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布置作業的原則
1. 作業總量要適宜
教師要嚴格控制學生作業總量,不要一味求全、求多,要有精品意識。如果一味追求數量,採取題海戰術,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他們就會消極應對,導致作業效率低下。反之,過少的作業量,達不到鞏固和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
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必須確保一題對應一個教學目的,一項對準一個訓練點,真正從微觀上控制作業的總量。
2. 作業應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英語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實踐過程,而作業在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方面的獨特作用不可忽視。
有趣的作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還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
如,在學完一些情節性很強的課文後,可布置表演性作業,讓學生自編自演;也可把經典課本劇搬上舞臺,由學生自己設計臺詞、表情、動作、服裝、道具、舞臺背景等,使他們在各方面的才能得到充分地展示。這樣學生在表演中得到了很多樂趣,學習英語的熱情也就會空前高漲。
3. 作業應有層次性
因為班級裡每個學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可能處在同一層面上,所以作業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
因此作業布置具體可分為A、B、C三級作業,即A級作業面對學優生,他們完成基本技能訓練之後,再力爭完成綜合性廣、概括性強、靈活性大的練習;B級作業面對中等生,在他們完成基本技能訓練後,再練習一般綜合題;C級作業面對後進生,重點布置與教材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並適當減少數量、降低難度,對基本題進行強化訓練。
這樣一來,學優生滿足了更高的求知慾,中等生減輕了心理壓力,後進生也能按時完成作業,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就得到了提高。
4. 作業應有延伸性
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因此,英語教學不能僅局限於課本知識,還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了解各方面的知識。
因此,教師可要求學生借閱一些圖文並茂、幽默詼諧的趣味讀物,以便於學生在輕鬆、開心的閱讀中得到提高,令學生感受到英語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享受。
二、布置作業的方法
1. 詞彙作業的布置
以往的詞彙作業主要以抄寫、背誦為主,但機械抄寫、枯燥背誦嚴重製約了學生積累詞彙的積極性,而靈活的詞彙作業則會激發他們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結果。
如:在教完每一單元的單詞後,可以讓學生在課後自己找喜歡的同學組成小組,一起背單詞,然後互相測試,看看誰記得多、記得快。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又讓學生鞏固了所學單詞。
(1)詞彙收集本
詞彙的積累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師可讓學生準備一個詞彙收集本,以容易查閱為標準,將每天碰到的單詞記下來。通過查閱詞典,學生可以掌握一個詞的多種用法及相關詞組,日積月累將會積累相當數量的詞彙。
教師可不定期檢查,也可舉辦詞彙本展覽活動,表揚詞彙收集較多的學生。生詞的來源主要是學生平時的學習及課外閱讀。教師可大量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English Weekly及原版英語小說等都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首選。
(2)單詞故事
給學生一定量的單詞卡片,讓學生從中選擇8~10 個單詞,每個學生用自己選擇的單詞組成一個故事並在小組中相互講述。
2. 對話作業布置
(1)表演對話
英語教學的任務要求為學生提供一定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都能開口說英語。現有的中學英語課本每單元都有一個主題,內容大多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教師在課堂上教授某一對話內容後,可給學生布置課下合作表演的作業。
(2)改寫對話
在課堂理解對話的基礎上,抓住對話中的重點內容,將對話改寫成短文,敘述對話涉及的內容,是鞏固對話教學的又一種作業形式。例如:將對話改寫為短劇。
教師可在學生初步掌握語言基本知識的情況下,以學生為主體,依靠學生集體創作和教師的指導,讓學生將所學內容改編短劇。這是一種融聽、說、讀、寫、創新於一體的教學方法。在高中教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已經經過了小學階段的發展和初中階段的再發展,他們已經具備了進一步學習和熟練運用語言的語言思維能力及選詞、組句、謀篇等方面的能力,這為他們更快、更好地學習準備了良好的條件。
因此,使用改寫對話的方法能更好地激發學生自身的求知意識、參與意識、創新意識和效率意識。
(3)自由對話
每天要求學生做自由對話練習,學生可就星期、日期、天氣、出勤、各自的家庭情況、興趣愛好,或是他們周圍發生的有趣的事進行對話練習;也可以把他們學過的知識運用對話活學活用地表演給學生看;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結對,在課外進行會話練習。
3. 課文作業布置
(1)讀課文
在英語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牢固地掌握標準的語音語調,教師可經常為學生布置課後聽讀錄音的作業。但是,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單調、機械地重複聽讀,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較難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在多次聽、反覆跟讀的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錄製下來第二天在課堂上播放,這是鞏固課文教學的又一種作業布置形式。學生利用錄音機自己讀、自己錄製,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興趣。
(2)說課文
複述課文既能幫助學生掌握課文的要點,又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口頭作業的形式之一。教師可採用提供關鍵詞或填空等方法幫助學生複述課文。這種類型的口語作業難度較大,可以讓學生機動地選擇完成。
(3)背課文
布置背誦任務時,特別是很長的文章,肯定有很多學生背不過。於是我每次布置學生背一到兩段,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按照小組長負責制,督促組員背誦。
上課抽查時,如果有一人背誦不通過,其他成員都會受到懲罰。每個學生都想為本組增光,他們就會努力背書,到第二天檢查時,大多數學生能夠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