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和信任,醫患關係和諧的「充分必要條件」

2020-12-25 騰訊網

原文 :《以理解和信任構建新時代醫患關係》

作者 | 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梁土坤

圖片 | 網絡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患關係比較和諧,很多感人畫面令人感慨。然而,近期從媒體上仍可見到一些傷醫事件的報導。醫患關係是否會因疫情的影響而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是一個未知數。但不可否認的是,此次疫情將會促使國家、社會、民眾等各方對醫療保障制度、醫療管理模式、醫患關係、醫護人員社會價值等議題進行深刻反思,為重塑和諧醫患關係提供了重要契機。

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當前醫患關係相對和諧的原因。首先,國家採取了新冠肺炎治療的費用由國家承擔的模式,由醫療保險等相關制度予以保障。這不僅免除了患者的醫療負擔,也完全消除了患者的心理壓力,以及由此引發醫患衝突的可能性。疫情診療費用國家負擔的方式使得醫患雙方回歸純粹的醫生與患者關係,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醫患雙方可能存在的猜疑和不信任因素。其次,在全民抗擊疫情的社會氛圍之下,醫護人員心無旁騖進行治療,社會無私地提供支持,形成了疫情期間暫時的同仇敵愾共情場景,醫護人員也贏得了患者的理解和尊敬,這極大地降低了醫患衝突的可能性。再次,在信息發達的網絡社會,患者對新冠肺炎的傳染性、治癒難度、死亡率等有了深刻認識,從而使得患者對治療過程和診療效果有相對客觀的認知和合理的期待。這就較大程度降低了由於治療效果不理想而引發醫患衝突的可能性。

各種因素交織,使得疫情時期醫患關係呈現相對和諧的狀態。疫情期間相對和諧醫患關係的表徵、原因、反思等,為未來構建新時代和諧醫患關係提供了重要參考和現實契機。可以考慮從以下五個方面完善相關制度安排,降低醫療衝突發生概率,以促進新時代和諧醫患關係建設。

一,全面建設全民普惠的公益性醫療保障制度,降低患者醫療負擔,使醫護人員在診療過程中不需要考慮醫療費用等因素,為建設和諧醫患關係奠定堅實的制度保障。醫療商業化和醫療負擔重是引發醫患衝突的因素之一。此次疫情使得社會反思現行醫療保障制度,為建立全民普惠的公益性醫療保障制度提供了重要契機。國家可以綜合考慮各種實際情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現實立足點,結合經濟、社會、文化等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逐步建立更加完善的醫療保障制度。

二,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充分保障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等各項基本權益,以法律形式作出規範,嚴懲惡意和暴力傷害醫護人員等惡性社會行為,為醫護人員提供制度支持。同時,在全社會普及和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向社會傳遞「傷醫嚴懲」等觀念,營造尊重醫護人員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逐步推廣醫療社會工作者支持機制。醫療社會工作者被認為是現代社會醫療服務的重要支持力量,其主要功能是協助患者解決與疾病相關的經濟、家庭、心理等問題,配合醫護人員進行疾病防治和傷殘康復等。現實中,配備相關醫療社會工作者的醫療機構仍不多,醫療社會工作者人才缺乏,未能發揮其調節醫患關係的現實效應。相關部門應該增加對醫療社會工作者的人員配備,建設完善的相關機制,充分發揮醫療社會工作者在緩解醫患衝突方面的作用。

四,建立患者救濟機制,充分保障其合法權益,解決其求助無門等問題。在診療過程中,患者是相對弱勢的一方,當其感覺自身權益受到損害又求助無門時,就可能引發其非理性行為。因此,可以考慮建立獨立於醫療機構的第三方處理和仲裁機構,通過處理醫患矛盾的專業權威機構為患者提供必要救濟渠道,從而降低醫患衝突的可能性。

五,強化醫德等相關教育,進一步增強醫護人員服務意識。以患者為本是醫護人員應該遵守的重要原則,但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並不是所有醫護人員的工作都能盡如人意,這是誘發醫患不信任和矛盾的因素之一。建議相關部門在醫護人員中強化醫德等相關內容的教育,增強其服務意識,促進醫護人員恪盡職守,從而也減小醫患衝突的可能性。

構建新時代和諧醫患關係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眾多要素,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既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也不可能短時間一蹴而就。我們期望全社會能夠一同為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而努力。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703期第4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焦點

  • 縮小認知差異,方便醫患關係
    一方面建立和完善處理醫療糾紛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機制,保障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通過法律和行政手段規範媒體的報導行為,提倡客觀、公正報導的行業風氣,引導社會輿論正確、客觀的看待和評價醫療行業和醫務工作者。通過以上各方的共同努力,促使醫患雙方對於醫患關係的本質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縮小認知的差異,為和諧醫患關係的構建提供有利條件。
  • 傳統儒學文化與醫患信任重構
    醫患信任是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重要前提,也是實現醫療體系良性循環的先決條件,具有明顯的主體間性、相互性、構建性以及商洽性等特點。然而,近年來,我國醫患信任水平持續下滑,醫患信任似乎出現了空前危機,致使醫患關係緊張,醫患糾紛頻發,這使得醫患信任問題逐漸成為社會的熱點話題,並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
  • 構建更加友善和諧醫患關係
    原標題:構建更加友善和諧醫患關係 □本報記者閆一菲 「近幾年,醫療環境已經有了不少改善,尤其是2017年醫改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後,百姓看病成本有所降低,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緩解。」 尹梅委員認為,之前醫患關係緊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醫生和患者之間溝通不到位,她說:「曾經有被投訴醫生表示,他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是因為不善於溝通,讓患者有了反感的情緒」。這位醫生後來求助於從事醫療人文教育的尹梅,並諮詢了如何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尹梅表示,近幾年,諮詢、學習如何正確、恰當的與患者溝通的醫生逐年增多,很多醫院也對醫生專門開設了這個課程,從而減少不少醫療糾紛和醫鬧事件。
  • 充分必要條件你理解得夠充分嗎?
    邏輯進行第三課時,講授充分條件,必要條件以及充要條件,因為是高二的學生,有了相當的數學基礎,理解一些概念,思維上的邏輯性更強,所以從理解概念上難度不大
  • 一封感謝信,書寫和諧醫患關係
    近日,山東省衛生健康委收到患者王德芳同志寄來的感謝信,在信中,王德芳同志不僅表達了對千佛山醫院醫務人員在他住院期間給予精心治療護理的感激和讚揚之情,更感謝省衛生健康委培養了醫術好、素質高的醫務人員。小小感謝信,濃濃醫患情。
  • 弘揚醫學人文精神 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基層醫院醫患溝通技巧與人文...
    四川新聞網宜賓11月4日訊(記者 周瑜原)弘揚醫學人文精神,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培訓中,袁鍾教授就怎樣做醫者、如何對患者、怎樣理解時代和文化帶給醫生和醫院的變革這三者該怎樣去協調和互融共通等問題,為廣大醫務工作者釋疑答惑、指點迷津。既開拓了醫務工作者的視野,增長見識,同時也讓大家感受到了傳統的中國文化和人文精神在和諧醫患關係中的積極作用,加深了責任感和使命感。
  • 高中數學|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
    一、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當命題「若 A 則 B」為真時,A 稱為 B 的充分條件,B 稱為 A 的必要條件。二、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的常用判斷法1.定義法:判斷B是A的條件,實際上就是判斷B=>A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題目中所給的條件按邏輯關係畫出箭頭示意圖,再利用定義判斷即可。
  • 讀懂醫生辛苦 增進醫患信任
    他解釋說,因為手術室是無菌的,只有葡萄糖和生理鹽水,喝葡萄糖水主要是為補充水分。喝的這瓶葡萄糖水,費用不由患者付,是算進科室成本裡的。其實,這件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醫生的職業特點,也讓更多人讀懂了醫生的辛苦。外科醫生長時間從事高強度的工作,體力消耗很大,極容易出現低血糖。在手術臺上,醫生經常會餓得頭昏眼花,甚至暈倒,有時只能靠喝葡萄糖補充體力。
  • 記住,醫患關係是契約關係
    近些年醫患關係成為大家比較常提及的話題,而在事業單位考試中,醫患關係又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點,那今天中公上海衛生人才網就來和大家談談醫患關係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醫生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為己任,國家賦予了醫生以某種特權(對疾病診治權和特殊幹涉權等)並以醫療技術為保證,為病人提供服務;病人出於信任或與醫生充分協商,接受醫生的服務。這種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是由於醫患之間的醫學知識佔有不同,所處的地位、職責不同所決定的。
  • 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後新型醫患關係的建立
    為抗擊疫情,醫患間互相理解,彼此信任,有人說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醫患關係恢復到了20年前。廣大老百姓看到了醫護人員盡心盡力、奮不顧身,甚至犧牲生命搶救患者的精神。更多人民群眾看清了醫護人員是生命和健康的守衛者,是最忠誠也是最重要的朋友,我們更強烈感受到醫患關係的和諧。正因為如此,當前我國抗擊疫情取得了重大的成績,新冠肺炎的防控方案已經傳遞到全世界,醫患之間的相互支持和相互理解前所未有。
  • 醫患關係緊張之原因分析與解決對策
    醫患關係緊張不僅影響到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影響到和諧社會的構建,也嚴重幹擾了醫療單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加重了醫療管理部門的工作量和醫務人員的心理壓力,降低了醫療單位和醫務人員在社會上的聲譽形象。重建和諧的醫患關係,維護正常的醫療服務秩序,維護醫患利益,成為需要全社會共同來關注的一項嚴峻的課題。筆者就醫患關係緊張產生的原因和解決對策粗淺地談談個人的一些見解。
  • 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手術臺」上的醫患關係
    此外,百姓對醫學缺乏了解,認為醫院就能包治百病,卻忘記了生老病死是人生的正常規律;而醫護人員人文知識的欠缺和醫患溝通的不足,患者及其家屬對醫護人員缺乏信任都是導致問題的原因     人民網評論:探索醫患矛盾、醫患關係,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這就是在法治的框架、普通人的範圍內。然而,這種殺醫暴力事件,從一開始就背離了這個基本前提。因為這是赤裸裸的犯罪。
  • 讀懂醫生辛苦 增進醫患信任(無影燈)
    他解釋說,因為手術室是無菌的,只有葡萄糖和生理鹽水,喝葡萄糖水主要是為補充水分。喝的這瓶葡萄糖水,費用不由患者付,是算進科室成本裡的。其實,這件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醫生的職業特點,也讓更多人讀懂了醫生的辛苦。外科醫生長時間從事高強度的工作,體力消耗很大,極容易出現低血糖。在手術臺上,醫生經常會餓得頭昏眼花,甚至暈倒,有時只能靠喝葡萄糖補充體力。
  • 如何利用自媒體的力量來緩和醫患矛盾、修復醫患關係?
    醫患關係能修復嗎?如何利用自媒體的力量來緩和醫患矛盾、修復醫患關係? 醫患關係,這個話題,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說多了,會陷入泛泛而談的空乏甚至會陷入一種無力的境地,近來,醫患關係問題也成了熱點問題,醫患關係,與二、三十年相比,也的確是不可同日而語,現在的醫患關係總體來說,是不甚和諧的。
  • 透析考研中充分條件、必要條件
    大家在複習時,是不是經常遇到必要條件、充分條件、充要條件呢,比如級數收斂的必要條件、函數極值的必要條件、函數極值的充分條件等等之類,那麼你能說出為什麼有的時候是必要條件,有的時候是充分條件,有時卻又是充要條件嗎?
  •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知識點一、命題定義可以判斷真假的語句叫命題(必須是陳述句)由題設和結論組成,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命題.(命題分類:根據真假分為真命題和假命題)知識點二、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充要條件的概念1.一般地,「若p,則q」為真命題,是指由p通過推理可以得到q,這時我們就說,由p可推出q,記作「若,則」為假命題,是指由p通過推理得不到q,記作
  • 充分必要條件專題
    3、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的判斷方法:   (1)定義法:根據p⇒q,q⇒p進行判斷,適用於定義、定理判斷性問題.(2)集合法:根據p,q對應的集合之間的包含關係進行判斷,多適用於命題中涉及字母範圍的推斷問題.(3)等價轉化法:根據一個命題與其逆否命題的等價性進行判斷,適用於條件和結論帶有否定性詞語的命題.
  • 包學習丨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
    對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的理解2-1 對充分條件的理解p是q的充分條件,是指由p可以推出q,但不是說只能由p才能推出q.一般來說,對於給定結論q,使q成立的條件是不唯一的.例如,x=2 x2=4也成立,所以「x=-2」是「x2=4」的充分條件.2-2  對必要條件的理解必要條件是在充分條件的基礎上得出的,q是p的必要條件說明q是p成立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但有q未必一定有p.
  • 高三數學增分專題---充分條件、必要條件
    在高三模擬綜合測試中,很多同學對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等概念混淆不清,不能準確理解這些概念的本質內涵,導致解題過程中失分嚴重。因此下面就充分條件、必要條件概念與綜合應用進行辨析,以期對同學們的學習有所幫助。一、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的定義。
  • 洪慈憶亮相隱適美中國論壇 信任是醫患的紐帶
    正畸專家們和業內人士齊聚一堂,共享一年一度的正畸盛宴。會場,正畸名家們結合自身臨床經驗,和正畸同僚分享學術觀點,碰撞思想火花。其中,福建省隱適美首席認證醫師、福建省隱適美鑽石級醫師、講師洪慈憶受邀參加會議,再次成為大會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