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等地暫停共享單車新增投放 專家:四五線城市仍有廣闊空間

2020-12-13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9月8日消息(記者馮爍 張明浩 佟亞濤)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伴著共享經濟的東風,共享單車橫空出世,在發展壯大的這一年裡,不但吸引了大規模的資本湧入,一夜之間不少城市的街頭巷尾都被各色的共享單車擺滿。

  繼上海、杭州、廣州、深圳、福州、鄭州、南京、武漢等地叫停了共享單車投放後,昨天北京也踩下了「剎車」。北京市交通委召集各區管理部門和15家共享自行車企業負責人,聽取共享自行車投放和管理的意見建議,經研究決定,暫停在北京新增投放共享單車。那麼,面對新的監管舉措,各個共享單車企業該如何應對?下半場的共享單車行業將何去何從?

  民眾:這樣就有點兒資源浪費了,當成垃圾一樣丟在這裡;過量投放,行人加起來沒有這個車子多。

  共享單車站上風口的時候一定沒有想到,現如今類似這樣的抱怨並不少見。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有共享單車運營企業近70家,累計投放車輛超過1600萬輛,註冊人數超過1.3億。「擺地圈車」似乎成為了共享單車企業取得的最大業績。

  為了擺脫受無序停放等難題的困擾,全國多個城市踩下了「急剎車」,叫停了共享單車新車投放。截至目前,杭州、福州、鄭州、南京、廣州、上海、深圳、武漢等多個一線、二線城市出臺了「限投令」,就在昨天,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通過官方微博發布信息宣布,北京市交通委已經召集各區管理部門和15家共享自行車企業負責人,聽取了共享自行車投放和管理的意見建議,經研究決定並下發通知,暫停在北京新增投放共享自行車。

  其實,關於共享單車有序停放問題的討論已經不是一天兩天,對於監管部門的舉措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夏一平在此前的採訪中就明確表示,將積極擁護和全力支持各地要求。

  夏一平:比如說北京、比如上海,這些大城市從我們的數據來看,在單車投放供需上已經是基本平衡,部分時段部分區域出現了投放供過於求的情況,所以從我們將肯定是積極支持政府在這方面的舉措,會配合做好相關的工作,比如說我們最近已經上線了電子圍欄技術,可以在用戶違停管理上作出規範,在精細化管理上會下更多功夫。

  然而,當監管部門和企業紛紛按下暫停鍵的同時,曾經乘著共享單車東風的自行車製造產業卻瞬間跌落谷底。要知道,當共享單車鋪天蓋地地進入各個城市的時候,幾萬到幾十萬輛自行車的訂單紛紛砸向了傳統自行車製造業。而天津武清區的偏遠小鎮王慶坨就是這樣一個地方,這裡因為聚集著大量自行車生產商而被譽為「中國自行車第一鎮」。曾經有媒體這樣形容當地的自行車產業——「一夜復活,滿地是錢」。

  天津王慶坨鎮美邦車業主要承接小藍車的業務,此前,為承接40萬輛小藍單車的訂單,美邦自行車公司還曾專門追加了一條生產線,在最繁忙的時候差不多20個員工組成一條長約50米的流水線。如今,追加的這條生產線已經暫停生產了。

  美邦車業總經理蘇昌茂:市場不好,打5月份就停了,現在出口的這方面影響不大,現在做內銷影響挺大,內銷產量應該減少至少50%。

  這段廠家的黃金時代沒捱過半年,現如今隆隆的機器轟鳴聲已經消失,廠房內不見一位工人,生產的車架部分被裝箱部分成排堆放著,上面布滿灰塵。甚至工廠反映有共享單車企業 拖欠貨款十幾萬至兩百萬元不等。

  從一夜復活到瞬間蕭條,有業內人士表示,除了監管部門的管理有所加強,過剩的產能是整個共享單車領域遭遇瓶頸的重要原因。網際網路專家王越表示,儘管大城市按下了「暫停鍵」但如果從空間上找機會,三四五線城市還有廣闊的空間。

  王越:看總的用戶普及量,或者(市場)佔有率。其實中國市場還遠遠沒有飽和。在很多地方,也許他們需要的車輛品種、服務的方式跟大城市有所區別,但很明顯在相對經濟不發達城市地區這種需求日益呈現出來,在這些市場開拓新的發展空間是非常有效的方向。

  除了著眼於國內三四五線城市以外,其實圈地運動早已經開始,而且圈地的範圍已經走出了國門。ofo公關總監史少晨此前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到今年年底ofo將在全球市場投放2000萬輛「小黃車」。

  史少晨:計劃今年底擴展到全球20個國家,200個城市,2000萬輛單車。

  而ofo也的確是這樣做的,上個月27日ofo小黃車宣布進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首批陸續投放2000輛,此外還進入了馬來西亞、英國等9個國家。可競爭對手摩拜也毫不示弱,陸續宣布進駐泰國、馬來西亞,目前已進入全球6個國家超過170個城市。

  然而要想順利出海也絕非易事,行動支付在海外並未成為主流,制度與國內不盡相同都是橫在共享單車前面的壁壘。王越表示國外市場雖然大片空白,然而要想順利出海轉化過剩產能,離不開本土化深耕。

  王越:不管是歐洲或美國,或在「一帶一路」沿線、東南亞、周邊國家對這項業務的需求顯著。雖然當地原有相關服務提供者及政府監管部門可能會有一定適應期,甚至對國外競爭者進入市場有牴觸,但毫無疑問這個需求的便利性、發展大方向勢不可擋。所以民眾會去解決最終市場是否能開放,盈利空間存不存在的根本性問題。所以,我覺得對內對外都應該把陣地儘快轉移起來,因為這些過剩的產能,在國內相對落後的地區、在「一帶一路」的沿線也好,其實是先進的產能,是社會發展的新動力。

相關焦點

  • 共享單車打響三、四線城市掠奪戰 Hellobike彎道超車
    共享單車打響三、四線城市掠奪戰 Hellobike彎道超車 資本的熱捧, 摩拜、ofo、Hellobike等共享單車開始了瘋狂的城市擴張戰火甚至已經從一、二線城市逐步向三、四線城市滲透。
  • 北京開展共享單車專項治理行動 重點治理問題集中區域
    此次專項行動將城市空間的公共區域作為治理範圍,重點是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騎行量較大且問題較集中的區域:一是長安街及其延長線、平安大街等城市主幹道,二、三、四環城市環路及其輔路沿線以及道路橋梁和橋下空間等;二是軌道交通車站、公交車站、交通樞紐及北京站等交通場站及其周邊;三是奧林匹克公園、南鑼鼓巷等旅遊景區;四是金融街、CBD、三裡屯、上地軟體園等重點商圈,確保交通環境安全有序、市容環境乾淨整潔
  • 共享單車運維講荒誕故事:在錦州投放時提前申請警方保護
    從滿布鋼筋水泥森林的一二線城市,共享單車的蹤跡穿過山河,甚至來到四川盆地的某個小縣城。行業創立之初就面臨的問題在下沉之後尤為突出——人為的惡意佔有、倒賣、破壞,已成為共享單車的日常。北京五環外,有人將100多輛單車割斷鎖拉到河北販賣;東北錦州,投放自行車時須提前申請警方保護;在四川中部,有一條河每天都能撿到嶄新的自行車……
  • 共享電單車重蹈覆轍:新車投放半年就進「墳場」
    2017年1月初,「7號電單車」在深圳南山區投放400輛共享電單車,落地首日即被交管部門責令收回;2017年2月14日,小蜜電動單車在北京10號線北段部分站點附近投放50輛共享電單車,北京海澱交通支隊緊急約談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要求將投放車輛全部收回;2017年3月,電斑馬在北京朝陽東三環一帶投放約
  • 3.5億臺電單車,一天10億次出行需求,滴滴闖入共享電單車新戰場?
    據易觀數據,截至目前,超21個城市暫停新車投放、超39個城市出臺網際網路自行車監管細則,行業進入規範化發展階段。這也意味著共享單車已經步入存量市場。城市空間和資源有限,能將現有的單車流量高效變現自然是好,但企業的注意力也難免會被看起來更「酷」的故事吸引。
  • 雙雄相爭的共享單車市場,優拜何以獲得新一輪融資?
    另一方面,優拜還將為這批單車裝上智能鎖,你在騎行途中可隨時隨地、多次停車上鎖等待,最終找到固定停車樁再還車就行。此外,優拜還要做一件很機靈的事。它在接入有樁的同時,還會在當地投放一批無樁優拜單車。不難看出,背後的野心在於將二者結合,快速佔領渠道下沉後的市場。這麼做「撿著了」兩個便宜。第一個便宜是,有樁單車在三四線城市存在優勢。
  • 危機重重下的共享單車寒冬
    北方單車騎行率的下降只是「寒冬」的冰山一角。共享單車三重危機之一:暫停新單車投放今年7、8月份開始,北京、上海、杭州、廣州、南京、深圳等城市先後發聲禁止新增共享單車投放,「野蠻生長」階段告一段落。從環保、便民到影響城市市容和正常生活秩序,越來越多城市對共享單車進入的政策變得嚴苛起來。
  • 合肥官方版共享單車投放8萬輛 附共享單車使用方法及站點設置
    合肥官方版共享單車根據相關的文件顯示,合肥公共自行車將統一建立服務網點管理亭,設計色調樣式與合肥城市環境風格相協調,統一、整潔、美觀。合肥官方版共享單車站點:包河區根據包河區公共自行車服務點布局方案(啟動區),該區計劃投放10000多輛公共自行車,從合肥北部的包公街道一直到南部的大圩鎮,均有布點。此次共有蕪湖路街道、包公街道、常青街道、望湖街道、淝河鎮、經開區(駱崗街道)、大圩鎮等地設有公共自行車服務點,從布局圖直觀來看,蕪湖路街道、包公街道最為密集。
  • 共享單車在淄博要縮減7萬輛 濟寧臨沂仍有大量投放
    原標題:共享單車在淄博要縮減7萬輛,而濟寧臨沂仍有大量投放即便在此背景下,省內城市仍有嘗鮮者企圖分一杯羹。近日,滴滴旗下共享單車品牌青桔單車進入濟寧和臨沂市場。調查顯示,「免押」是新一輪爭奪戰的「開道武器」,個別城市縮減投放量,僅是個案。
  • 【社會新聞】民族品牌共享單車2017簡顧——日本篇
    而在資本市場低迷的2016年裡,曾經一枝獨秀、屢獲融資、迅速在一二線城市蔓延的共享單車,在2017年裡又表現如何呢?2017年伊始,共享單車延續2016年橫掃大江南北的強勁勢頭,被譽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陸續騎進海外市場。既有在英國曼徹斯特和牛津的受捧景象,也出現了新加坡、美國舊金山和澳大利亞等地的水土不服。
  • 北上廣的馬路,不讓電單車共享
    截至8月21日,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今年共新增(全部企業狀態)共享兩輪相關企業近1200家,其中,上半年相關企業註冊超過700家,是2019年上半年註冊量的24倍。和當初共享單車主要在一二線城市競逐相比,這次的戰場也發生了改變。由於北上廣等城市,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動單車,於是,共享電單車的投放地,是更多的二三線城市,甚至縣鎮的街頭。
  • 一度沉寂的共享電單車 為什麼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其近期發布的財報也顯示,二季度已向市場投放電單車30萬輛,這也說明,此前傳聞的美團重金加碼共享電單車的消息,並非空穴來風。而另一方面,有公開數據顯示,巨頭哈囉出行早在2017年即已進入兩輪車共享業務,目前僅電單車業務即已覆蓋超過300個城市。佔據的市場份額約達到70%。據了解,其助力車業務已經成為哈羅的現金奶牛。
  • 共享電單車有哪些品牌?
    2018年,哈羅品牌升級為「哈囉出行」,從共享單車服務商轉向專業移動出行平臺的全新發展。從哈囉出行的官網可以看到,除了哈囉單車,還新增了哈囉助力車、哈囉電動車、哈囉順風車、哈囉景區車等多個產品線。其中哈羅助力車業務發展勢頭相當猛烈,據了解現已經入駐100多個城市,車輛投放已超過35萬。楊磊,Hellobike創始人&CEO,愛代駕CEO,連續創業者。
  • 群雄逐鹿的共享電單車市場 看騎電單車如何「出圈」?
    截至2020年12月,騎電單車已投放至全國近200個城市,累計服務用戶超過1000萬。在此基礎上,2020年騎跡科技啟動了「千縣啟航」,意將共享電單車覆蓋到全國千餘縣城,為當地居民提供安全高效、綠色的出行方式。
  • 共享電單車VS共享單車,兩輪共享出行賽道有了哪些進步
    需求還是那個需求,單車早已不是那個單車  作者|小姿  共享出行,近幾年火遍了大江南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你眼裡的共享單車還停留在摩拜、ofo這種人力共享單車時代嗎?  自2016年,共享電單車開始興起,並在眾多一二線城市開始投放運營。
  • 用電子圍欄拴住共享單車?實測:有沒有都一樣
    共享單車改變了人們「最後一公裡」的出行方式,然而隨著單車數量越來越多,各類被隨意停放的單車搶佔了人行道、機動車道,包圍了公交車站、地鐵站。「這些單車本來是一個便民工程,我們不能把它變成擾民工程了。」一位用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道。北京東城區崇文門、朝陽區三裡屯、通州等地先後成為共享單車電子圍欄的試點地,其中崇文門試點還要求共享單車企業現場派駐運維人員。
  • 能投放多少共享單車?看考核 合肥將首次對共享單車服務質量進行考核
    記者從合肥市共享單車服務質量考核委員會了解到,合肥市最近將根據交通運輸局、城市管理局、公安局《關於印發〈合肥市共享單車服務質量考核辦法(試行)〉的通知》(合交客管〔2020〕104 號)要求,首次對共享單車服務質量進行考核。
  • 有證"病車"難拋棄好車無路難入局 西安共享單車問題如何破
    而此時,又有哈羅等新的單車品牌闖進西安市場,後來者又是哪來的勇氣?運營背後有何迷局?去年共享單車瘋狂搶佔市場,西安一度達到70萬輛,去年9月西安要求暫停投放單車。如今「禁止投放令」出臺一年多,單車從70萬輛減少到50萬輛,市民「找好車難」「用好車難」的感受越來越深。
  • 蕪湖共享單車面臨新「考題」
    在蕪湖,共享單車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擠佔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亂停放、長時間無人清理等問題。如今,部分企事業單位甚至已禁共享單車駛入。  「單車總量已向有關部門報備,不再投放。」多家單車企業負責人稱,將加強共享單車後期管理,規範放置,及時處理不文明亂象。  扎堆的單車  「北京路怎麼新增了這麼多共享單車!」
  • 共享單車超額投放為何剎不住?業內:違規成本太低
    挨罰後企業仍在違規投放  共享單車超額投放究竟有多嚴重?記者進行了街頭調查。用手機打開「北京公共自行車」微信公眾號,點擊進入「共享自行車掃碼核查」,只要對準路邊單車上的開鎖二維碼「掃一掃」,就能識別車輛是否為違規投放。交通部門開設此功能是為了方便日常核查,普通市民掃出違規車輛也可進行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