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認真的好習慣,要在幼兒園時期就培養好!名師夫婦的幾條經驗很有用!

2021-02-18 大手牽小手

在成長過程中

一起分享專業、實用、有趣的親子新知與體驗

大手牽小手,幸福向前走!

前幾天,手手君刊發了Andy老師夫婦寫的「粗心怎麼破」系列文章,許多老母親都說被戳中了。

真的,很多粗心錯誤明明可以避免的呀!

隨便哪個群,只要提起粗心,一定會有一波吐槽:

在之前的文章裡,Andy老師夫婦貢獻了一些適合考試臨陣磨槍的好方法,但其實這些好習慣,是應該從小娃就開始培養的。

今天,他們要繼續來說說,幼兒園的孩子怎麼培養仔細嚴謹的好習慣。入學後不粗心,手穩心細真的能佔很多優勢!

文 / 麥老師、Andy老師

魔都數學教育界的「郭靖黃蓉」。太太麥老師是上海某頂尖民辦小學的數學教研組長,先生Andy老師則擅長中小學奧數,好評度爆棚的《積木課》《三國謎題思維課》《七巧板課》都是出自他之手。這對名師夫婦也是上海教育出版社、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等的特約作者。

每次帶教一年級的學生,總會聽到家長的吐槽:「我們家小孩其實很聰明的,就是太粗心呀!明明題目都會的,就是會粗心錯!」

關鍵,好像怎麼吼都沒用!容易粗心的孩子,不管你再怎麼提醒要仔細,他還是時常會犯這樣的錯誤。

其實,最好是從幼兒園開始,就著力培養孩子細心認真的好習慣。

我們想從兩方面來說說粗心這件事的解決方案:培養家長的好習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容易粗心的孩子背後,往往有一個非常盡心盡責的家長。

有多盡心呢?

孩子看書做題的時候,家長會陪在旁邊盯著,一發現錯誤就立刻指出,讓孩子馬上改正;或者孩子一有不認識的字、看不懂的題目,家長立刻輔導。

這樣的好處是能幫助孩子快速搞定,但久而久之孩子會有依賴,覺得反正有爸爸媽媽在旁邊幫忙,自己就不仔細了。

甚至有些孩子會做一道題,停一停,爸爸媽媽旁邊沒有表態,說明做對了,再往下做。

但等進了小學,到考試的時候,這些孩子就要吃虧了——

一是,他們不確定每道題對不對;

二是,沒人會提醒他們這裡漏了那裡錯了;

三是,有看不懂的題目沒人能問,節奏就不對了。

所以,家長陪做作業時,注意不要做一道問一道,更不要一發現有錯立刻叫停可以事先和孩子約定,一口氣全部做完後,先自己檢查,再家長檢查。

在孩子做的過程中,老母親老父親可以在旁邊看書看手機,或者做點別的事(因為看到孩子做錯,有些家長會忍不住皺眉喘粗氣,孩子一下子就有感覺了),索性走開,等孩子全部做好,把問題集中起來一起檢查一起解答。

低年級的孩子可能有些題目的字認不全,家長也可以在做作業前,先把題目給孩子過一遍,再離開。

容易粗心的幼兒園到小學低年級的孩子,還可以多練練聽算。

比如從10以內加減法的聽算到50以內加減法的聽算,這樣非常鍛鍊專注力和工作記憶、還有速度和細緻。練習一段時間,你會看到效果。

很多學校的聽算就是讓孩子聽題目,然後口頭報答案。我會建議學生寫答案,報題速度不變。

3-8歲,正好是孩子的認字起步期。我想特別提醒家長們一點——讓孩子強化訓練「關鍵字」。

很多孩子卷面的粗心失分,緣於審題不到位。其中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字不認識或者看錯

培養孩子的審題能力,就是在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能力,讀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對於幼兒園到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最首要的任務就是提高識字量,因為識字量直接影響到孩子對題目的理解。

如果孩子的識字量不大,也別急,家長做一件事——

我們知道,數學卷子上出現的關鍵字重複率比較高,比如被減數、減數、和、差、一共、相差、連續、列式計算、圈出、按順序、方框,等等。

這些關鍵詞總是反覆出現。所以每次數學卷子發下來以後,請家長跟小朋友一起,指讀練習冊或者卷子上的字,讓孩子迅速熟悉這些關鍵詞,對審題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舉一個例子,比如——

小強有4張郵票,小胖有6張郵票,他們一共有幾張郵票?

小朋友可能字認不全,不知道「郵票」「強」「胖」,沒關係,只要他能夠認識藍色的這些字,對於這道題目大概意思已經能夠猜個八九不離十了。

我們都知道正向鼓勵的重要性。

遇到孩子粗心的問題,許多家長吼也吼了打也打了,還是沒用。其實,如果轉換一下思維,圍繞細心做文章,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我曾經看到一位媽媽,這樣介紹她的經驗:

我不會盯住孩子粗心犯的錯誤不放,而是尋找機會表揚孩子的細心之處

在我們家牆壁上貼著一張細心表,孩子每細心一次,我就給他畫一個紅色五角星;當五角星滿五個時,我就會給他一個小獎勵,如帶他去吃一次肯德基等;當小獎勵滿兩次時,我就給他一個大獎勵,給他買身新衣服、買個新文具盒等。這樣堅持一段時間,我發現孩子的細心點越來越多了,而粗心的毛病也明顯地減少了。

這其實是一個挺值得借鑑的方法。當孩子出現粗心的毛病時,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你怎麼總是這樣的啦?!」、「你這粗心的毛病真的是改不了了」……當家長說出這樣的話時,孩子自己也會喪失信心。

孩子都是希望自己好的。如果我們努力去尋找孩子的細心點,並不失時機地肯定他、鼓勵他,孩子便會感覺自己真的很細心。當孩子的細心點越來越多時,細心便成為了孩子的一種習慣。


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養成的。如果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無序的家庭中,作息不規律,沒有好的生活習慣,那很容易就會養成丟三落四的習慣。

所以,孩子的習慣背後,往往還是大人的問題。

要培養學習上的細心認真,先要引導孩子養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

比如,讓孩子養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習慣,不僅僅是學習用品,衣服、鞋子等也要放到自己的柜子裡,自己保管。生活、學習都整齊有序地進行,粗心大意、馬馬虎虎當然也就是少有的現象了。

後記:

夜深人靜,在電腦前敲完這篇文章,希望能給更多的家長帶來一些參考。

粗心是很多小朋友、尤其是低年級孩子的通病。改變粗心的關鍵是要激發孩子自主管理、縝密細緻的內驅力,所以家長要先敢於放手。

另外 ,改變孩子的習慣需要時間和堅持,粗心的情況也可能有反覆,這些都很正常。學習本來就是一場持久戰,讓我們懷著平常心,看到孩子的進步,陪著孩子一點點變得更好。

與 大手牽小手 的朋友們共勉。

——麥老師+Andy老師

進入「大手牽小手」微信公眾號

選擇「設為星標」

就不會錯過任何精華文章以及各種福利啦!

相關焦點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能看出來,培養閱讀習慣是關鍵
    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是從孩子幼兒園時期就可以看出來的,因為他們身上會有非常明顯的特徵。這話一點兒不錯,我家二寶在上幼兒園,從寶寶同學的表現上來看,就能看出來誰長大後是學霸。家長群裡老師有時上傳小朋友的視頻,或者家長也會發些孩子講故事、跳舞或者背唐詩的小視頻。
  • 開學一周了,想讓孩子上好小學,家長要重視培養良好的習慣
    大家好!歡迎來到貓媽課堂,與你分享教育教學故事。一年級新生入學一周了,許多孩子逐漸適應小學生活了。好多家長陪娃也陪出一些經驗。多年教育教學實踐證明:新生入學後,最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對於這些狀況,家長一定要重視。老師要求書寫規範、做題工整、認真傾聽……這些嚴格要求,都是為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為孩子的持續學習打好行為基礎。
  • 小學6年,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3個好習慣要儘早培養好
    一年級的孩子大多在6-7歲間,在一些好習慣方面就是一張白紙,而這段時期正是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期,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很重要。這對孩子以後的影響深遠,不管是生活習慣還是學習習慣。我們要把握好一年級這個關鍵時期,給孩子養成好習慣,到中高年級就會格外省心省力。
  • 寫字習慣要從小培養,資深教師透露多年寫字教學經驗,家長:好用
    另外,人們都有先入為主的習慣,如果最開始寫字不認真,這種習慣再改起來就難上加難。所以資深教師杜du認為在小學一年級時,應該打好寫字基礎。下面杜du老師根據自己多年語文教學經驗,關於如何指導孩子寫字這一點和大家分享?
  • 好的學習習慣,從小學就要培養,名師建議:父母可從這幾方面入手
    豆豆父母看到孩子這樣,很頭疼,經常跟鄰居討教經驗,有一次我在遛娃的時候聽到她說了這些。一下想到我姐姐前段時間跟我分享的一個經驗,那就是從小抓習慣!可見,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太晚,最好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才開始學習文化知識,方法和習慣還沒有形成,可塑性非常強。如果這時候父母抓住機會,給孩子一個好的引導,讓他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那對他今後學習都是非常有益的。
  • 培養思維能力以及生活好習慣
    二  幼兒園教學與小學教學的區別  幼兒園與小學在教學上的最大區別在於教學模式,前者是以遊戲模式為主,更多的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而後者是以課堂模式為主,學生整整齊齊的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在家裡,媽媽叫孩子吃飯,孩子嘴上應了,但遲遲不行動,經過多次的叫喊,孩子仍然不動,這時媽媽就會很生氣地去指責孩子,孩子卻會很委屈地說自己確實沒聽到。  家長會產生一個疑問,孩子明明回應了卻說自己沒聽到。其實,處於幼兒時期的孩子可能正將視覺集中注意在某一件事情上,大腦就會自動屏蔽聽覺注意。
  • 孩子幼兒園時期必須養成的習慣
    養娃有多難,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從吃穿住行到教育培養,每一個問題家長都操碎了心。前幾天到幼兒園開了本學期第一次家長會。會上老師強調了開學至今一直都在培養孩子的各種習慣:生活習慣、傾聽習慣、閱讀習慣等。很多家長就有疑問了:來幼兒園老師不是應該教授一些知識嗎,這個時候為什麼還要培養孩子的各種習慣呢?
  • 幼兒園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
    知識準備就是要做好預習;師生關係要能真正做到和藹、平等,學生才不會「怕」老師。學生才敢於質疑,學生會提問;對於作業的要求,我們能夠用「乾淨整齊、突出主題」、「認真」、「金點子」三個層次來進行衡量。一、利用興趣法要使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就必須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儘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的興趣和需求。
  • 學習習慣一覽表,培養要趁早
    好的學習習慣受益終身,周圍朋友家小孩同樣的作業數量,完成時間卻從晚上八點到十二點各不相同。大班上學期暫時體會得到如下幾點: 1. 時間觀念 今日事今日畢,作業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家長需幫助孩子樹立「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觀念。兩種情形:回家立即做作業或者先玩一會兒,看一會兒電視,拖拉一會兒再寫,你選擇哪種。
  • 「澳門導報」 好習慣讓孩子快樂
    (來源:澳門導報)何謂培養好習慣?孔子說:「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如果從孩子幼小的時侯起,就對他們的行為規範進行不斷地、反覆地訓練,精心地培養,使之定型。當習慣成自然了,任何壞行為都難以影響和改變它。
  • 疫情宅在家,正是培養孩子閱讀好習慣的好時期
    疫情宅在家,正是培養孩子閱讀好習慣的好時期 2020-02-07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尚博城南幼兒園】快樂唷唷:培養幼兒生活好習慣
    他們急需健康、安全、有意義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此,9月1日,尚博城南幼兒園邀請了幼教專家徐芙豔老師、中幼國際教育專家們對老師們、家長們開展了專業的培訓和講解。       尚博城南幼兒園與時俱進,為了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養成孩子們自我管理的意識。我園特引進「快樂唷唷」機器人幼兒健康管理平臺,我園也是陽江市唯一一所擁有此管理平臺的幼兒園。
  • 「好習慣手冊」是培養學生「好習慣」的有力抓手
    比如按時睡覺;吃飯要請長輩先坐;看書寫字前要洗手等。有家長表示,一開始覺得很頭痛,後來覺得孩子們的進步很大,比過去的要求更能落到實處。葉聖陶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在葉聖陶眼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他說:「我們在學校裡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並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
  • 怎樣培養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而好的學習習慣無非就是如下四個方面:一、 課上不走神,不搗亂,對於課上知識實現高效學習這需要同學在思想和行為上重視課上學習,對自己的學習有要求。而且,任課教師也要隨時關注孩子們的聽課質量,有走神的及時進行提醒。
  • 孩子即將上小學,有5類物品要放入書包,更有5種習慣需要培養!
    書,老師會發,家長幫孩子包好書皮、寫好名字就行,那種紙質的、直接粘的書皮最好用,然後用姓名貼寫上班級姓名。本子每門課準備1到2本就可以了,有些老師會要求統一購買作業本,也要提前貼好姓名貼。最好準備幾張白紙,以防孩子應急使用。4、水壺、汗巾、紙巾。
  • 託管班|一年級新生如何培養好的學習習慣?|託管班全能校長課
    託管班老師中都有一個共鳴就是一年級新生是託管班所有孩子中最難帶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孩子因為剛剛來到小學學習的環境,往往是一種「懵」的狀態,經常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所以對老師來說該怎麼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工作呢?今天這篇文章告訴你託管班老師在帶一年級孩子的時候的注意事項!
  • 1-9年級好習慣培養指南
    下面這11個好習慣,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1. 尊重與欣賞老師的習慣學生要學會尊重老師,適應老師,並學會欣賞自己的老師。從小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會稍有不如意就埋怨環境。2..……」,會做的馬馬虎虎,不會做的就不動筆,這些不良習慣嚴重地影響了學習效果。所以家長要讓孩子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告訴孩子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方法。7. 仔細審題的習慣審題能力是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經過幾年和娃的早夕相處和陪伴,關於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我總結了幾條經驗,分享給大家,和大家一起學習探討,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定下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根據孩子各個年齡階段的特點,我們適當定一些規矩,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小事做起。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經過幾年和孩子的早夕相處和陪伴,關於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我總結了幾條經驗,分享給大家,和大家一起學習探討,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定下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根據孩子各個年齡階段的特點,我們適當定一些規矩,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小事做起。
  • 讓孩子養成幾個好習慣,讓好習慣助孩子一臂之力
    都說一個好習慣能夠成就人的一生,一個壞習慣會毀掉人的一生,對於成年人來說是這樣,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這樣,好習慣養成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好習慣一旦養成,會對人的一生有非常大的助推力,會讓人生越走越順,孩子在小的時候是一張白紙,是培養好習慣的關鍵時期,父母一定要重視起來,這對孩子以後的人生大有好處,以下幾條父母一起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