包括增補字頭、添加新詞新義新用法,完善《部首檢字表》等。除了這些常規的修訂,第12版《新華字典》還在每頁都附有二維碼,讀者可以用手機掃碼看書寫筆畫、聽正確讀音,這也是《新華字典》首次實現應用程式APP和紙質圖書同步發行。
  • 《新華字典》(第12版)正式發行
    本報北京8月11日電(記者張賀)《新華字典》(第12版)首發暨「新華綻放——商務印書館文教讀書月」啟動儀式10日在京舉行。據介紹,第12版《新華字典》根據《通用規範漢字表》等規範標準,增、刪、改、調部分字頭,同時跟進時代,適量增補新詞,如「初心」「點讚」「二維碼」等。有些詞語增補了新義新用法。《新華字典》(第12版)首次實現應用程式APP和紙質圖書同步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