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盧梭、阿德勒名著 從中能汲取哪些兒童教育理念?

2020-12-20 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1月13日報導:童年對我們非常重要,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說:「如果童年不開心,一輩子都不會開心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也相信人的早期經歷,會對後來的人生產生重要的影響。盧梭的《愛彌兒》和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都是現代教育史上的經典之作。

  昨天下午,華東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彭正梅來到學習讀書會,在哲學層面同現場觀眾分享他對《愛彌兒》和《兒童的人格教育》的理解,一起探討何為童年的發現和煩惱。

  彭正梅認為,發現童年在整個人生階段的價值和意義的正是盧梭。他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指出童年是人生不可分割的、具有內在價值的階段。人們常說「無憂無慮的童年」,而在阿德勒看來,童年不是無憂無慮的,必須要有憂傷才能進步。

  《愛彌兒》是一部教育小說,盧梭通過其虛構的小說主人公愛彌兒從出生到成人的教育歷程,系統地表達了他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震古爍今,聲名遠播。彭正梅從《愛彌兒》中提煉出十個主題,比如「童年是獨立的人生階段」「經驗可以帶有自發性」「漫步有利於成長」等,進行詳細解讀。

  作為盧梭思考時間最長,傾注精力最多的一部著作,《愛彌兒》論述了自然教育、社會教育和公民教育三種形式。自然教育就是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教育與人的身心發展的各階段相一致,既不要超前,也不要滯後。盧梭把教育分為四個階段,即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個階段的教育內容和方法都不同。盧梭認為,「人是本性為善的存在者,熱愛正義和秩序……一切加諸人心之上的邪惡都不是出於人的本性」。盧梭的人性論給教育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引發教育史上哥白尼式的發現,即「兒童的發現」。

  「在萬物的秩序中,人類有它的位置;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應當把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如果我們打亂的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對孩子們講體力,對成年人講理性,這才是自然的次序。」盧梭痛斥罔顧自然秩序的「野蠻教育」,不要讓孩子「遭受他現在承受不了的那麼多災難」。

  關於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彭正梅認為他對個體人格的關注對教育具有積極意義。他在《兒童的人格教育》中指出,雖然個體的成長主要是受童年特別是人生前四、五年的影響,但人格是社會決定的。阿德勒還發現,家庭教育在兒童的人格成長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家庭特別是父母的養育風格對孩子的生活性格有重要的影響。

  在解讀盧梭與阿德勒的教育思想的同時,彭正梅也分析了當下我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針對產生問題的原因,給出了他的一些解決思路和方法,與現場觀眾進行深入交流。

相關焦點

  • 華師大教授彭正梅解讀盧梭與阿德勒思想 汲取兒童教育理念
    大洋網訊 隨著時代發展,教育的地位及其作用正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教育可謂國之利器,百年大計的重中之重。而其中,兒童教育作為基礎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究竟如何給兒童一個寓教於樂的童年生活,成為了當代許多家長的困擾。
  • 故得新教育:七本關於家庭教育的世界名著
    《愛彌兒》[法]盧梭《愛彌兒》是一本小說體教育名著。1762年第一次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國家,影響巨大。它所論述的教育理論,在教育史上引起了一場偉大的革命,被歌德稱頌為"教育的自然福音"。
  • 教育名著導讀——盧梭《愛彌兒》
    其中,盧梭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自然教育」的目的。盧梭從其社會政治觀出發,認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由、平等、獨立、能適應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自然人」。在他看來,在民主、自由、平等的理想社會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忠於祖國,能履行職責的公民。可是,在現存的專制主義國家中,人民的主權被摧毀,人的天賦自由被踐踏,不平等達到了頂點。
  • 論盧梭《愛彌兒》中的教育思想及其意義
    論盧梭《愛彌兒》中的教育思想及其意義孟暉 - 《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 - 2010《愛彌兒》是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盧梭的重要著作,該書以小說體的形式,充分反映了盧梭的教育思想。在此書中,盧梭通過對他所假設的學生「愛彌兒」從出生到青年時代的系統教育,激烈地反對封建教育制度,闡述了其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和教育理念。
  • 「複試·名著導讀」讓·雅克·盧梭《愛彌兒》
    《愛彌兒:論教育質數的孤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愛彌兒:論教育》共分五卷。盧梭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展。在第二卷中,他認為兩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於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認為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於通過感官的感受,已經具有一些經驗,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認為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開始進入社會,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德育教育。
  • 以《尋夢環遊記》為例:解析阿德勒的教育理念對小孩的現實意義
    仔細想想,這個主張和《尋夢環遊記》裡的追夢主題其實非常一致,現在我就從工作課題、交友課題和愛的課題出發,來解讀主人公米格是如何在曾曾祖父埃克託恰當的教育下完成課題、追求夢想,最終獲得幸福的。而米格對埃克託的信任和尊重,是埃克託ongoing同樣無條件的信任和尊重換來的,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阿德勒非常強調在教育過程中的尊重,因為只有尊重才能換來尊重。當我們發現孩子開始頂撞自己、開始耍脾氣不聽話時,我們要想一想,是不是我們在平時教育過程中太過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命令和管教孩子了。
  • 「風流才子」之盧梭
    3.考點梳理①《愛彌兒》:是第一本小說體教育名著,寫於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一些資產階級國家,影響巨大。在此書中,盧梭通過對他所假設的教育對象愛彌兒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制度,闡述他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②地位:第一個發現兒童的教育家。③自然主義教育思想。
  • 阿德勒教育理念:孩子不聽話,巧用「無條件養育」,結果立竿見影
    思想家盧梭曾說過,三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如果講道理,發脾氣之類的方法能夠輕易讓孩子接受,讓孩子改變,那麼育兒之路也不會讓無數父母頭疼。就像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我們又如何能讓他以大局為重,放棄自己的利益呢?
  • 阿德勒教育理念:孩子不聽話,巧用"無條件養育",結果立竿見影
    思想家盧梭曾說過,三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就像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我們又如何能讓他以大局為重,放棄自己的利益呢?教育理念的重要性阿德勒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家,和弗洛伊德、榮格齊名。
  • 阿德勒教育理念:孩子不聽話,父母可嘗試階梯式選擇法,更易溝通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得知孩子天性是自私的。或者說更多依靠本能行事,沒有經過後天的教育。孩子們年齡太小,沒有形成一個較為成熟的思考系統,對問題的看待太過淺薄。阿德勒教育理念的含義阿德勒世界三大著名的心理學家之一。他在年輕的時候提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阿德勒教育理念。他認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心情。
  • 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
    在歷年考試中,盧梭作為教師招聘考試的重要考頻人物之一,主要是對其觀點的考查,出現在單選題與判斷題兩大題型,以識記為主。接下來由中公講師為廣大考生對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進行總結歸納。1.人物簡介盧梭是18世紀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民主政論家、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開創者和啟蒙運動代表人物之一。
  • 盧梭的教育思想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是一個常考點,經常以判斷和單選的形式出現。但是對於學生來說,容易將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與道家的「道法自然」相混淆,所以,今天對於盧梭的教育思想給大家做一個深入的剖析,以方便大家從本質上把握盧梭的觀點。
  • 兒童行為的分析——阿德勒學派觀點
    阿德勒的論述被其弟子推廣至學校教育、班級經營與親職教育上,且發展成極為著名的訓練模式,如父母效能系統訓練(STEP:Systematic Training of Effective Parenting)。本文以兒童輔導為主軸,將著重在說明如何運用阿德勒的理論在兒童行為的了解與輔導之中。
  • 法國教育家盧梭有哪些教育主張和思想?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盧梭畫像盧梭(讓·雅克·盧梭),出生於1712年6月28日,於1778年7月2日去世,出身於瑞士日內瓦的一貧苦家庭,是法國十八世紀的啟蒙大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民主政論家和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開創者盧梭畫像不僅如此,盧梭還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教育學領域有很多著名的教育理論和主張思想,對後世的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面我們來看看盧梭有哪些教育思想:
  • 巧用「阿德勒教育理念」,做一個智慧爸媽
    所以作為一名家長,當和孩子不聽話和孩子溝通時,覺得勞心費神,家長可以用一下阿德勒教育理念。這樣的話可以做一個智慧又輕鬆的家長。什麼是阿德勒教育理念阿德勒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家,他的一生致力於研究兒童的心理教育問題,所以說在教育方面有頗有建樹,他提出的觀念也深受很多人的追捧與喜愛。
  • 有哪些適合家長學習的兒童教育書籍?
    「孫瑞雪小學」中的「孫瑞雪」就是這本書的作者。她積極倡導蒙臺梭利教育,把蒙臺梭利的觀點都寫進了這本書,並把陪伴和傾聽都用於她的教學實踐中。這是打破傳統教育理念的一本書。什麼是真正的愛?要不要給孩子自由 .4、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 尋找阿德勒之旅 | 2018全年阿德勒心理學課程全新起航!
    整個講座圍繞著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5個核心理念「整體性和統一性、有目的的行為(目的論)、個體概觀(現象學)、社群感、自我決定與創造」展開,每一個核心理念都是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們更多地看到了自我的實質。巔峰論壇Bruce Tate截圖視頻:
  • 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觀點
    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觀點一、目標:培養自然人盧梭認為自然主義教育要培養的首先應該是自然人,而不是國家的公民。這體現了教育目的個人本位論的思想。盧梭:「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我們共同的天職是取得人品;不管是誰,只要在這方面受了很好的教育,就不至於欠缺同他的稱號相稱的品格。
  • 薦書 |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兒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養》
    兒童階段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影響孩子的一生,決定孩子未來生活幸福與否和事業成敗。教師最重要的任務——甚至可以說他的神聖的職責——就是確保學生不會失去信心。因為假如孩子們不是以希望和喜悅期待著將來,那麼,要教育好他們是近乎無望的。對於廣大家長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
  • 致家長們:錯誤的教育理念與方式,會嚴重傷害兒童的身體和心理
    您關注「醬紫侃書」,我為您解讀好書新一期好書來嘍!從今天開始,將為大家解讀新的好書啦!這次打算為大家解讀關於教育孩子方面的書籍。但應該選擇哪本書呢?但在眾多的教育著作當中,我第一眼就喜歡上了洛克的教育經典名著《教育漫話》。解讀洛克的《教育漫話》?洛克是誰呢?相信大家對「洛克」這個名字並不陌生。洛克,1632年出生於英國,畢業於牛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