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湯圓,賣湯圓,這裡的湯圓圓又甜」,今日又是一年一度的冬至佳節。在第七屆嶺南祠堂文化節的現場,一場冬至大過年搓湯圓活動正在舉行,讓冬至佳節的氣氛變得更加濃烈。
將糯米粉揉成麵團、將麵團掰成一小塊一小塊、搓圓按扁、戳個凹槽放入紅糖、捏合、再揉圓,一個湯圓就做好了。再放入鍋中煮熟,加入放入了薑片一起熬製的糖水,一碗熱騰騰的湯圓就做好了。攤位的「芬芳組合」——70多歲的細芬姨和60多歲的佩芳姨,同時也是廣州市海珠區民間文藝家協會的會員,告訴廣州日報記者,這次的搓湯圓活動製作的是傳統湯圓,用料上要用純正的糯米粉,包入的餡是紅糖,糖水裡面還要放薑片,驅寒暖胃,具有廣東的地方特色。
現場不少的市民被搓湯圓的活動吸引,加入來一起做。90後的蘇小姐是廣州本地人,之前沒有自己親手製作過湯圓,拉著朋友一起開心地加入體驗。
居住在黃埔古港附近的居民陳小姐,帶著兩個孩子一起來嶺南祠堂文化節,又帶著今年6歲的大女兒一起體驗製作湯圓。把粉團搓圓按扁,看似簡單,對6歲大的孩子來說並不太容易。吃著熱騰騰的湯圓,小女孩邊吃邊說「好吃!」來自肇慶的冼小姐說,粉團有些散,不太容易搓圓。細芬姨告訴記者,做湯圓其實並不容易,如果捏合得不好,放入鍋中煮時方糖就會漏出來。佩芳姨則說,廣東人講究好意頭,所以湯圓搓得越圓越好,寓意團團圓圓。
此外,現場工作人員還將湯圓贈送給了一些長者、美食長廊攤位的每一位攤主,讓所有人一起來感受廣東的傳統文化魅力,共度冬至佳節。細芬姨說,很高興能參加這樣的活動,「歡迎大家都來嘗一嘗,試一試,感受一下傳統!」佩芳姨說,舉行這樣活動就是為了將傳統文化傳承下來,「小時候,每年這個時候都是要吃湯圓的。」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鄧瀟麗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鄧瀟麗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鄧瀟麗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剪輯:鄧瀟麗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彭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