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身體好,吃飯不過飽(圖)

2020-12-20 網易新聞

  從前有這樣的說法:寧可撐死人,也不佔著盆。意思是說,即使你已經吃飽了,可是為了不佔餐具,一定要把飯菜吃得一點不剩才行。實際上,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科學的做法是「寧可鍋中存放,不讓肚子飽脹」,剩飯佔著鍋沒關係,把身體搞壞可就划不來了。

  要想身體好,吃飯不過飽。

大腦

是無

節制飲食

最大的受害者。吃得過飽時,會使大腦反應遲鈍,加速大腦的衰老。

  很多人可能有過這樣的感覺:吃得過飽,精神恍惚,昏昏沉沉,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吃得過飽,腸胃負擔過重,血液都去支持腸胃了,從而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得不到足夠的能量維持正常運轉,所以才會出現精神恍惚等症狀。

  由於血液被消化系統大量佔用,人體內的血液量對整體運轉來講就不能平均分配了,分配在大腦中的血液相對減少,導致思維能力降低。

  在消化系統工作時大腦也得不到休息,必須連續發出消化所需要的複雜指令。所以,血液不足,大腦得不到休息,便會發脹,於是產生睏倦。

  通過對大腦的研究發現,吃得太飽後,「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就會在大腦中快速增長,而這種因子恰恰是引起腦動脈硬化的「罪魁禍首」。長期「飽食終日」,這種物質在大腦中越積越多,達到一定量時,大腦動脈就會硬化。而腦動脈硬化又是患老年痴呆症的根本原因。

  因此,節制飲食,可以預防老年痴呆症的發生。

  美國權威雜誌《科學》最新報告稱,少吃東西之所以能促進健康,其根本原因就是吃得少能對與衰老有關的基因產生影響。文章還指出,這項研究的最終結果可能會幫助人們找到延長壽命的方法。

  少吃不僅僅能讓人身體健康,還能延年益壽。

  高血壓病人平時注意節制飲食,就可以收到理想的降壓效果。年輕時養成七八分飽的飲食習慣,就可以有效地預防高血壓病的發生。

  早在公元前400年,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說過:「壽命是從嘴裡省出來的。」

  美國白宮保健醫生來中國講學時,送了一句話給聽眾:吃飯七八分飽,走路爬樓慢跑。但北京的百姓總結得更簡單:管住嘴,邁開腿。

  七八分飽,營養正好。古代老中醫有一句話:若要身體安,三分飢和寒。這句話可不得了,救了無數的人。必須有飢有寒,才能調動你身體適度的抵抗力。美國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看看對動物和人來說,七八分飽好還是完全吃飽好。為此養了200隻

猴子

,其中100隻猴子頓頓吃飽吃好,另外100隻猴子定量供應,就給吃七八分飽。實驗進行了10年,10年下來,頓頓吃飽的猴子胖的多,肚子大的多,患脂肪肝、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的多;還有50隻猴子在這10年內死亡。另外一組猴子七八分飽,餵了10年下來,苗條猴、健康猴多,精力充沛,活蹦亂跳;在這10年當中只死了12隻猴子。這樣下去養到15年,頓頓吃飽的胖猴基本上都死光了,而七八分飽的苗條猴還活下來了很多。最後證明了這樣一個結果:所有長壽的、高壽的猴都在七八分飽這一組。

  美國科學家還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他們把48條兩周大的狗分成兩組,一組每天攝入的熱量是1700千卡,另一組少吃25%,都在狗圈裡養著。這個試驗持續了14年,結果發現,開始5年這兩組狗沒有什麼差別。5年以後,吃得飽的狗開始肥胖、骨質疏鬆、患糖尿病,第7年快速衰老,陸續死亡。吃不飽的狗衰老的時間晚了好幾年。最後一算,少吃25%的狗,壽命延長了50%。

  人類包括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到了飽的感覺時已經是過量了。比如老虎,今天抓一隻狐狸,明天抓一隻兔子,並不是餐餐都能抓到食物。所以抓到一隻動物就吃得飽飽的,往往能抵上兩天不吃東西。人也一樣,吃到飽的感覺時,肯定是過量了,一餐能頂幾餐了。所以,吃飽已是滯後的感覺,七八分飽才是合適的。

  七八分飽是什麼指標呢?很簡單,你吃飯吃到還能吃,還想吃時,你可別吃了。趕緊離開飯桌,這就是七八分飽。

本文來源:東南早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為何吃飯要吃七分飽?吃到七分飽是什麼感覺?飽食有何危害?
    所謂喝酒三分足,吃飯七分飽,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以前的時代,能吃飽就已經很不錯了,但現如今,人們基本不關心溫飽問題了,更關注如何吃得好。吃好不是非得吃飽飽的,吃到七分飽才是最好的,那麼,吃到什麼程度才算呢?吃飯七分飽,對身體健康有何好處?吃得太飽會怎麼樣?
  • 「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中午吃得飽,真的對身體好?
    一天有三頓飯,每頓飯都很重要,每頓飯吃的也要不一樣,這樣才能給身體帶來好處。有句話不知道有沒有聽過,就是中午要吃飽,晚餐要吃少。意思就是要中午吃得飽一點,這樣才能更好地去應對下午的工作或者是學習。對於這樣的道理,你是不是也覺得靠譜,是不是理解了這句話的真正意義了呢?
  • 七分飽到底是什麼感覺 吃飯七分飽的好處
    相反,如果吃的很飽的話,我們的消化系統負擔會加重,大腦的供血就會減少,人的身體不僅會容易肥胖,還可能會引起很多疾病。所以很多醫學的專家都倡導飲食的時候七分飽是最佳的狀態。  但是很多人對七分飽的概念都十分模糊,那麼七分飽是什麼感覺呢?
  • 中午飯吃得飽,對身體好?午飯怎麼吃才養生,告訴你答案
    有些人卻說午餐要吃飽一點,才能維持一天的狀態,那麼午餐究竟應該怎麼吃才養生呢?告訴你答案。午餐吃得飽一點,對身體真的好嗎?午餐其實跟生活中的每一餐一樣,吃得好與不好其實並不是看吃得飽不飽來進行評價的,而是跟我們的飲食的搭配和營養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午餐吃得飽不代表就是吃得好,相反午餐若是吃得太飽的話,還會對身體有傷害。午飯吃得太飽容易導致肥胖。
  • 「吃飯要吃八分飽」,究竟多少才算是八分飽?這該如何計算
    相信減肥的人是一定知道的,專家提出的一種健康飲食的概念就是「吃飯只吃八分飽」。這也使得很多人一直都在努力的尋求這種吃飯只吃八分飽的感覺。   但是,其實令很多人感到困惑的是,這個吃飯只吃八分飽,究竟吃多少就算是八分飽呢?   其實也確實是 ,這八分飽該如何測量呢?
  • 84歲鍾南山體格硬朗,他給出健康忠告:堅持運動,食不過飽
    一場疾病給我敲響了警鐘2003年「非典」,鍾南山院士一直奮戰在第一線,幾乎是不分晝夜地工作,正是這段時間的工作,為身體埋下了很大的隱患。工作結束後,鍾南山仗著自己身體素質好,沒有太在意。直到2005年的一天,鍾南山在異地出差,沒有休息好,當晚凌晨,睡夢中的鐘南山突然覺得胸悶、喘不過氣,心臟很不舒服,家人連忙把他送醫院後,醫生診斷出小面積的心肌梗死。不過好在送醫及時,在接受了心臟支架手術後,他很快就康復了。
  • 吃到七分飽什麼感覺?吃飯的習慣和時間
    原標題:吃到七分飽什麼感覺?吃飯的習慣和時間   在吃飯的過程中是否也有需要注意的呢?吃到七分飽對我們的健康是最好的,而七分飽是怎樣的感覺呢?除此之外,吃飯的習慣和時間還有哪些講究呢?今天,為大家具體介紹介紹吧。
  • 「飽到炸菜單」獨家曝光…苦勸:一定要吃飯
    如今她也首度曝光一天兩餐的菜單內容,道道都是簡單家常菜,網友們可在家DIY,低油低鹽兼顧營養,也再三強調:「減肥要吃得有人性,一定要吃飯,不然不會飽!」  安安媽大方分享自己的輕斷食菜單,「減肥要吃得有人性,若長期沒有色香味你吃不久!」更強調減重期間一定要吃飯,否則不會飽。
  • 領導要給我接風,請吃飯,北方同事吃撐了,南方同事卻看飽了
    領導要給我接風,請大家吃飯,北方同事吃撐了,南方同事卻看飽了。小編找了一份新工作,公司不大,就十幾個人,但是薪水還可以。第一天快下班時,一個略帶東北口音的大姐,說領導要給我接風,請吃飯,本來我一個女生不喜歡在外面跟人喝酒的,但是看他一副不去就不給面子的神態,有點受寵若驚了,畢竟初來乍到,也想跟同事搞好關係。滿滿一桌,太豐盛了,可見東北人有多熱情。
  • 要想減肥一日三餐這樣吃 平時吃飯需注意4點
    說的到吃飯,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吃飯誰不會,我們每天都會吃飯,但有些人為什麼吃完食物後容易變胖,有些人不管吃多少食物都不會變胖呢?這是因為他們吃飯時遵守這四點,這樣吃飯既營養有瘦身。要想減肥一日三餐該怎麼吃?
  • 「吃飯只吃八分飽」,原來是這個意思,你真的懂了嗎?
    那麼老祖宗傳下來的「吃飯只吃八分飽」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生活中,做人做事都要講究「適可而止」,才會擁有更好的生活。吃飯只吃八分飽,倒茶七分即為滿。明明腸胃不好還大魚大肉無所顧忌地吃,認定了它們能補身體更健康,但長期下來,身體肯定會受不了,因此吃夠八分即為飽,有所選擇地吃適合自己的食物,才能保持健康。倒茶只倒七分滿,是最重要的常識,也是茶席禮儀的代表。茶不倒滿,就是為了留下一些空白。
  • 吃飯說話,會給身體帶來這些影響,吃飯時「6不要」,要牢記在心
    大部分人喜歡邊吃飯邊談話,殊不知,這種做法對身體的傷害很大。吃飯時說話會帶來4個不利影響。影響消化吃飯時說話會導致飯菜不能充分咀嚼,進入腸胃中不易消化。或者是有些人在剛開始吃飯的時候一直說話,後面別人基本吃好了,為了趕上大家,會加快吃飯速度,狼吞虎咽,這樣也會影響消化,加重腸胃的負擔。
  • 孩子吃幾口就飽,一吃飯就雞飛狗跳?你可能缺少一個好的進餐習慣
    對於養育孩子的父母親們來說,對孩子的期盼無非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成材成器,和後者相比健康的基礎還要更顯重要性,因為任何修飾和榮耀也都需要建立在身體健康上,所以孩子們的健康一直都是父母放在心尖上的基礎呵護。
  • 餐廳中的「勞斯萊斯」,在這裡要想吃到飽的話,家裡必須要有礦!
    餐廳中的「勞斯萊斯」,在這裡要想吃到飽的話,家裡必須要有礦!現在的人們生活越來越講究了,尤其是在飲食這一方面。每到發工資那幾天總要約上朋友同事們一起去高檔餐廳瀟灑一回。那麼說到高檔餐廳,你們都知道多少呢?
  • 吃飯七分飽,七分飽到底是個什麼感覺呢?
    喝酒三分足,吃飯七分飽,這話是有道理的,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胃就和我們的拳頭一樣大,吃飽的話胃就會鼓起來,我們把飽腹感和空腹感用10個級別來表示,七分飽就是吃飽了,感覺可吃可不吃的狀態。如果是為了健康的生活,吃到七分飽就可以了。
  • 宅家吃飯「飢一頓飽一頓」?營養師支招「5步」吃飯黃金法則
    營養師說,這種想法可要不得,宅在家,更要好好吃飯,把身體健康調到最佳狀態。1好好吃飯的意義好好吃飯最重要的意義是讓每個人的身體擁有最核心的三種作戰能力:❶準應戰能力—應對應激狀態當長時間處於緊張,焦慮,壓力等不良情緒時,我們的身體會做出一系列反應,比如:血糖會升高、血中游離脂肪酸會增多,蛋白質消耗會增加,鈣鎂離子流失增加。
  • 飯吃七分飽,對身體會有哪些好處?營養師:3個好處慢慢浮現
    「飯吃七分飽,健康活到老」,對於這句民間俗語,大家都耳熟能詳,從健康養生的角度來說,這是有合理的依據的。那麼,飯吃七分飽是怎樣的一個狀態,它具體給我們身體健康帶來的好處有哪些呢?飯吃七分飽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實際上,對於飽腹感的狀態體會,可能每個人都會有所差異,所謂的七分飽,並沒有一個精確的值,大概就是感覺自己吃飽了,對於食物不會再有強烈的熱情,但習慣性地還會想再吃一些。
  • 肝不好的人,牢記吃飯「三不過」,睡前「三不要」,遠離肝病煩惱
    如何養肝,中醫養生角度有吃飯「三不過」,睡前「三不要」,具體介紹如下。 吃飯的「三不過」 1.不過飽 自古養生都提倡食不過飽,七八分飽最佳,從現代營養學角度,是控制能量攝入總量
  • 為什麼去「這類」餐廳吃飯,總感覺沒吃什麼,就已經感到非常飽
    現在有很多喜歡在外面就餐,尤其是年輕人居多,大多數認為外面吃飯簡單方便,可以省去一大半精力。而很多人都會選擇吃自助餐。主要是因為價格比較實惠大部分人容易接受,而且菜品非常豐富。許多人看來自助餐的有非常高的性價比,而且用餐環境輕鬆,因此很多人都非常喜歡自助餐。
  • 孩子上幼兒園吃飯慢老是吃不飽,老師回應:不可能等她吃一個小時
    孩子在幼兒園吃的好嗎?睡的飽嗎?有沒有哭鬧,有沒有受欺負?開學季,每天都有無數寶媽對著手機屏幕,等著老師「報平安」。一個小時的午飯時間已經夠長了,一個小時都吃不完飯,說明孩子的習慣確實有問題,一味遷就孩子只會影響老師的教學進程對孩子身體不好夏天還好,冬天飯菜一個小時早就涼透了,孩子吃下去會給腸胃造成不小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