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腎功能好壞,不止是肌酐、尿蛋白!這4類指標異常往往更麻煩!

2021-01-13 39健康網

43歲的佟女士是一位慢性腎病患者,剛開始檢查尿蛋白定量2.1g,經過一段時間的激素治療後,蛋白定量已經下降到了0.6g,腎功能、血壓等其他指標也控制得不錯。拿著檢查單回家開心了沒幾天,前兩天卻由於昏迷住了院!

這讓佟女士一時難以接受。

經過一系列的排查之後,讓佟女士再次住院的竟然是小小的「鈣片」。

我們知道,長時間吃激素會使鈣質流失,患者常常需要補鈣,來避免骨質疏鬆、骨折等的問題發生。但是補鈣可也有不少講究,如果不經過醫生的允許私自選擇,很可能反過來加重病情。

仔細一問了解到,佟女士由於工作繁忙,醫院開的碳酸鈣吃完之後,就直接去附近藥店直接購買了一盒服用,沒有注意這次的鈣片劑量更大,還是一天服用3次,血鈣由之前的2.3mmol/l升到了3.8mmol/l,已經損傷了神經系統。經過緊急治療(生理鹽水,加用利尿劑、雙磷酸鹽等)之後,佟女士的腎功能逐漸恢復。

我們知道,腎臟除了生成尿液外,還負責著水、電解質以及酸鹼平衡,保持身體內環境的穩定。如果腎臟受到損傷,電解質等的平衡也會被打破。

剛剛提到的佟女士,其昏迷的禍首就是「電解質紊亂」,更準確地說是「血鈣異常」。

不管是正常人還是腎病患者,在檢查腎臟的健康情況時不能只看肌酐、尿蛋白,還要一併做個「電解質檢查」。

電解質檢查指標包括鉀、鈣、鈉、磷、鎂、鐵、鋅、銅等指標,其中與腎臟密切相關的主要是前4項,血鉀、血鈣、血鈉、血磷的正常參考範圍分別為:3.6-5.5mmol/L、2.1-2.6mmol/L、135-145mmol/L、0.87-1.45mmol/L,如果任何一個指標出現異常,都不能忽視,尤其是腎功能本就已經受損的患者,在腎病後期往往會出現高鉀血症、低鈉血症、鈣磷代謝紊亂等症狀,日常治療過程中要避免用藥不當、極端飲食(比如滴油不沾、一點兒鹽也不吃等)引起的鈉、鉀等升高,出現急性腎衰竭。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智慧財產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發郵件至tousu@mail.39.net;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並促進解決。】

相關焦點

  • 肌酐正常卻已是腎衰竭?判斷腎功能好壞,3項指標會「說話」
    得了腎病,判斷病情好壞的關鍵一點就是腎臟功能。但腎功能看不見摸不著,如何深入的了解病情?部分腎友往往喜歡用血肌酐值的高低衡量腎功能的好壞,認為肌酐正常腎功能就正常,肌酐升高腎功能就受損了。但其實肌酐並沒有那麼「靈敏」,一般肌酐升高後表明腎功能已經嚴重受損了,所以,有些患者出現不適症狀後去檢查,發現肌酐正常,誤以為自己沒事,就錯過了治療時機。判斷腎功能的好壞,肌酐並不是唯一的指標,還有一些指標更敏感。
  • 4類腎病需要更重視降肌酐,而非尿蛋白!不少人給搞錯了
    我們都知道,血肌酐一升高就意味著腎功能已經出現損傷了,基本達到腎功能不全的程度甚至腎衰竭。所以基本上慢性腎病早期醫生不會看血肌酐來衡量病情。 相比之下,尿蛋白相關指標是判斷腎病早期情況的「寵兒」,是關注度最高的檢查。
  • 腎病只知道尿蛋白、血肌酐?3個更有用的指標你卻錯過了
    其中尿常規中反應腎功能典型的指標就是尿蛋白,尿蛋白陽性表明有大分子蛋白漏出,可能腎小球出現問題,要具體確定到底有多少蛋白漏出來,還需要進一步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指標。基本上就能把尿蛋白的情況及大致腎小球損傷的嚴重程度摸清。
  • 了解腎功能,需要定期檢查,盯緊尿蛋白和血肌酐
    了解腎功能,定期做檢查 大家都知道,高血壓和糖尿病,以及高尿酸血症,是常見的慢性疾病,發病率也在逐年增加。這幾種疾病,都會造成腎功能損害。據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報導,每3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可能患有腎臟病,而且,多數腎臟病患者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
  • 除了肌酐、尿蛋白,你更需要關心這幾個指標
    尿蛋白肌酐尿素氮還是尿酸???事實上,下面這幾個指標才是你更需要關注的。因為,這幾個指標控制不好,蛋白尿、肌酐等指標也很難控制。BMI是一個評價肥胖程度的指標。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高體重自行計算,具體公式如下:體重(kg)÷身高( m)÷身高( m)如果你的BMI超過24,那麼是時候開始減肥了。通過合理的運動,減少油脂的攝入,降低體重,才能更好的保持腎功能。
  • 尿蛋白降了,但血肌酐還是很高?怎麼辦?
    尿蛋白與血肌酐分別是反應腎病不同階段腎功能情況的兩個重點指標。尿蛋白則更準確的反應出腎臟中早期的情況,且影響著病情的整體預後。血肌酐主要是反應病情中後期的發展變化,隨著腎小球濾過率的變動而變化,受到腎功能的直接影響。
  • 沒有尿蛋白,肌酐卻很高被查出腎衰竭?傷腎「元兇」意想不到
    判斷腎病功能情況的好壞,有三大關鍵性指標:尿蛋白、高血壓、血肌酐。如果腎病早期明確有大量蛋白尿漏出,且發生水腫、高血壓的症狀,基本判定腎功能受損,即發生腎病。血肌酐反應較滯後,一旦升高表明腎功能基本損傷一半,病情已發展到中期。
  • 尿蛋白正常,肌酐卻持續升高?大多是3個因素在「作怪」
    尿蛋白和血肌酐都是反應腎功能的重要指標。尿蛋白是作為腎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而存在,會增加腎衰竭的風險。肌酐升高則反映的是體內毒素水平的高低,告訴我們與尿毒症的距離。針對性降低尿蛋白水平方面,已經有了完整有效的系統性用藥方案。
  • 腎病不能只看尿蛋白?不想耽誤病情,4項指標最好快點弄清楚
    我們常說尿液是反應腎臟的一面鏡子,腎臟一旦出問題,往往是尿液先出現異常。慢性腎病發生後,及時判斷評估腎功能的情況以及掌握腎衰竭的風險,都需要通過一些尿液檢查指標來深入了解。其中最為熟知最受關注的就是尿蛋白相關的指標。
  • 腎友日常監測肌酐,這3個誤區不要有,以免誤傷腎功能
    隨著腎病本身的不斷發展,血肌酐值有時候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腎小球濾過率低於60以後,肌酐開始呈現一個緩慢上升的趨勢。而治療的過程就是將腎功能穩定住,延緩惡化的速度,從而保持血肌酐等重要指標的相對穩定。尤其是處於腎病3期後的患者,更要重視監測血肌酐值的情況,定期複查,同時也是預防尿毒症、提前感知尿毒症的一個重要信號。
  • 腎功能檢查報告,哪幾項指標最關鍵?3個數「暴露」腎臟狀態
    但隨著腎功能發生實質性的損傷後,受損超過50%,各種症狀就開始出現,且指標檢查往往出現明顯異常。腎功能指標,你看對了嗎?腎功能損傷也就導致了腎病的發生。要評估病情的嚴重性,及腎功能損傷的情況,一些指標就變得尤為重要。尿檢、血常規、血生化及腎臟B超是檢驗腎功能的基本檢查。
  • 腎功能檢查報告中,這3個指標很關鍵,若有異常,警惕腎臟問題
    當腎臟受到50%的損害時會引發多種症狀,做檢查時各種指標會發生異常。需定期做腎功能檢查,如尿檢、生化、B超和血常規能評估病情的嚴重性,了解腎功能損傷情況。腎功能檢查中主要看哪些指標?1、血液生化指標血液生化指標包括胱抑素C和血肌酐,還有尿素氮以及尿酸等都能反映腎臟排毒功能。血肌酐能判斷腎臟分期,不過大部分腎病患者早期並不會有肌酐升高的情況,因此不能判斷早期腎功能情況。
  • 肌酐飆升卻沒有尿蛋白,被查出腎衰竭?
    判斷腎病功能情況的好壞,有三大關鍵性指標:尿蛋白、高血壓、血肌酐。 如果腎病早期明確有大量蛋白尿漏出,且發生水腫、高血壓的症狀,基本判定腎功能受損,即發生腎病。血肌酐反應較滯後,一旦升高表明腎功能基本損傷一半,病情已發展到中期。
  • 判斷腎功能好壞,需要看哪個指標?落在這個範圍內才算正常
    腎臟不好了,身體產生的代謝產物就不能很好地被腎臟篩選出來,某些指標就會出現異常。很多人把腰酸腿疼、尿中出現泡沫、尿黃尿臭當成腎病發生的標誌,其實這樣做往往會耽誤診治腎病的最佳時機,而且「誤診率」和「漏診率」也是很高的。
  • 尿蛋白、肌酐等指標輕微超標,事兒大嗎?最後2個指標有大害
    一部分腎病朋友只有輕度的指標異常,卻常常追著醫生不放手,非要把指標完全恢復正常。其實部分指標的輕度異常是可以允許其存在的,沒必要花大力氣使其完全正常。把那個向上的箭頭「↑」去掉,或是把那個陽性符號「+」消除,可能付出的代價和風險比獲益更大。
  • 4項指標了解腎功能,淺顯易懂,別只看到尿毒症
    一:尿常規尿常規檢查是了解腎功能的「入門級」檢查。其中有兩項指標必看。這就是尿常規中的尿蛋白和尿潛血指標。如果檢查兩項指標同時為陽性(化驗單顯示+或2+、3+、4+等),基本判斷為腎小球腎炎。尿液出現異常多為腎臟腎小球出現了問題,但這兩項也就只能告訴我們腎臟出事了。但具體腎臟出了多大事,腎功能損傷到哪種程度,還需要看以下這兩項指標。
  • 腎功能不全患者除了降低肌酐,尿蛋白,還有一項更重要的事情
    因為腎臟儲備代償能力很大,因此臨床上腎功能雖有所減退,但其排洩代謝產物及調節水、電解質平衡能力仍可滿足正常需要,臨床上並不出現症狀,腎功能化驗也在正常範圍或偶有稍高現象。二期腎功能不全期。腎小球已有較多損害,60%-75%,腎臟排洩代謝廢物時已有一定障礙,肌酐尿素氮可偏高或超出正常值。病人可以出現貧血,疲乏無力,體重減輕,精神不易集中等。
  • 尿蛋白3+、肌酐139病情嚴重嗎?一文解答,3點是金標準
    其中腎功能的好壞是核心指標,其他因素都是圍繞著對腎功能的影響大小來進行排名。對腎功能影響大的因素,更會影響到病情後續的發展,因此在治療要更加重視,馬虎不得。之前有患者評論留言:自己剛查出腎病,各項指標均有升高,尿蛋白3+、肌酐139,有明顯水腫,病理類型尚未確診,病情嚴重嗎?
  • 評估腎功能,光看肌酐就行?錯,這些指標比肌酐更準確!
    說到如何評估腎功能,相信不少腎友的第一反應都是看肌酐,沒錯,血肌酐確實是目前臨床判斷腎功能(腎臟濾過功能)最常用的指標,不過它卻不是最準確的指標。換句話說,肌酐值可以受飲食影響,另外,年齡、性別、體形、肌肉量等因素也會導致肌酐水平波動。另一方面,通常只有超過50%的腎單位受到損害,Scr才會升高,因此它也不能及時反映早期腎功能的下降。而下面幾種指標相對來說就要更準確一些。
  • 腎功能不好要做哪些檢查?這3項必查,不用糾結
    不論是日常體檢還是腎病治療平時的檢查,判斷腎功能好壞,都需要做一些腎臟相關的檢查。通過各項檢查結果中,可以更準確的了解腎臟的情況及病情的變化。腎病檢查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查血、二查尿,不同的指標反應的腎臟功能不一樣。有些檢查需要多次複查,有些指標一次就能判斷結果。腎功能不好,這三項檢查必查,不用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