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2020-12-13 明日之星教育基金會

摘要

隨著「網際網路+」快速發展,教育技術信息化融合了視頻、文字、圖片等多種媒質,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對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網際網路+」快速發展,教育技術信息化融合了視頻、文字、圖片等多種媒質,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對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學在小學教育中佔有首要位置。當前,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需求,學生更希望有輕鬆愉快的學習體驗,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這些都是以往的教學方法難以滿足的。教師應該將「網際網路+」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進而整合,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感官體驗。

一、利用「網際網路+」,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規律和特點,根據學生的年齡結構和身心特點,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體驗氛圍,從而創設適應學生生活化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特定環境中培養能力、獲得知識。尤其是小學語文知識,與小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如果從小學生熟悉的情境中進行教學,更能培養他們的濃厚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小學語文課文《鋤禾》是一首簡單的古詩。雖然學生們都能聽懂,但是這首詩裡蘊含著很多哲理。課堂上,教師只簡簡單單地教學生識字、寫字,讀一讀、背一背,就失去了學習這首古詩的意義。這樣一來,學生只能了解表面膚淺的意思,對古詩蘊含的真正意義和內在的東西很難理解和掌握。這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網絡多媒體的作用,從網上找一些關於農民伯伯在烈日下辛勤勞動的圖片和視頻,製作成PPT並在課堂上播放。同時,也可以播放一些浪費糧食的圖片或視頻。這樣,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能夠增加學生的視覺感受,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想一想自己身邊的類似情境,從而讓學生真正意識到「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與此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二、利用「網際網路+」,增強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互動

利用「網際網路+」教學,有一個重要的優勢就是便於學生之間交流互動。它給學生帶來視覺、聽覺等方面的體驗和感受,為學生參與學習提供了更多的興趣。

小學生上課時,精力不集中,愛玩好動,坐不住。尤其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對周圍的環境充滿了好奇心,喜歡表現自己。而多媒體教學恰好適應這個年齡的學生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鮮活的動漫畫、優美的音樂、視頻等形式,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感覺器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利用「網際網路+」,讓學生的語文能力得以升華

語文凝結著人們生活實踐中的智慧,與學生的學習緊密相連。不管學生每天做什麼事情,都會用到語文知識、語言文字。但是,學生對這些知識並沒有真正的體驗感。所以,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語文體驗,真正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

例如,在《劉胡蘭》一課的教學中,教師發現很多學生並不知道劉胡蘭的故事,就可以利用課件提出關於劉胡蘭的幾個問題:「劉胡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偉大的毛主席是怎樣評價劉胡蘭的?」「劉胡蘭的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是什麼?」……接著,讓學生觀看關於劉胡蘭事跡的視頻,給學生一種直觀的視覺感受。然後,讓學生讀課文,進一步加深對劉胡蘭的印象,並引導學生運用看到的、學到的知識寫一寫自己的想法或感悟。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讓學生熟練地掌握了書本知識,受到了人生的啟迪,而且有利於學生提升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

總之,在「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之下,教育技術信息化使小學教育煥發出新的生機,信息技術以獨特的優勢迅速推動了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能夠讓學生創設情境體驗,推動學生的體驗式交流互動,並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成為課堂上的學習主體,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肥城市孫伯鎮北欒小學 辛顯才)

相關焦點

  • 淺談音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我的課堂更是離不開音樂的點綴和陪伴。中國的文學向來就和音樂融於一體,從《詩經》到唐詩、宋詞、元曲,無不可吟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更需要用音樂這門藝術來進行輔助教學。因為音樂和語文是相互補充的,使用得當,既能創設特定的教學環境和愉快的學習氣氛,又能提高課堂效率,從中還能培養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審美能力。
  • 小學語文教學中自主管理模式的運用,有效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要著力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讓學生能夠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實現語文素養和綜合 能力的同步發展。筆者在教學工作中開展了自主管理方面的 一些探究,本文將做簡要分析。一直以來,許多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習慣於直接 灌輸的教學方式和家長式管理模式,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都處於被動接受知識和被動接受管理的境地。
  •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多元思考探索情境教學,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師應結合現實生活和教學內容創造一定的環境。這是因為小學語文課堂不僅是學習的場所,還是學生體驗生活的天堂。在進行特定的活動時,教師可以使用生活中的各種小物體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並進行某些感知活動,並在解釋和描述周圍的事物時運用他們所學的語言知識。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對積極學習漢語的興趣。
  • 「網際網路+小學語文」 小說教學專題交流研討會在泰安召開
    4月24日,山東省「網際網路+小學語文遠程研修課程資源開發」小說教學專題會議在泰安召開。會議以視頻直播的形式召開,主會場設在泰安師範附屬學校。山東省特級教師、山東省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語文教研員李家棟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泰安市小學語文教研員劉旭主持會議;泰山區、岱嶽區教科研中心教研員以及來自泰安市實驗學校、泰安師範附屬學校、泰安市第一實驗學校、岱嶽區嶽峰小學、岱嶽區實驗中學小學部和泰前辦事處迎勝小學的部分骨幹教師參加了會議。
  • 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低段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信息技術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極大的豐富了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學的直觀性原則,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使複雜、抽象的教學內容更明確和具體。
  • 淺談電子白板綜合運用於小學語文教學
    電子白板,是一種將計算機技術與電子投影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真正實現了教學內容展現方式的交互、教學過程中師生間、生生間、人機間的多維互動,最終提升整個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課例,談談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 芻議文字學在小學識字教學中的運用
    古往今來,漢字教育就是我國文化教育的起點,誠如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所言,「《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注重漢字的教學一直是我國的優良傳統。而如今識字教學更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難點。按《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標》)的要求,小學生必須學會大約2500個的常用漢字,其中低年級要會認1800個字,會寫1000個字。
  • 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一、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有著一定的教學優勢,一方面在教學當中能夠增加教學形式的新穎性,能夠調動學生在學習當中的好奇心。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新穎的教學形式具有較大的探索欲望,這有助於教師開展更加高效的課堂教學。
  • 體驗式作文教學在農村小學語文中的運用範文
    摘要: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關鍵內容,對小學生來講,作文可謂是一個大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作文教學體系中的不足,然後通過理論知識和案例結合的策略,提出一個相對科學、全面的教學理念,幫助教師提高農村小學體驗式作文教學效能。 關鍵詞:農村小學; 體驗式作文; 策略; 在目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關鍵部分,近年來,發現農村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還存在問題。
  • 創設情境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語文是一門思維發散的學科,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是我們日常與別人交流的基礎,根據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語文的重要性,將創設情境法應用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那麼老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這個話題備受老師和家長的關注。
  • 小學語文教材插圖在教學中的應用
    而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對於知識的講解既要分析語文知識內容的特色,同時也要尋求教學過程中應用教材插圖的方式方法,以此來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有效的改進課堂語文教學質量。(一)與學生認知水平相適應為了確保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插圖的使用可以有效的促進課堂教學的開展,教師在應用插圖的過程中,其插圖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通過對於學生年齡特點的分析,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視角出發來觀察世界,認知世界,體會生活。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利用插畫為學生營造出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學習氛圍。
  • 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而異質分組的最大好處就在於讓學生懂得:每一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人的智能、個性、才幹是多樣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賞別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發揮出團隊學習的最大成效。  小組合作學習的人數,一般以4~6人為宜,好、中、困學生以1∶2∶1的比例搭配。4人小組採取相鄰前後桌對坐,6人小組採取馬蹄形排座。在實際教學中,一般採用4人小組,這樣容易實現小組合作學習與個體獨立學習的變換。
  •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設計教學目標和方法實現有效教學
    設定詳細的閱讀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指導老師組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有效的教學目標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有效地開展閱讀教學活動,還可以使學生獲得閱讀中的知識和技能,過程與發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傳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發展中,大多數教師傾向于堅持形式,為學生設置一個粗略的教學目標框架,例如在閱讀過程中理解課文中關鍵詞的含義並增強學生的審美吸引力。
  • 淺談電子白板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不錯的,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就語文學科而言,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一紙美文,雖然有內涵,有韻味,品之生香,但若能與手機中的動畫、遊戲、聲音、圖片一起融合展示,學生學習起來會倍覺生動有趣。可喜的是,如今,在我們農村小學,每個班級都配有電子白板。它就如同一部「大手機」。
  • 嘗試錯誤原則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而一旦將嘗試錯誤的原則運用到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便會發現,語文教學走進了一個新的天地。由於語文學科的特殊性,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語文學習方面的錯誤又要比其他學科更具有隱秘性和模糊性。因而怕犯錯誤而不學習語文固然是一種因噎廢食的蠢事,但為避免錯誤而計較一些毫釐之失也非智者所為。
  • 【信息素養】現代信息化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現代教學技術指的是以網絡為依託的多媒體教學工具,它具有集文字、聲音、圖像為一體的特徵,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給學生帶來直觀感受,方便學生掌握課文知識。但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又會扼殺學生的想像力,因此在教學中,要掌握運用尺度。
  • 快樂識字趣味教學——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探析
    [關鍵詞]識字教學;語文;小學生;快樂教學策略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不斷深入發展及語文教學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傳統講授式的語文教學方式暴露出了諸如課堂教學空洞無趣、教師權威性受到挑戰、教學手段單調乏味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一方面嚴重影響了學生對於語文學習的興趣,制約了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而且不利於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 小學語文複述教學研究情報綜述
    (一)學術著作[1]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二)學術期刊[1]李峰.談複述的綜合效應[J].吉林教育科學科普研究,1999(4)[2]李潤.讓複述搭建文本學習與運用間的橋梁——淺談複述在中年段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雜誌,2019(7)[3]婁赫民.簡要複述小議[J].寧夏教育
  •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怎樣才能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
    1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分析未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現代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中,倡導老師需要堅持以 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這樣學生才能得以可持續的發展。教學模式過於單一由於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較多老師仍延續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閱讀興趣極低,自然無法有效挖掘學生的閱讀潛能。
  •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構建高效的語文優質課堂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當教師進行高質量的教學時,教學模式也應進行改革。通過使用有趣的介紹,學生將對所學內容感興趣,而不是使用簡單而直接的教學方法。積極參加學習活動,並在積極思考中掌握課文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建立師生平等。這種關係有利於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在平等的關係中,學生可以放寬學習壓力,以輕鬆的態度學習,並在遇到問題時與老師積極溝通和討論。在師生互動式教學中,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並運用指導和啟發的方法,幫助他們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促進漢語思維的發展。完成學習任務後,學生與老師交流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