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Nameme攜手,
了解每一個英文名背後的意義,
鼓勵孩子邁出空間禁錮的第一步。
取一個最心儀的名字,
與愈發平坦的世界輕鬆溝通,
為這個名字添上帶有自己色彩的一筆。
據媒體報導,被稱為中國版「權力的遊戲」的金庸的小說《射鵰英雄轉》明年將出版英譯版,而此次將是金庸的作品首次由英國出版社出版!
還沒等一眾金庸迷反應過來,英國出版社Maclehose Press就已經站出來確認,英譯版的《射鵰英雄傳》將分12卷發布,計劃在2018年2月22日發售第一卷《英雄誕生》(a Hero Born),定價14.99英鎊!
在距離創作發表足足60年之後,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第一次有了正式出版的英文譯本。,而英譯的封面也被曬出來了…長這樣…
這是《射鵰英雄傳》第一次被正式翻譯成英文出版,此前曾有熱心讀者自發翻譯部分章節傳上網,但沒有專業編輯出版,也未購買版權。
英文版推介文字稱之為「一部中國版《權力的遊戲》」。這段簡介還提到,作者金庸是「世界上最暢銷的作者之一」,他的作品在世界範圍內銷售量超過1億冊,其中還不包括數量龐大的盜版書籍。
各種文字版本的金庸武俠小說
金庸,原名查良鏞,英文名Louis Cha。1924年生於浙江海寧,曾經是一名新聞人。1946年,他進入杭州《東南日報》,負責收聽英語的國際新聞廣播,翻譯、編寫國際新聞稿。後又進入上海《大公報》,隨後調往香港。1952年在《新晚報》編輯副刊,並於1959年於香港創辦《明報》。
金庸大俠自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創作武俠小說,他筆下「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故事早已傳遍中原,但是西域讀者大多只聞其名,未讀其書,因為翻譯金庸的武俠小說實在太難。
波士頓大學比較文學系教授Petrus Liu在最近一篇《石英》雜誌(Quartz)的報導中說:
「Translating Jin Yong is often a daunting task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his language, which integrates prose and poetry and makes extensive use of 『four-character phrases』 and other Chinese idioms in order to recreate the 『fe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rnacular novels.」
「翻譯金庸令人生畏。為了營造中國傳統小說的感覺,他的語言複雜,作品裡夾雜詩歌,還大量使用四字成語和民間俗語。」
的確,你讓一個人用英語翻譯「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估計他得抄傢伙跟你拼命。
該報導還給西方讀者介紹了金庸小說中極難翻譯的詞,比如「江湖」:
The characters in Cha’s world — who have colorful names like the 「Seven Freaks of the South」 — operate in what is known as thejianghu, a term that is familiar to Chinese speakers and any reader of wuxia fiction but difficult to translate into English. The word literally translates as 「rivers and lakes,」 but is typically used to mean people who live in a world parallel to conventional society, one that operates by its own laws and code of ethics. It is closely linked to another wuxia term, the wulin, or 「martial arts forest,」 referring to a community of people practicing martial arts.
金庸小說中人物的名字極富特色,比如「江南七怪(Seven Freaks of the South)」等,這些人行走在 「江湖」之中。中國讀者熟悉的「江湖」,字面意思為「江和湖」,但其意蘊很難翻譯成英文,因為它常用來表示和古代傳統社會平行存在的社會環境,其生存法規和道德自成一派。「江湖」和「武林」休戚相關,後者指代會武功的人組成的群體。
點擊播放 GIF 1.1M
要用英語原汁原味還原金庸的風格極其困難,雖然也有一些譯者嘗試,但正式出版的英文版不多。此前正式出版的譯本有:
《雪山飛狐》
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
這本金庸於1959年開始連載的小說,由在香港城市大學教授翻譯的莫錦屏(Olivia Mok)翻譯,在1993年出版。
《鹿鼎記》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這本金庸的封筆之作由曾翻譯過《紅樓夢》的英國漢學家閔福德(John Minford)翻譯。譯本分為三卷,分別於1997年,2000年,2002年出版。
《書劍恩仇錄》
The Book and the Sword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先生的第一部武俠小說,由英國記者、作家晏格文(Graham Earnshaw)翻譯,2004年出版。
相比之下,在亞洲,早在上世紀70年代,金庸的武俠小說就在東南亞各國流傳,越南文、泰文、印尼文、柬埔寨文、馬來文等文字版本的金庸武俠先後出版,卻也盜譯泛濫。
據報導,在越南,金庸的武俠小說是被翻譯得最多的外文作品,所有金庸的書都有越南文譯本,而且是暢銷書。
越南書店出售的越南語版金庸武俠小說
在所有語種中,出版最全、最能上得了臺面的要數日語版金庸小說。
1996年,金庸親自去日本與德間書店籤約,金庸小說正式進入日本。德間書店隨即斥巨資譯製金庸小說,由早稻田大學教授、著名漢學家岡崎由美帶領一批漢學家進行翻譯。同年,第一部譯作《書劍恩仇錄》在日本出版發行。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裡,金庸的全部小說都在日本陸續出版發行,並多次再版。
日版金庸小說採取與原版不同的分卷方式,而且他們喜歡給每一卷都起一個名字。由於漢字語言相通性,日文翻譯看起來靠譜的多。而且德間書店分別出版了單行本和文庫本兩種版本,每種都有不同的封面設計。
日版《射鵰英雄傳》單行本
第一卷「沙漠霸者成吉思汗」
第二卷「江南有情」
第三卷「桃花島的決鬥」
第四卷「雲南大理帝王」
第五卷「撒馬爾罕攻防」
一般日本出版物會先發單行本,在出版兩年至三年後再發文庫本。單行本32開本,平裝或精裝版,價格較貴,適合收藏。文庫本以普及為目的,體積較小(A6大小)、便於攜帶,且價格更便宜。
譯者:最難翻譯的並不是武功的名字
《射鵰英雄傳》英文版第一卷的譯者,居然是個西方姑娘。消息一出,中國的網友們簡直操碎了心…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意境就算用中文讀著都需要時間去體會,西方人的文化背景擺在那裡,對金庸又知之甚少,這翻譯出來的書真的能賣得動嗎?
這個負責第一卷翻譯的姑娘叫Anna Holmwood,她還有一個頗具古風的中文名字,叫「郝玉青」。
郝姑娘的家庭背景十分多元化,她的母親是瑞典人,父親是英國人,老公是中國臺灣人,這背景直接導致姑娘的兒子從小就在「三語」環境中長大,會說三種語言。
而郝姑娘自己也會三種語言。她的母語雖然是英文,但她從小就和母親學習瑞典語。
2005年的時候她第一次來到中國,就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到英國之後,她決定進入牛津大學讀當代中國文化研究碩士。
在那時候她就已經開始崇拜金庸,並且表示,金庸是她一直想引介到西方的東方作家。
2012年的時候,郝姑娘自己開始著手翻譯《射鵰英雄傳》,但那時她只是會嘗試著翻譯一些片段。她會用這些自己翻譯的片段和收集來的金庸素材,幫助一些英國的版權代理商像出版社們推介這《射鵰英雄轉》。
終於有一天,姑娘接到了正式的出版翻譯任務,於是她決定在翻譯期間常駐金庸的祖籍浙江,希望能從浙江那些還留存著古風的城市中,獲得源源不斷的翻譯靈感。
而在網友間討論最多的還是各種武功招式和人物名號應該如何翻譯。「打狗棒法」、「降龍十八掌」、「九陰白骨爪」、「碧海潮生曲」、「南帝、北丐、東邪、西毒、中神通」……
來看看網友們這些大開腦洞的神翻譯!!
九陽神功 nine mans power (這也太直白了!)
九陰真經 nine woman story (三個女人一臺戲,九個女人出真經!)
九陰白骨爪 nine woman catch a white bone (這個開始抓頭了……)
神照經 God bless you (神翻譯!)
胡家刀法 Dr.Hu sword (應該是伐木累Family吧?)
兩儀劍法 1/2 sword (只有一半,這劍法不咋樣。)
一陽指 one finger just like a pen is (像筆一樣的手指?!)
洗髓經 wash bone (先生,要捐髓嗎?)
苗家刀法 Miao’s sword (這個翻得不錯!)
易筋經 change your bone (太兇殘了!)
龍象波若功 D and E comble togeter (和D&D一個系列的。)
梯雲縱心法 elevator jump (電梯跳?)
輕功水上飄 flying skill (高估輕功了!)
小無相功 an unseen power (是原力嗎?)
五毒秘笈 the experience of eat drink fuck bet and smoke (這是無惡不作!)
吸星大法 suck star over china (威武!!)
黯然銷魂掌 Deepblue press (那黯然銷魂飯呢?)
七傷拳 7 hurted organ (七龍珠怎麼翻?)
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 my name is NO.1 (無言以對!)
含沙射影 shoot you with a machine gun (熱武器都出來了!)
打狗棒法 guide of dog beating (打狗指南?打狗棒問:我呢?)
點擊播放 GIF 0.3M
由於《射鵰》英譯本(Legends of Condor Heroes)還未正式出版,郝玉青沒有透露具體的譯法。不過她說,大家都以為最難的部分是翻譯那些武功招數的名稱,但對她而言,「最困難的部分是如何讓這些武功招數『打』得流暢。」
在被問及西方人是否能理解「俠」文化時,郝玉青回應,其實「俠」的文化跟傳統西方是有聯結的。從中古歐洲時期的騎士傳奇(一種文學類型)、十九世紀的小說如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和沃爾特•司各特的《伊凡霍》,到近期的奇幻文學,都有「俠」的元素。
相較於金庸小說在華人圈內的「閱讀神話」,其英譯本的數量顯得單薄,這也是中國文學譯入譯出失衡的一個縮影。通常認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得武俠小說在英語世界的接受度比不上東亞文化圈,「俠」、「江湖」、「武功」等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象是英譯的難點。這一次,西方的譯者和讀者會如何理解《武穆遺書》《九陰真經》和「降龍十八掌」,令人充滿期待。
欲知正版譯文如何,各位看官還是靜等郝姑娘的譯作吧~
點擊播放 GIF 0.2M
郝姑娘還透露說,其實除了《射鵰英雄傳》,英國的出版商連《倚天屠龍記》和《神鵰俠侶》也買下啦!自己想要推廣金庸名著的願望終於邁出了第一步!
在金庸老先生90歲多高齡之時,他的代表作品終於衝出亞洲;在我們的青春餘暉將逝之時,終於可以看到這部作品被更多文化接納。對於金庸迷來說,這絕對是有生之年的一大幸事!
正式英譯版還未出爐,金庸迷卻可以取一個同款英文名以表敬慕。
Louis
【來源】
古德語
【含義】
知名的勇士
【相關名人】
古天樂 Louis Koo
中國香港男演員、歌手。1995年,在武俠劇《神鵰俠侶》中首次擔任男主角,飾演亦正亦邪的楊過而成名。
Louis Armstrong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18歲成為最紅的娃娃歐瑞Kid Ory樂團的短號手,1922年加入奧立佛國王Joe King Oliver樂團,成為一位偉大獨奏者,代表作《what a wonderful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