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長過程中
一起分享專業、實用、有趣的親子新知與體驗
大手牽小手,幸福向前走!
前幾天,手手君刊發了Andy老師夫婦寫的「粗心怎麼破」系列文章,許多老母親都說被戳中了。
真的,很多粗心錯誤明明可以避免的呀!
隨便哪個群,只要提起粗心,一定會有一波吐槽:
在之前的文章裡,Andy老師夫婦貢獻了一些適合考試臨陣磨槍的好方法,但其實這些好習慣,是應該從小娃就開始培養的。
今天,他們要繼續來說說,幼兒園的孩子怎麼培養仔細嚴謹的好習慣。入學後不粗心,手穩心細真的能佔很多優勢!
文 / 麥老師、Andy老師
魔都數學教育界的「郭靖黃蓉」。太太麥老師是上海某頂尖民辦小學的數學教研組長,先生Andy老師則擅長中小學奧數,好評度爆棚的《積木課》《三國謎題思維課》《七巧板課》都是出自他之手。這對名師夫婦也是上海教育出版社、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等的特約作者。
每次帶教一年級的學生,總會聽到家長的吐槽:「我們家小孩其實很聰明的,就是太粗心呀!明明題目都會的,就是會粗心錯!」
關鍵,好像怎麼吼都沒用!容易粗心的孩子,不管你再怎麼提醒要仔細,他還是時常會犯這樣的錯誤。
其實,最好是從幼兒園開始,就著力培養孩子細心認真的好習慣。
我們想從兩方面來說說粗心這件事的解決方案:培養家長的好習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容易粗心的孩子背後,往往有一個非常盡心盡責的家長。
有多盡心呢?
孩子看書做題的時候,家長會陪在旁邊盯著,一發現錯誤就立刻指出,讓孩子馬上改正;或者孩子一有不認識的字、看不懂的題目,家長立刻輔導。
這樣的好處是能幫助孩子快速搞定,但久而久之孩子會有依賴,覺得反正有爸爸媽媽在旁邊幫忙,自己就不仔細了。
甚至有些孩子會做一道題,停一停,爸爸媽媽旁邊沒有表態,說明做對了,再往下做。
但等進了小學,到考試的時候,這些孩子就要吃虧了——
一是,他們不確定每道題對不對;
二是,沒人會提醒他們這裡漏了那裡錯了;
三是,有看不懂的題目沒人能問,節奏就不對了。
所以,家長陪做作業時,注意不要做一道問一道,更不要一發現有錯立刻叫停,可以事先和孩子約定,一口氣全部做完後,先自己檢查,再家長檢查。
在孩子做的過程中,老母親老父親可以在旁邊看書看手機,或者做點別的事(因為看到孩子做錯,有些家長會忍不住皺眉喘粗氣,孩子一下子就有感覺了),索性走開,等孩子全部做好,把問題集中起來一起檢查一起解答。
低年級的孩子可能有些題目的字認不全,家長也可以在做作業前,先把題目給孩子過一遍,再離開。
容易粗心的幼兒園到小學低年級的孩子,還可以多練練聽算。
比如從10以內加減法的聽算到50以內加減法的聽算,這樣非常鍛鍊專注力和工作記憶、還有速度和細緻。練習一段時間,你會看到效果。
很多學校的聽算就是讓孩子聽題目,然後口頭報答案。我會建議學生寫答案,報題速度不變。
3-8歲,正好是孩子的認字起步期。我想特別提醒家長們一點——讓孩子強化訓練「關鍵字」。
很多孩子卷面的粗心失分,緣於審題不到位。其中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字不認識或者看錯。
培養孩子的審題能力,就是在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能力,讀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對於幼兒園到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最首要的任務就是提高識字量,因為識字量直接影響到孩子對題目的理解。
如果孩子的識字量不大,也別急,家長做一件事——
我們知道,數學卷子上出現的關鍵字重複率比較高,比如被減數、減數、和、差、一共、相差、連續、列式計算、圈出、按順序、方框,等等。
這些關鍵詞總是反覆出現。所以每次數學卷子發下來以後,請家長跟小朋友一起,指讀練習冊或者卷子上的字,讓孩子迅速熟悉這些關鍵詞,對審題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舉一個例子,比如——
小強有4張郵票,小胖有6張郵票,他們一共有幾張郵票?
小朋友可能字認不全,不知道「郵票」「強」「胖」,沒關係,只要他能夠認識藍色的這些字,對於這道題目大概意思已經能夠猜個八九不離十了。
我們都知道正向鼓勵的重要性。
遇到孩子粗心的問題,許多家長吼也吼了打也打了,還是沒用。其實,如果轉換一下思維,圍繞細心做文章,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我曾經看到一位媽媽,這樣介紹她的經驗:
我不會盯住孩子粗心犯的錯誤不放,而是尋找機會表揚孩子的細心之處。
在我們家牆壁上貼著一張細心表,孩子每細心一次,我就給他畫一個紅色五角星;當五角星滿五個時,我就會給他一個小獎勵,如帶他去吃一次肯德基等;當小獎勵滿兩次時,我就給他一個大獎勵,給他買身新衣服、買個新文具盒等。這樣堅持一段時間,我發現孩子的細心點越來越多了,而粗心的毛病也明顯地減少了。
這其實是一個挺值得借鑑的方法。當孩子出現粗心的毛病時,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你怎麼總是這樣的啦?!」、「你這粗心的毛病真的是改不了了」……當家長說出這樣的話時,孩子自己也會喪失信心。
孩子都是希望自己好的。如果我們努力去尋找孩子的細心點,並不失時機地肯定他、鼓勵他,孩子便會感覺自己真的很細心。當孩子的細心點越來越多時,細心便成為了孩子的一種習慣。
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養成的。如果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無序的家庭中,作息不規律,沒有好的生活習慣,那很容易就會養成丟三落四的習慣。
所以,孩子的習慣背後,往往還是大人的問題。
要培養學習上的細心認真,先要引導孩子養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
比如,讓孩子養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習慣,不僅僅是學習用品,衣服、鞋子等也要放到自己的柜子裡,自己保管。生活、學習都整齊有序地進行,粗心大意、馬馬虎虎當然也就是少有的現象了。
後記:
夜深人靜,在電腦前敲完這篇文章,希望能給更多的家長帶來一些參考。
粗心是很多小朋友、尤其是低年級孩子的通病。改變粗心的關鍵是要激發孩子自主管理、縝密細緻的內驅力,所以家長要先敢於放手。
另外 ,改變孩子的習慣需要時間和堅持,粗心的情況也可能有反覆,這些都很正常。學習本來就是一場持久戰,讓我們懷著平常心,看到孩子的進步,陪著孩子一點點變得更好。
與 大手牽小手 的朋友們共勉。
——麥老師+Andy老師
進入「大手牽小手」微信公眾號
選擇「設為星標」
就不會錯過任何精華文章以及各種福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