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邊青山如黛、江上萬舸競發。站在位於五山濱江片區的梵音廣場極目遠眺,一面是江面水天一色、煙波浩渺,一邊是五山層巒疊嶂、禪音嫋嫋,滿目美景讓人心曠神怡。
五山是南通的地標,濱江是南通的特色。近年來,濱江片區啟動生態修復和保護,整體搬遷港口和企業,從根本上破解市區沿江段幾十年工業集聚帶來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之困。產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如今的濱江片區實現「綠色蛻變」,成為「面向長江、鳥語花香」的城市客廳。
「山畔嬉江水,江上攬五山。」擁有7公裡沿江岸線的五山片區,已成為南通一張亮眼的生態名片。五山與長江在這裡相會,山景與水景在這裡交融,狼山、軍山、劍山、黃泥山、馬鞍山等五座玲瓏秀美的小山臨江而立,各具風情。而就在幾年前,五山片區還是小景區、老港區、破廠區、舊小區相互交織的城市角落,與僅幾公裡之隔、鱗次櫛比的新城區形成鮮明對比。「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成了城市發展窘境。
「我在江邊生活了一輩子,江邊都是小碼頭、小堆場、小漁船。不要說欣賞風景,風大的時候還要躲著走。」家住狼山鎮街道的楊海鑫閒暇時喜歡帶著孫兒孫女來濱江片區散步,而在幾年前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以前,江邊有硫磺碼頭、水泥廠,有風的時候,水泥灰、硫黃粉煙塵到處飄散,令本地居民苦不堪言。2016年年底,南通市委、市政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指示要求,下定決心推進五山和濱江地區生態修復工作。
以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工作為切入口,一場重點區域汙染防治攻堅戰打響,船舶汙染、非法碼頭和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等20多項專項整治行動先後實施;203家「散亂汙」企業,該搬的搬,該關的關;危化品碼頭、硫磺碼頭、貨櫃碼頭全部退出;6.5萬平方米的河道周邊各類違建全部拆除;5處汙水直排口被封堵;退出沿線港口貨運功能、騰出修復岸線12公裡;長江狼山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五山地區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曾經髒亂差的環境發生了滄桑巨變。2018年8月,狼山國家森林公園成為當年江蘇唯一獲批、南通首家國家森林公園,並成功舉辦2019年全國森林旅遊節。
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通考察時曾來到五山濱江片區,聽取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保護等情況介紹,對南通構建生態綠色廊道的做法表示肯定。一個月來,總書記去過的濱江片區,成了南通城最火爆的「景點」。
梵音廣場曾是一片淺灘,五山生態修復後,這裡南依長江,北臨狼山,視野極其開闊,站在梵音廣場的中心點,可同時看到五山。沿著棧道依江而行,寬闊的江面上,大小船隻往來穿梭,一幅水墨山水在市民和遊客面前徐徐鋪陳。以五山地區總體規劃為統領,狼山中心片區、軍山片區、濱江片區、植物園片區、嗇園片區、狼山古鎮片區、生態配套片區等七個片區分片整治,道路、水系、林網及景點四條紅線相互交融,生態綠色的濱江廊道成為南通的新地標。
一座「藏」在馬鞍山麓滿目蔥蘢中的四合院最近正成為南通市民的網紅打卡地。沿著山路小徑拾級而上,在撲鼻的蠟梅花香中,即將迎來百歲華誕的虞樓靜靜地矗立著,訴說著一段師生間的情誼。
12月4日,虞樓正式對外開館,次日即迎來近500人次客流。同日免費開放的軍山氣象站也迎來「同等待遇」。兩座百年建築以全新面貌展現在南通市民面前,不少市民扶老攜幼來到濱江片區,除觀覽濱江美景外,也想親覽百年前張謇先生在這裡繪就的藍圖。
100多年前,先賢張謇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構成了以老城區為中心的一城三鎮的空間布局,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協調的城市格局,狼山就是他劃定的風景區。「狼山青幾點,極目是天涯。」作為中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登高遠眺的王安石在這裡吟出了「遨遊半是江湖裡,始覺今朝眼界開」的千古絕唱。站在梵音廣場眺望,支雲塔寶相莊嚴,虞樓小巧別致,共同融入了濱江片區美麗畫卷。
虞樓建於1921年,此樓是張謇為緬懷安葬在長江對岸常熟虞山的恩師翁同龢而建,1998年被立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門前有聯文:「窗中影入青牛梓,江上雲標白鴿峰。」上聯指的是虞樓,下聯指的是虞山翁墓,遙相呼應。主樓門上有張謇所題《虞樓匾跋》,陳述了他建虞樓的原因和用意。樓內以紀念張謇與翁同龢的師生情為主題的「師恩永懷」圖文展覽也吸引了大量遊客。
只要身體允許,軍山之巔的氣象臺絕對是不容錯過的風景。這座中國近代最早由私人創辦的氣象臺的天氣預報技術和當時的「中央觀象臺」不相上下,長期天氣預報更是開創了江蘇的最早紀錄。現在,則已成了集歷史文化、科學傳播、山水風光為一體的遊覽場所。在氣象臺二層,遊客可以通過大屏幕獲知實時的氣象數據;在科普園,遊客可以與氣象設備儀器「零距離」接觸;3D影廳可觀看氣象科普片、紀錄片;二十四節氣地面石雕——「太初問對」會讓人忍不住吟誦:「春雨驚春清谷天……」
濱江片區是南通文脈最盛的區域之一。在傳統登狼山、訪寺廟、攬江景的基礎上,我市不斷增加旅遊觀光和公共服務功能,彰顯濱江城市特色和歷史文化底蘊,因地制宜引入文旅、商業等互動體驗項目,提升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生態居住等功能,讓市民和遊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在夢中留」。
「很多人問我,每天要在景區內往返五六趟會不會膩,可每次看到的景觀都是不一樣的啊,我也會和遊客一樣對著江景猛拍。」狼山國家森林公園講解員袁慧是土生土長的狼山鎮人,她自豪地告訴記者,自己在江邊看到消失了幾十年的江豚,還曾在林中看到梅花鹿一家三口,野生鳥類的品種更是不勝枚舉。
多年來,受水域汙染、過度捕撈、挖砂採石等人類活動影響,長江生物多樣性持續下降,水生生物保護形勢嚴峻。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退捕禁捕工作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具體要求。崇川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負責人介紹,為實現「2019年底前長江全面退捕、2020年1月1日起全面禁捕」目標任務,全區14戶漁民全部退捕上岸,發放補償資金740餘萬元,符合條件的都納入城鄉居民和職工養老保險體系。
移港退產,是生態修復,也是轉型升級,退出的都是效益低下的「散亂汙」企業。在五山濱江片區生態修復工作中,狼山鎮街道是主戰場、主陣地。圍繞生態修復、產業轉型、品質提升,一批低效利用、汙染嚴重的工業岸線、散貨碼頭和低端產業進行了騰退、搬離,大量村組非居等拆除一空。根據不完全統計,狼山鎮街道近幾年拆除的街道、村組資產面積近21萬平方米,直接經濟損失達4800餘萬元。接下來,濱江地區的建設將駛入快車道——對標深圳蛇口太子灣的狼山國際郵輪港正式立項,3年至5年內,國際化、現代化、品質化的新濱江將呈現在大家面前。
濱江修復不僅給城市留足了發展空間,也讓南通市民提升了生活品質。走進狼山腳下的中城小區,濃濃的中式風撲面而來——黛瓦白牆的樓體上裝飾著復古花紋,小區的圍牆也保持與樓體顏色一致,很難想像這居然是2000年就交付使用的安置小區。「我們的小區是不是特別漂亮,連房價都漲了不少呢!」居民顧桂華笑著說。就在幾年前,中城小區還不是這幅樣貌——牆面因年代久遠痕跡斑駁,沒有規劃機動車位,亂停車、亂種植成風……在崇川區老舊小區整治工作中,中城小區結合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量身打造」了改造方案,整個小區宛若新生。「推窗見公園,抬頭望狼山」對居民而言更成了一種「肉眼可見的幸福」。
五山地區生態本底好,又緊鄰新城區,商業價值不菲,但這裡生態修復完成區內超過三分之二的區域免費向市民和遊客開放,還江於民、還岸於民、還景於民,打造高品質的公共活動空間。在濱江體育公園,白沙灘、足球場、滑板場和慢行步道等功能配套同步到位,市民和遊客可以隨時隨地走進森林氧吧,欣賞長江碧波,真正過上「面向長江,鳥語花香」的幸福生活。
(來源:南通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