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平等是醫患關係正常化的基石

2020-12-19 搜狐網
人格平等是醫患關係正常化的基石

NEWS.SOHU.COM  2003年09月27日05:16  北京青年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某女士狀告朝陽區第二醫院,與其說是一樁民事糾紛,不如說是醫患之間的價值衝突與碰撞。如果我們就事論事,把官司只是理解為官司,就會在一些細節問題上糾纏不休,如做胸透到底應不應該脫光上衣,放射科大夫有沒有侵犯病人隱私的故意等,結果反而看不到事情的本質;而如果我們能夠跳出官司的是非與勝負,回到事情的本原,倒有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啟示。

  對於我們的社會來說,「裸身胸透案」是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的。在醫療資源相對緊缺的年代,病人對醫療機構和醫生只有比較基本的要求,即治病。只要能夠把病治好,採取什麼手段、治療過程如何,是無關緊要的。醫生所代表的醫療資源,對於病人來說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即使醫生在治療過程中有什麼不夠妥當的情節,病人大抵也會自我消化掉,甚至把那些不必要的肉體和精神痛苦也都看成恢復健康的代價,至於人格權、隱私權、知情權,是一概顧不上考慮的。資源緊缺導致了醫患關係的失衡,它的體現就是病人對醫生存在著某種程度的人格依附,所以,類似脫光上衣做胸透這樣的事情,在過去是斷然不會鬧上公堂的。

  然而,人格權和隱私權是與生俱來的。無論是病人還是健康人,都會怕羞,都有精神上的尊嚴。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醫療資源變得相對充裕,醫患之間的人格依附關係逐漸消除,這時,越來越多的病人對醫生的要求不再僅僅是治病,他們還要求得到符合人道主義的醫療服務,甚至,他們還想了解治療的過程是不是科學、適當和必要。患者的這種捍衛精神尊嚴、維護知情權的衝動,是文明社會的標誌,是無可厚非的。而與這個過程相反的是,部分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仍然在不同程度上保留著人格上的優越感,沒有把病人看做人格完整的個體,沒有在治病救人的同時安撫傷病者的心靈,再加之醫療體制改革的步伐相對滯後,於是,醫患關係一度形同冰炭,各種糾紛和案件不絕於耳。

  以「裸身胸透案」而言,即使按照放射學的要求,病人有必要脫光上衣,醫生也應該以人道的方式告知病人,如果異性病人感到尷尬和不解,醫生有義務照顧病人的精神需求,緩解病人的精神緊張,而不是以居高臨下的方式呵斥病人。至於醫院,更應該為異性病人的檢查、診療提高必要的服務設施,如屏風、一次性上衣等。在體貼與尊重病人這個問題上,醫生和醫院缺少的不是價格高昂的設施,而是服務意識和人道的情懷。

  正常的醫患關係,必須以人格的平等為基石;醫療機構的服務意識,必須與公眾日趨高漲的維權意識相適應。這,正是「裸身胸透案」中最富啟示性的內容。只有患者和醫護人員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社會才會減少摩擦和內耗,而我們每個人也才能從寬容與和諧的氣氛中獲益。

  本報評論員











相關焦點

  • 記住,醫患關係是契約關係
    近些年醫患關係成為大家比較常提及的話題,而在事業單位考試中,醫患關係又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點,那今天中公上海衛生人才網就來和大家談談醫患關係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首先,我們先看一道題:【例題】關於醫患關係性質,描述不正確的是:A.醫患關係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契約關係B.醫患關係是以社會主義法制為保障建立起來的信託關係
  • 縮小認知差異,方便醫患關係
    一、促使醫療回歸公益性以縮小醫患雙方對醫患關係本質的認知差異:首先,政府應加大對公立醫院的經費投入力度,從而維護醫院的公益性質。從體制機制上逐步消除醫患之間在經濟利益上的對立和衝突。通過以上各方的共同努力,促使醫患雙方對於醫患關係的本質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縮小認知的差異,為和諧醫患關係的構建提供有利條件。二、換位思考和增進相互理解以促使醫患雙方對醫患矛盾合理歸因:醫患雙方對於醫患矛盾責任主體歸因的不同,會影響雙方從自身角度出發,為改善醫患關係而做出努力的主動性,從而難以形成合力。
  • 以色列和摩洛哥同意實現關係正常化
    以色列和摩洛哥同意實現關係正常化 唐湘偉/央視新聞 2020-12-11 04:36
  • ...宣布與以色列實現關係全面正常化,中方對此有何立場?中國外交部...
    2020-08-14 15:43:07來源:FX168 【阿聯宣布與以色列實現關係全面正常化中國外交部回應】阿聯和以色列這兩個國家昨天同意實現關係正常化,並且說以方將暫停吞併部分巴勒斯坦領土。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回應中稱,「中方樂見有助於緩和中東地區國家緊張關係、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的舉措。希望有關方採取切實行動,推動巴勒斯坦問題早日重回平等對話談判的軌道。」趙立堅說,中方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將繼續堅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爭取恢復民族合法權利的正義事業和獨立建國事業。
  • 醫患關係緊張之原因分析與解決對策
    醫患關係緊張不僅影響到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影響到和諧社會的構建,也嚴重幹擾了醫療單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加重了醫療管理部門的工作量和醫務人員的心理壓力,降低了醫療單位和醫務人員在社會上的聲譽形象。重建和諧的醫患關係,維護正常的醫療服務秩序,維護醫患利益,成為需要全社會共同來關注的一項嚴峻的課題。筆者就醫患關係緊張產生的原因和解決對策粗淺地談談個人的一些見解。
  • 醫學心理學每日一練:醫患關係與醫患溝通
    醫患關係與醫患溝通的知識點相比於其他的知識點來說比較散,比較容易抓不住考點。因此中公吉林衛生人才網的老師在這裡給大家將涉及的重點內容進行了如下總結,方便大家更好地掌握,更順利地通過考試。三、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1.醫患關係的特點(1)明確的目的性;(2)職業性;
  • 摩洛哥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巴勒斯坦:被「背叛和出賣」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摩洛哥上周在美國撮合下,成為4個月來第4個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與此同時,美國川普政府將「承認摩洛哥對西撒哈拉地區的主權」。據多家媒體13日報導,摩以關係正常化的決定引發多方質疑和批評。
  • 未來醫療——顛覆醫患關係
    目前的醫療是以機構為中心的,醫生在醫患關係中佔主導地位。自古以來醫生都擁有著至高的話語權和權威。在古代,醫生往往都是最博學的人, 醫術也往往會被世人神化, 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的伊姆霍特普被公認為最早的醫生,他同時也是一名大祭司,在中國也有神農鐵拐李這樣的傳說。醫生和患者之間存在巨大的知識鴻溝,醫生有著絕對的權威,享受至高的尊敬。然而這種模式也有一定的問題。
  • 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後新型醫患關係的建立
    醫患關係在我國一直是民眾熱議的話題,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醫患之間的關係有了好的發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後,如何建立新型醫患關係,本文從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醫患關係的變化、任然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後如何建立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 如何利用自媒體的力量來緩和醫患矛盾、修復醫患關係?
    醫患關係能修復嗎?如何利用自媒體的力量來緩和醫患矛盾、修復醫患關係? 醫患關係,這個話題,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說多了,會陷入泛泛而談的空乏甚至會陷入一種無力的境地,近來,醫患關係問題也成了熱點問題,醫患關係,與二、三十年相比,也的確是不可同日而語,現在的醫患關係總體來說,是不甚和諧的。
  •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以色列和阿聯、巴林關係正常化
    來源:秦朔朋友圈美國時間9月15日下午,以色列和兩個海灣阿拉伯國家阿聯、巴林在白宮籤署關係正常化協議,曾經的宿敵開始從經濟、商業、外交等各個領域建立關係,主持這次會晤的美國總統川普稱協議會「改變歷史」,並稱這是「新中東的黎明」。
  • 阿拉伯海灣國家巴林將與以色列實現外交關係正常化
    9月11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巴林將與以色列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如此,巴林成為一個月內第二個實現與猶太國家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海灣國家。自9月上旬與塞爾維亞和科索沃(東歐一個只被部分國家承認以穆斯林為主導的國家)實現經濟正常化來,這份宣告可謂是緊跟其後。作為該協議內容的一部分,科索沃在原則上承認以色列;對於塞爾維亞,則效仿美國2017年底將其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做法。今年8月,阿聯與以色列同意實現關係正常化。針對以色列與阿聯達成的協議,川普被挪威議員提名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
  • 以色列和摩洛哥同意實現關係正常化_澎湃國際_澎湃新聞
    (原標題:以色列和摩洛哥同意實現關係正常化_澎湃國際_澎湃新聞)
  • 國際觀察丨美國為何力推摩以關係正常化
    在摩洛哥宣布將儘快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後,摩洛哥外交與國際合作大臣納賽爾·布裡塔13日表示,摩以往來從未停止過,現階段要經過磋商恢復到以往的關係。
  • 埃及總統對摩洛哥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表示讚賞
    當地時間10日,據埃及媒體《七日報》網站消息,埃及總統塞西對摩洛哥和以色列之間達成的兩國關係正常化協議表示讚賞,塞西認為該協議有利於在中東地區的穩定和推動區域合作。塞西在其個人社交媒體上發文說:「我非常關注摩洛哥和以色列兩國之間達成的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協議的重要進展,我對這一重要步驟表示讚賞。因為這將使我們的地區實現更多的穩定和區域合作。」
  • 理解和信任,醫患關係和諧的「充分必要條件」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患關係比較和諧,很多感人畫面令人感慨。然而,近期從媒體上仍可見到一些傷醫事件的報導。醫患關係是否會因疫情的影響而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是一個未知數。
  • 構建更加友善和諧醫患關係
    原標題:構建更加友善和諧醫患關係 □本報記者閆一菲 「近幾年,醫療環境已經有了不少改善,尤其是2017年醫改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後,百姓看病成本有所降低,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緩解。」 尹梅委員認為,之前醫患關係緊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醫生和患者之間溝通不到位,她說:「曾經有被投訴醫生表示,他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是因為不善於溝通,讓患者有了反感的情緒」。這位醫生後來求助於從事醫療人文教育的尹梅,並諮詢了如何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尹梅表示,近幾年,諮詢、學習如何正確、恰當的與患者溝通的醫生逐年增多,很多醫院也對醫生專門開設了這個課程,從而減少不少醫療糾紛和醫鬧事件。
  • 戈巴契夫訪華,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為何說齊奧塞斯庫幫忙了?
    中蘇關係正常化,誰「穿針引線」?是羅馬尼亞前總統齊奧塞斯庫上世紀自從中蘇關係出現問題後,一直到蘇聯快要解體前,戈巴契夫才訪華,標誌中蘇關係正常化,隨後中蘇關係得到改善,也為後來中俄關係奠定了基礎。而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並不是偶然實現,也是在諸多事務中找到了機會,據史料記載,裡面還有一些故事。
  • 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手術臺」上的醫患關係
    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手術臺」上的醫患關係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高分經驗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醫患關係,國家公務員考試高分經驗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弘揚醫學人文精神 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基層醫院醫患溝通技巧與人文...
    弘揚醫學人文精神 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基層醫院醫患溝通技巧與人文素養培訓班在宜賓市一醫院開班 來源:四川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8-11-04 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