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地產6年醫療探索之路

2020-12-20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由地產主業拓展至醫健領域,萬科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後一家;從實際落地的效果看,萬科有過失敗,也不是最順利的一家。萬科拓展醫健領域的典型意義在於,其本身的高關注度,轉型的動作又引起了地產行業對產業布局的思考,加之此後成功落地的一批養老地產、康復醫院項目,給地產+醫療帶來了一定的借鑑意義。

要明晰萬科拓展醫健業務的借鑑意義,不妨多問幾個問題,為什麼要做,核心邏輯是什麼、怎麼做、要找哪些資源進行合作、落地之後怎麼持續運營等。

房企轉型這個話題始見於2009年,金融危機之後,對房地產市場有諸多鼓勵,房地產市場逆勢而上,迎來一輪快速的上漲,但在上漲背後,也引起了社會輿論的質疑。一冷一熱,讓地產商們開始思考在地產主業之外的更多發展方向。

王石彼時在公開演講中也稱,「萬科已經為轉型準備了十年」,關於具體的方向,他說:「凡是城市需要的萬科都會去做,比如學校、醫院、展覽館、體育設施、甚至是垃圾處理廠、汙水排放等等」,王石提出萬科要向「城市配套服務商」 轉型。

萬科從地產開發到「城市配套服務商」轉型

業內人士認為,房地產市場發展至今,樓盤開發已不再是開發商的唯一任務,越來越多的開發商自覺不自覺地扮演著「城市運營」的角色。房地產開發商在項目中理性地植入教育或醫療元素,會產生獨特的競爭力。

擬加強競爭力是因,合作或自建是具體的落地方式,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涉及架構如何設計,人員從何而來的問題。

萬科養老項目的相對成功原因在於人員架構規劃地較早,到需要發力時已經有完整的業務框架,能夠很好地在全國鋪開;而兒童醫院項目的失敗在於缺乏足夠的有經驗的執行人,加之從地產到醫療的跨界本身就有天然的鴻溝,僅憑資金投入或想法很難落地。

到蕙心醫院項目,萬科採用了收購之後改建的方式進行布局,收購改建的優點在於其能夠很好地利用醫院的原有資源,降低了在人力資源和管理團隊上的投入,對發展方向也有更多的控制。

從單一的住宅開發到主動轉型,萬科心態發生變化的原因在於地產調結構、用戶需求變化以及城市的發展需要,地產公司越來越重運營,「輕資產」商業模式已成為萬科在內的地產開發商最青睞的演進路徑。

有分析稱,地產轉型有四個核心邏輯:金融創新、網際網路思維、土地儲備、多元化業務。

金融創新分散了大額投資帶來的資金壓力,使其能夠大規模地進行業務布局;網際網路思維的關鍵點在於找到用戶的需求,此前地產商只管買房子,需求導向之下,地產商將更關注用戶的衍生需求,並提供服務;土地儲備指的是在房地產市場持續向好的背景下,一線城市土地資源成為稀缺資源,房企開始在二三線城市儲備地塊。

多元化經營是地產轉型的重點,可以圍繞地產產業鏈做縱向延伸,也可向非地產領域布局,實現集團的完全轉型。前者如萬科以地產為核心向教育、醫療延伸,後者如宜華健康全面轉型大健康業務。相關數據則顯示,A股數十家地產上市股中,超過80%的企業涉足了地產之外的業務,並且投入還在不斷加大。

長期以來,國內經濟發展依賴於地產高成長,但是在持續多年的狂飆突進之後,這種路徑依賴肯定會被打破,大健康作為「永遠的朝陽行業」無疑對房企有莫大的吸引力。

所以,未來類似萬科這樣在地產主業之外布局大健康業務的房企將越來越多,除了醫院、養老業務之外,發展方向也會更加多元。

相關焦點

  • 從兒童醫院到康復醫療,解讀萬科地產的6年醫療探索
    複製臺灣長庚醫院 萬科在醫療領域的探索起始於前掌門人王石,公開資料顯示,王石在2010-2011年之間,密集拜訪了臺灣地區、美國、韓國的多家民營醫院,其最早的參考樣本是臺塑集團創辦的臺灣長庚紀念醫院。
  • 萬科是怎麼做康養地產的?
    萬科作為業內最早涉足養老地產的企業之一,根據不同層級、不同養護方式開發出了豐富產品線,多種養老業態並存的模式,使萬科既可以通過不同項目業態和目標客群探索養老產業盈利模式,又可通過多點布局建立統一的養老運營和服務標準,提升品牌影響力。  萬科養老布局城市的邏輯是什麼?
  • 萬科八爪魚後記 不賺快錢的康復醫療業務能否達成小目標
    觀點地產網  「摸索實踐與自我修正的過程是新業務無法迴避的階段。」即便房地產規模已經走在國內行業前列,但在創新業務上,萬科依然是一個處於探索中的「新兵」角色。在萬科為城市配套服務商定位轉型而設的「八爪魚」戰略中,相比長租公寓、養老、教育等新業務,去年底才正式落地第一個實體項目的康復醫療,算是較晚伸出的一個「觸手」。
  • 基本盤穩健,萬科持續探索新增長曲線
    2020年上半年,全國商品銷售額和銷售面積分別為6.69萬億元和6.94億平方米,較2019年同期下滑5.4%和8.4%。受疫情影響,眾多房企被迫拉長銷售周期,放慢開發速度,市場的下行趨勢,也不得不讓房企們改變曾經「高歌猛進」的經營策略。萬科從擁抱新時代,到「活下去」,再到「鞏固基本盤」,作為行業領跑者,萬科對未來的「態度」,也映射出當下市場的「溫度」。
  • 萬科物流地產野心:攜手普洛斯做世界第一
    11月10日,在萬科年終媒體見面會上,萬科集團執行副總裁、營運長張旭首度披露了萬科布局物流版圖的背後邏輯,他透露,中國每2個電商包裹中,就有1個與萬科有關,萬科攜手普洛斯致力於打造全球最大的物流地產平臺。萬科集團董事局主席鬱亮帶領的新萬科正在加速轉型,這其中,物流和商業作為優勢業務,地位已經僅次於傳統的地產開發業務。某種程度上,在物流等新興業務領域進行探索,是萬科的未來導向。
  • 6月廣東商業地產十大事件:萬科獨攬廣信資產包 鬱亮接棒
    (贏商網報導)2017年6月廣東商業地產界值得關注大事件有:萬科董事會換屆曲終;萬科551億獨攬廣信資產包;星河商置深圳三大新項目亮相;粵東第二座萬達廣場落戶汕頭;平安金融中心PAFC MAL引進4家米其林餐廳;招商地產首次進入佛山三水等等。
  • 萬科攜手上海弘基共謀商業地產
    此次萬科與弘基商業戰略合作既能更好地促進今後項目的商業部分有著良好的開發、運營前景,又能有效地集合雙方的商業資源,從而進一步拓寬雙方各自的地產平臺。  近日,一向專注於住宅開發的萬科終於啟動社區商業地產整體運營。  上海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與上海弘基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已建立商業地產戰略同盟,並正式籤約。
  • 假如失去地產,房企能搞「醫療」嗎?
    除了馬雲、馬化騰、馬明哲涉足醫療大健康,這些年來,投身其中的另一股勢力來自財氣逼人的地產圈。據樂居財經統計,截至目前,多達39家房企「涉醫」,包括碧萬恆融四巨頭。 於是就有人開始想像,地產光景不如前,而大健康產業通過此次「洗禮」,未來似乎大有可為,房企可否幹上一票?
  • 寶能系減持萬科已套現718億元 地產板塊上市計劃被曝將推遲
    4月27日萬科A披露的2020年一季報顯示,截至3月31日,寶能集團旗下鉅盛華持股比例為1.14%,位列第九大股東,較2019年末的3.57%明顯縮水。2015年,寶能系首次舉牌萬科A,曾一度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最高時持有萬科A股份比例達25.4%;據摩根大通此前的一份報告,寶能係為了增持萬科,共斥資約451億元。
  • 萬科擬參與物流地產巨頭普洛斯私有化
    交易完成後,普洛斯將退市,萬科有望成為普洛斯重要股東。萬科方面稱,本次交易最終需通過普洛斯股東大會及新加坡相關監管的批准程序,普洛斯董事會及財團將共同推動後續流程。萬科董事會主席、執行長鬱亮表示,萬科和普洛斯的聯盟,有望在全球範圍內打造全新的商業發展模式,通過發揮雙方在各自專業領域形成的優勢,可在地產、物流、商業消費以及資產管理等領域構建全方位服務體系,建立圍繞客戶和城市的生態系統。
  • 萬科、保利、綠地、碧桂園跨界社區生鮮
    近年來萬科養豬、恆大造車、格力地產做醫療器械等地產商頻頻跨界接二連三地入局相關產業賽道。在收割豬肉、新造車、醫療器械市場的同時,地產大佬們也開始瞄準社區生鮮超市、社區團購等不同業態,搶佔生鮮零售市場。01萬科、保利、碧桂園搶灘社區生鮮萬科:萬物市集、V-24生鮮時選萬科最初入局生鮮零售,始於2018年8月開業的萬物市集。
  • 「地產+醫療」迎來萬億級市場,案例解讀5種模式
    ,而2012年我國醫療衛生總費用達到2.8萬億,這意味著到2020年平均複合増長率為17%!(圖1)目前己經有13家上市房企介入醫療行業,包括恆大和萬科。如何才能成功站上這個颶風口?筆者特地梳理了當前醫痘地產的5種模式,總有一種適合你。
  • 萬科物業探索自身轉型:呼叫中心並不是一步「錯棋」
    近一年以來,王石提出的傳統行業「+網際網路」思考幾乎貫穿萬科的轉型過程:北京萬科的住房裝修、V-Link業務到廣州萬科的「八爪魚戰略」……如今,萬科物業也在探索自身的轉型。     11月23日,萬科物業CEO朱保全發布公開信,坦承公司推出的呼叫中心4009-51-51-51缺乏「現場感」,錯誤地將「企業對管控的需要」強加在了業主身上。
  • 倒賣萬科地產 被思聰點名的田樸珺如何做到
    萬科A,幾乎就像是被遺忘了一樣。  寶能系增持萬科到25%的背後:確保下周一有權繼續買  根據《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十三條對應寶能系的相關規定,  寶能系下一個增持時間窗口就是7月11日。  用了兩個交易日,在7月6日(周三),萬科A(000002)公告披露了寶能系完成了對萬科的第五次舉牌。
  • 萬科 不只是萬科-地產頻道-北方網
    萬科落位天津,專注好產品,精研好服務  自1992年萬科進津,萬科已經在天津這片厚土上留下了眾多不凡印記,四十餘個精品社區,記錄著萬科的城市履歷,8萬戶幸福家庭成為萬科的業主,共同暢享美好生活。  隨著天津城市建設的持續深化,天津人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煥新迭代,萬科,緊跟城市步調,著力調整業務版圖,形成以住宅業務為基礎,涵蓋住宅業務、物業服務、商業業務、長租公寓、產業辦公、養老業務、家裝業務、物流倉儲及新市鎮建設等九大領域複合業務生態。萬科,已不只是萬科。
  • 上海七寶萬科廣場榮獲「優秀商業地產運營項目」獎項
    2018年4月10-12日,被譽為商業地產行業奧斯卡盛典的「第13屆商業地產節」在廣州南豐朗豪酒店隆重舉行。   本屆商業地產節為期3天,由商業推動地產論壇第13屆年會、第五屆CREE商業地產博覽會、餐飲/服飾時尚/兒童產業與購物中心渠道論壇、新零售商業發展趨勢論壇、商業跨界發展趨勢論壇等五大行業分論壇、企業專場定製沙龍以及中國商業地產「金坐標」頒獎盛典組成。
  • 深圳萬科地產一項目因拆遷補償高低不一被指欺詐
    錦龍公司是一個國有企業,從1995年開始,錦龍公司將一部分廠房改為福利房賣給了職工,約有194戶。2002年,因經營不善,錦龍公司將股權轉讓給了深圳市海軒投資發展有限公司。2006年,海軒公司開始對原錦龍公司物業進行拆遷,欲在原地進行海軒廣場項目的開發和建設,該項目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布吉核心商業區的中心地帶。
  • 當消費需求「上線」,房產生意新可能在哪兒|房地產|萬科|商業地產|...
    現場,全聯房產商會商業地產工作委員會會長王永平、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教授韓秀雲、城市與房產研究專家/大鬍子說房創始人李俊懷、藍光發展助理總裁張日芳等行業專家及代表企業,也將分享他們的新見解,為房產行業激發生意新可能建言獻策。
  • 中國養老地產模式解析 丨 杭州良渚「萬科隨園嘉樹」(非專業人士勿進)
    ,這個項目是公認的國內最成功的養老地產案例。其實失能失智是剛需,養老型的公寓,其他的地產也能夠提供。如果有很好的醫療合作或專門的醫護人才,可以考慮開設,直至提供善終服務。但開發商,可能不願意吧?有緊急醫療狀況也能得到及時的救助。
  • 地產商折戟醫療夢:萬達避談是否換國際醫院合作夥伴
    「這本是一個酒店項目,2017年10月8日封頂後,決定轉型做醫康養結合的項目。」遵化坤桐醫院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李東坡說。  計劃總投資7.6億元,坤桐醫院原定於2019年底正式投入運營。然而,4月9日,《財經》記者站在該醫院緊閉的大門外,看到外牆貼著的一張公示顯示:這是遵化賓館酒店的一期工程。  「做醫院太複雜,需要找專業的人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