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如何評估腎功能,相信不少腎友的第一反應都是看肌酐,沒錯,血肌酐確實是目前臨床判斷腎功能(腎臟濾過功能)最常用的指標,不過它卻不是最準確的指標。
今天小編就來給腎友們介紹幾個更為準確的「傢伙」,以幫助大家更好地判斷腎功能是否受損以及受損到什麼程度。
首先,為啥說血肌酐評估腎功能不夠準確呢?原來血清肌酐(Scr)主要有兩種來源:內源性和外源性,前者是體內肌肉組織代謝的產物,而後者是肉類食物在體內代謝後的產物。換句話說,肌酐值可以受飲食影響,另外,年齡、性別、體形、肌肉量等因素也會導致肌酐水平波動。
另一方面,通常只有超過50%的腎單位受到損害,Scr才會升高,因此它也不能及時反映早期腎功能的下降。
而下面幾種指標相對來說就要更準確一些。
1.腎小球濾過率
單位時間內(通常為1min)兩腎生成濾液的量稱為腎小球濾過率(GFR),也就是腎臟排水、排毒的能力。GFR可用於早期了解腎功能減退情況、估計功能性腎單位損失的程度及發展情況,從而指導腎臟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其可用公式來估算:GFR=(140-年齡)*體重 / 肌酐濃度(ml/dl)*72,女性在此基礎上再乘以0.85,也可以通過腎臟核素顯像檢查得出更準確的結果。當GFR<60ml/min時,就認為已處於慢性腎臟病三期的狀態。
2.內生肌酐清除率
內生肌酐清除率(Ccr)是腎內科常見的檢查項目,其結果不受食物影響,與血肌酐相比,是判斷腎小球濾過功能損害更為敏感的指標。
Ccr的計算公式為:Ccr=尿肌酐濃度*每分鐘尿量/血肌酐濃度,Ccr每分鐘低於80ml提示腎小球濾過功能減退;降至每分鐘50~31ml為中度損害;減至每分鐘20~10ml為早期腎功能不全,降至10~5ml/min為晚期腎功能不全;小於5ml/min則為終末期腎功能不全。
3.血清胱抑素C
血清胱抑素C是一種蛋白質,廣泛存在於體內各種組織的有核細胞和體液中,它完全由機體產生,是一種內源性物質。
研究顯示,胱抑素C對腎功損傷預測的敏感性明顯優於血清肌酐和內生肌酐清除率,是檢測早期腎小球濾過功能的首選指標,而且其在血液中的濃度不受感染、炎性、腫瘤及肝功能影響,受年齡、飲食、性別等因素的影響也較小,對早期診斷各種急慢性腎臟病患者具有重要價值。
現在腎友們知道了吧?評估腎功能,可不能光看肌酐,還有不少靠譜的指標值得您參考,這樣才能準確地了解腎功能是否受損以及受損的程度,以便儘早進行對症的治療。
參考文獻:
1.血清胱抑素C的檢測研究及臨床應用進展
2.血清胱抑素C——評價腎功能的新指標
3.血清胱抑素C在腫瘤及其化療早期腎損害中的意義
關注腎泰網,您身邊的腎臟健康管理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