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6周年盤點:那些能夠在地震中派上用場的硬體設備

2020-12-19 雷鋒網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8.0級地震撼動四川汶川,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多人受傷…即使在6年後,我們依然心繫汶川。除了為死者默哀,向救災英雄致敬,我們更需要學會如何在災難中自救,而智能硬體作為「改變人們生活」的存在,也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下面,就讓我們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能夠在地震中派上用場的硬體設備。

1.Mamoris椅

日本設計師Kota Nezu設計出一種名叫Mamoris的椅子,它能有一個90度可旋轉的轉盤,把座位和靠背分開,並且連接著頭盔。它能通過變成頭盔來保護你受到任何跌落碎片的傷害,當使用者第一次感覺到地震時,它能很容易的為使用者的逃跑逃跑做好保護。

2.懸浮式抗震房

日本 Air Danshin Systems Inc 公司在2012年推出了懸浮式房屋。該房屋在地面與房屋底部之間配有一個傳感器系統,一臺空氣壓縮機和一個人造二級地基。當震敏傳感器感知到地表不正常時,空氣壓縮機將迅速在半秒內將房屋底部與地面間注滿空氣,在房屋底部和地面之間形成約1.2英寸 高的空氣層,用來緩解地表強烈的波動。

3.可以發布地震警報的手電筒Gura-pika

Gura-pika是由Force Media開發的一款手電筒,它能在地震來襲時發布警報,並在斷電情況下自動開啟照明。Gura-pika之所以能發布警報,是因為它有意個類似收音機那樣的高頻頭,隨時監聽日本政府的地震早期預警系統(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的動向。一旦地震來襲,手電筒上的LED燈會自動亮起,同時響起警報聲。

Gura-pika在滿電的情況下可以續航14個小時,能通過搖動把手來手動續電,電池模式也可以兼容多種型號的電池。

4.能給手機充電的Brunton氫反應堆

在地震期間,手機的電量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但目前許多移動電源沒法滿足戶外連續幾天的供電,於是Brunton推出了可重複充電的氫燃料充電套件。套件中的電池可給手機充電五六次,每次充電時間1小時左右,而且必須暴露在空氣中,這使它能夠成為地震期間保持通訊的利器。

5.Spot Trace防丟設備

Spot Trace是一款專業的的GPS防丟器,盒子外殼跟火柴般大小,支持GPS跟蹤和運動檢測,後者發現異常時可自動發送郵件和簡訊。定位使用的GPS技術商表示信號可以通過纖維、玻璃和織物,而進入到一個完全金屬的空間時則會遇到一些限制。設備支持每5分鐘、10分鐘、30分鐘或者60分鐘報警一次。Spot Trace跟蹤物體不斷移動的可持續3天,不移動物體達到了驚人的18個月。

其實目前許多團隊都在做可穿戴的防丟產品,但如何提高設備各方面的性能,讓它們能在極端環境下也能派上用場,是團隊接下來需要考慮的。

6.Wadi監測器保證飲用水安全

地震後,飲用水的安全問題也是人們需要關注的,一旦處理不好,很容易引起各種疾病的大範圍傳播。來自奧地利的公司Helioz推出了一款名為WADI的便攜紫外線監測器,它可以根據陽光中紫外線的強度來告訴用戶飲用水所需的消毒時長。WADI採用太陽能供電,並設置了一個可以搭配PET水瓶口的旋孔,只要將水瓶安裝並置於陽光下就可以直觀地看到消毒過程了。當一個笑臉出現在顯示屏上時,就可以放心飲用消毒後的水了。

7.3D列印血液回收機

Hemosep是英國Stratasys公司開發出的3D列印血液回收機,它使用化學海綿技術包和一個機械攪拌器集中血液,從手術部位抽吸或手術後心臟心肺抽吸乾,然後這些細胞然後返回到輸血的病人。在類似地震後這種血液短缺的情況下,這種回收方法會為災區節約數以百萬計的血液。

8.可用於災難救援的帶尾巴小機器人

學家趙建國(音譯)設計了一款帶尾巴的機器人,其中包含了仿生傳感器。這些小機器人可以在研究、救援、環境監控等方面有廣泛用途。這些機器人擁有通訊功能,即使在惡劣環境中也能保持連接。機器人的尾巴可以幫助機器人從跑轉變成跳,或是從跳轉變成跑,在空中時,尾巴能夠控制機器人的身體角度以形成安全著陸的姿勢。這對於發展下一代靈活機動的小機器人是一大進步。

9.搜救犬搭配,讓搜救更高效

人們試圖將智能安全帶運用在搜救犬身上,讓它們「如虎添翼」。這套設備由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Alper Bozkurt和David Roberts共同研發,他們將其稱之為智能應急響應系統或SERS。這套系統裝有一個環境傳感器,其中包括了攝像機、麥克風和GPS等設備。此外系統還配有氣壓傳感器,可以隨時傳回相關實時數據,並通過計算機接口共享。這樣一來,裝配了智能安全帶的搜救犬除了靈敏的嗅覺外,更有各種數據支持,搜救也因此變得更高效起來。

10.3D列印假肢

對於那些在地震中失去肢體的人們來說,3D列印的假肢可以重新幫他們過上正常生活。D列印愛好者Jeremy Simon就為沒有左手的Jose列印了假肢,而這套包含了一連串的機械節點的3D列印手只花費了50美元。而非盈利機構 Not Impossible更是長期為戰爭受害兒童提供大量3D列印假肢。

除了列印假肢,3D列印在面部修復以及骨骼修復上也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 那些地震遺址 依然震撼震驚心碎
    2018年5月,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重返五一二地震區。 與朋友從成都出發,經都江堰一路向北,汶川、茂縣、北川、平武、青川,一個個熟悉的地名躍入眼帘。 十年前的那次災難,山河破碎,大地同悲。 如今,撕裂的傷口已慢慢結痂癒合,刻骨的傷痛或許已被歲月撫平,但那份記憶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 汶川地震10周年:探訪震後遺址上的地震紀念館
    回放 汶川地震10周年:探訪震後遺址上的地震紀念館
  • 汶川地震周年祭_中國網
    在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一周年的特殊時刻,讓我們記住悲傷,重新上路。震區加油!四川加油!中國加油!20:50:59  中國網:5月12日,為了紀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重慶市西南大學設立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遇難同胞祭奠牆。該校三千餘名同學和數十名災區大學生一起在祭奠牆上寫下祝福語,獻上了綠絲帶和白菊花,緬懷遇難同胞,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
  • 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
    點擊上方「藍字」一起祈福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災難無情,卻也讓生者堅強,有了更好的今天十年了,你現在還好嗎?回望那個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逝者安息,生者奮發!逝者已逝,長歌當哭512汶川地震12周年紀念日讓我們銘記那場災難銘記那份勇敢祈福汶川地震祈福受災人民在緬懷逝者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學會,如何在災難來臨之時保護自己,學習當地震來臨時有哪些應對措施。
  • 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捕捉地震中的次聲波
    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捕捉地震中的次聲波 來源:中科院聲學所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芮氏8.0級的汶川地震爆發,山崩地裂,滿目瘡痍,69227人的生命因此被迫畫下休止符。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 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
    【導讀】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   江西人事考試網同步安徽人事考試網招聘信息: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
  • 漢旺地震遺址公園將於汶川地震周年祭開館(圖)
    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前,漢旺地震工業遺址公園首個項目數字紀念館將率先建成並與遊人見面。  現狀:生產設備將遷新區  走進漢旺的十裡東汽,很難聽到有人說話。東汽漢旺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陪記者走了很長一段路,才聽到從一座廢墟內傳出了機械作業聲:一臺大吊車在廠房內將一臺臺受損的機械慢慢吊起,然後裝入貨車內。
  • 汶川地震12周年:那個在擔架上敬禮的男孩現在怎麼樣了?
    >更記得那些在災難中偉大的人性光輝,無論是再小的個體,都閃閃發光,讓人動容到淚流滿面。這場地震中,有一位母親,很多人至今都印象深刻。 救援隊在廢墟中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死了。 姿勢呈雙膝跪地,上身向前匍匐,雙手扶在地面支撐身體,身體被壓得變形。
  • 汶川地震6周年:中國地震預警網絡正在成形
    那一天,是2013年4月20日,根據中國地震臺網的正式測定,當天8時2分48秒,四川蘆山發生了7.0級地震。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為成都贏得了28秒的預警時間。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後,許多人第一次聽到了「地震預警」這個詞彙。在那時,日本已經能通過覆蓋全國的高密度地震臺網,對部分地區發布地震預警。而那時,中國僅有1 000多個地震監測臺,有的地震帶上甚至幾百千米也沒有一個臺站,並且中國地震臺網過去主要用於科研,沒有考慮到預警功能。在汶川大地震留下的痛苦中,地震預警系統在中國邁出了第一步。
  • 【「5·12」汶川地震十周年】 坍塌的教學樓 如今是地震遺址
    姜勇專程到機場迎接本報記者。  廈門網訊 (文/圖 廈門日報汶川特派記者 林森泉 何炳進)向西!向西!到那片全國人民牽掛的地方,到那片匯聚八方大愛的地方。  今日是「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昨日,本報特派記者抵達汶川,開始回訪十年前我們走過的城鎮和村莊、接觸過的老人和孩子。  村裡蓋起了別墅,山上長好了草木,雲霧繚繞間,地震帶來的傷口已被慢慢抹平。
  • 2020年是汶川大地震第幾周年 512汶川地震發生在哪一年
    【12年了,今天發條微博,祝福汶川】2008年,14時28分04秒,8.0級地震,近7萬人遇難。歲月抹去滿目瘡痍,抹不去疼痛記憶。我們緬懷生命的逝去,也銘記危急時刻的生死救援、災難面前的大愛無疆、震後重建的守望相助。#汶川大地震12周年#,山川撫平傷痕,汶川走向重生。祝福汶川,祝福中國!
  • 汶川地震靈異事件,盤點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靈異現象
    可惜的是,我們只能從某些小道途徑上尋找出事件的一些蛛絲馬跡,下面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的那些靈異現象。1、詭異佛像之謎寺院還要為那些斷手斷頭斷腳的人做超度。因為他們苦不堪言,無處可去。這也將是昌列寺為汶川地震遇難者舉辦49天超度法會後,專門為那些沒有獲得超度的遇難者做補充超度。3、汶川地震遇害者提前預知將離開人世08年汶川大地震給中國人帶來的傷痛至今都還讓人記憶猶新,尤其作為成都人的我來講更是如此。
  • 2018汶川地震十周年感想感悟文章 紀念10周年100字200字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真情是滄桑 ——記汶川地震十周年有感  一轉眼,汶川地震過去已經有十年了,十年的風風雨雨,十年的艱難險阻,十年的塵世浮沉,換做是別的事物,或許我早已忘記,但時至今日,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發生的場景依舊像一幕幕清晰的畫面映照在腦海裡,揮之不去。
  • 當初陪我經歷了汶川地震的貓,回喵星了……|汶川地震12周年祭
    汶川地震12周年祭⑴今天焦了嗎:記得地震後我跑出來第一件事就是著急打電話給他,確認他的安全,像瘋了一樣不停的打,等我找到他的時候看到他在和朋友談笑風生,問他貓在哪也只回了就不知道⑻一號床的貓:那年趕上汶川地震,我患上了極大的焦慮,差不多一年後我爸給了我一隻貓,從此之後我每天都習慣看著貓解壓。現在它老了,我也長大了 。
  • 世界十大地震,第一讓明朝走向滅亡,汶川大地震排名第七
    明天就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雖然已經過去了很久,但地震給汶川人民造成的心靈傷痕卻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撫慰。在世界近幾百年的歷史中,發生了無數次地震,有的地震甚至直接推動了歷史進城,今天就盤點一下受災最嚴重的十大地震。
  • 不能忘卻 汶川地震9周年實拍地震遺蹟現狀
    不能忘卻 汶川地震9周年實拍地震遺蹟現狀
  • 汶川地震12周年:遙憶悲傷 致敬堅強與重生
    正文 來源:荊州電視臺 時間:2020-05-12 16:35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陳明陽 覃茜)今天是5·12汶川地震12周年,12年前的那場驚天動地的災難,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危難時刻,各方救援力量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災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 汶川地震十二年: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我們該用什麼去面對汶川地震?汶川十年祭的時候,白巖松曾說:「我不願意看到我們以敲鑼打鼓和非常反映成就的方式去面對汶川大地震的十周年。」一個有責任有憂患意識和睿智的媒體人,道出了對災難和傷痛銘記的心聲。汶川地震十二年,從滿目瘡痍、廢墟叢生到廢墟上的崛起和重生,每一個經歷者和旁觀者都有著不同的境遇和感受,無法忘卻並時常在夢裡出現那些畫面,成為了十二年裡不可磨滅的印記。十二年的時光,容顏改變、日漸蒼老而去的人們,會在不經意間忘掉很多人和事,畢竟生活還得前行。
  • 5·12汶川地震12周年祭 | 緬懷逝者 致敬重生
    5·12汶川地震12周年祭 | 緬懷逝者 致敬重生 2020-05-14 0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 39個重災區生產總值翻三倍
    汶川大地震過後的十年間,重災區從經濟總量到工業、服務產業增加值,以及投資消費、居民收入等指標,均升至震前三倍左右。5月7日,四川省統計局發布「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重災區經濟發展報告(下稱報告),用一系列數據指標呈現災區十年間的發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