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與山海美景一色 鷗鳥共經濟發展齊飛!2020年深圳公園已達1206個

2021-01-09 瀟湘晨報

入冬以來,在深圳灣公園水域,珍稀候鳥黑臉琵鷺又飛回來了,還有黑嘴鷗、白肩雕、紅嘴藍鵲、綠翅鴨、反嘴鷸等其他數萬隻候鳥在這裡嬉戲。深圳自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來深圳越冬的候鳥越來越多,每天都上演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劇情,而這僅僅是深圳公園驚豔絕美的一角。

▲紅嘴藍鵲。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的奮力前行、踏浪追夢,深圳已成長為一座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深圳的公園也發展到今天的1206個,形成了「綜合公園、郊野公園、帶狀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的多級公園體系,隨處可見花繁四季彩繪鵬城的景象,公園裡城市實至名歸。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在做好公園硬體建設的同時,越來越重視公園文化建設,設計和設施便民親民,大大提高了市民幸福感和獲得感。如今,深圳公園已經成為這座城市核心競爭力之一,成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環境因素。

1206個公園四季開花季季不同

春天,人才公園的粉花風鈴木、黃花風鈴木隨風搖曳,讓人仿若置身浪漫的田野;夏天,華僑城生態廣場的鳳凰樹紅了一城,勾勒出一幅充滿活力和動感的都市景觀;秋冬時節,蓮花山公園的簕杜鵑、美麗異木棉,深圳灣流花山花海開得燦若雲霞……深圳,一座建在公園裡的城市。連續多年來,深圳在土地資源高度緊缺的情況下,把公園建設列入市政府年度重點民生實事,公園數量和品質大幅提升,到如今已是1206個深圳公園。

▲蓮花山公園簕杜鵑花展。深圳晚報記者 伊宵鴻 通訊員 韓躍武 攝

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觀花喬木遍布公園、道路、山林,使得深圳四季有花開,季季花不同。深南、北環、濱海等城市主幹道兩側植被,用喬草+自然多彩花境營造出疏朗通透景觀格局,其中深南大道中間帶以一系列優雅、簡潔大方的造型花境、花壇,營造了令人震撼的「錦繡深圳」「鳳凰飛羽」花景,在重要節點、道路交匯處營造姿態多樣的自然花境,既提升了城市街景,又提高了城市生物多樣性水平,讓市民感受城市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之美。

在這些公園中,深圳國際園林花卉博覽園、蓮花山公園、仙湖植物園被評為國家重點公園,梧桐山風景區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是國家級地質公園,華僑城溼地公園是國家級溼地公園,還有深圳灣公園西延段、人才公園、大沙河生態廊道、香蜜公園、前海紫荊園、寶安濱海文化公園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綜合公園陸續建成開放,成為市民朋友圈中的網紅「打卡點」。

深圳的公園不僅數量多,而且顏值高。在設計和建設方面,深圳對標國際一流品質,引進國內外一流團隊參與公園設計與建設,打破公園邊界設定,將公園與城市街區相融合,從「城市的公園」轉變為「公園的城市」。蓮花山公園、荔枝公園、中心公園等原有公園,早已拆除了原來老舊的圍欄和綠籬,梳理了生長過密的植物,營造了層次分明、舒朗通透、律動起伏的疏林草地景觀,讓公園與城市公共空間自然地融為一體,拉近了市民與公園的距離。

此外,深圳還啟動了社區共建花園計劃,引導公眾參與花城建設,調動專業力量、社會組織、社區居民等積極因素,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方式進行園藝活動和社區環境提升,將城市邊角綠地變身為居民共同打造的美麗綠色公共空間。2020年,全市已經建設120個社區共建花園,讓鮮花盛開在深圳的每個角落,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親近自然,享受美麗。

綠色延續到空中讓城市變得立體起來

在地面「見縫插綠」之餘,深圳為拓展城市綠色空間,還在《深圳經濟特區綠化條例》中新增立體綠化章節,對新建公共建築、高架橋、人行天橋等設施強制實施立體綠化,三年新增立體綠化近百萬平方米,將綠色延續到空中。

在福田區振華西路上,一座垃圾轉運站的外牆上「長」滿了鴨腳木、黃金葉等多種綠色植物。曾有第一次來到這裡的市民評價,遠遠看過去,還以為是一棟別墅。這種綠化方式就是向空中「借地」的立體綠化。同樣,在皇崗北環立交、人民南人行天橋等處,你能見到沿著立交橋體兩側護欄邊,種著一排排的簕杜鵑花,而立交橋柱上,爬山虎等植物從地面伸到橋身包裹著一根根水泥橋柱。開花時,簕杜鵑染紅全城,如同一個美麗的空中花廊。市民穿梭其中,似乎完全感受不到錯綜複雜的水泥立交橋的存在,映入眼中的多是隨風搖曳的綠色。

▲仙湖植物園森林音樂會。深圳晚報記者 伊宵鴻 通訊員 韓躍武 攝

從地面到空中,從綠城到花城,深圳不斷創新城市綠化技術和方式,讓人與自然、城市與環境和諧共生,用綠色創想城市未來。經過多年實踐與積累,深圳已建成一大批立體綠化精品項目,形成了城市的空中綠肺。例如國內最高的福田區環境監測大樓綠牆、深圳國家基因庫室外綠牆、深圳星河丹堤隧道蓋屋頂綠化以及深圳最美停車場仙湖停車場等。越來越多的建築物外牆、立交橋、屋頂、室內牆面等通過立體綠化實現綠色變身,似乎生硬的鋼筋水泥生動地「呼吸」起來。

2000餘公裡綠道串聯青山碧海景色如畫

深圳是一座森林之城,有著得天獨厚的橫貫東西的山海資源,包括252公裡的海岸線、10條河流。山海間棲息著499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和近2100種野生植物,每年有200多種近10萬隻候鳥在深圳灣停留,10%的全球瀕危鳥類黑臉琵鷺每年在深圳落腳過冬。這些野生動植物與千千萬萬深圳人一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與繁華都市或一路之隔或相互交融,詮釋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40年來,深圳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並駕齊驅,打造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家園,守護著「野性深圳」的生態珍寶,自2015年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深圳先後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綠化景觀提升、綠色生態水網、特色主題公園等52項重點工程建設,2018年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目前深圳共建成綠道2448公裡、平均密度達到1.2公裡/平方公裡,綠道覆蓋密度全省第一,形成以區域綠道為骨幹,城市綠道、社區綠道為補充,結構合理、銜接有序、連通便捷、配套完善的綠道網絡體系,市民騎行5分鐘可達社區綠道,15分鐘可達城市綠道,30分鐘至45分鐘可達省立綠道。「深圳確立了以區域綠道為骨架,城市綠道為支撐,社區綠道為補充,省立、城市、社區三級綠道網體系。」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2000餘公裡綠道依山傍海,風景如畫,成為民眾遊玩、打卡的熱門網紅景點。同時,還規劃了貫穿東西部的郊野徑,主線總長達300公裡,將以對環境低衝擊、無痕山林理念的手作步道方式修建。綠道和郊野徑把深圳的山林海岸串聯成網,為市民提供了親近自然、遊憩健身的空間,讓市民能更便利地體驗深圳的自然之美。

深圳人才公園。資料圖片

高標準公園設置滿足市民多元需求

公園文化季,是深圳作為「公園裡的城市」的文化品牌和文化特色。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精心布局,打造公園文化季,提升公園文化內涵,從2006年起每年舉辦公園文化季,培育了蓮花山草地音樂會、深圳灣草地音樂會、深圳森林音樂會等一批高品質的公園文化活動品牌,使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久負盛名頂級樂團的精彩華章。

自然教育是深圳公園文化的一大特色。2015年,深圳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與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建設了第一個公園自然教育中心——深圳灣公園自然教育中心,此後以政府牽頭、社會參與自然教育中心建設模式引領全國。目前全市已有27個自然教育中心(自然學校),其中仙湖植物園被國家環保部宣教中心授予「國家級自然學校試點單位」。未來,深圳將搭建全市自然教育中心交流平臺,推動深圳成為全國自然教育之城。

在公園服務管理上,深圳市公園管理中心堅持「精益求精」,不斷完善提升公園內服務設施,高標準建設了各類兒童遊樂、體育鍛鍊、輕餐飲、母嬰室、果汁機、直飲水等設施。香蜜公園、人才公園等公園配套修建了專門的兒童遊樂和運動設施,專業的跑步路徑和運動場地激發了附近居民的鍛鍊欲望。大沙河生態長廊、深圳灣公園、人才公園已經連成一體,跑一趟就能看盡河、海、湖的絕美風景,沿途還設置了飲水點,是長跑愛好者鍛鍊的好場所。

未來,深圳將深入結合城市發展空間和自然資源特點,進一步融合城市公共空間,強化公園海岸和水體連接,構建「一脊一帶十八廊」的魅力生態骨架,全面提升公園在自然保育和城市服務等方面功能,深入推進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建設「公園裡的深圳」。

深圳晚報記者 伊宵鴻

【來源:深圳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公園裡的深圳」展現城市新樣態
    打開深圳的地圖,不到20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從山林到海邊,從社區到街邊,大大小小綠色的斑塊星羅棋布,這些綠地上建起了一千餘座公園、二千餘公裡綠道,萬物並育、花繁四季,繪就出一幅「山海連城」的城市畫卷,風景如畫的遠足空間、精彩紛呈的城市文化在公園、綠道上生長開來,帶給市民舉目可見的生活之美和觸手可及的生態福利。
  • 深圳今年將新建和改造提升超30個公園
    在5公裡的路段裡,他可以看盡河、海、湖三種風景,鱗次櫛比的高樓成為公園的背景,深圳像座公園裡的城市。截至2019年,深圳已有1090個公園,2020年還將新建和改造提升超30個公園。各類公園總數已達1090個40年風雨兼程,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迅速成長為一座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創造了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蹟。在城市超常規發展過程中,深圳歷屆市委、市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城市發展的突出位置,將園林綠化作為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工作來統籌推進。
  • 深圳各類公園總數已達911個
    到2018年,深圳市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18000噸/日,市政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100%;垃圾分類減量和回收再利用體系基本形成,到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處理量穩定在18000噸/日以內,實現生活垃圾現代化治理;全市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達到國家標準A級,基本建立「健康城市」新模式。
  • 江西,盡擁山光水色,美景人文,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江西,湖光山色,漁舟唱晚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佇立在贛江之畔,頌滕王閣序,盪氣迴腸,思緒百轉千回! 感慨江西這片熱土人傑地靈,也能感覺到,寧移白首之心,不墜青雲之志的豪言壯志!
  • 深圳版「淺水灣」,城市轉角處與山海相逢!
    保護生態環境實則是保護生產力,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也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後勁。簡單來說,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正因如此,外國眾多追求生活品質的品位人士都喜歡在具備豐富山海資源的周邊居住。
  • 「公園+文化」讓市民共賞美麗深圳
    火熱的啦啦操、炫酷的街舞、極限單車、無人機飛行表演……11月12日上午,第十一屆深圳市公園文化周在蓮花山公園風箏廣場正式啟動,市委常委、副市長劉慶生出席了啟動儀式。今年文化周的主題是「美麗深圳、多彩生活」,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裡,深圳14個市屬公園、10個區屬公園共24個會場將為市民送上287項精彩活動,其中不乏郎朗、柏林交響樂團等明星、名樂團獻藝。
  • 深規院助力深圳「山海連城」計劃 探索生態空間治理模式創新
    2020年10月14日,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深圳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積累的寶貴經驗,強調「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針對深圳面臨發展空間不足等諸多挑戰,他指出「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根本出路」。
  • 深圳坪山:生態和經濟同頻共振 打造山水城林共融的森林城市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日前,深圳相繼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和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各區(新區)功不可沒。生態資源豐富的坪山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推進森林城市建設,致力綠色生態和經濟發展同頻共振,打造與深圳東部中心相匹配的城市人居環境。
  • 快訊| 深圳「山海連城計劃」細節首披露
    據媒體統計,約157個深圳在售新盤,涵蓋深圳各區主流在售的新盤,統計信息包括了項目的400電話,主推的戶型產品,以及樓盤的參考均價。由於開發商存在不定期推盤的情況,以下統計信息僅供參考,最終產品信息以開發商實際情況為準。02.深圳「山海連城計劃」細節首披露!
  • 山水一色共潮生!南通的「城市客廳」靚了
    產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如今的濱江片區實現「綠色蛻變」,成為「面向長江、鳥語花香」的城市客廳。   「山畔嬉江水,江上攬五山。」擁有7公裡沿江岸線的五山片區,已成為南通一張亮眼的生態名片。五山與長江在這裡相會,山景與水景在這裡交融,狼山、軍山、劍山、黃泥山、馬鞍山等五座玲瓏秀美的小山臨江而立,各具風情。
  • 深圳卓越御山海-卓越御山海電話
    卓越御山海的溫德姆酒店公寓是託管給溫德姆公司管理運營的,託管10年,5年一籤,分成:營業額的4/6分成,無保底,業主佔6成,溫德姆佔4成,一個季度結一次款。  面積:63.03-67.54,總價:112-122萬一套,均價:17000-18000元/平米,5星級客房標準,豪華裝修,中央空調以及地毯窗簾全部都有(硬裝,軟裝)拎包入住。
  • IN視頻·瞰鹽田②| 圖書館「藏」在公園裡 鹽田打造「山海環城公園...
    中央公園2020年,鹽田區因地制宜,大膽創新,按照建設公園式城區的理念,以「百園城區」為目標,著眼「系統化設計」,圍繞「山海城」三篇文章,結合半山公園帶建設和實施海岸線公園整體改造提升,對全區公園綠地一盤棋規劃、一體化建設、整體性提升
  • 共築海絲路,揚帆欽州灣!2020年廣西欽州城市推介會即將開啟
    作者: 中指研究院共築海絲路,揚帆欽州灣!2020年廣西欽州城市推介會(成都站)即將於11月18日在成都舉行,本次活動由欽州市政府主辦,欽州市自然資源局、欽州市房地產業協會承辦,中指研究院協辦。2、3500餘畝優質地塊上架作為西部區域少有的沿海城市,欽州市四季如春,空氣品質優良,大陸海岸線563公裡,擁有全國最大、面積達135平方公裡的中國最美內海——茅尾海。匯聚了江、海、湖、山、島的「五位一體」稀缺資源,風景壯美,自然風格與人文底蘊集合一體,是一座非常舒適宜居的城市。
  • 2020深圳公園文化季來襲
    原標題:2020深圳公園文化季來了   編者按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的奮力前行、踏浪追夢,深圳已成長為一座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深圳的公園也發展到今天的1206個,形成了「綜合公園、郊野公園、帶狀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的多級公園體系。
  • 馬巒山郊野公園、大梅沙海濱公園、小梅沙,和深圳來一場親密約會
    深圳深圳,又稱「鵬城」,位於珠三角東岸。遊深圳四季皆宜。冬春時節降水較少,是旅遊旺季,可以到特色各異的主題公園觀賞遊玩。夏天的海灘更具吸引力,可以盡情享受日光浴、衝浪、蹦極……總而言之,這是一座會讓你上癮的城市。
  • 深圳灣公園:出了地鐵就能看到海的地方
    深圳灣公園是深圳市中心區唯一的濱海休閒帶,由紅樹林濱海生態公園和深圳濱海休閒帶兩部門組成。海對面就是香港,它連著海與城市,是人與鳥類溝通的理想之地,也是市民休閒的理想地之一,一條具有標誌性和時代性的深圳綠色海濱長廊,每當節假日很多人慕名而來。
  • 深圳:抱山環海的奇蹟之城 | 中秋國慶特稿
    距上次「中國節」一別已有19年,19年來滄海桑田,我們國家日漸富強,人民幸福感不斷提高。深圳,正是中國改革開放浪潮中崛起的標誌性城市,隨著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正可謂是「改革春風吹滿地」。值此佳節,天同小夥伴將帶大家一起領略不一樣的鵬城風採。
  • 2019年十大最佳旅行城市榜單,深圳憑什麼上榜?
    >   提到華強北,可以說無人不知,當賽格大廈建起,就標誌著這個電子帝國的崛起,更是經濟發展、時代變遷的縮影。從1982年10月至1985年12月29日共37個月即竣工,以三天一層樓的速度建成,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創造了建築史上的新記錄。
  • 深圳,一座出了地鐵就能看到海的城市!同時這裡還有個網紅公園
    在深圳有個公園,「傳說中」出了地鐵就是海,海對面就是香港,好奇的窗妹總喜歡一探究竟!你可以約上三五好友,一路上走走停停,或是圍坐在公園的草坪上說說笑笑,或是帶上美食,赴一場與大自然的約會,享受悠然時光。路邊隨處都有石板凳,走累了可以小憩一下,每個點都是一處風景。
  • 不是省會經濟發展卻超越省會,有山有海,99%的人說是個好去處
    眾所周知山東的省會是濟南,可是在這些年的發展中青島一鳴驚人,騰躍發展,一舉超過了省會濟南的發展,成為了新一代一線城市,現在甚至有句話這樣說「山東濟南,中國青島」為什麼會給予青島這麼高的評價呢?跟我們小編一起走進青島,一起探索青島的奧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