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和壽命有關?吃飯時,保持3個習慣的人,身體一般會比較好

2021-01-15 中醫院徐醫生

一日三餐,吃飯對於身體的重要性想必沒有人不知道。但是,今天要說的是,吃飯跟人的壽命有關係。吃不好,吃不對,壽命會縮減。而保持良好飲食習慣的人,身體狀況會更好。吃飯,看起來是件小事,但是其中的學問還很深。一起來看看吧。

吃飯跟壽命有關?

根據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在全世界,有兩成的死亡案例是因為吃得不健康導致的。而吃的不健康會引發心血管疾病,甚至是可怕的癌症。這一點在中國表現得尤為明顯,需要重視起來。

吃飯吃不好,會引發哪些疾病?

吃飯口味重,偏愛鹹食

在中國,很多人喜歡吃泡菜,醃白菜等鹹食,但是這些食物中,食鹽量是很高的。而世界上因為長期吃高鈉食物出現死亡的人已經突破300萬,可見鹹食會影響人的壽命。

主要是因為鹹食中含有大量的鈉元素,過量攝取會導致血壓異常,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另外過鹹的食物還會破壞胃黏膜,引發胃病,時間長了會給胃癌入侵的機會。

另外,像泡菜等醃製類食物中,含有亞硝酸鹽,在進入人體後,會生成亞硝胺,亞硝胺有強烈致癌作用,會導致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腸癌等惡性腫瘤疾病,威脅人的生命。

無肉不歡,吃的葷膩

肉類含有脂肪,鐵,蛋白質,礦物質以及多種維生素,適量食用能夠為人體提供熱量。但是肉也分紅肉,白肉兩種。而生活中不少人偏愛豬肉,羊肉,牛肉,兔肉等紅肉,無肉不成席。殊不知,紅肉中脂肪含量高,並且都是不飽和脂肪酸,過量食用很容易導致肥胖,增加脂肪肝,腸癌,以及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放鬆心情,吃得太甜

甜食中的糖分對神經會產生影響,能夠幫助人們舒緩心情,但是有研究證實,每周吃兩到三次甜食的女性相比於那些很少吃甜食的女性,罹患子宮癌的風險會增加33%左右。同時,吃過多的甜食,還會促進乳腺癌的發展,對女性來說是很不好的。

追求味覺享受,吃煎炸燒烤

煎炸燒烤在夏天的也是更為常見,人們結束一天的工作以後,約上朋友,點上一些烤串,油炸雞腿,再來兩瓶啤酒,味覺上別提多刺激了。

但是煎炸、燒烤類食品在製作過程中,會經過長時間的高溫烹製,食物中的一部分不飽和脂肪會變成飽和脂肪,經常吃會引發血管疾病,也會增加肥胖風險。而肥胖者的2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是正常人的3倍。患上糖尿病,需要終身治療,如果控制不好還會出現併發症,影響壽命。

吃飯時,保持3個習慣的人,身體一般會比較好

第一個習慣、細嚼慢咽,吃飯速度慢

不少上班族,由於工作量大,吃飯時間被壓縮,原本半小時的午飯,可能不到十分鐘就結束了。吃得太快,很容易吃得太撐,加重腸胃負擔。食物如果得不到消化,還很容易導致積食,胃脹,消化不良,日積月累就會引發胃病。

但是如果在吃飯的時候,放慢速度細嚼慢咽,將食物充分研磨,那麼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腸胃消化負擔,提高身體營養物質的吸收,有益健康。

第二個習慣、葷素搭配,吃飯不累

大多數的葷食都是紅肉,而紅肉是公認的2A累致癌物,經常吃容易誘發細胞癌變。所以平時儘量多吃魚蝦等白肉,少吃豬肉等紅肉。同時增加蔬菜的攝取量,補充膳食纖維,礦物質以及水分,幫助身體排洩,減輕身體負擔。蔬菜相對於肉類來講,更容易消化,會讓胃部吃完飯以後不會那麼累。

第三個習慣、不趁熱吃,冷一下會更好

「趁熱吃」是我們飲食傳統,但是趁熱吃並不好。因為當食物的溫度超過65度的時候,會對口腔黏膜,食管黏膜產生損傷,容易導致炎症。即便人體有自我修復功能,一次兩次沒什麼問題,但是長期保持吃燙食的習慣,細胞很容易在增生的過程中出現病變,誘發食管癌等,威脅人類健康。

所以,在吃飯的時候,冷一下會更好,等到飯菜不那麼燙嘴了,在動筷子也不遲。

總結一下,吃飯吃不好,容易導致疾病,影響是人的壽命。但是如果在吃飯的時候,保持以上三種飲食習慣,身體會更健康,會更長壽。所以,吃飯不是小事,也要重視起來奧。

相關焦點

  • 飲食決定你的壽命?吃飯有這3個習慣的人,壽命可能很難「達標」
    因此要了解哪些壞習慣會導致身體受到影響,及時改善來維持身體健康狀態。一日三餐有哪些不良習慣有可能會讓壽命不達標呢?1、快速攝入食物很多人三餐存在不良生活習慣,有可能會讓身體健康受到威脅,特別是在三餐飲食過程中速度過快,短時間內就大量攝入食物,這種行為是會影響身體健康的。因為短時間內大量攝入食物,除了增加消化負擔之外還會在快速咀嚼,吞咽食物的過程中納入空氣,這樣出現腹脹情況會比較明顯。
  • 日本人全球壽命最長!總結:多與「吃」有關,8個習慣值得學習
    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2019世界衛生統計年鑑》顯示,日本人的平均預期壽命是83.7歲,其中,女性為86.8歲,男性為80.5歲。每年全球壽命統計中,日本已連續多年排在第一。為何日本人全球壽命最長!總結:多與「吃」有關,8個習慣值得國人學習!
  • 壽命比較長的人,走路時一般會有「共性」,佔得多,說明身體不錯
    而身體狀況好的人,無論走多久都不覺得累,呼吸非常平穩,甚至覺得很輕鬆,這樣的狀態代表著心肺功能以及身體的素質都是比較強的,這樣的人往往活得更久。而身體差的人由於骨骼的不斷退化,身體素質變差,在走路的時候往往會比較難受,走路的速度自然也就慢下來了。
  • 有這3個吃飯習慣的人,或將更長壽,看看你在其中嗎?
    很多醫生都表明,在吃飯的時候有這些吃飯習慣,那麼你就能夠增加壽命。一、長壽的人,多半有這些飲食習慣1、吃飯細嚼慢咽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比較快,大部分人吃飯的時候為了抓緊時間都是狼吞虎咽的,總覺得速戰速決,浪費太多的時間。
  • 「壽命」短的人,吃飯的時候都會有3個壞習慣,希望你一個也不佔!
    雖然每天吃飯可以給身體帶來營養和需要的能量,但我們也能從吃飯的習慣上看出一個人是否健康。所以說,簡單的一頓飯就能說明很多健康問題,壽命短的人,吃飯的時候都會有3個壞習慣,希望你一個也不佔!吃飯講究細嚼慢咽,如果經常狼吞虎咽的話,不僅會影響消化系統,還會損害消化道黏膜,長此以往導致各種胃部疾病,甚至是癌變。
  • 壽命長的人,大多擁有以下三個吃飯的特點,若你都有,是好事
    導言:現在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現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有趣的是,通過觀察身邊的長壽老人,會發現女性的數量多於男性,而且即使這些老人沒有牙齒,也不會減弱她們的食慾。如果你擁有以下三個吃飯的特點,真不錯,你的壽命一般都會很長。
  • 一般有三個慢特徵的人,壽命或將更長,我們佔一個就不錯了
    在年輕的時候養成的壞毛病在這個時候也就慢慢地展示出來了,對於長壽的老人來說,身體上也會存在一些特徵,快來看看你有沒有,如果有的話就要繼續保持,沒有的話就要開始培養,或許這些習慣都會讓你變得越來越長壽。一般有三個慢特徵的人,壽命或將更長,我們佔一個就不錯了1、壽命較長的人,他的心率就會變饅心率慢的人為什麼會活得比較大呢?
  • 壽命短的人,吃飯的時候都會有3個壞習慣,希望你一個也不佔!
    一頓飯也可以反映出很多人的健康問題,而且壽命短的人,吃飯的時候都會有3個壞習慣,希望你一個也不佔!01影響壽命的3個吃飯習慣(1)趁熱吃 「趁熱吃」這句話我們經常都聽到可是如果吃的太燙的話,超過了我們口腔和食管的承受溫度之後,會造成燙傷,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很可能會引起食道癌等疾病。(3)吃得太飽俗話說「能吃是福」,這是沒錯的,但是也要把握住量,如果每次吃飯都吃得很飽,不僅會加重腸胃的消化負擔,還會在體內堆積脂肪,從而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 吃飯說話,會給身體帶來這些影響,吃飯時「6不要」,要牢記在心
    大部分人喜歡邊吃飯邊談話,殊不知,這種做法對身體的傷害很大。吃飯時說話會帶來4個不利影響。影響消化吃飯時說話會導致飯菜不能充分咀嚼,進入腸胃中不易消化。或者是有些人在剛開始吃飯的時候一直說話,後面別人基本吃好了,為了趕上大家,會加快吃飯速度,狼吞虎咽,這樣也會影響消化,加重腸胃的負擔。
  • 吃得少,壽命更長?保持這4個飲食習慣,或才是你長壽之道
    在一些動物,如嚙齒類動物、果蠅等身上做實驗時,發現節食的情況下,這些動物的壽命會更長。而且營養協會也一直認為每餐只吃七八分飽,才是健康之道,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去研究壽命與飲食之間的關係。雖然說限制飲食量,減少食物的攝入,能降低人的體重,減少肥胖的機率,從而減少一些慢性疾病的發生,從而能延長人的壽命。但是根據深入的研究發現,如果嚴格控制了飲食,會影響到人類腸胃功能和免疫系統,從而導致腸胃功能更容易衰退,而且免疫力也會下降,尤其是對於青少年,這樣反而不利於他們的成長發育。
  • 壽命長的人,多數吃飯有這3個特徵,若你也是這樣做的,那恭喜你
    一、壽命長的人,多數吃飯有這3個特徵,若你也是這樣做的,那恭喜你1、細嚼慢咽細嚼慢咽是一個從小養成的習慣,但現在社會的節奏變得越來越快,很多人連吃飯的時間都擠不出來,所以有一些人就養成了狼吞虎咽的吃飯習慣。
  • 一吃飽就犯困,是身體不好?營養師:一般與3因素有關
    一吃飽就犯困,是身體不好?營養師:一般與3因素有關相信有很多人都與遇到過這樣的情情況,就是每次吃飽飯之後,就會感覺到非常睏乏,想要美美地睡上一覺,不行眯上一小會也是非常美的。尤其是一些學生,表現或更加強烈。
  • 李玫瑾:「沒教養」的孩子,這3個吃飯時的習慣,要及時糾正
    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我們從細節就能看出來,比如:孩子說話時看著對方的眼睛、公共場合不吵不鬧、吃飯飯能主動的收拾桌子等等?請問,這樣的孩子誰不喜歡呢?孩子可能吃眼前的小虧,但從他人生來說,有教養的孩子會走得更遠。我們要想知道孩子有沒有出息,從一頓飯上就能看出來,雖然吃飯是我們最常做的,但其中也蘊含了很多的禮儀教養。
  • 要想身體好,吃飯不過飽(圖)
    科學的做法是「寧可鍋中存放,不讓肚子飽脹」,剩飯佔著鍋沒關係,把身體搞壞可就划不來了。  要想身體好,吃飯不過飽。大腦是無節制飲食最大的受害者。吃得過飽時,會使大腦反應遲鈍,加速大腦的衰老。  很多人可能有過這樣的感覺:吃得過飽,精神恍惚,昏昏沉沉,這是為什麼呢?
  • 飯後總做這4件事,身體可能也會跟著受罪,想要長壽的人需改掉
    為了保持身體健康狀態,好的生活習慣需要堅持下來,一般壽命比較長的人在吃飯之後容易影響健康的事情不會做,很多人的壽命縮短主要就跟這些細節沒有注意有關,總是在吃飯之後就做不正確的事情,往往會帶來負面影響,這樣身體健康就沒有保障了。長壽的人不會在吃完飯之後做哪些事情呢?
  • 肚子不餓就不吃飯了?長期這樣下去對身體有6大影響,請按時吃飯
    年輕人不是因為熬夜睡到中午就是因為工作太忙而不按時吃飯,當然身體不是鐵打的,長期不按時吃飯身體遲早會出現問題。除了工作原因,也有一部分人平時對吃飯不太講究,餓的時候就吃,不餓就不吃,從來不在意時間早晚。其實這種吃飯沒飯點的習慣,對健康來說是個隱患。
  • 寶寶多大可以自己吃飯?把握這3個時機,寶寶吃飯香身體棒
    孩子4~6個月開始加輔食,8~9個月時是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好時機,到孩子1~1.5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吃飯了。輔食添加階段:寶寶添加輔食要按糾正月齡來算,糾正月齡滿4個月以上,如果孩子每天奶量超過950ml沒有滿足感,看到大人進食動手搶,寶寶頭控很好,而且有強烈的進食慾望,那麼媽媽可以考慮給寶寶加輔食。
  • 女人年過四十,新陳代謝下降,吃飯時注意4個細節,或能保持身材
    都說男人到了中年逃不過「中年發福」,其實女人也一樣,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我們的基礎代謝功能是不斷下降的,身體消耗的熱量減少,體內脂肪囤積,即便是吃得沒有以前多,也很難保持原來的體重。對於女性朋友而言,長胖是一件非常讓人苦惱的事,很多人為了減肥,一口都不敢多吃,每天活在長胖的陰影裡,嚴重影響了生活、工作和學習。上了年紀以後,女性減肥的方法要有所調整,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靠「餓」了,這樣只會讓我們的基礎代謝越來越低。長胖主要跟飲食有關,所以女性應該在飲食上多加注意。
  • 疑問:吃飯都出汗的人,和不愛出汗的人相比,誰的身體更好?
    「吃飯出汗和吃飯不出汗的人相比,誰的身體更好呢」?一、吃飯出汗的人出汗是人體排洩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是機體通過皮膚散熱的主要方式。那麼吃飯出汗的原因有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氣虛的人無論是運動時還是安靜時都會出汗,而出現氣虛則多是大病初癒或者剛做完手術或者生活和飲食習慣的不健康導致的,建議調整自己的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減少吸菸,喝酒這種傷害身體的行為,多食用益氣補血的食物。
  • 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會有3種表現,好的餐桌習慣比想像的重要
    寶媽李女士有個7歲的兒子小軍小軍因為是家裡獨苗的原因,不說爸媽比較少呵斥,就是真有做得不好的,爺爺奶奶也會第一時間站出來護著孩子,小軍也因此成了家裡的小霸王,平時在家裡就很任性,而到了外面也同樣不會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