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網際網路+」快速發展,教育技術信息化融合了視頻、文字、圖片等多種媒質,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對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網際網路+」快速發展,教育技術信息化融合了視頻、文字、圖片等多種媒質,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對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學在小學教育中佔有首要位置。當前,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需求,學生更希望有輕鬆愉快的學習體驗,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這些都是以往的教學方法難以滿足的。教師應該將「網際網路+」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進而整合,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感官體驗。
一、利用「網際網路+」,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規律和特點,根據學生的年齡結構和身心特點,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體驗氛圍,從而創設適應學生生活化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特定環境中培養能力、獲得知識。尤其是小學語文知識,與小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如果從小學生熟悉的情境中進行教學,更能培養他們的濃厚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小學語文課文《鋤禾》是一首簡單的古詩。雖然學生們都能聽懂,但是這首詩裡蘊含著很多哲理。課堂上,教師只簡簡單單地教學生識字、寫字,讀一讀、背一背,就失去了學習這首古詩的意義。這樣一來,學生只能了解表面膚淺的意思,對古詩蘊含的真正意義和內在的東西很難理解和掌握。這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網絡多媒體的作用,從網上找一些關於農民伯伯在烈日下辛勤勞動的圖片和視頻,製作成PPT並在課堂上播放。同時,也可以播放一些浪費糧食的圖片或視頻。這樣,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能夠增加學生的視覺感受,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想一想自己身邊的類似情境,從而讓學生真正意識到「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與此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二、利用「網際網路+」,增強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互動
利用「網際網路+」教學,有一個重要的優勢就是便於學生之間交流互動。它給學生帶來視覺、聽覺等方面的體驗和感受,為學生參與學習提供了更多的興趣。
小學生上課時,精力不集中,愛玩好動,坐不住。尤其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對周圍的環境充滿了好奇心,喜歡表現自己。而多媒體教學恰好適應這個年齡的學生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鮮活的動漫畫、優美的音樂、視頻等形式,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感覺器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利用「網際網路+」,讓學生的語文能力得以升華
語文凝結著人們生活實踐中的智慧,與學生的學習緊密相連。不管學生每天做什麼事情,都會用到語文知識、語言文字。但是,學生對這些知識並沒有真正的體驗感。所以,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語文體驗,真正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
例如,在《劉胡蘭》一課的教學中,教師發現很多學生並不知道劉胡蘭的故事,就可以利用課件提出關於劉胡蘭的幾個問題:「劉胡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偉大的毛主席是怎樣評價劉胡蘭的?」「劉胡蘭的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是什麼?」……接著,讓學生觀看關於劉胡蘭事跡的視頻,給學生一種直觀的視覺感受。然後,讓學生讀課文,進一步加深對劉胡蘭的印象,並引導學生運用看到的、學到的知識寫一寫自己的想法或感悟。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讓學生熟練地掌握了書本知識,受到了人生的啟迪,而且有利於學生提升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
總之,在「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之下,教育技術信息化使小學教育煥發出新的生機,信息技術以獨特的優勢迅速推動了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能夠讓學生創設情境體驗,推動學生的體驗式交流互動,並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成為課堂上的學習主體,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肥城市孫伯鎮北欒小學 辛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