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聲援:「我們都是陳剛!」

2021-02-23 崑崙策網

(點擊上方【崑崙策網】可關注)

「針對陳剛的指控是對我們所有人的指控,並且也是對所有重視科學及科學事業的人的冒犯。「為陳剛辯護,就是為我們所珍視的科學事業辯護。我們都是陳剛。

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教授陳剛。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華人教授陳剛在美面臨三項刑事指控,分別為電匯欺詐、未能提交外國銀行和金融帳戶報告、向美國政府機構作出虛假陳述,指責其隱瞞與中國的合作關係。

1月14日,陳剛在美被捕,後被保釋。事件發生後,麻省理工學院校長拉斐爾·賴夫(L. Rafael Reif)發文表示 「驚訝、非常沮喪且難以理解」。

《知識分子》從可靠信源處得到一封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發給校長萊夫(Leo Rafael Reif)的聯名信,表達了教員將與校長一起堅定支持陳剛的信念,針對陳剛的控訴是對正常科研行為和學術自由的詆毀。該聯名信全文翻譯如下:

作為麻省理工學院(MIT)陳剛教授的同事和朋友,我們對他最近被捕感到沮喪和痛苦 [1]。我們都知道陳剛是一位真正受人愛戴的老師、學者、科學家、導師、同事和世界領先的學術專家,他還是MIT團體的忠實成員和奉獻者。陳剛通過傑出的科學工作、對教育的深遠貢獻以及他的領導力,數十年來一直為MIT做著卓越的貢獻。他的工作為美國的科學福利和經濟增長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全球科學地位做出了重大貢獻。陳剛在全球做的所有工作都在推動麻省理工學院的使命:「在科學、技術和其他學術領域的增進知識,教育學生,以在21世紀為國家和世界提供最好的服務。」我們與我們的同事陳剛團結一致,並感謝MIT領導正為陳剛自我辯護所提供的支持 [2,3],我們覺得他理應得到MIT的所有支持和承諾。因此,我們寫信鼓勵您和MIT繼續直率、自豪且堅定地站在陳剛的身後。藉助可獲得的公開信息 [1,2],我們寫這封信來分享對陳剛受指控一事的關注,及此事對學術界開放和知識自由的影響,這是解決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所必不可少的工作要素。令我們感到困擾的是,針對陳剛的控訴詆毀了正常的學術和研究活動,包括促進MIT的全球使命。我們承認並尊重美國政府在阻止其他任何國家竊取本國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利益。這封信的籤署人是數百項專利的發明者們,我們認識到保護他們所授予的權利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還認識到,美國政府曾對中國使用非法手段竊取智慧財產權的行動表達關切 [4]。我們堅決支持那些為反對任何其他國家從事此類非法活動而做出的的積極努力。但在對陳剛的官方訴訟 [2] 和相關的公開聲明 [3] 中,有許多令我們感到困惑的內容。對陳剛的刑事起訴與智慧財產權保護毫無關係。已發布的認定存在嚴重缺陷和誤導性。這些指控充其量是美國政府對 MIT 在科研活動或科研資助方面的深深誤解。官方訴訟充斥的指控和影射,實則基於我們職業生活中的一些最常規而無害的習慣性做法。其中的一些常規行為,例如為學生寫推薦信以幫助他們獲得獎學金,亦或是幫助他們獲得有聲望且應得的職業發展,都被描繪成某種協助學生與外部勢力竊取美國技術的共謀。我們對研究計劃的評估似乎也被以相類似的視角審視。我們沒有在自己的研究計劃書中報告所有這些活動,這一事實被用作指控我們故意進行不正當行為的認定基礎。而事實上,有關這些做法的信息是我們工作中眾所周知的常規要求。在許多方面,針對陳剛的指控是對我們所有人的指控,並且也是對所有重視科學及科學事業的人的冒犯。雖然目前尚不清楚對美國政府針對陳剛的全部控訴內容,但在已公布的逮捕陳剛的刑事起訴書中,已經包含了一些具有嚴重缺陷和誤導性的陳述:自2013年以來,「陳剛及其研究小組已收到約2900萬美元外國資金,包括來自中國的南方科技大學(SUSTech)的1900萬美元。」我們的理解是,陳剛沒有獲得2900萬美元,而MIT是這筆款項的接收者。這筆錢讓研究所和研究項目獲益,而這些項目中教員及其學生也參與眾多。單單將他和他的研究小組列為 「唯一」 接收者是完全錯誤的。與南方科技大學的合作夥伴關係是得到了MIT最高層的認可和監督的。南方科技大學是中國政府的代理人,因此不是一個合法的合作組織。MIT已與南方科技大學建立了正式的中心,並且由MIT任命陳剛為該中心的教務主任。該中心的任務是鼓勵科學和教育交流,而在此使命的支持下,陳剛所做的也正是這些。MIT同中國及其他國家的大學和機構都建立過相似的關係。世界上的大部分重要大學都是公共機構,因此可以合理地描述為屬於該國政府的某個部門。如果美國政府領導者相信這些合作研究關係不當,可以從立法上或使用行政權力解決這些問題。在申請和匯報一項美國能源部(DOE)的經費時,陳剛隱瞞了與中國的隸屬關係和合作關係,以此犯下了 「電信欺詐」,即一項聯邦重罪。陳剛與中國在科學合作及其他的廣泛聯繫早被大量披露和公開記錄,從沒隱瞞過公眾,更不用說資深的DOE經費審查員。在這筆經費被執行之前和期間,陳剛定期地、一貫地且廣泛地將這些科學合作和資助記入他的發表物中,在公共資料庫中可獲取。他的簡歷中包含62條有關中國的參考條目,可在MIT網站上下載。他的發表中標註的國際資助,正是指控中聲稱的 「隱匿」 信息。我們強調,更普遍地說,陳剛參與的廣泛合作絕非秘密。陳剛推薦學生在中國擔任職務並獲得中國政府資助的獎學金。陳剛曾擔任中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評審員,並以此為中國服務。推薦學生獲得國際職位和獎項,以及為美國和全世界的科學界評審提案和項目,是我們教師工作的一個重要和常規的部分。如果這項活動被描繪成不正當的、非美國人的或為外國勢力服務的行為,那就是對我們所有人的侮辱。此外,評審科學提案和推薦學生獲得職位和獎項是一項常規活動。對於形式上的疏漏有許多無害的解釋。「他明知故犯,蓄意騙取(納稅人)1900萬美元的聯邦撥款,利用我們的系統來加強中國在納米技術方面的研究。」 ——調查員博納沃隆塔(Agent Bonavolonta)我們認為,這一寬泛和毫無根據的指控沒有得到任何證實。多年來,陳剛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部分是由聯邦撥款資助的。陳剛的研究使美國的科學技術、MIT的世界科學地位、全球科學界以及陳剛的許多美國和國際學生受益。數十篇科學出版物表明,陳剛的意圖和對研究支持的使用與麻省理工學院開展傑出基礎科學研究的核心使命是一致的。

這些具有誤導性的言論讓我們對採取極端措施逮捕陳剛的動機產生了疑問,陳剛是一位在MIT履行職責的敬業科學家和教育工作者。雖然刑事調查顯然在一年多前就開始了,但我們發現,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檢察官安德魯·萊林(Andrew Lelling)在其任期的最後幾天才開始實施逮捕。

萊林由川普總統任命,是司法部 「中國倡議」(China Initiative) 指導委員會成員,該委員會率先使用「創新檢察方法」(innovative prosecutorial methods)[5],針對來自中國或參與過與中國科學交流的學者。

該運動的種族主義色彩,在萊林自己最近接受《科學》[6] 採訪時的一句話中有所反映:「……不幸的是,我們的很多目標都是中國漢人。如果是法國政府把美國的技術當成目標,我們就會找法國人了。」 

近年來,美國聯邦當局開展了大量涉及華裔美國科學家和其他亞裔及亞裔美國後裔科學家的調查,這讓我們更加擔憂。[7]

最後,我們感謝您和MIT對於陳剛教授的支持。我們知道學校正在經濟上支持他,並為他提供辯護所需的信息。我們也了解到更多的準備工作正在進行中,以支持陳剛的學生和研究活動。我們已經準備好,以任何必要的方式隨時與您共同協作,以度過這段艱難的時光。我們也希望MIT能夠承擔起領導的責任,將這一艱難的時刻化為學習的機會,對於陳剛的這些指控將在維護這個國家學術自由的語境中討論。從多個方面來講,為陳剛辯護,就是為我們所珍視的科學事業辯護。我們都是陳剛。

參考文獻:

1.https://news.mit.edu/2021/professor-gang-chen-fraud-0114

2. Criminal complaint Agent McCarthy on January 13, 2021; https://www.wwlp.com/wpcontent/uploads/sites/26/2021/01/Chen-Gang-criminal-complaint.pdf

3. Remarks in press conference by FBI Agent Bonavolonta; https://www.fbi.gov/contactus/field-offices/boston/news/press-releases/fbi-special-agent-in-charge-joseph-rbonavolontas-remarks-at-press-conference-announcing-arrest-of-mit-professor-gang-chen

4. The federal government worldwide threat assessment; https://www.dni.gov/files/ODNI/documents/2019-ATA-SFR---SSCI.pdf

5. Op-Ed in the Boston Globe on Feb. 11, 2020 written by Lelling and Bonavolonta; https://www.bostonglobe.com/2020/02/11/opinion/intel-chinas-counterintelligencethreat-america/

6. Lelling interview with Science on Feb. 3 2020;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2/us-prosecutor-leading-china-probe-explainseffort-led-charges-against-harvard-chemist

7. https://news.bloomberglaw.com/bloomberg-law-analysis/analysis-china-rises-as-u-sdomestic-law-enforcement-concern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崑崙策網」!


(來源:「參考消息」微信公號,原載新華每日電訊;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註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後左下角「閱讀原文」

     【崑崙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於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崑崙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推薦友情關注:

共享【崑崙策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共享【新文化研究員】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麻省理工學院200多名教職工聯名致校長公開信以支持陳剛教授
    Rafael Reif)的公開信,以支持該校早些時候被捕的陳剛教授。這是繼麻省理工學院校長向全校教職工發表公開信闡述麻省理工學院與中國科技大學合作關係後,陳剛教授被捕事件再次引起了麻省理工學院社區的巨大關注。這封公開信首先對陳剛教授的學術貢獻作出很高的評價。公開信中說:「作為麻省理工學院陳剛教授的同事和朋友,我們贊同他最近被捕時感到的沮喪和痛苦。
  • MIT校長稱陳剛與中國合作是代表學校而非個人,百名教職員工聲援|科研圈日報
    · 海外學者MIT 校長稱陳剛與中國合作是代表學校而非個人,百名教職員工聲援圖片來源:MIT美國當地時間 1 月 22 日,麻省理工學院(MIT)校長 L. Rafael Reif 發布公開信,就該校華人教授被捕事件進行說明,並解釋了 MIT 和中國南方科技大學的合作事宜。
  • 麻省理工學院校長發表社區公開信 闡述中國南方科大與陳剛之間關係
    Rafael Reif)向麻省理工學院社區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詳細闡述了中國南方科技大學與陳剛教授之間的關係,並表示:「我們珍視你們作為學生、同事、教師、創新者和領導者所作出的貢獻,我們珍視你們作為朋友,正如我們珍視麻省理工學院全球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員,包括陳剛教授及其家人一樣。」以下是這封公開信的詳細內容。
  • 致麻省理工社區的信:關於麻省理工與南科大的合作關係和陳剛教授的幾點澄清
    1月14日,麻省理工學院華人科學家陳剛在美被捕,後被保釋。
  • 公開聯名信:對陳剛的大部分指控,是對我們全體MIT教授的指控!
    圖源:http://meche.mit.edu/people/faculty/gchen2%40mit.edu- 導 讀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華人教授陳剛在美國面臨三項刑事指控,分別為電匯欺詐、未能提交外國銀行和金融帳戶報告、向美國政府機構作出虛假陳述,指責其隱瞞與中國的合作關係
  • 南科大與麻省理工學院開展高水平學術交流
    1月7日,為期一天半的南方科技大學工學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聯合研討會在南科大圓滿閉幕。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系主任陳剛,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和兩校學者參加了研討會。未來,南科大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將謀求牽手推動兩校加強交流合作,致力於兩校共同使命,促進科研成果造福人類社會,培養「手腦兼優」的社會未來棟梁。 ●謀求合作 建設創新深圳 深圳是中國的矽谷、創新之都,創新是深圳的根與魂。深圳GDP一直位於中國各城市前列,預計到2020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將達到4.25%,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預計將超過1萬家。
  • 56歲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剛教授被捕!MIT:深感痛心!中方也回應了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因虛假報稅、未向美國能源部披露與中國合約、任命和獎勵等理由,被逮捕。56歲的陳剛教授,曾是華科校友、MIT機械工程系首位華人系主任,在學術圈頗具好評。事出不久,MIT校長發文,稱校方願幫助其共度艱難時刻。
  • 2018年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揭曉,張鋒、陳剛教授等6位華人入選
    他們分別是麻省理工學院理學院終身教授、基因編輯專家張鋒;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主任、納米技術和能源轉換專家陳剛;耶魯大學尤金—希金斯講席教授、幹細胞專家林海帆;密西根州立大學講席教授、生態學專家劉建國當選為科學院院士。
  • 寧波創新學院參加首屆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峰會
    Grimson 和 劉少軒 院長【MBA中國網訊】「當前,世界各地都有具備先進技能和專長並胸懷壯志的科技人才,然而,其他國家都沒有中國這樣龐大的一流科技人才儲備庫。中國在諸多科技領域已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鑑於對中國巨大實力的尊重,我們期待與大家走到一起,集思廣益,在解決世界面臨的嚴峻問題方面取得最大進展。」
  • 麻省理工學院首次在京舉辦中國峰會,各界精英共探討全球重大挑戰
    舉辦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峰會的想法源於去年發布的《麻省理工學院全球戰略》(A Global Strategy for MIT)報告。報告旨在為麻省理工學院融入未來世界制定核心指導原則,建議麻省理工學院在全球不同地區定期召開峰會,展示學院與這些地區開展合作和相互學習的意願。
  • 麻省理工學院校長在京演講:中國在量子、5G等領域的進展世界領先
    「麻省理工學院必須與世界上最有才華的人一起行動。全世界都有頂級科技人才,但沒有任何國家像中國這樣有這麼多頂級科技人才」。 在 2018 年 11 月 13 日於北京舉辦的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峰會(MIT China Summit)上,麻省理工學院校長 L. Rafael Reif 在致辭中如此說道。
  • 麻省理工教授二外開講:好奇心能幫你成為科學家
    近日,在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學術報告廳,享譽世界的著名華裔科學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主任陳剛教授以《科技之美和成功之路》為題,為該校高中生們帶來一堂生動的科學課。講座一開始,陳剛教授給同學們講起了一個前蘇聯科學家如何從鉛筆筆芯中發現石墨烯+拿下諾貝爾獎的故事,臺下的同學們紛紛驚訝得張大了嘴巴。    看到同學們一個個驚訝不已的表情,陳剛笑著為大家揭秘「沒錯!就是我們從小學習寫字用的鉛筆,他用膠帶一層層的粘,從鉛筆芯裡發現了單層石墨烯。它的排列圖像個足球,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我們每天要削筆,卻不知道它能夠得諾貝爾獎。」
  • MIT校長公開信澄清:是學校與南科大合作,不是陳剛個人
    圖源:http://meche.mit.edu/people/faculty/gchen2%40mit.edu在美國司法部門對華人科學家、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陳剛的起訴書中,其中一條稱陳剛接受了2900萬美元的海外經費資助,其中1900萬美元來自中國的南方科技大學。2021年1月22日,MIT校長拉斐爾·賴夫(L.
  • 海外名校 | 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每一棟建築都有標號,最知名的建築當屬10號建築,麻省理工學院的標誌性建築大圓頂(Great Dome)。麻省理工學院無論在美國還是全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為全球最享負盛名的學府之一。麻省理工學院共有81名諾貝爾學者,如崔琦與丁肇中,前者曾於1968年—1982年在麻省理工學院參與研究工作,後者現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52名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獲獎人、45名羅德獎學者、38位麥克阿瑟獎得主及4名普立茲獎得主現在或曾經在麻省理工學習或工作。論及MIT的貢獻,甚至有人聲稱,少了麻省理工,美國的科計要褪色一半。
  • 專訪:麻省理工學院榮譽教授雷納•韋斯
    迄今為止,LIGO已涉及來自美國本土的大學,如麻省理工學院,以及來自全球15個國家、超過950位科學家。但很難想像,在四十年前,LIGO僅僅是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雷納·韋斯(Rainer Weiss)設計的一項課堂練習。雷納·韋斯(Rainer Weiss),1932年9月29日出生於德國柏林。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於1964年加入麻省理工學院。
  • MIT華人教授陳剛被捕!被控未披露與中國合作以及虛假報稅
    美國當地時間 1 月 14 日,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陳剛(Gang Chen)遭到逮捕,原因是未向美國能源部披露獲得與中國多個實體的合同、任命和獎勵。現年 56 歲的陳剛遭到刑事指控,罪名是涉嫌電匯欺詐、未提交國外銀行和財務帳戶報告(FBAR)以及在納稅申報中作出虛假陳述。
  • 陳剛一案迎來轉機?美針對華人學者的行動可能會趨緩
    2018年,陳剛教授在南方科技大學的公開演講,圖片來自南方科技大學就在不喜歡科學的美國前總統川普離任的前5天,知名華人學者、麻省理工學院(MIT
  • 1946年,麻省理工學院—在發展中教授管理學校的方法,意義重大!
    在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們不僅是教學和研究工作的中堅,而且也是學校規劃和管理的重要力量。教授們能夠在100多年的大學發展歷程中不斷地發揮這種作用,當然首先取決於學校理事會和校長、院長等決策者的治校戰略。同時也取決於由這些戰略方針決定的在不同發展時期建立起來的種種教授管理、規劃的機構。
  • 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北卡大學教授、山東理工大學特聘教授秦祿昌
    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北卡大學教授、山東理工大學特聘教授秦祿昌納米最準確的定義莫過於英語大辭典,這或可援引世界權威的、2000年版的韋氏英語大辭典,它在「納米」一詞裡稱其是「科學的幻想」。當年的秦祿昌在那個著名班級裡不受矚目,如今的他卻已經是美國北卡大學物理和材料系終身教授。因其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而被稱為「納米博士」。他表示:「少年班讓我受益匪淺。這麼多年來,它給了我適度的自信心、優越感,這些少年時期培養成的精神力量,任何經歷都代替不了。」1982年,秦祿昌畢業於中科大近代物理系,獲理學士學位。
  • 麻省理工學院:世界級理工學院,申請加分項讓人出乎意料!
    但對於麻省理工學院,大家除了它「世界級的理工牛校」的稱號外,還知道些什麼呢?MIT,到底強在哪?錄取學生的申請水平又都是怎樣的?(簡稱MIT)是美國一所綜合性私立大學,多年來,也都一直頻繁亮相在世界大學各大排行榜的頭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