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戰鬥仍在持續中。全國各地各大中小學校在教育部「停課不停教、不停學、不停管」的政策指導下,正在積極開展線上教育教學活動。
為解決學校在線上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聯合曉羊教育集團、北京聖陶教育發展與創新研究院傾情推出「公益助「教」,在線講「學」」 在線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系列公益課程,邀請在線教學設計、教務管理、學科教研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學校管理者、教研員以及一線教師,從在線校本教研組織與管理、課堂教學與管理、教學技能評價與考核等角度,幫助校長、老師切實有效地解決在線上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第四講主題《一個線上「網管」的自我修養》。主講嘉賓逄志偉,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觀看第四講課程視頻
↓↓↓
(本文根據課程視頻整理,略有刪減調整)
今天在理論上我會講的少一些,因為前幾期的專家老師講了很多都很好大家可以看回放,我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我做網課的親身經歷和總結感觸。相比於傳統課堂,在線教學在形式上轉型很容易,傳統課堂是粉筆、黑板、板書,現在是利用網絡進行教學。但是線上教學不是簡單的複製線下課,首先理念要轉變。考慮到學生、網絡、課程排布等問題,教學時間可以相對零散一些,畢竟直播上課很難與學生直接互動,白天講一部分,收集學生的反饋,晚上做答疑和另一部分直播,這樣教學時間零散,學生也更方便。
很多直播軟體操作界面較複雜,老師上課時間有限,不能花太多的時間在操作界面上,儘量選擇簡單快捷的軟體。
1.受眾分析
上網課的時候,需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受眾是誰,是科普大眾,還是精優學生,或者是後進生...2.傳播形式
直播還是錄播?兩種形式都可以,根據現狀與需求進行選擇,涉及的對象不同選用的傳播方式不同。
3.課程設計
所謂智慧課堂,相對以前最簡單的粉筆、黑板,就是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在重構原有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過程、教學評價的基礎上,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信息技術和相關設備,支持學生開展探究及問題解決,最主要的還是想辦法傳送知識。教育的本質是把知識傳遞給學生,這與知識信息極度相關;網際網路的本質是信息的傳遞和交換。兩者加在一起,智慧課堂這個概念就這樣被提出來了。所以手段變了,所有的內容都要跟著變化。關於課堂交互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線上教學的互動不再是即時的。學生對著攝像頭不動,老師以為學生卡了也就不會叫他回答問題了。比如美術課堂可以用圖文音頻專欄;英語、語文的背誦可以考慮語音Live直播;視頻直播講解,手寫板加持更適用於數學、物理等需要體現思維步驟的學科.
總體原則:簡單省事。
互動模式有課前互動、留言互動、搶答互動、詢問和練習。交互方式要借鑑組合,交互頻率儘量不要太多,中間稍微調動一下氣氛,在適當時候留出作答時間。同時直播的時候要錄屏,提醒學生回看以便鞏固知識點,老師自己也可以回顧課堂交互效果,以便更好地進行答疑輔導。課後反饋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內容,最主要的是管理。課堂一般問題不大,課後反饋才是老師和學生比較頭疼的問題。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學方式之一,近幾年已經在北歐、北美等很多國家的學校被廣泛採用,美國每年有上千所學校使用PBL教學取代傳統教學。
項目式學習不僅能鍛鍊中小學生的創造力、團隊合作能力、領導力、動手能力、計劃及執行項目能力,更能讓他們更早、更深入的面對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看到這裡您一定想知道:
風靡全球的項目式學習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如何開展項目式教學?
有哪些好用的項目式學習平臺和工具?
今晚「公益助「教」,在線講「學」」在線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系列公益課程第五講將邀請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移動學習」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副主任馬寧老師分享課程《混合式理念下的項目式學習》。馬老師將提供五種混合式理念下的9個具體的項目式學習案例,以及項目式學習設計思路、平臺和工具,希望幫助老師們更好地理解、學習項目式學習,在日常教學中更好地開展項目式教學。第一期公益在線課程共六講
2月26日-3月2日
每晚7:30
準時開講
課程結束後,我們將對課程乾貨進行整理、發布,請大家持續關注公眾號動態哦!
往期精彩回顧
↓↓↓
本文系微信公號「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ID:zgc-mtb)」原創文章,編輯後增加的部分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原創文章及原創圖片版權歸屬本公號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轉載請公號後臺留言聯繫授權,並在轉載文中註明作者及簡介、來源公號「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ID:zgc-mtb)」、原文連結,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