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門出臺舉措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關自主權

2020-12-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每年申報省市、國家級課題項目前的準備工作,尤其是預算申報工作,是讓西南地區某大學青年教師張國華「頭疼」的大事。

  科技部、教育部等六部門日前聯合印發的《關於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關自主權的若干意見》讓張國華十分振奮,尤其是「『裡程碑』式管理和『包幹制』的落實,將進一步為一線科研人員鬆綁」。

  聚焦國家戰略,為「關鍵少數」賦權

  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前沿探索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是國家基礎研究的戰略科研力量。

  「近年來,蘭州大學作為『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穩定支持科研經費中提取獎勵經費』試點單位,持續完善相關科研管理制度體系,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取得了顯著成果。」蘭州大學校長助理、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許鵬飛說。

  在許鵬飛看來,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基礎研究與前沿領域研究國際競爭日益激烈。高校在新的歷史時期、新的形勢下,要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高校科研工作者應瞄準重大原創性基礎前沿科學問題和「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科學問題,開展協同創新與持續攻關,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源頭創新能力。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辦主任侯志軍說,《意見》允許國家科研項目負責人根據有關規定自主調整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自主組織科研團隊,對本土培養人才和海外引進人才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績效工資分配要向關鍵創新崗位、作出突出貢獻的科研人員、優秀青年人才等群體傾斜,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科研自主權,將大大提升科研人員獲得感。

  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研院副院長孫楠看來,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應發揮自身學科優勢,主動融入國家使命,將科研規劃、科研任務和國家需求結合起來,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發揮高校科技創新策源地的作用,產出原創性成果,為解決「卡脖子」問題貢獻力量。

  著眼長期「痛點」,為科研工作者進一步鬆綁

  近年來,我國在科技計劃項目和經費管理方面持續深化改革,科研人員項目管理和項目經費使用自主權持續擴大,取得了較大成效。但在政策落實落地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還面臨很多現實阻力。

  「擴大人事方面用人自主權對我們團隊影響最大,也是我們當前最大的痛點。」揚州大學獸醫學院教授朱國強說,相關人事管理改革後,可以讓科研人員從瑣碎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自主聘用、待遇傾斜也可以讓年輕科研工作者安心工作。

  「《意見》提出加強博士研究生和高層次人才培養,我特別希望在博士後研究員招聘待遇、引進和培養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朱國強說,博士後個人科研業務發展、從事高層次研究潛力和高質量科研師資隊伍的擴充等對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說,要通過合適舉措提高他們的待遇,讓他們心無旁騖,全身心投入科研。

  在優化科研管理體制方面,《意見》提出在項目實施期間實行「裡程碑」式管理,讓不少科研工作者感到振奮。

  「實行『裡程碑』式管理,簡化過程管理,減少各類過程性評估、檢查、抽查、審計等工作。整合科技管理各項工作和材料報送環節,實現一表多用,切實減輕科研人員負擔,解放科研『表哥』『表嫂』。」侯志軍說,「包幹制」的實施,改進了科研儀器設備耗材採購管理,對科研急需的設備和耗材,採用特事特辦、隨到隨辦採購機制,可不再走招投標程序,實現讓經費設備為人服務,不是人為經費設備服務。

  立足系統性、整體性,突出強調「落地」

  政策的出臺僅是開始,關鍵在於落實。《意見》明確提出,科技、教育部門要會同組織、機構編制、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相關部門及時完善配套制度。

  「《意見》重點不限於科技體制改革某一特定領域,而著眼於科技創新政策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從4個方面提出了14項具體改革舉措,對於科研管理長期存在的痛點作出了很好回應,有效銜接了之前的科技改革政策,突出強調了政策的落實落地,體現了我國政府通過簡政放權為科研人員減負、賦權、增能的誠意和決心。」侯志軍說。

  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黨委副書記韓曉寧看來,科研自主權的落實還需要完善配套制度,其中任何一個小環節上的不配套,都可能會造成政策無法完全落實。

  韓曉寧說,落實好擴大科研自主權,還需要更多具體實施細則,比如明確由誰牽頭,如何建立起包括科研課題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等在內的聯動機制。

  「在具體落實上,還要強調權責對等,強化內部流程控制,完善風險評估機制。」侯志軍說,如在績效方面,實行績效終身責任追究制。同時,完善科研信用體系,在強調放權減負的同時,注意把握政策平衡,在有效規範自主權運行方面作出系列部署,確保自主權接得住、用得好、不出事。

  孫楠認為,在落實《意見》過程中,高校和科研院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把政策用足用好。「管理自主權往往涉及人財物等多個部門,需要加強校內統籌協調,多個部門步調一致,才能真正貫徹落實到位,因而要注意優化管理細節,從制度規定、辦事流程上釋放活力。」孫楠說。(本報見習記者 梁丹 記者 董魯皖龍)

相關焦點

  • 進一步擴大科研單位及活動自主權 科研人員最關心哪些「放權鬆綁」?
    而近日,《關於進一步擴大高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等科研事業單位科研活動自主權的實施辦法(試行)》也趁熱出爐。 「這也是上海科改『25條』的具體落地,對科研人員而言,是一盞指明燈!」作為一名上海科技工作的管理者,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科研管理部副主任錢浩直言。上海社科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偉認為,劍指科研機構科研活動自主權,針對性更強!
  • 科技部: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設立科研助理等崗位,擴大博士後崗位規模
    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發布關於高校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遴選一批高校開展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建設試點,面向社會開展技術轉移服務。鼓勵和推動社會化、市場化技術轉移機構發展。建設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完善科技成果動態徵集、評估、發布機制。  (六)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 科技部等六部門:鼓勵科研項目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
    據科技部網站消息,科技部、教育部、人社部等六部門日前聯合發布關於鼓勵科研項目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通知。通知稱,各單位要增強選聘科研助理工作的開放性,積極吸納外部畢業生,不得設置僅招錄本校(所)畢業生等限制條件。
  • 國辦:抓好賦予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大自主權文件貫徹落實工作
    近年來 ,黨中央、國務院聚焦完善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推進成果轉化、優化分配機制等方面,先後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在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自主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受到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擁護和歡迎。
  • 國辦新年發話:給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獎勵現金、股份等
    通知指出,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在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自主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但在有關政策落實過程中還不同程度存在各類問題,有的部門、地方以及科研單位沒有及時修訂本部門、本地方和本單位的科研管理相關制度規定,仍然按照老辦法來操作;有的經費調劑使用、儀器設備採購等仍然由相關機構管理,沒有落實到項目承擔單位;科技成果轉化
  • 科研經費管理 少檢查多服務
    《意見》的出臺是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完善符合科技創新規律資源配置方式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內在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有力保障。  《意見》聚焦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關心的突出問題,遵循「四個堅持」的原則,著力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一是堅持以人為本。
  • 高校畢業生注意了!科技部等六部門:鼓勵科研項目聘請科研助理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
    ,按照4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關於採取有力有效舉措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工作部署,現就承擔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科研項目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以下簡稱項目承擔單位)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 ...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意見...
    根據基礎前沿技術研究、公益性研究、技術開發等不同類型科研院所的目標定位和主要任務,有針對性地制定改革舉措,有序推進。(三)主要目標。到2021年4月底前,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在部分科研院所開展改革試點;到2021年底前,科研院所深化改革工作全面鋪開,基本解決轉制類科研院所改革不到位問題;到2025
  • 六部門發文鼓勵科研項目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
    高校科技進展5月27日,科技部、教育部、人社部、財政部、社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鼓勵科研項目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通知》(國科發資〔2020〕132號),決定在承擔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科研項目的高校
  • 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還需做點啥
    《通知》強調,各地區、各部門在制定相關規定和具體辦法時,要明確「賦予科研人員更大技術路線決策權」「科研項目負責人可以根據項目需要,按規定自主組建科研團隊,並結合項目實施進展情況進行相應調整」「對科研項目要由重過程管理向重項目目標和標誌性成果轉變」。通知一出,廣大科研人員紛紛點讚。  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就是要把人的創造性活動從不合理的經費管理、人才評價等「繁文縟節」中解放出來。
  • 山西出臺關於加強領導幹部科研誠信建設若干舉措
    山西出臺關於加強領導幹部科研誠信建設若干舉措 2020-12-15 0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地科研經費「包幹制」有何異同?猛戳了解
    本周科技政策專列再次發車為大家帶來科研經費"包幹制"相關內容梳理了近期國家、各省市出臺的科研經費使用"包幹制"相關政策文件分析各地科研經費使用"包幹制"的異同為廣東深化科技經費管理提出建議一、國家層面的科研經費"包幹制"(一)國家科技項目:經費使用自主權不斷提高近年來,我國在科技計劃項目和經費管理方面持續深化改革,先後出臺一系列重磅文件,從擴大預算調劑權,到簡化申報材料,再到不斷提高間接費用比例,科研人員在項目管理和項目經費使用上的自主權持續擴大
  • 教育部再提擴大科研助理招錄規模
    近日,針對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教育部下發《做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對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做出部署。其中特別提到,高校應擴大科研助理招錄規模。  通知表示,各地各高校要落實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門相關文件要求,把開發科研助理崗位作為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
  • 通知|科技部等六部門發布關於鼓勵科研項目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
    、財政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直屬機構,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承擔單位: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4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關於採取有力有效舉措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工作部署,現就承擔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科研項目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以下簡稱項目承擔單位)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 科技部等六部門:鼓勵科研項目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畢業生就業!
    、直屬機構,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承擔單位: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4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關於採取有力有效舉措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工作部署,現就承擔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科研項目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以下簡稱項目承擔單位)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 賦予科學家更多自主權 成都科研項目評審將有這些 變化
    為貫徹落實中央、省關於「三評」改革的文件精神,落實國家有關賦予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更大自主權、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體系建設以及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等最新科技體制改革要求,日前,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成都市深化科研項目評審、科技人才評價、科研機構評估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
  • 科研經費鬆綁 10%內差旅費無需提供預算依據
    二問:《意見》在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管理權限方面有哪些「亮點」?        答:《意見》堅持簡政放權,在四大方面擴大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管理權限:        一是擴大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權限。主要包括:項目預算調劑自主權,勞務費分配管理自主權,間接費使用管理自主權,結轉結餘資金按規定使用自主權等。
  • 六部門:努力開發適合畢業生的科研助理崗位
    5月27日,科技部、教育部、人社部、財政部、社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鼓勵科研項目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通知》(國科發資〔2020〕132號),決定在承擔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科研項目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開發相應的科研助理崗位
  • 教育部再提擴大科研助理招錄規模—新聞—科學網
    其中特別提到,高校應擴大科研助理招錄規模。 通知表示,各地各高校要落實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門相關文件要求,把開發科研助理崗位作為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增強科研助理崗位吸引力,落實社會保險、戶口檔案等相關政策,合理確定薪酬標準。各高校要對院系及科研團隊招錄科研助理給予經費、政策等支持。
  • 社論:擴大科研人員自主權應強調「四權」
    目前,正處於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時期,我國也處於轉變發展方式的節點上,如何在此歷史機遇期建設科技強國,需要充分調動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擴大他們的自主權。如何通過科技體制改革,為科學家和科研人員「鬆綁」,一些地方正在做一些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