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這樣的說法:寧可撐死人,也不佔著盆。意思是說,即使你已經吃飽了,可是為了不佔餐具,一定要把飯菜吃得一點不剩才行。實際上,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科學的做法是「寧可鍋中存放,不讓肚子飽脹」,剩飯佔著鍋沒關係,把身體搞壞可就划不來了。
要想身體好,吃飯不過飽。
大腦是無
節制飲食最大的受害者。吃得過飽時,會使大腦反應遲鈍,加速大腦的衰老。
很多人可能有過這樣的感覺:吃得過飽,精神恍惚,昏昏沉沉,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吃得過飽,腸胃負擔過重,血液都去支持腸胃了,從而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得不到足夠的能量維持正常運轉,所以才會出現精神恍惚等症狀。
由於血液被消化系統大量佔用,人體內的血液量對整體運轉來講就不能平均分配了,分配在大腦中的血液相對減少,導致思維能力降低。
在消化系統工作時大腦也得不到休息,必須連續發出消化所需要的複雜指令。所以,血液不足,大腦得不到休息,便會發脹,於是產生睏倦。
通過對大腦的研究發現,吃得太飽後,「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就會在大腦中快速增長,而這種因子恰恰是引起腦動脈硬化的「罪魁禍首」。長期「飽食終日」,這種物質在大腦中越積越多,達到一定量時,大腦動脈就會硬化。而腦動脈硬化又是患老年痴呆症的根本原因。
因此,節制飲食,可以預防老年痴呆症的發生。
美國權威雜誌《科學》最新報告稱,少吃東西之所以能促進健康,其根本原因就是吃得少能對與衰老有關的基因產生影響。文章還指出,這項研究的最終結果可能會幫助人們找到延長壽命的方法。
少吃不僅僅能讓人身體健康,還能延年益壽。
高血壓病人平時注意節制飲食,就可以收到理想的降壓效果。年輕時養成七八分飽的飲食習慣,就可以有效地預防高血壓病的發生。
早在公元前400年,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說過:「壽命是從嘴裡省出來的。」
美國白宮保健醫生來中國講學時,送了一句話給聽眾:吃飯七八分飽,走路爬樓慢跑。但北京的百姓總結得更簡單:管住嘴,邁開腿。
七八分飽,營養正好。古代老中醫有一句話:若要身體安,三分飢和寒。這句話可不得了,救了無數的人。必須有飢有寒,才能調動你身體適度的抵抗力。美國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看看對動物和人來說,七八分飽好還是完全吃飽好。為此養了200隻
猴子,其中100隻猴子頓頓吃飽吃好,另外100隻猴子定量供應,就給吃七八分飽。實驗進行了10年,10年下來,頓頓吃飽的猴子胖的多,肚子大的多,患脂肪肝、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的多;還有50隻猴子在這10年內死亡。另外一組猴子七八分飽,餵了10年下來,苗條猴、健康猴多,精力充沛,活蹦亂跳;在這10年當中只死了12隻猴子。這樣下去養到15年,頓頓吃飽的胖猴基本上都死光了,而七八分飽的苗條猴還活下來了很多。最後證明了這樣一個結果:所有長壽的、高壽的猴都在七八分飽這一組。
美國科學家還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他們把48條兩周大的狗分成兩組,一組每天攝入的熱量是1700千卡,另一組少吃25%,都在狗圈裡養著。這個試驗持續了14年,結果發現,開始5年這兩組狗沒有什麼差別。5年以後,吃得飽的狗開始肥胖、骨質疏鬆、患糖尿病,第7年快速衰老,陸續死亡。吃不飽的狗衰老的時間晚了好幾年。最後一算,少吃25%的狗,壽命延長了50%。
人類包括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到了飽的感覺時已經是過量了。比如老虎,今天抓一隻狐狸,明天抓一隻兔子,並不是餐餐都能抓到食物。所以抓到一隻動物就吃得飽飽的,往往能抵上兩天不吃東西。人也一樣,吃到飽的感覺時,肯定是過量了,一餐能頂幾餐了。所以,吃飽已是滯後的感覺,七八分飽才是合適的。
七八分飽是什麼指標呢?很簡單,你吃飯吃到還能吃,還想吃時,你可別吃了。趕緊離開飯桌,這就是七八分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