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教育理念:孩子不聽話,巧用"無條件養育",結果立竿見影

2020-09-09 育媽記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都是乖巧聽話懂事,這是在他們心中完美孩子的模樣,如果誰家的孩子特別聽話,那麼其父母一定是眾人羨慕的對象,紛紛表示天使降臨在他們家中。

當然,聽話的孩子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孩子總是會有不聽話的表現,這時父母便會講道理,講道理不成便會發脾氣,甚至打罵。

思想家盧梭曾說過,三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如果講道理,發脾氣之類的方法能夠輕易讓孩子接受,讓孩子改變,那麼育兒之路也不會讓無數父母頭疼。

父母教育孩子時也要注重心理學抓住孩子的心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什麼孩子不聽話?

1、孩子的天性

孩子天生就喜歡玩喜歡嘗試和探索,特別是對於他們不熟悉的東西,更是會非常感興趣。

所以孩子會沉迷於那些在父母看來絲毫沒有意義的事情裡在父母的眼裡自然就是不聽話的表現。

朵朵喜歡撿各種形狀不同的樹葉,然後拿回家當書籤,或者拼成一幅畫,他們覺得這很好玩。

可是父母卻覺得樹葉很髒,所以會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孩子會聽嗎?也許當時不撿,但是很快又會重拾愛好。

2、自我為中心

現在的孩子在家裡都是寶,父母家人的溺愛會導致孩子變得自私自利,他們習慣了眾星捧月的感覺,認為任何時候都應該以自己為中心。

這會導致孩子不願意聽從他人的意見,甚至故意去叛逆。

這些孩子基本上和聽話無緣,因為他們更希望家人能夠順從自己,能夠聽自己的話,而不是讓自己聽他人的話。

就像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我們又如何能讓他以大局為重,放棄自己的利益呢?

借用阿德勒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阿德勒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家,和弗洛伊德、榮格齊名。他在兒童教育方面的核心教育思想就是對孩子保持足夠的尊重與信任,平等的對待孩子。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和孩子有關,更和父母有關,而根源往往是父母。

太多的父母想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控制孩子,他們認為孩子的生命是自己給予的,所以孩子必須聽自己的,任何一點的違背都是不允許的。

很顯然此時父母並沒有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只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

這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如果父母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那麼又談何讓孩子聽話呢?顯然是不可能的,只會導致孩子產生反感,甚至叛逆。

《小歡喜》是之前一部非常火的家庭劇,劇中的三個媽媽性格迥異,在育兒的方法上也會有很多不同。

方一凡的媽媽喜歡用獎勵的方式溫柔的對待孩子英子的媽媽則是望女成鳳,處處嚴要求,而季楊楊的媽媽也是對孩子給予足夠的尊重和理解。

很顯然,季楊楊媽媽這種無條件的養育方式更受大家認可,而另外兩位媽媽的有條件養育方式則不太適合孩子的健康成長。

什麼是無條件的養育方式?

美國著名的教育學者艾爾菲·科恩《無條件養育》一書中指出,有條件養育反應出來的是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就好像是某種經濟交易。

只要孩子沒有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父母就會收回自己的愛。

無條件的養育方式則是我們對孩子的愛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而是因為他是誰。

所以不管孩子的行為有沒有超出父母的接受範圍,不管孩子的成就有沒有達到父母的預期,父母都不會因為這些改變對孩子的看法,而是會一直無條件的支持孩子,相信孩子。

有條件的愛會有哪些弊端?

1、獎勵讓孩子失去內驅力

不可否認,孩子都喜歡得到獎勵,通過適當的獎勵方法,確實能夠激發孩子的動力。

但是這也會讓孩子把更多的精力只放在獎勵本身,他們所有的行為都是被動的,只是為了得到獎勵而去努力。

這樣自然很難真正激發孩子的內驅力,甚至會在失去獎勵之後讓孩子變得不願努力,不求上進。

2、懲罰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糟

如今對孩子使用棍棒教育的父母應該並不多,至少不會動輒就對孩子打罵,所以在大部分父母的意識裡,自己並沒有懲罰孩子。

但其實他們對孩子的冷暴力反而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影響,當孩子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家長選擇視而不見。

這樣只會讓孩子對父母的冷落產生失望,從而不願意再信任父母。

無條件養育應該如何去做?

1、努力向無條件養育靠近

無條件養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想要一蹴而就並不現實。但是父母可以慢慢的讓自己的行為儘可能的向無條件養育靠近。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反問自己,現在自己的行為是有條件教育還是無條件教育,如果自己和孩子相互交換位置,那麼面對自己的這種教育方式又會有什麼的感受?

2、限制教育孩子的內容

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也可以批評孩子,但是在教育批評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自己的態度。

尤其是對於那些其實並沒有必要去批評孩子的事情,只是因為自己有負面情緒才會想要發洩的時候,一定要克制住自己,不要總是頻繁的批評孩子。

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對事不對人,更不要翻舊帳,最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語氣,以便孩子能夠更好的接受。

3、積極面對孩子

孩子在生活中確實會經常做出一些讓父母感到憤怒的行為,與其直接否定孩子,選擇對孩子冷淡消極,不如積極的正面去對待孩子。

給予孩子客觀的評價,做孩子他們的行為會給自己和他人帶去什麼樣的傷害,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找到改變的方法這樣的溝通才能夠讓孩子真正進步。

相關焦點

  • 阿德勒教育理念:孩子不聽話,巧用「無條件養育」,結果立竿見影
    當然,聽話的孩子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孩子總是會有不聽話的表現,這時父母便會講道理,講道理不成便會發脾氣,甚至打罵。思想家盧梭曾說過,三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02借用阿德勒教育理念的重要性阿德勒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家,和弗洛伊德、榮格齊名。
  • 和孩子溝通費心費力?巧用「阿德勒教育理念」,做一個智慧爸媽
    所以作為一名家長,當和孩子不聽話和孩子溝通時,覺得勞心費神,家長可以用一下阿德勒教育理念。這樣的話可以做一個智慧又輕鬆的家長。阿德勒教育理念主要倡導的理念是孩子與家長平等,他要求家長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與理解。
  • 孩子不聽話?借用阿德勒教育理念,巧用階梯式選擇法,效果看得見
    文/陪伴媽媽父母和孩子遇到的第一個矛盾,大概就是來自於孩子的不聽話。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萌發,不聽話成了大多數孩子的一個標誌。而面對孩子的不聽話,家長常用的方法有兩種:講道理和發脾氣。但是「講道理」多了,孩子反而更不聽話;家長不得已升級為「打罵」教育,問題不僅更多,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了。
  • 阿德勒教育理念:孩子不聽話,父母可嘗試階梯式選擇法,更易溝通
    阿德勒教育理念的含義阿德勒世界三大著名的心理學家之一。他在年輕的時候提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阿德勒教育理念。他認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心情。沒有體會到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沒有和他們產生共鳴,所以孩子會極度反感父母的行為,以至於產生叛逆的現象。而阿德勒教育理念最本質的核心便是讓父母信任孩子,給予孩子最大的理解。2.父母怎樣用阿德勒教育理念教育孩子?
  • 父母說一句孩子頂一句?父母要懂"無條件養育",孩子更聽話
    養育孩子是一件充滿艱辛的事情,尤其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進入第一次叛逆期以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就顯得越來越難,很多家長經常會遇到父母說一句孩子頂一句的情況。所以有的家長就納悶了,自己的孩子為什麼突然變得那麼叛逆呢?
  • 《無條件養育》:讓「神獸」乖乖「聽話」的絕招,是與他和解
    養育一個孩子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從衣食住行到教育,哪一樣都不簡單,可要命的是,你會發現,越管他越「不聽話」! 於是我們要竭盡全力讓他們乖點,讓他們表現好點就更費勁。獎勵、懲罰,威脅、賄賂,效果卻也一言難盡,有時有效,有時無效,還引起反效。你不禁要問,到底什麼方法教育孩子才能有效?才能讓他們表現好起來?
  • 以《尋夢環遊記》為例:解析阿德勒的教育理念對小孩的現實意義
    正如阿德勒所倡導的,教育不是"工作",而是"交友"。在這段相互信賴的關係中,米格也無條件地信任埃克託,甚至他在還不知道歌神實際並不是自己的曾曾祖父時,在歌神和埃克託的二選一中,他還是選擇了站在埃克託這邊。
  • 顛覆認知的育兒書《無條件養育》讀後感
    一 什麼是無條件的愛以前看的育兒書大部分是教我們怎麼讓孩子聽話的,大部分是控制孩子的行為類的書,最近看了一本完全顛覆我的育兒認知的書《無條件養育》,首先介紹一下,這本書著眼於這樣一個區別:家長對於孩子的愛到底是出於「他們做了什麼」還是因為「他們是誰」。
  • 《無條件養育》:你以為你是無條件愛孩子的,但有可能相差甚遠
    這本書用將近過半的篇章讓我們警醒:原來我們慣常使用的很多養育方式都是有條件養育,並造成了許多不良後果;在此基礎上作者艾爾菲·科恩給出了無條件養育的解決辦法,提供了數條無條件養育的原則及可行且有效的實用性建議。
  • 《無條件養育》:有毒的父母,如何才能培養出「無毒」的孩子?
    世上大多數育兒書籍都在教育世人對於孩子,需要用較強的手段去控制孩子,如果孩子不聽話,就會打屁股,只有乖乖的孩子,才會讓大家喜歡,這是附加了條件的愛,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學校也經常賦予孩子做好某件事,就給予小紅花,小星星的獎勵,作者指出這也會培養孩子做事唯利是圖的表現。
  • 《整體養育》:孩子不聽話?那是因為你真的不了解他
    在教育這件事上,好像有些事情就是無能為力的。我們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有一種深深的挫敗感。作為一個媽媽,我們親身經歷了養育中的各種問題。我們會發現,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焦慮是常常伴隨著我們的。於是,我們會找各種教育專家,學習各種教育理念,然後用在孩子身上。
  • 這個世界存在無條件的愛嗎(《無條件養育》讀書筆記)
    現在認真問自己的內心,發現其實對於這本書的題目《無條件養育》,我是持懷疑態度的,我不相信這個世界有無條件的愛,所以我也不願意去翻開這本書。然而看到讀書會的書友,又一次大力推薦,我想試著讀一下吧,不喜歡那就不讀了唄。就這樣,一個月下來,寫了近萬字的筆記和反思。這本書你只定義它是一本育兒書,真的是太可惜了。
  • 《無條件養育》:懲罰和獎勵都沒效,最有效的教育是無條件的愛
    文/婷媽alan(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1如何養育孩子一直是一個很難的課題。2最近正在看美國知名育兒專家艾爾菲·科恩的《無條件養育》,不得不承認,他的某些觀點刷新了我的認知。而獎勵產生的影響,會導致孩子內在動機減少,也就是孩子真正的興趣會被弱化。4既然懲罰和獎勵都是無效的,那又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養育孩子呢?科恩覺得,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應該是「我的孩子需要什麼?」「我如何能夠滿足這些需要?」
  • 專家解讀盧梭、阿德勒名著 從中能汲取哪些兒童教育理念?
    盧梭的《愛彌兒》和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都是現代教育史上的經典之作。  昨天下午,華東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彭正梅來到學習讀書會,在哲學層面同現場觀眾分享他對《愛彌兒》和《兒童的人格教育》的理解,一起探討何為童年的發現和煩惱。
  • 《無條件養育》重塑了我的育兒觀,原來很多方法都是錯的
    他通過大量的研究數據和理論支撐,力證傳統的養育模式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只有無條件養育,才能培養出真正獨立、自信又身心健康的孩子。這本書一經推出,就獲得了許多國內教育專家的大力推薦。育兒暢銷書的作者尹建莉老師評價「無條件養育」是一種境界,能帶給父母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只有理解了育兒的「道」,才能撥開「術」的迷霧,找到真正的出路。
  • 深圳·3月|雙導師親授阿德勒遊戲力養育系統家長課
    第一次參加阿德勒遊戲的課程,我想我最大的收穫一部分是知道了用孩子的語言跟孩子玩遊戲的重要性,不一定需要物資,原來用很單純的肢體動作進行遊戲也是可以傳遞愛和連接。非常感恩遊戲力課堂,讓我發現原來平時跟孩子交流就只是停留於交流,並且更多的可能是去引導孩子去到我們想要的目的,甚至有時沒有get到孩子想要去呈現的點,而遊戲力很不一樣,藉由遊戲的方式,我們更需要去練習追蹤行為和反射感受,讓孩子安全自然的呈現自己,從而也讓家長更深層了解孩子,及時的調整 Aha!原來還可以這樣跟孩子遊戲互動,原來可以通過遊戲這樣去了解孩子。
  • 華師大教授彭正梅解讀盧梭與阿德勒思想 汲取兒童教育理念
    大洋網訊 隨著時代發展,教育的地位及其作用正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教育可謂國之利器,百年大計的重中之重。而其中,兒童教育作為基礎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究竟如何給兒童一個寓教於樂的童年生活,成為了當代許多家長的困擾。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很乖,長大了卻這麼不聽話?
    最近聽了樊登老師在樊登讀書會上講的幾本書,《養育男孩》、《不吼不叫》《不管教的勇氣》《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等,對於育兒方面做了一次主題閱讀。包括我之前看的《正面管教》這本書,這些書裡提到最多的幾個概念就是「無條件的愛」、「和善而堅定」、「跟孩子做朋友」等。
  • 《高情商養育》:孩子叛逆不聽話?該改變的人是你
    在我接觸家長中,很多都有這樣的抱怨:讓孩子幹什麼,孩子偏偏不幹什麼。小小年紀就開始跟父母對著幹,叛逆的表現絲毫不遜色於青春期的孩子。這個問題困擾我許久,而不得法。直到遇見了親子心理師徐婧英老師的《高情商養育》。
  • 多少孩子不聽話,是因父母聽不進話,聽話有主見的孩子無需刻意教
    我清楚記得一次跟朋友去超市買東西時他兒子拿著一個大型玩具不撒手,而他在歇斯底裡的教訓孩子:「這個太貴了,買那個便宜一點的!」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最終怏怏不樂的買了便宜一點的玩具,而朋友還非常不解,玩具都買給他了還不知足,還好意思擺臉色。我理解家長的做法,但並不贊成這樣的行為,我更同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