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知道春姑娘的大柳筐裡裝著什麼寶貝嗎?」「桃花、柳枝、蠶豆花、小麥苗兒、花蝴蝶、小蜜蜂……」這是一堂以「春姑娘的大柳筐」為題的情境教學示範課。在優美的背景音樂和古典詩詞營造的詩情畫意中,春姑娘「活」起來了。由「景」入「境」,孩子們想像自己也像小鴨、蝴蝶,爭相牽手春姑娘。
近日,在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李吉林逝世一周年之際,江蘇省南通市教育局委託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組織實施的南通市情境教育90後種子教師專項培訓拉開序幕。
情境教育最早是由李吉林等人創立的獨特教學方法。河南省實驗小學高級教師賈麗娟介紹,它最早針對傳統語文教學,在吸收、借鑑我國古代文論中的「意境」理論和外語教學中運用情景進行語言訓練的基礎上,經過不斷的理論加工和實踐創新而總結出來的一套教學理論與方法體系。近年來,不僅逐步擴展到多學科,而且正在向高等教育延伸。
情境教學的理論出發點和實踐切入點是「情境」。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情境」實際上就是一種以情感調節為手段,以學生的語言生活實際為基礎,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整體發展為目的,優化語言學習與語言生活環境的教學模式。
教育教學活動創設的情境,應當是有情之境、自然之境、睿思之境、審美之境,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蘊。
情境教學以「情」為經,將情感、意志、態度等心理要素確定為語文教學的有機構成,將學生的興趣、特長、志向、態度、價值觀等重要的綜合素養融入語文教學中,並佔據重要地位;以「境」為緯,通過創設各種生動、具體的語言環境,拉近語言學習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距離,使書上的語文成為現實的生活,為學生的主動參與、主動發展開闢了現實途徑,讓語文教學「活了起來」。
前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評價稱:「情境教育植根於中國的大地,是有中國特色的,情境教育的『情』和『境』都深深地刻上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烙印。」情境教育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恰如其分地處理了傳統文化和國外理論學說的關係,在吸納世界優秀教育思想和學術成果的同時,準確把握並創造性借鑑了中國意境(或境界)學說,深得古典意境文化之真髓。
為有效傳承情境教育思想,培育情境教育新生代傳人,江蘇省南通市教育局啟動情境教育90後種子教師培養計劃。
據了解,該專項培訓的參訓對象是南通市的90後青年骨幹教師,活動安排了理論培訓、觀摩交流、課題研究三大環節。學員代表通過與情境教育實驗示範學校通師二附小的教師同課異構,結合教學實踐開展相關課題研究。為完成此次研修指導任務,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請了高校的課程專家、骨幹教師及小學特級教師組成了導師團隊,將深入推廣情境教育和促進師範教育人才培養密切結合。
幾十年來,情境教育在南通生了根,花開全國遍地。
2014年,李吉林情境教育研究成果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評選特等獎,由教育部向全國推廣。目前,南通市共有情境教育實驗學校66所,南通崇川、如東、新疆克拉瑪依、甘肅蘭州四地成為情境教育實驗區,130餘所情境教育聯盟學校遍布全國。
作為我國原創的科學教育理論實踐範式,近年來,情境教育更是走向了世界各地。2017年9月,李吉林撰寫的《情境教育三部曲》由世界著名出版公司斯普林格購買英文版權,正式全球發行。「一名一線老師的著作在國外出版,這在我國教育界還比較少見。」江蘇省教育學會副會長葉水濤說。
如今,這條路已愈漸寬闊,情境教育未來可期。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