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設「森林城市」紀實:在同心共建中讓綠城變花城

2020-12-19 央視網

深圳建設「森林城市」紀實:在同心共建中讓綠城變花城

原標題:

  深圳城區俯瞰。

  資料圖片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38年的特區建設,深圳從一個漁村迅速崛起為一座產業發達的大城市,雲集了華為、騰訊、大疆等享譽全球的創新型企業,每平方公裡GDP產出、財政收入均居全國城市首位。

  然而,空間的侷促,土地的珍貴,從來沒有妨礙深圳對綠色的追求。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為抓手,深圳努力提升綠化水準,大大改善人居環境,在生態建設中破解發展的空間瓶頸、資源瓶頸和動力瓶頸。青山綠水、碧海藍天不但沒有擠佔發展的空間,反而形成了對海內外創新人才、高端產業的強大吸附力,逐漸沉澱為創新之城的又一底色。

  見縫「插」綠

  生態與發展相互支撐

  每當晴天朗日,站在蓮花山頂四向眺望:喬木蔥鬱茂盛,高樓點綴其中,湖水微瀾,飛鳥一掠而過,敏捷地銜起一條小魚,只在水面蕩開陣陣漣漪……恍惚間,你甚至分不太清這是森林公園還是城市中央商務區。

  建設綠色深圳需要堅持不懈、持續發力。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在不到20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一下子聚集起2000萬人口,經濟大市和空間小市的矛盾日益突出,倒逼深圳很早就開始思考:人們需要一座什麼樣的城市,城市發展中人與城的關係應該是怎樣的?

  在探索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模式的過程中,深圳找到了「綠色發展」這把鑰匙,從此奉為圭臬,堅定不移。2015年以來,深圳全面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大力實施世界著名花城、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綠化景觀提升、綠色生態水網、特色主題公園、森林小鎮等52項重點工程建設。

  在深圳找大片綠色,不消跑遠。福田區、羅湖區交界喧囂的中心區,就有一片28.8公頃的鬧市「桃源」——荔枝公園。向外看,是繁華見證的紅嶺路,車如流水馬如龍;望向園內,則是飛瀑椰林,滿目繁花。

  植樹、造綠、建公園,不僅要錢,更要佔地。在寸土寸金的鬧市,新建綠地該如何擠出空間?

  深圳市城管局(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早在2004年,深圳就提出三級公園體系,即「自然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過程中,深圳更是隨手添綠,見縫「插」綠,為突破土地資源少、人口密度高的局限,不放過每一塊邊角地、細碎地。

  短短幾年,深圳的森林覆蓋率提升到40.68%,全市共建成綠道2443公裡、各類公園942個,平均每兩平方公裡就有一個公園,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95平方米。這之中,既有全國唯一位於城市腹地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又有遍布街頭巷尾的迷你街心公園……用市民的話說,能綠的地面都已經綠了,可謂「推窗見綠、500米見園」。現在,深圳正在積極向空中要綠地,屋頂綠化、牆體綠化、天橋綠化在深圳隨處可見。

  森林進城、綠道穿城、綠意滿城,並沒有擠佔人的生活和經濟發展的空間,反而「綠」的升華與城市品位的成長,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深圳人社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深圳共引進各類人才26.3萬人,同比增長42.5%。

  制度「養」綠

  搭建三級工作機制

  走進香蜜公園,碧綠的湖面、青翠的草坪讓人賞心悅目,一條空中棧道在10多萬平方米的荔枝林樹頂穿行而過,登高眺望,一片密密匝匝的綠林後面,是592米高的平安金融中心。

  誰能想到,這片位於福田區黃金地段的土地在1998年就被規劃為公園用地,直到2013年才開始建設,15年,地價不知道翻了多少番,建公園還是蓋房子?取捨之間考驗著地方政府的決策眼光和生態發展決心。

  「如果完全由人定,縱使有一腔熱忱也難保初心不變。」之所以能一個規劃持之以恆,當地幹部坦言,鐵線、鐵腕、鐵律的生態管理制度正是深圳創建森林城市的制度保障。

  早在2005年,深圳率先出臺《深圳市基本生態控制線管理規定》,將城市近一半土地劃定為基本生態控制線範圍,在這道「鐵線」內,除重大道路交通設施、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園綠地外,禁止開發建設。這一舉措,有力地保障了城市基本生態空間和生態功能,實現了山地、森林與城市的相融與共存。

  此後,深圳在生態制度建設上不斷加碼,於2014年率先在全國推出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以生態保護為重點的大鵬新區和以工業發展為重點的寶安區作為試點,拉開改革大幕。

  吹響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號角後,深圳迅速搭建起市、區、街道三級工作機制,高標準編制《深圳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出臺《深圳市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深圳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三年行動計劃》等6個方案,從綠色戰略、法律保障到實施方案,統籌推進。

  為向高度要空間,2016年10月1日頒布的新版《深圳經濟特區綠化條例》新增了立體綠化章節,要求對新建公共建築、高架橋、人行天橋等強制實施立體綠化。天橋廊道、街道隔離欄、屋頂牆體、路燈杆柱……這些光禿禿的空間如今都被綠色或花色裝點一新,多彩又充滿生機。

  與此同時,深圳政績考核的指揮棒,也越來越清晰地指向生態文明建設。每年的6、7月份,一場引人注目的「大考」——年度深圳生態文明建設考核都會如期舉行。考核對象為全市10個區、17個市直部門和12個重點企業的一把手;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和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且考核標準不斷改革完善。

  一個個有力舉措下,深圳環境質量逐年改善,全市40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要求,生態、節水、節能、減排、宜居等工作全面提升,全年空氣優良天數、PM2.5年均濃度等生態環境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城市前列。

  全民「護」綠

  共建綠色共享綠色

  每天穿越公園上下班,周末可以上山露營,到海邊觀鳥,和親朋好友一起聽一場免費的森林音樂會,不知霧霾為何物,一年四季有綠有花……這是大多數都市人的奢侈期盼,卻早已成了深圳人的普通日常。創建森林城市以來,深圳人更發現,身邊的公園越來越人性化,有的配有淋浴房、書吧;有的安裝了安全無毒的兒童遊樂設施;避雨棚雨天可遮雨,夏季可乘涼,當溫度超過35攝氏度時會自動噴霧降溫……

  綠色成果共享,綠色發展共建,深圳人享受著令人羨慕的生態成果,也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城市的綠色公益事業中,自覺成為生態守護者,同心繪就「深圳綠」。

  今年4月22日,第四十九個世界地球日,深圳人才公園,20家綠色公益組織成立了深圳綠色生態公益組織聯盟,並發布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深圳倡議書;一些知名人士也有了新角色——深圳市綠化大使,他們將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帶動更多人參與到深圳綠化與創森事業中。

  深圳早就有「志願者之城」美譽,這一特質在森林城市建設中發揮得淋漓盡致,通過一系列共建模式,吸納社會資本與公眾廣泛參與。

  依託社會上強大的綠色公益力量,深圳在全國率先創立自然學校,成立了廣東首批13家自然教育中心,每年組織800多場活動,帶動6萬人參與到生態自然綠色領域。

  全民「護」綠還帶動了管理模式的革新。在福田區,當地政府將紅樹林生態公園的管理權委託給紅樹林基金會,承擔園容物業管理、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科普教育等工作,成為國內第一個由政府投資建設、社會公益組織運營管理的城市生態公園。

  2017年,深圳啟動「世界著名花城」三年行動計劃,謀劃「綠上添花」,讓綠城變花城。目前,23條花景大道、79個花漾街區、151個街心花園已將花深度植入深圳城市的肌理。

  按照規劃,深圳將於2019年底建成30條以上花卉景觀大道、20個以上花卉特色公園、222個花漾街區、444個街心公園,初步塑造成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花繁四季,彩繪鵬城」的花城景象。

  「到那個時候,我們大家不僅要『護綠』,還要當好『護花使者』啦!」綠色環保志願者李楠大笑著說。

相關焦點

  • 在同心共建中讓綠城變花城——深圳建設「森林城市」紀實
    然而,空間的侷促,土地的珍貴,從來沒有妨礙深圳對綠色的追求。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為抓手,深圳努力提升綠化水準,大大改善人居環境,在生態建設中破解發展的空間瓶頸、資源瓶頸和動力瓶頸。青山綠水、碧海藍天不但沒有擠佔發展的空間,反而形成了對海內外創新人才、高端產業的強大吸附力,逐漸沉澱為創新之城的又一底色。
  • 建設世界級森林城市 打造世界著名花城
    讓森林擁抱城市,讓城市走進森林。身處深圳,你是否暢想過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深圳變身世界級森林城市的景象,在這樣的城市環境中生活、工作,又會是什麼樣的感受?昨日,在深圳舉行的首屆國際森林城市大會上,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劉慶生代表深圳,在大會上,向國內外專家、學者等嘉賓作了題為《優化深圳市生態空間,建設世界級森林城市》報告,分享深圳森林城市建設方面的經驗做法,提出深圳下一步建設世界級森林城市的構想。據悉,深圳森林城市建設的總體目標是要建設世界級森林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
  • 深圳入圍國家森林城市!快來看看「森」圳之美
    一組數字讓你感受下深圳這座森林城市:森林覆蓋率達40.68%,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5.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95平方米;全市共建成綠道2443公裡、公園942個,初步形成了森林進城、綠道穿城、綠意滿城、花開鵬城的綠色發展新格局,也讓深圳成為擁有近千個公園的「千園之城」。
  • 深圳40項指標達到「國家森林城市」要求
    中新網深圳7月17日電 (程景偉 林蔭)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林業局)17日通報,近三年來,深圳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森林覆蓋率等40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要求,深圳已正式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申請成為國家森林城市。深圳大梅沙海灘。
  • 一起來「深「呼吸~深圳正式獲批「國家森林城市!
    10月15日,2018年森林城市建設座談會在深圳舉行。會上宣讀了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批准決定,並舉行授牌儀式。全國共有27個城市獲批,深圳就是此批被授牌的城市之一,正式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城市」。此前,珠三角城市中,廣州、惠州、東莞、珠海、肇慶、佛山、江門 7 個城市已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此次深圳、中山兩市拿到國家森林城市頭銜後,珠三角九市將全部成為國家森林城市,珠三角率先成為全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深圳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領取「國家森林城市」授牌。
  • 廣州:發力嶺南花園城市 打造「四季花城」城市景觀
    會議提出,廣州亞運會前實現了「天更藍、水更清、路更通、房更靚、城更美」的環境整治目標,今後兩三年內,廣州將努力建設「花城、綠城」,打造「森林圍城、綠道穿城、綠意滿城、四季花城」的城市景觀。10個森林公園搭起框架廣州位處亞熱帶,四季溫暖溼潤,森林生態資源豐富。
  • 深圳森林覆蓋率穩定在40%以上
    深圳也將在2018年完成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任務,打造「世界級森林城市」、「世界著名花城」。 基本形成了健康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深圳經濟特區自建立以來,歷屆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視生態保護和城市林業建設工作,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實施生態風景林、森林和溼地公園、綠道網絡、自然教育等建設,不斷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增進廣大市民生態福祉。
  • 深圳今年計劃建設120個社區共建花園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27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文燦)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擁有一小塊花園,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社區花園,將城市的公共空間,變成綠色開放的空間,讓奢侈變得觸手可及……6月26日,記者從深圳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獲悉,今年,深圳計劃在全市建設120個社區共建花園。
  • 首屆國際森林城市大會 「森林城市與人居環境」深圳宣言
    作為首屆國際森林城市大會,本次大會突出了森林城市建設在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實現2015年通過的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建設具有包容性、安全、有復原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居環境」的戰略目標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本次大會將在城市林業發展的歷史中具有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 城市與山海美景一色 鷗鳥共經濟發展齊飛!2020年深圳公園已達1206個
    深圳的公園不僅數量多,而且顏值高。在設計和建設方面,深圳對標國際一流品質,引進國內外一流團隊參與公園設計與建設,打破公園邊界設定,將公園與城市街區相融合,從「城市的公園」轉變為「公園的城市」。此外,深圳還啟動了社區共建花園計劃,引導公眾參與花城建設,調動專業力量、社會組織、社區居民等積極因素,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方式進行園藝活動和社區環境提升,將城市邊角綠地變身為居民共同打造的美麗綠色公共空間。2020年,全市已經建設120個社區共建花園,讓鮮花盛開在深圳的每個角落,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親近自然,享受美麗。
  • 「公園裡的深圳」展現城市新樣態
    在城市超常規發展過程中,美好生活如何築就?近年來,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以建設世界著名花城為目標,積極推進全域公園規劃建設,打造高品質公園服務與文化品牌,努力構建一個覆蓋全市立體空間的綠色生態網絡,「公園裡的深圳」讓宜居環境越來越好。△鮮花盛開的深南大道是深圳花景大道的典範。
  • 深圳推出首個社區共建花園
    社區居民參與打造社區花園城市綠地、社區綠地,能否讓社區居民參與共建、共治、共享,攜手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呢?近日,首個深圳市社區共建花園在園嶺社區啟動,由5個家庭組成的園丁小組在園藝導師的指導下,在筍崗路北的綠化帶打造了深圳首個社區共建小花園。啟動儀式上,由園嶺社區5個家庭組成的園丁小組在園藝導師的帶領下親手種上了美麗的花。炎熱的天氣擋不住大家勞動的熱情,將花園從無到有建造起來的過程讓參與的小朋友們倍感興奮,大家興致勃勃地為昆蟲屋畫下五彩斑斕的圖案。
  • 深圳成立綠色生態公益聯盟,珠三角將建成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
    深圳正式發布《深圳市國土綠化白皮書》;一批為深圳城市綠化作出貢獻的人士獲聘「深圳綠化大使」;20家綠色公益組織倡導成立了深圳綠色生態公益組織聯盟,宣讀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深圳倡議書。廣東省林業廳廳長陳俊光,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劉慶生出席活動。陳俊光表示,近年來,深圳市在生態建設上銳意改革、勇於創新,無論是投入力度、宣傳廣度,還是社會參與度、生態獲得感等都樹立了深圳標杆,提供了榜樣示範。劉慶生強調要努力把深圳打造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中國典範城市,為推進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深圳的貢獻。
  • 四市共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
    來源: 鳳凰網房產7月27日,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共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打造同城化綠色發展示範區合作方案》。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臺景區四市將以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為核心,打破行政邊界,將龍泉山脈德陽段、眉山段作為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共建區,將資陽部分區域作為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協同區。
  • 讓森林走進城市—薛城區城市森林公園建設展望
    齊魯網4月3日訊(通訊員 棗莊臺張亞偉 薛城臺相修宇)近日,薛城區的市民們紛紛捐款捐樹,支持城市森林公園的建設。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工程,讓市民們如此熱情高漲,全民支持呢?為了讓人們在繁華的現代都市中找到自然生態環境的感覺,薛城區邀請了澳大利亞BHI設計公司對整體設計建設了這個城市森林公園。這個公園主要的一個設計理念就是讓森林走進城市,除了要有森林的感覺,還要有公園的格局。    既然是城市森林公園,最重要的當然是樹木種類的設計以及搭配,在這方面,薛城區花費了大量心思。
  • 深圳將營造大尺度山林花海 建設30條花卉大道
    原標題:深圳要建世界級森林城市   上周五,深圳市城管局召開全市園林與林業工作會議。記者獲悉,深圳森林城市建設的總體目標是要建設世界級森林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
  • 成德眉資攜手共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
    成德眉資四市將牢牢把握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作為都市圈「中央綠心」的重大生態戰略空間定位,重點在規劃編制、生態保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立足綠色生長無邊界,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攜手將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成為成德眉資同城化綠色發展示範區。
  • 一曲《春天的故事》拉開2020深圳森林音樂會序幕
    作為第二次來到森林音樂節的中國交響樂團,已經是深圳的老朋友了。本次演出他們帶來了包括《春天的故事》《瑤族舞曲》《紅色娘子軍組曲》等中國特色的曲目以及《匈牙利舞曲》《斯拉夫舞曲》《奧涅金波羅乃茲舞曲》等西方經典曲目,中國交響樂團的藝術大師們和指揮家袁丁完美配合,讓夜幕中的仙湖植物園宛如仙境。據了解,本屆音樂會主題為「森林裡續寫春天故事,音樂中築夢美麗花城。」
  • 深圳首個郊野運動主題公園完成規劃 「千園之城」指日可待
    王成之外,早在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上,深圳「創森」就收穫眾多國內外專家好評。「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如何增加綠地和森林面積是一個難題。」來自英國約翰英納斯研究中心的麥可·畢文教授表示,雖然這是他第一次來深圳,但已深深感受到這座城市在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方面努力實現平衡的智慧和誠意。
  • 深圳擬投資12億元 在全市建設11座森林公園
    記者昨日從市城管局獲悉,深圳已經立項建設的森林公園達11個之多(不包括郊野公園),遍布整個深圳。羊臺山森林公園首家揭牌在這些森林公園中,羊臺山森林公園建設最快,在深圳市級森林公園中首家正式揭牌。據介紹,目前其一期小羊臺片區景觀工程已於2009年6月開工,二期大羊臺片區景觀工程準備開展施工和監理招投標工作,預計會很快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