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兩周「多動症」病號就診增多

2020-12-22 浙江在線

  新學期已開始兩周,小學一年級新生也已陸續正常上課,然而有一部分孩子卻遲遲無法進入狀態。他們往往因上課坐立不安、愛捉弄同學、做作業沒法集中精神等行為,讓老師和家長們傷透了腦筋。

  近日,因這類煩惱來求醫的小病號在心理門診中佔比較高,其中注意缺陷障礙伴多動症確診率頗高。心理專家提醒,需引起社會關注與反思。

  上周二上午,記者在溫醫大附二院心理門診看到,本該是上學時間,可在診室外排隊等候的學齡兒童不在少數。來自瑞安,因掛不上號而愁眉苦臉的陳女士說,孩子因為太調皮,上課注意力沒法集中,時不時喜歡捉弄前後桌同學,多次被老師提醒也不見改正,其好動程度已嚴重影響了課堂紀律,在老師的委婉建議下,她帶著兒子來求醫。據該醫院心理醫生戴王磊介紹,開學後,因太過「好動」而無法正常上課的孩子就診率比平時增多,在小學低年級中發生率較高。開學後兩周左右往往會達到一個就診小高峰。

  據了解,注意缺陷障礙伴多動症,俗稱「多動症」,是兒童期常見的一類心理障礙。表現為與年齡和發育水平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時間短暫、活動過度和衝動,常伴有學習困難、品行障礙和適應不良。醫學上認為,這是一種兒童自限性疾病,隨年齡增長,大部分患兒可自愈,約20%患者的症狀可延續至成年。儘管如此,但患兒由此帶來的學業經歷、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狀況,會在成長途中留下遺憾。因此,專家們一致認為,應及早發現,及早幹預。

  「這一疾病的發病原因目前仍未有明確定論。」戴王磊介紹,一般來說,母親在懷孕期間情緒不穩定、飲食不科學、睡眠不好,尤其是孕期前3個月不合理的藥物使用等,都會導致兒童多動症的發生。當然,「後天」因素至關重要。比如,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關係不和諧、教養方式不當等,均可能成為發病誘因或症狀持續存在的不良環境因素。

  一名二年級男孩是典型個案。在學校,他上課愛做小動作,喜歡捉弄同學,不是抓女生小辮子,就是拉男生衣服,往往因此惹來肢體衝突;在家裡,做作業時沒法集中精神,一會兒去喝水,一會兒看電視,父母怎麼督促都不起作用。在門診室,也坐立不安,剛拉完抽屜,又去醫生背後做鬼臉。經過近半年的家庭行為治療,有明顯改善,但還需持續跟進。

  孩子天性活潑好動,自我控制能力弱,該怎麼辨別多動症狀?由於注意缺陷障礙伴多動症屬症狀學範疇,在診斷時醫生的主觀經驗判斷起到主要作用,家長和老師的問卷是兩大輔助手段。因此,漏診、誤診現象也較多。另外,由於孩子們在家中鮮有機會表現持久專注力等特定年齡段該有的特性,往往容易被家長忽略,多數表現為課堂行為而被老師發現。家庭與學校教育的配合度又成了一大幹擾因素。甚至,一些早期症狀被長輩口中的「調皮」、「好動」、「活潑」等傳統觀念所掩蓋。從而導致了發現率、就診率偏低。戴王磊告訴記者,考慮到孩子生長發育的階段性特點,孩子5歲半後才好下診斷。

  孩子的天性需要自由成長。如何既尊重孩子的性格天性,又約束其專注力、紀律性?在育兒過程中,不少年輕父母遇到這樣的困惑。來自市七醫的心理諮詢師王蕾認為,兒童多動症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其中,家庭教育不可忽視。「孩子的每一種行為,往往是某一種情緒的表達與發洩,比如,壓抑、自卑、憤怒等極端情緒,無法用言語表達時,孩子們往往會通過很直接的肢體行為來表露信號。」王蕾說,如今,在獨生子女居多的家庭結構中,家教方式容易被極端化,有的父母喜歡用打罵等暴力行為作為批評手段,而有的家長則對孩子的諸多行為習慣放任不管,這都會引發孩子的極端情緒,卻又無法合理表達,於是,喜歡做出捉弄人、擠眉弄眼等動作。另外,情緒不穩定,也大大影響了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如,焦慮、害怕等情緒容易導致孩子坐立不安。久而久之,孩子適應了這樣的情緒狀態與表達習慣,就難以更改,成為一大心理障礙。受此影響,不僅學業成績落後,還會引發抑鬱、焦慮等其他心理疾病,代價頗大。

  大部分樹苗只需陽光雨露便可自由成長,但危樹還需予以適當扶持。孩子們的成長也一樣。小學階段是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戴王磊介紹,在家裡,家長不妨可通過沿規定線路來回爬行、左右手交替拍球等遊戲訓練的方式,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相關焦點

  • 多動症不只是「多動」
    9月份開學的場景還歷歷在目,一晃眼幾個月過去,又臨近期末了。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期末考試快到了……所以最近很多家長在給孩子挑毛病,真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什麼「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愛走神」「作業太拖拉」等,到兒童醫院找原因的孩子也大大增多了。可能你想不到,孩子看上去斯斯文文,看似和「多動」毫無關係,竟然被診斷出有多動症。
  • 多動症已成兒科常見病 就診率卻不足20%
    儘管多動症已成為一種兒科常見病,但就診率仍不足20%。在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一位母親帶著身高快趕上自己的兒子,憂心忡忡地走進診室。男孩的母親說,孩子上小學時注意力就不集中,到中學以後成績每況愈下。「你上課都跟誰說話呢?」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醫師崔永華輕聲詢問男孩。「有時候就是忍不住想跟同學說一些好玩的事兒。」
  • 是「活潑好動」還是「多動症」?
    提及多動症,許多家長的反應都是孩子精力旺盛一天動個不停,調皮又不聽話。殊不知,活潑好動並不等於多動,多動症表現多樣且難以辨別。開學以來,許多家長帶著小孩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問診,詢問自家小孩是否有多動症?看完此文,應該可以為你答疑解惑。
  • 孩子「多動症」你或許了解,那麼「抽動症」呢?其實兩者有很大區別
    王曉燕說,這位家長是聽了鄰居的建議,想看看孩子是否有多動症才來就診的,可一番診斷之後才發現,這個孩子是得了「抽動症」。「現在得抽動症的孩子很多,經常會在門診接收到這樣的患兒。」據她介紹,這種病容易被家長忽視和誤解,孩子有時候也會被排擠從而產生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 孩子上課不聽講 好動男孩原來有多動症
    新學期開學後,丁丁的老毛病還是沒改,媽媽只好帶他到中南醫院兒童神經疾病與心理門診,被診斷為多動症。  據該門診副主任醫師範靜怡介紹,最近接診了很多因學習成績不好到醫院就診的多動症孩子,多表現為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範靜怡稱,多動症多發於6-9歲。其中有1/3的多動症孩子,症狀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1/3如果不及時治療,會保持原狀;另外1/3的孩子症狀還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惡化。
  • 就診率不足20%!孩子「多動」應儘快看病吃藥
    5歲以後應首選藥物治療崔永華介紹,各國兒童多動症診療指南的一致意見是,多動症患兒5歲以前主要是靠行為訓練和行為管理來矯正,到5歲以後則首選藥物治療。提到用藥治療,家長們不免會對孩子服用精神科藥物顧慮重重,生怕會有副作用。「目前我國多動症患兒的就診率還不到20%,而其中的患兒家長能接受藥物治療的只佔30%。」
  • 就診率不足20%!孩子「多動」應儘快看病吃藥
    近日,記者在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門診採訪時發現,有些多動症患兒被家人一味「嚴管」反而加劇了病情;有的孩子雖然課上格外「多動」,實則卻患上了自閉症;還有的孩子經常安靜地「神遊」,竟然也是多動症。 醫生提醒,我國多動症患兒的就診率還不到20%,如果孩子出現相關症狀,就需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及時就診。
  • 男孩更易患抽動症多動症 7-10歲是高發期(圖)
    本市今年4月5日到5月5日啟動了抽動症、多動症的篩查。7月24日,篩查結果出爐。記者從承擔這項科研調查的青島市第九人民醫院多動抽動症治療中心獲悉,此次活動共對355名兒童進行了篩查,其中多動症確診122人,抽動症確診186人。從篩查結果看,7~10歲是多動症抽動症的高發期。
  • 孩子成績跟不上,可能是小兒多動症
    經過臨床檢查與評估,小齊被診斷為「小兒多動症」。平時家長在養育過程中,往往容易忽略小兒多動症,將各類病症表現歸為小孩的正常表現,耽誤了孩子的最佳治療時間。小兒多動症是什麼?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簡稱ADHD),俗稱小兒多動症,是以注意缺陷、多動和衝動為核心症狀的精神行為異常。全球兒童發病率約為7.2%,60%~80%可持續至青少年期,50.9%持續為成人ADHD。約65%的患兒存在一種或多種共患病(學習障礙、抽動障礙、對立違抗障礙、焦慮等)。
  • 小孩子有多動症該怎麼辦 多動症有哪些症狀
    生活中孩子總是表現的極不安定,覺得他是患上了小兒多動症,您真的了解小兒多動症嗎?小編今天帶來的話題便是:小兒多動症的症狀、小孩子有多動症該怎麼辦、多動症的原因,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小孩子有多動症該怎麼辦寶寶有多動症千萬不要著急,一半來說多動症就診年齡都在6-12歲,因為在這時期,孩子已經進入課堂,症狀表現會更加突出,能夠更好的對症治療,所以家長朋友們只要在這期間就醫即可。1、父母要正確的對待寶寶多動症的行為,不能歧視,或者是打罵,更是不能過分的遷就,否則就會使得他們更加的任性不聽話。
  • 開學了!自家小孩到底是「活潑好動」還是「多動」?
    提及多動症,許多家長的反應都是孩子精力旺盛一天動個不停,調皮又不聽話。殊不知,活潑好動並不等於多動,多動症表現多樣且難以辨別。開學以來,許多家長帶著小孩來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問診,詢問自家小孩是否有多動症?看完此文,應該可以為你答疑解惑。
  • 孩子的活潑好動和多動症的區別
    孩子的活潑好動和多動症的區別,多動症患兒存在注意力缺陷、衝動、多動,學習和人際交往受到了嚴重阻礙。但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有些兒童的好動是屬於貪玩或者缺乏學習興趣,而非多動症。孩子的活潑好動和多動症的區別在於以下幾點:1、有無場合性和時間性:多動症孩子的多動和衝動是不分場合的,比如大家非常安靜地在教室裡上課,他會突然的出怪聲,這就屬於多動症。好動兒童在嚴肅的、陌生的環境中,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這個要區分開。
  • 多動症不局限於兒童青少年,50%影響到成年期!國內兒童多動症診療...
    金星明指出,多動症是全生命周期的一種疾病,不局限於兒童青少年,且該疾病呈慢性過程,其中60%~80%可持續到青少年時期,50%影響到成年期。多動症患兒早期症狀較難識別,眾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缺乏對該病的認知和警惕,易認為這是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表現。據統計,我國多動症患者達到1461萬至1979萬人,其中單純多動症患者僅佔28.1%,71.9%的多動症患者同時伴隨有其他疾病(即共病)。
  • 被輕視的「多動症」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貴州省第二人民醫院(貴州省精神衛生中心)今年3月6日專門開設了兒童青少年心理(學習困難)門診,半年多裡,已經接診了數百個青少年「多動症」的病例,並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專家團隊的指導下,開展了專業幹預治療。
  • 太原多動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太原多動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時間:2021-01-09 17:11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導讀】多動症形成的原因,很多人對多動症形成不夠了解!多動症屬於兒童發育行為疾病,患病後不治療易造成學習困難,注意力障礙等情況,嚴重來說會影響孩子一生。
  • 8歲男孩多動症的表現是哪些
    但老師的多次投訴上課好動、脾氣不好、學習成績差時,家長才意識到,孩子可能患有多動症,併到醫院就診。在競思訓練中心,記者發現來訓練的孩子男孩居多,女孩較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難道說多動症更「偏愛」男孩?那麼8歲男孩多動症的表現是哪些?專家介紹,多動症是最常見的一種障礙。一項最新的全球調研結果顯示,3%-7%的學齡兒童患有兒童多動症。男孩患多動症的概率比女孩高3倍。
  • 兒子有多動症,我要怎麼辦?
    多動症又稱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兒童期常見的一類心理障礙。   多動症常表現為與年齡和發育水平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時間短暫、活動過度和衝動,常伴有學習困難、品性障礙和適應不良。   國內外調查發現多動症的患病率為3%~7%,男女比為4~9:1。   部分患兒成年後仍有症狀,明顯影響患者學業、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後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我國患有多動症的兒童將近2000萬,患病率約為3%~5%。
  • 多動症的科學診療與合理用藥
    多動症常見於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大多數人對多動症兒童的印象都是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很難管教等,更多時候都把它當做一個形容詞來使用。其實,多動症全稱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種注意力不集中和過度活動為特點的疾病。多動症的病因與哪些因素相關?多動症兒童如何接受科學診療,可以選擇的治療方式有哪些?家庭護理有哪些注意要點呢?
  • 北京兒童多動症醫院
    核心提示: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慢性疾病,又稱兒童多動症候群、注意力缺陷障礙(ADD),男孩多於女孩,如果持續到成年階段,就有可能發展為精神障礙疾病,甚至會終身帶病。那麼,多動症的症狀有哪些呢?     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慢性疾病,又稱兒童多動症候群、注意力缺陷障礙(ADD),男孩多於女孩,如果持續到成年階段,就有可能發展為精神障礙疾病,甚至會終身帶病。那麼,多動症的症狀有哪些呢?
  • 上海虹橋醫院怎麼治療多動症
    [摘要]近年來,多動症的發病率高漲,治癒率低下!使多動症成為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而傳統的一些針灸和藥物治療效果並不是很明顯,那麼怎麼治療兒童多動症?李麗曼專家說,兒童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心理疾病,患有多動症的兒童伴會有注意缺陷、過度活動、學習困難等症狀。多動症雖然不會直接危及孩子的生命,但是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早已經超越了疾病本身。說謊、曠課、厭學、打架生事等,是家長朋友最為擔心的事情。近年來,多動症的發病率高漲,治癒率低下!使多動症成為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而傳統的一些針灸和藥物治療效果並不是很明顯,那麼怎麼治療兒童多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