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革聚焦「人」:給年輕人讓出機會 減輕科研人員負擔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本報記者 周慧 實習生 趙煒 北京報導

3月11日上午,科技部負責人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回答記者提問。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談到科技體制改革要圍繞人做改革,減少科研人員帽子、牌子、報銷、填表等等方面困擾。

他還談到對年輕科研人員的期待和關係。他不太贊同年輕人心思太活泛、太著急,人才流動很正常,而且必須流動,但是三天兩頭流動可能就有問題。國家政府層面以及從自身該做什麼,大家都要思考。同時他也建議全社會多給年輕人機會,掌握資源的老一輩科學家,也要多給年輕人機會。

讓給年輕人一些機會

王志剛首先肯定,青年是國家民族的希望,一個國家科技創新能不能持續發展、不斷提高,關鍵在於有沒有一批年輕人願意投身科技、投身創新,關鍵在於這批年輕人是不是敢於超越前輩。

王志剛強調,科技創新方面往往是英雄出少年,競賽的時候不能根據年齡段來選,希望老一代科學家多讓出機會。導師和博士生之間的關係,組長和成員之間的關係,都有師傅帶徒弟的關係。

「為什麼過去很多年輕人很早能擔任科技組長、主任設計師,現在是不是這樣的機會少了一些?已掌握資源的前輩們該注意,如何讓出一些機會給年輕人?」王志剛說,不要喊(導師)「老闆」就真是「老闆」了,科技界「老闆」的說法,他總覺得不好聽。師生之間還是教學相長的關係。

2018年國內出現多起導師和博士之間關係緊張導致的惡性事件,年輕博士、科研人員的壓力也受到關注。

3月11日,北京一位工作近十年的國家科研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張偉(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北京的高房價對他們來說是杯水車薪,他慶幸十年前用父母的錢在北京買了房子,不然可能考慮回杭州老家了。不過近兩年他們系統內也在改革,像他這樣有專業特長的博士,有新的項目激勵機制,人忙了,收入也有增加,此外單位有幼兒園學校等配套,生活開銷也比較低。還有北京有市屬重點高校教授反饋,目前該校青年教師的戶口問題部分得不到解決,也是引進年輕人才的一塊心病。

3月11日,另一位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的80後海歸博士則表示,他原先首選高校或科研院所工作,但是收入太低,還是去了某科技巨頭拿近百萬年薪。但他認為該企業把科研人員當碼農用,因此博士離職率也是極高。「如果高校收入尚可,我還是想回去做科研。」這位河南籍博士表示。

2016年,《知識分子》發布了「青稞」的職業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0.41%的受訪者表示經費充裕,可以開展一些費用高的實驗;超過30%的受訪者經費缺乏,研究受到嚴重影響。還有81.87%受訪者認為人際關係影響項目申請。

談及青年科學家壓力大的問題,王志剛說,的確存在這些現象,年輕人剛進入社會,確實壓力很大,包括生活的壓力,科技資源申請的壓力等。王志剛說,從科技部的角度來講,他們需要更多地關注這些年輕科技人員,為他們創造條件,發現其中那些安安靜靜的,把科研創新作為自己畢生事業、職業選擇的人員,給予更多更大的支持。

「我不太贊同年輕人心思太活泛、太著急,人才流動很正常,而且必須流動,但是三天兩頭流動可能就有問題。」王志剛說,從國家層面應該積極創造環境,從科研人員層面,特別是一個優秀的科研人員,要受到社會尊重。

科技改革圍繞人開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在推動科技體制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上下功夫,決不能讓改革政策停留在口頭上、紙面上。大力簡除煩苛,使科研人員潛心向學、創新突破。

3月11日,科技部長王志剛表態說,科技體制改革主要是圍繞人來開展,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包幹制」,就是要對廣大科技人員給予充分信任,讓科研人員有更好的科研環境,比如減少帽子、牌子、報銷、填表等等方面困擾。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中科院以及中國地質大學的兩位科研人員,均表示2018年以來在報銷方面有明顯的便捷化。「現在報銷不像原來那麼嚴格了,報銷填表的程序簡化了。」3月11日,中國地質大學一位副教授表示,還有一個變化是學校比過去更重視教學,整體風氣在變好。

王志剛說,科技部和相關部門一起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七項行動,使得改革的「最後一公裡」能夠落地。

王志剛說,文件下了,一些措施也都明確了,但是知曉度不夠高,特別是像現在平面媒體、網絡媒體都非常發達的時代,傳播好像還顯得慢一點,這個慢可能是宣傳的方法、宣傳的力度還不夠,有些人還不知道。

另外,他還提到政策的協同問題。有的政策和政策之間可能有點打架,科技部正在和相關部門一起梳理,有些可能要改動一些既定的政策,使它們能夠一致起來,不會讓科研人員無所適從。

「我們的創新生態、科研生態還有這樣那樣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王志剛說,科技部要做的事情,就是服務大學、科研機構、企業和社會一切願意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人。政府的工作是要更好地把法律、政策、環境以及在科技資源配置方面,能夠真正解決科技人員在科研活動中間、創新活動中間的所需,特別是法律政策。

其中王志剛提到的法律政策也廣受關注。2018年10月,中國科學院物理所一位研究員在西安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直言,這一年新政策很多,但是大家擔心的新政策能否從法律上穩定下來,比如有些科研成果轉化的收益問題,按照新政策可以給科學家70%—90%,科學家也不敢要,如果沒有穩定的法律保障,科學家擔心「秋後算帳」。「摸著石頭過河,本身是沒有規則的,大家還需要制度和法律上的信心,這是目前最大的問題。」這位研究員說,目前獎勵措施已經做得足夠好。

王志剛還回應了「我國基礎研究投入佔比長期徘徊在5%左右」,與美國15%有較大差距的問題。他表示,確實美國在基礎研究方面投入很大,並且產出也是世界第一。就基礎研究經費投入來說,美國是聯邦政府、地方政府、企業、社會力量都在投,中國的5%基本上是中央財政投的,地方財政和企業投得很少。

「但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好的勢頭,在中央財政持續加大投入的同時,我們的企業特別是一些高新技術企業,現在都開始把基礎研究作為重點了。」王志剛說。

3月11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兩位分別從事數學和化學基礎學科的重點高校的研究人員,均表示目前高校是「全民報項目熱」,大家報項目的積極性都激發出來了。

「基礎研究包括很多方向的,有的是冷門,做冷板凳的;有的很熱門,容易發論文的。」其中一位科研人員表示,每個學科包括很多子方向, 有的方向容易出成果,大家一窩蜂做熱門的、短平快的研究,也是個要注意的新不良風氣。

相關焦點

  • 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為科研人員輸送「正能量」
    事實上,為提高863計劃、973計劃和支撐計劃項目的執行效率,提高財政科研經費使用效益,近年來,科技部一直在深入推進經費管理改革,在加快經費撥付進度的同時,建立間接成本補償機制,大力簡化課題預算調整程序,並開展科技計劃經費管理巡視檢查。「這次改革讓科研人員受益,對科學研究很有幫助。」採訪中,李立會和很多課題負責人一樣,都認為經費管理改革為科研人員輸送了「正能量」。
  • 科技部:提高科研人員基本工資水平,保障科研人員的合理待遇
    我建議國家繼續加大科研投入,改善分配方式,解放科技生產力。讓科研工作者能支配更多經費,聘用更多科技服務人員,騰出更多時間投入到更為擅長的科研工作中。」我國中央支持財政科研經費的方式主要是穩定支持和競爭擇優相結合,統籌發揮兩種方式的作用,相互協調。科技部指出,近年來,為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為科研人員創新活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財政部、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了一系列科研經費「放管服」改革。一是強化科研單位法人責任,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項目資金管理使用自主權。
  • 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
    □記者 張懷琛 日前,省政府印發《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科研管理若干政策措施》(簡稱《措施》),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 「擴大科研人員自主權並不是一個新話題。
  • 河北: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
    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科研管理若干政策措施》解讀□記者 張懷琛日前,河北省政府印發《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科研管理若干政策措施》(簡稱《措施》),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
  • 減輕中小學教師不合理工作負擔 提升治理效能
    為減輕中小學教師不合理工作負擔,11月25日,在教育部通氣會上,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央深改委審核通過的《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即將印發,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切實履行主體責任,統籌規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社會事務進校園、精簡相關報表填寫、抽調借用中小學教師等事宜,「確保對中小學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在現有基礎上減少
  • 日本終於動手:增加老年人醫療負擔比例、年輕人低收入者負擔減輕
    本月10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在巖手縣宮古市對記者表示:「老年人和年輕人相互支持、相互支撐是很重要的。」但目前來看,日本年輕人與政府顯然負擔起了更多的社會義務。在日本現行的醫療費支付制度中,超過75歲、個人年收入在383萬日元以上(約合24萬人民幣)的人,需承擔醫療費用的30%,其餘的均承擔10%;70~74歲的老年人,個人負擔醫療費用是20%;70歲以下,個人負擔醫療費用一律是30%。
  • 當科技遇上豬,累死累活的你還不趕緊去想辦法減輕負擔?
    再後來,我們的生活富了起來,養殖戶們的養殖場也隨之擴大了規模,隨之而來又增加了工作量,那繁重的養殖場工作真是讓人連連叫苦!養殖戶每天不僅要給它們拌一堆堆的飼料,還要用小推車一個豬圈一個豬圈地送過去,再用鐵鍁一下一下地往槽裡鏟。除了餵食,豬圈衛生似乎更令人頭疼,畢竟圈裡產生的那麼多豬糞,氣味難聞不說,稀的又不好清理。
  • 西安試點科研項目經費「包幹制」 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支配權
    來源:西安日報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 我省試點科研 項目經費「包幹制」西安日報本報訊(記者 黃曉巍)近日,省科技廳、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關於在陝西省財政科技計劃中試行項目經費「包幹制」的通知》,進一步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充分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
  • 破五唯|國家出臺2.0版政策為教師科研減負
    4部門出臺科研"減負2.0"科技部 財政部 教育部 中科院關於持續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 激發創新活力專項行動的通知>國科發政〔2020〕280號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財政廳(局)、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財政局、教育局,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科院所屬院所:2018年,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聯合印發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的通知,在全國範圍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
  • 北京市科研人員職稱改革:非公單位科研人員可參加社會化評審
    來源標題:北京市科研人員職稱改革 非公單位科研人員可參加社會化評審 北京市人保局會同北京市科委等單位昨天(12月8日)聯合發布《北京市深化自然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實施辦法》和《北京市深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實施辦法
  • 六部門出臺舉措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關自主權
    聚焦國家戰略,為「關鍵少數」賦權  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前沿探索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是國家基礎研究的戰略科研力量。揚州大學獸醫學院教授朱國強說,相關人事管理改革後,可以讓科研人員從瑣碎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自主聘用、待遇傾斜也可以讓年輕科研工作者安心工作。  「《意見》提出加強博士研究生和高層次人才培養,我特別希望在博士後研究員招聘待遇、引進和培養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朱國強說,博士後個人科研業務發展、從事高層次研究潛力和高質量科研師資隊伍的擴充等對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 學校召開理工醫科研工作專題座談會
    9月10日下午,理工醫科研工作專題座談會在燕園大廈座談會現場與會人員圍繞科技成果轉化、交叉學科學生管理、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大家認為,科技成果轉化要破除固有藩籬,創新轉化方式,規範智慧財產權評估流程;交叉學科學生可以探索學籍學位相分開的模式,減輕管理負擔;要適度擴大研究系列人員隊伍,創新體制機制,充實科研力量;要改革管理系列晉升制度,調動基層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服務好教學科研。
  • 科技創新讓科研人員說了算!中國電信建立首席專家制度
    中國電信企業首席專家制度的建立,是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要求的重要探索舉措,體現了中國電信以科研人員為中心,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的方向與決心。與此同時,為了解決專家在科研開展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中國電信還在行業內率先建立集團黨組成員聯繫服務專家制度,由集團管理層成員直接聯繫電信首席專家與首席專家提名人選,明確對口人,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多為科研人員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 那些堅持做科研的年輕人,現在怎麼樣了?
    科學研究和年輕人這兩個關鍵詞實際上使我想起了貧困。我是一個不堅持進行科學研究的年輕人。從我的角度來看,我周圍有許多在科研方面有傑出成就的學生,畢業後就去了工業界。需要說明的是,革命工作的高低沒有區別。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相信,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工業界,他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
  • 差旅和會議費,科研人員不用報明細了!
    財政部近日發布通知,要求各級財政部門切實提高對抓好賦予科研機構和人員自主權有關文件貫徹落實的思想認識,嚴格落實相關文件確定的政策舉措,以改革精神推進優化完善相關管理措施。》(國發〔2018〕25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抓好賦予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大自主權有關文件貫徹落實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8〕127號)的要求,充分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切實減輕科研人員負擔,現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實施有關問題補充通知如下。
  • 科研人員點讚「三評」改革:學術圈不能搞成足球俱樂部轉會
    不過,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張鳳直言:「落實起來還是有些困難的。」科研單位有基礎的、應用的、高技術的、軍民融合的……對人、對項目、對機構的管理評價模式都不一樣。「中科院實施了研究所分類改革試點,有些嘗試,但實際上難度還比較大。」張鳳認為,真正要把《意見》實施下來還是要觸及各個管理部門的利益,需要有一些銜接的機制,路還很長。
  • 【聚焦兩會2020】政協委員建議高鐵票改籤允許兩次,減輕老百姓負擔
    關於【聚焦兩會2020】政協委員建議高鐵票改籤允許兩次,減輕老百姓負擔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聚焦兩會2020】政協委員建議高鐵票改籤允許兩次,減輕老百姓負擔,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聚焦兩會2020,建議高鐵票改籤允許兩次相關的信息
  • ...等9部門印發通知,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
    科技部 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商務部知識產權局 中科院2020年5月9日(此件主動公開)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為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熱情
  • 那些堅持做科研的年輕人,現在怎麼樣了?
    作者 | 青暮「那些堅持做科研的年輕人,現在怎麼樣了?」在這個知乎問題下,阿里技術副總裁賈揚清從科研的意義出發,給出了這樣的回答:「青年推動科研,科研使人年輕。」因為科研,所以不老的教授Ruzena Bajcsy最後,針對「那些堅持做科研的年輕人,現在怎麼樣了?」這個問題本身,賈揚清表示,這個問題其實是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在問,現在的科研年輕人的生活水平如何。實際上,現在的科研年輕人並不好過。
  • 陳曉亞:為青年科研人員如此專注科研深感欣慰
    在鄰近新年的一個夜晚,記者走進大院裡的實驗室,舉起相機聚焦那些依然忙碌的年輕人。 因為熱愛科學 在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惠利健課題組的實驗室裡,每個年輕人都在忙碌著。 不久前,惠利健剛剛從吳孟超院士手上接過第六屆吳孟超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