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山:我只是改了筆名,沒有改變質地

2021-02-08 網易新聞

張玉瑤

兩年前,安妮寶貝改名慶山,並隨後以新的筆名推出了兩部散文集《得未曾有》和《月童度河》。最近,她又推出了新作《仍然》。不同於以往的文字敘述,《仍然》主體上是一本攝影冊,是她的第16本書,也是她自2000年推出第一本書《告別薇安》開始,至今正式寫作出版的第16年。

自開始寫作,慶山就有用照片來表達呈現的習慣,但照片越過文字成為第一性,《仍然》尚屬首次。她不是專業攝影者,只是以攝影來記錄那些漂流而過卻承載著記憶的時刻。書中共分為「旅途」、「她」、「孩童」三個部分,她用照片和一如既往細膩的文字分別呈現出與之相關的種種細節,也成為一種對自我的別致回溯。

仍然:「我沒有在寫完全不同的東西」

《書鄉周刊》:上次在《月童度河》新書發布會現場見你時,你頭髮剪得很短,說是想「體驗一下人負擔很少的狀態」。你一向比較低調,很多人可能也不是很清楚你的近況,能不能描述一下現在的生活狀態呢?

慶山:上次出版《月童度河》之後,中途出門旅行了幾次,孩子有短假,帶她去昆明、瀘沽湖、麗江、重慶、大足石窟等,主要是為了讓她見到一些與北京不一樣的地貌和人文呈現。我自己則一直在準備寫長篇。

《書鄉周刊》:這本旅行紀念攝影冊叫做「仍然」,從「安妮寶貝」到「慶山」應該是很大的改變了,你的「仍然」是想強調和告訴讀者什麼呢?

慶山:這本書本來是英文書名「Still」,因為這個詞裡包含了很多含義,有延續也有寂靜、靜止的意思,代表一種比較堅定和渾然的狀態。但是因為出版要求需要中文書名,所以挑選了「仍然」,這個詞就只能代表一部分語意。我是改了筆名,但這只是筆名的改變,作者的質地並沒有改變。作品前後期有一定區別,前期情愛探索比較多,後期更側重精神哲學、生活感悟,但作品本身的氣質、風格也沒有改變。我並沒有在寫完全不同的東西,只是往更深處、更遠處。

《書鄉周刊》:《仍然》的每一章開頭,都有一些很特別的標點符號,「旅途」是「,、。」,「她」是「,;…」,「孩童」是「,?!」,能不能解釋一下它們指代的是什麼意思?

慶山:這是出版公司編輯的思路,我沒有問過。我猜想大概是用寫作中的標點符號來代表這三種不同主題的特性,比如「旅途」是停頓和回歸,而「孩童」是神秘和驚喜。

慶山:「我用自己的方式生活」

《書鄉周刊》:第二個章節「她」,是關於你自己的印記,從你文字裡的情感看,以前會有比較強烈的掙扎感,後來慢慢變得寬宏、深厚、寧靜起來,這種轉變都緣於一些什麼原因呢?有沒有哪些不變的主題?

慶山:個體應該是這樣的發展,而不是別的越走越窄的軌道。我們要儘量去學習、修行,獲得更多的智慧和內心的開闊,這樣這一世的生命會有所升級。不應該固守於任何過去的成績,要能夠有勇氣一次次重新出發,不斷踏實地往前走。

《書鄉周刊》:你在書裡面稱呼自己作「一個舊式樣的人」,這更多是說生活方式還是內心狀態?

慶山:包括生活方式和內心狀態。我與現在這個異常喧囂、浮躁和膚淺的時代有些脫節,雖然它看起來也很先進便利,但我不想追隨它的節奏。我遵守自己內心的節奏。所以,我用自己的方式生活。

《書鄉周刊》:上次參加《月童度河》活動,現場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狀態,沒有粉絲,也沒有拍照之類。你會很牴觸和外界的接觸嗎?

慶山:我不牴觸和外界交流,人應該分享能量。但活動應該是大家面對面安靜地說話、交流,這樣彼此都會有收穫。活動不應該是手機、相機、閃光燈此起彼伏,注意力都在器物上面。這樣來講話的這個人也變成了被娛樂的工具,而不是一個可以有所分享的對象。

攝影:「我沒有什麼技巧」

《書鄉周刊》:這本書是一個攝影集。你以前的書裡,照片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元素,但這本書裡的照片第一次越過文字成為第一性的。為什麼會有出這樣一本書的想法?照片能呈現出哪些特別的氣質、心境和情感?

慶山:以前在東京,經常晚上去書店閒逛。六本木有一家藝術書店,在裡面買了不少攝影集。雖然它們又貴又重,但我經常收集和欣賞。日本的攝影集出版很成熟,有些看起來不過是普通人拍的極為日常和平凡的照片,記錄孩童、老人、愛人或家庭。翻的時候想,如此出版真的很自信,但也反映了一個社會閱讀需求的成熟度和豐富性。照片是審美與情感層面的表達,方式純粹。比普通閱讀又進了一步。無用之美通常需要心性與敏感有所發展之後才能被接受。我做這樣的攝影冊是一個嘗試。以前國內出版界可能這樣做的人不多,《仍然》出來以後,也有可能會出來一些這種類型的作品。

《書鄉周刊》:一直以來人們都在關注你的文字,這本書讓人第一次正面直視你的攝影。能不能講講你的攝影經歷?比如什麼時候開始的,如何發現自己有這方面的感應和直覺,有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傾向於拍下哪些場景和人,使用哪些器材等等,以及評價一下自己的攝影作品。

慶山:這本攝影集不是用以展現攝影技巧的,我沒有什麼技巧,沒有任何訓練與學習,也沒有專業設備。但有時拍照片並不在於設備、訓練、技巧,它更需要的是一顆安靜而敏感的心,用審美、專注、情感、思考去完成它。有些人天生就能把照片拍得比較優美得體,未必一定追究到藝術的層面,但這些照片仍會有所表達和傳遞。

孩子:「她的人生需要她自己去開拓」

《書鄉周刊》:你很喜歡旅行,走過很多地方,旅行大概是怎樣的頻率?你寫道,「寧可選擇留在陌生地」,當一個過客。為什麼會更加享受這種陌生感?會有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嗎?

慶山:陌生的旅途和開放感的心態會帶給我們許多提示與啟發,而不是困守在一個安全之地固步自封。對一個寫作者來說尤其如此。我沒有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徒步走過墨脫之後,覺得走到哪裡都很安全。

《書鄉周刊》:以前你是一個人旅行,後來有了孩子,若是別人的話可能就安心在家照顧孩子了,但你選擇帶女兒恩養一起旅行。帶孩子出遠門一般都很勞頓,你為什麼一直堅持這樣做?旅行過程中,你們會怎樣分享感受?

慶山:旅行對孩子有很大好處。他們在旅行中增加知識,擴大眼界,也擴大自己的心量,並且培育內心的敏感和豐富。所以只要她有假期,就儘量帶她出門旅行。我們一路都會彼此分享和交流。

《書鄉周刊》:從文字中,能感受到一些你的教育觀,應該是比較欣賞讓孩子自由成長的那種狀態。你平常會選擇怎樣的方式和孩子相處?

慶山:我儘量讓她保留自己的空間,允許她自由地畫畫、讀書、玩耍、出行,允許她選擇自己心愛的物品(通常是些小玩意)。但我不讓她看電視,也儘量少地接觸電子科技產品,也不讓她參與一些孩子或大人之間的無聊的討論。孩子水晶般透明的心靈需要被好好保護。我希望她有儘量長的時間,把注意力放在探索和開發自己的內在上面。現在的社會過於浮躁和外顯,對孩子會有各種形式的汙染。內在獨立,才能與外界和平而不被汙染地相處。

《書鄉周刊》:《仍然》和《月童度河》兩本書裡,孩子都是你筆下很重要的內容和主題。你覺得,孩子對你的生活以及寫作狀態帶來的最大變化或者影響是什麼?

慶山:我拍攝她或者寫關於她的事情,是把她當作一個獨立、獨特的孩童個體去對待。而不是當作自己的孩子這樣的單一的出發點。大人如何與孩童相處,幫助他們長大,應該是一個社會的重要話題。寫作者應該討論這些。

《書鄉周刊》:以前一直覺得恩養還小,看《仍然》裡按時間排列的照片,翻到最後,發現原來她已經長成一個比較大的小女孩了。有沒有想過怎麼對她進行青春期的教育,以後想讓她成為怎樣的人?

慶山:她個子比同齡孩子要稍高一些,人的狀態也相對成熟一些,包括她的想法、思考。我沒有想過怎麼對她進行教育,一切都是順其自然地進行的。我想儘量多給予她一些幫助和支持就可以,她的人生需要自己去開拓和摸索。大人只要讓孩子覺得是被愛的被支持的就可以。

《書鄉周刊》:現在喜歡看哪一類的書?會給孩子看什麼書?

慶山:我現在基本上讀人類學、心理學、文明類、哲學、宗教經典(不同的宗教)等這些層面的書。文學讀得少。孩子一直看各種優秀繪本、兒童文學,以前看中文多,現在逐漸增加英文書的分量。我覺得她還應該學習一些國學。

電影:「至少要保留作品的精神探索」

《書鄉周刊》:前段時間看了由你原作改編的電影《七月和安生》,兩位女主也雙雙得了金馬影后。很想聽聽你對它的評價,它是否表現出了你對少女和成長的理解?

慶山:電影和小說是兩個不同的載體。就電影層面來說,他們盡了很大努力面對觀眾市場,需要抹去小說本身的一些強烈個性,但也儘量保留原著裡面對個體生命探索的精神。如果沒有保留這個,就很難具備感動他人的力量。

《書鄉周刊》:相較來說,你的作品不是特別容易影視化,但以後會有更多這方面的計劃嗎?

慶山:是有些難度,因為作品本身的哲理探討很多,大多是心境和思考,難以用影像體現。但仍有人想做嘗試的。只是希望這些嘗試能夠像《七月與安生》這樣,至少要保留原著的精神探索方向,否則可能出來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原標題:慶山:我只是改了筆名,沒有改變質地)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慶山《月童度河》:生希有心,行寂靜行
    她是慶山,曾經,她是家喻戶曉的安妮寶貝,這一筆名的價值難以估算,而她,說放棄了,也毫不留戀。宣布改名兩年後,近日,她在個人微信公眾號預告新書即將上市。數小時內,《月童度河》就登上各大電商圖書排行榜前列。6月27日,在這部「未演先轟動」的作品正式上架的前一天,慶山以乾淨清爽的板寸髮型,現身《月童度河》的新書首發式。
  • 百位大神分享自己第一個筆名的故事
    海膽王《桃源山村》:第一個筆名也就是現在的筆名,海膽王。沒有什麼含義,就是看了一部電視劇,然後隨手取的,現在也挺後悔的,因為叫起來實在是難聽,想改已經來不及了。  寸寸金《外室之妻》:我的筆名就是我的本名,當時有個靈感在就迫不急待的下筆了,哪去想什麼筆名之類的,然後就開書。
  • 賈寶玉的筆名
    後來寶玉採納黛玉的建議,用「怡紅公子」作筆名,也給讀者留下無窮的想像空間。不過,那畢竟是兒女情長的痴情本色,而絕無寶釵那麼多機心,倒也明明白白。  以下是該文:  秋爽齋偶結海棠社,為著顯示高雅,寶玉、黛玉一個個給自己取筆名。黛玉說:「既然定要起詩社,咱們就是詩翁了,先把這些『姐妹叔嫂』的字樣改了,才不俗。」李紈馬上贊成道:「極是!何不起個別號,彼此稱呼倒雅。」
  • 獨家專訪慶山:不做安妮寶貝之後
    小說中一些與從前作品相似的類型化的人物與故事設定,也被認為是沒有突破。慶山曾表達過,描寫女性經歷負面關係,意在說明這些關係帶來的情緒與傷害可以轉化為開悟的契機。她解釋,如果讀者「過分糾結於作品物質、社會倫理層面的細節,其實是站在故事的外圍打轉兒,沒有入門」。 對這些讀者,她畫一個圈,將之撇在外,「他們也許應該去閱讀一些類型或網絡小說,不應該來閱讀我的作品」。
  • 任建國:朋友,你有筆名嗎?
    可是當《兩個家庭》在北京《晨報》連載時,編輯沒經過謝婉瑩的同意,就在「冰心」的後面加了女士二字,成了「冰心女士」,至此後,好些年冰心都是以「冰心女士」為筆名發表作品的,這個名字成了文壇的一顆新星,獲得了極大的聲譽,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這連冰心自己也沒有想到。而與張恨水戀愛的說法,只是文人們茶餘飯後的一個笑談。
  • 從「安妮寶貝」到「慶山」 重複還是轉身?
    今年,慶山的長篇小說《夏摩山谷》問世,引起讀者「毀譽參半」的兩極化評價。有人認為此作超越文學意義,呈現慶山對哲學宗教、歷史體驗的濃厚興趣與集中思考。在筆者看來,《夏摩山谷》摻雜了混沌不清的情緒與價值,它用貌似哲學的意識,上升到一種神秘境地。在作品的藝術性上,又呈現出華麗的虛弱,優美的貧乏。小說在故事面貌上老套濫情。
  • 給自己取一個筆名的快感
    我說,原因有三:1、對自己的名字不滿意,改真名就麻煩了。2、可以隔離創業和真實生活,創業初期瞞了家裡3年,現在也可以讓不想知道的人不知道就行了。3、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可能筆名是個擋箭牌。我一直對名字有特別的關注。文學領域我喜歡的名字是像曹雪芹、林語堂、金庸、林徽因、朱自清、張恨水那樣的。
  • 我的幾個筆名的來由//陶富海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七顆蔥,ID:gh_8ab2edb2711a】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的幾個筆名的來由|一顆老蔥陶富海我有三個筆名要說他們的來歷,就要先從我那早去的老妻說起。1950年,我的完小同桌是個河南女孩子,那時,國家把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單劃出來成立了一個平原省,我們同學們就給他起了個綽號,叫老平。1952年我參加工作以後,一直叫我的大名陶富海,不曾有別的名字。
  • 林超然隨筆:我曾用過的筆名們
    林超然習作《聽書》發在這期雜誌我曾用過的筆名們 高老師爆發陣陣笑聲——一不小心,她檢閱了我不同時期用過的筆名。後來,據不完全統計有12個。出於一種好奇,我也順便掃視一下自己是怎樣一路走過來的。這些筆名,有的讓我面紅過耳,有的讓我心跳加速,有的讓我湧起苦澀……都是陳年舊事了。自從改做文學研究,早就直用本名,不然單位不給你算科研成果。人生有太多條線索,隨便扯一下,就是一大串或苦或甜的故事。因為手上事兒多,很難成文又怕忘記。
  • 慶山:我們如何看待時間,感受每一刻的發生與沉沒 為你讀詩 · 第1255期
    沒有專業理論,沒有經驗。但即便我們不具備過多了解或實踐,仍可拿出相機或手機,拍下當下發生的一張照片。攝影,可以是追究器材、技法、後期操作、對象、流派、主義……的專有藝術形式。也可以只是拍下一張照片,僅在此時此地。它們留住在時間河流中漂流而過的片刻。這些片刻在凝固的同時,承載著記憶。
  • 金庸筆名來歷 金庸不止一個筆名其它名字也有深意
    ­  金庸原名查良鏞,金庸這個筆名是他根據自己名字最後一個字「鏞」拆分,於是寫了影響萬千人作品的筆名就橫空出世。但是金庸並不是查良鏞唯一一個筆名,他還有其它的筆名,只是沒有金庸的名氣大。­  查良鏞的另一個筆名叫做「姚馥蘭」,聽起來像是一個穿梭在寬街窄巷中,身穿旗袍溫柔典雅的女子,在東北最著名的報紙《新晚報》上,金庸先生就常常用這個筆名來寫專欄,目的是為了打造才女,滿足男性對於女性的想像以提升報紙的銷量。
  • 臺灣慈濟迎周年慶 全球信眾聚集花蓮靜思精舍朝山
    臺灣慈濟迎周年慶全球信眾聚集花蓮靜思精舍朝山(圖片來源:鳳凰佛教)臺灣慈濟迎周年慶全球信眾聚集花蓮靜思精舍朝山(圖片來源:鳳凰佛教)4月15日,16日共超過兩千五百人次,利用假日前來花蓮靜思精舍朝山,用最崇高的信念,以三步一跪拜之禮展現在身行。每年農曆三月,是慈濟周年慶的日子,期間來自全球慈濟人及會員、民眾,陸續來到慈濟靜思精舍參訪及朝山。「聲聲佛號,步步堅定,濟濟隊伍,念念虔誠。」
  • 【起名】起筆名 |男生筆名大全
    意思就是仿照古代名人的別號或者字起名,像李白,其別號為青蓮居士,還有後來自稱「六一居士」的歐陽修,這種XX居士形式的筆名,既脫俗,又別致。也可以將古代詩詞應用到筆名上。2、拆字法起名。除了魯迅這個筆名外,大作家周樹人還有「孺子牛」這個筆名,也就是「人民大眾的牛」的意思。魯迅先生曾有這樣的一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用這個詞作為筆名,也是在表明著他的志向啊。5、根據性格來起筆名。很簡單,像是多愁善感的雙魚男,就可以取一些比較大氣的筆名,來修飾一下自己的性格,如空城落日、河東、飲冰川。
  • 新手作者如何選擇好的筆名?筆名選不好,影響你賺錢!
    作為一個網絡作家,如何選擇合適的筆名?這是很多剛跨進這個行業的新手最關心的問題,今天雲一就來跟大家掰扯掰扯。筆名的重要性就跟人名的存在一樣重要,它關乎著一個作者的未來。可能對於新人作家來說,筆名感覺並沒有那麼重要,反正沒太多人關注,先隨便起一個唄,大不了以後想好了再換一個。
  • 話心:我的筆名叫老頭
    作家的學問行業是個大陷阱,前進的路上,有人失敗,有人成功,多少窮書生很難進文學門,只能雙眼熬油,白了少年頭…… 老頭是我的筆名,在我們鳳凰縣都不很出名。 我十三歲要上初中了,可是我母親給我&34;這個名字太土了,鄉裡來了幾個教授曾要給我換新名,可是人家查一個名字要100元至500元,而我母親別說拿出10元,就是1元10角100分都太艱難……太艱難了,這讓經濟特區的人聽了都笑話我說傻話哩!
  • 關於蘇雪林的三個筆名
    筆者新近發現蘇雪林還使用過兩個未見前人著錄的筆名。    在蘇雪林的勸化與影響下,從妹蘇愛蘭(後改名蘇蘭)1935年冬亦決定皈依天主教。1936年1月至2月,為參加蘇愛蘭與侄子的領洗典禮,蘇雪林利用寒假機會專程從上海前往杭州。她曾將在杭期間的日記以《旅杭日記》為題發表於當時上海的一份天主教期刊《聖教雜誌》上,並特意為杭州《我存雜誌》撰寫《從妹愛蘭受洗經過》一文。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我沒有原諒你,我只是放過了自己
    「我屬於那座山,是那座山塑造了我,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思考我的起點是否就是我的終點。」最近經常聽朋友最多討論的一本書就是《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帶著這份好奇心,我去看了一下,突然發現真的是一本徹徹底底的勵志作品。
  • 四年前大喊:「山,我走出去了。」的男孩畢業了,知識改變命運
    搬磚男孩已成為一名軍官,努力學習就能夠改變命運近些年來,社會上總是充斥著一些「讀書無用論」,認為讀書沒有真正的價值。有的人高中畢業輟學仍能夠年薪百萬,賺的盆滿缽滿;而有的人讀了大學仍舊是囊中羞澀,甚至連工作都找不到,出現這樣的結果,那讀書有什麼用呢?其實,這樣的案例只是少數而已。針對大部分人,都是能夠通過學習知識改變命運的。所謂的寒門難出貴子,只是你努力的程度沒有別人多而已。
  • 中共領導人用過的筆名:劉少奇曾以字母為筆名
    第1頁:毛澤東:筆名「二十八畫生」最有特色 第2頁:劉少奇:曾以字母「K·V」為筆名 第3頁:任弼時:「弼時」本就是筆名,還曾用過「避世」等 第4頁:習近平:筆名「哲欣」 第5頁:李長春自稱曾用筆名發表過短評 第6頁:劉雲山:筆名雲杉
  • 衝繩慶良間諸島被稱為慶良藍,沒有椰林綴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
    衝繩慶良間諸島被稱為慶良藍,沒有椰林綴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作者/飄雪慶良間群島是一座海洋國立公園,位於衝繩本島那霸市西面的東海上,這裡棲息著海龜和許多珊瑚。美麗的大海、優美的風光和緩緩流淌的時間讓到訪的遊客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