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烘豆師」的自我修養

2021-02-07 解憂咖啡慢生活


作為一個咖啡豆烘豆者,需要具備三個方面的素質:


1、理論知識

2、烘焙手法

3、烘焙架構 


一、理論知識


其本質是科學,烘焙當中的一切都可以被科學解釋,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被化學世界組合在一起。


一次烘焙的過程僅在10多分鐘就可以完成,每個階段的化學變化都是複雜的,討論起來很困難。比如產生無數種風味物質的「梅納德反應」,至今還沒有完全的被解釋出來。


但是依循科學的態度去學習,我們會對我們解決烘焙中的很多問題有很大幫助。咖啡烘焙是一門雜學,在這個過程你將有可能接觸到很多學科:


包括:物理學、化學、熱力學、熱傳學、流體力學、壓力學、材料學、電學、生物學、植物學、種子學、細胞學、地球科學、大氣學、土壤學……


這是要成為科學家的前奏嗎?這些的確多多少少都會與烘焙有關係。


總之學習烘焙的道路上,知識能多學一點就多學一點,因為足夠的知識儲備,可能會對你後面遇到的問題幫助很大。



二、烘焙手法


手法的本質為經驗,是建立在一次次烘焙上的,不論成功或失敗,都是積累。烘焙中每個參數的應用,都是被經驗修正的結果。每一次調整都是經過經驗給予的條件反射,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


烘焙時的每項操作,也都依著經驗,比如何時調火力?何時調風門?何時取樣?何時出豆?脫水時間過長如何修正?轉黃太快如何修正?香氣不夠怎麼修正?等等,這些都是要依靠經驗累積出來的。


許多烘焙師並沒有科學基礎,卻能成為名師,那就是很長的時間和操作經驗積累出來的。



三、烘焙架構


架構是具有藝術性的一種邏輯思維,所以建立起來自己的一套烘焙架構相當必要,也非常有趣,因為往往你的架構是獨一無二的。在不斷成長過程中,只有你自己能一次次的自我修補或重建它。因為最後它將建立起你自己獨一無二的烘焙風格。


這個過程中,你要知道自己在風味中的追求的是什麼?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烘豆機,因為每臺烘豆機也都是有自己的個性的,當人機合一時,對豆子風味走向就會遊刃有餘的多。


其實一個烘焙師的個性特質、人性歷練、生活品味,甚至是某個瞬間的想法或靈感,都會在烘焙中體現,這是一個神奇的過程。


和成熟一樣,烘焙也是會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慢慢改變,或好或壞,這取決於烘焙者對咖啡鑑賞能力的提升。



理論知識、烘焙手法、烘焙架構 ,三者關係是緊密結合的。要論一個烘豆師的自我修養,這三內容缺一不可。


只有理論知識的烘豆者,屬於紙上談兵;只有烘焙手法的烘焙者,缺少了點內涵和靈魂;只有烘焙架構的烘豆者,那應該只是個行為藝術家吧 O(∩_∩)O。


你若是個對咖啡烘焙感興趣的小夥伴,肯定看到這裡不解渴,那麼,請耐心等待我的下期分享,我會介紹一些實用且有效的學習方法。


………………  分割線  ………………


嗨!歡迎來到「烘豆豬」的咖啡世界!


我有咖啡,你有想對我說的故事嗎?我是咖啡烘豆豬!一個經歷豐富,興趣廣泛,安靜做咖啡豆烘焙的大叔。期待連結各種有趣靈魂的你。


大學時代玩樂隊、創辦文學社、兼職夜店DJ、2008年雲南開酒吧、2010年幹網絡公司、2012年運營自媒體……期間做過樓盤銷冠,幹過房地產營銷策劃、也踏實在大國企上過班、也做過好幾個行業的倒爺……人生起起伏伏過後,慶幸還有個自己的諮詢公司一直做到了現在。


再後來我結緣了自己目前三個愛好:咖啡、有聲朗讀、話劇,2017年老婆辭職想自己做點事,我們最終選擇了共同喜愛的咖啡。


因為咖啡真正讓我從喧囂中把心靜了下來,空閒時候我喜歡讀書,配音,偶爾還上臺演演話劇,品品咖啡,生活平靜且有樂趣。


近20年的成長曆程,讓我追求內心的充實和精神世界的豐腴,所以我期待與各種有趣的靈魂連結,一起告別內心的孤單,一起快樂生活。


歡迎掃碼加我個人微信!


相關焦點

  • 1000個咖啡烘豆師,是1000「哈姆雷特」
    至今為止,小編接觸過的每一個咖啡烘焙師都給我留下不同的印象,包括他們的烘好的咖啡豆也是如此。雖然他們統一稱之為 咖啡烘豆師,但卻各自走在「獨屬於」自己的那條康莊大道上。在接觸了許多烘豆師之後,要說印象最深刻最有代表性的小編覺得大概有三類人:第一類:他們本身就是咖啡師或者咖啡從業者、咖啡賽事選手每天反覆與咖啡打交道,自身技能或品鑑水平已經達到相對較高的程度,那麼為了更好的呈現出自己想要的咖啡豆風味
  • 希望成為頂尖烘豆師?今年夏天讓你夢想成真!
    「國際大師班」線上課邀請奧登出馬教烘焙,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將我們對頂尖線上課的開發向前推進一大步,以世界一流的烘豆師來教烘豆,如同請村上春樹來教寫作,一樣具有啟發性與國際視野。但我們內心明白,僅僅奧登還是不夠。烘焙的世界何其遼闊,再厲害的烘豆師,也無法窮盡烘焙中所有的問題與挑戰,除了理論與科學,烘焙中還有極大一部分,屬於風格、想法、經驗與烘焙目標。
  • 論架構師的自我修養
    所以,現狀就是:架構師是一個很難做好的職業。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又是一個非常容易混的職業。(當然,混是另一種需要持續修煉的高端技能。)因此,架構師也是特別需要強調自我修養與職業道德的職業。什麼是架構?什麼是架構師?對於架構的定義,有很多種,我比較同意的一種定義是:「架構是一組關鍵決策」。
  • 烘豆過程中常見的6大瑕疵豆,以及如何避免?
    * baked coffee只能通過品嘗來辨別2|Underdevelopment 發展不完全發展不完全的豆子往往會有「青草味兒」,缺少焦糖香氣。當烘豆師想要進行淺烘時,有時會發生發展不完全的情況。這時,需要烘豆師稍微調整烘焙曲線。
  • 愛豆的自我修養:肖戰設計IT技術流,李現為河神考潛水證有多拼?
    不得不說,大家喜歡這兩個愛豆是有理由的,論愛豆的自我修養,這兩位真的很優秀!先說說寶藏男孩肖戰,如果沒有成為明星,也註定會被關注到的男孩啊!肖戰8歲開始學習繪畫,非常厲害。私下的穿搭也很好看,男友力十足!
  • 自己在家烘咖啡
    不想投入太高,或者先試試再說,不妨先買一個價格低一些容易操作的;如果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信心,那就一次到位買一個科技含量高,同時價格可能也會高一些的,畢竟比重複投資來的划算些。我自己買了一臺GENE CAFE3D熱風式,經過將近一年的學習、練手,有了一些心得。
  • 一個父親的自我修養
    以這種方式開始一個爸爸的自我修養,咀嚼回味人倫之愛,理性復盤教育得失。願堅持有空寫一點,到老來無事,與娃他媽一起翻看。昨日晚到北京出差,被子熱折騰到凌晨一點多睡著,昨晚11點睡,但今早5點就醒了。在家每天跟柱睡總是能香甜酣暢,每次出差卻經常失眠。
  • 烘焙為生豆注入生命力
    如果遇上了質量很好的生豆,真的會讓人感到興奮,還會激發烘豆者的好奇心,忍不住想立刻動手烘豆,但這只是對生豆本身的感受而已。咖啡的味道和香氣要經過烘豆這道工序,才能完全發揮出來。生豆從青綠色(green)的到接近黑色(black)變成熟豆,這個過程就可以看到豆子各種變化,有時候我會很享受這個過程,但難免也會有所失望。
  • 改良烘豆機就像改汽缸
    在全球咖啡產業裡,臺灣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要角,咖啡在臺灣已經是一個800億元產值的產業,英國媒體BBC評選全球六大咖啡城市中,臺北跟墨爾本、哈瓦那、維也納、西雅圖、羅馬並列,世界四大咖啡賽都有臺灣人拿下冠軍,全臺灣有1.5萬家咖啡店,許多創業者在此致富,讓臺灣成為了全世界咖啡店密度最高的國家
  • Aillio智能烘豆機讓人人都能享有好咖啡
    致力打造IoT咖啡烘豆機的創業公司Aillio耗時兩年構建產品原型,創辦人暨執行長Jonas Lillie於受訪時分享,在產品研發階段,團隊秉持定製化設計理念、強調咖啡品質維護,並投注相當大的成本與心力在烘豆機的製造。
  • 咖啡小白的完美烘豆體驗,一鍵全自動操作
    一杯咖啡的風味,60% 來自生豆,30% 取決於烘焙,最後 10% 才是衝煮。 烘焙是咖啡的關鍵,通過烘烤溫度時間的變化,產生不同香味。
  • 烘焙乾貨 | 智烘烘焙機使用技巧篇(上)
    智烘S7pro立式鍋爐熱風溫度最高能達400多度,可使生豆短時間內裡外均勻受熱。 ▼二.輻射熱的誤解和理解四.用溫度探針測溫的局限性烘焙機顯示的溫度對於烘焙師來說是參考意義比較大的數值。但不是所有烘焙師都認同此觀點。往往溫度的準確性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溫度探針位置。烘焙過程中重點關注的溫度,其顯示的是豆表面溫度和熱風溫度一定比例下的數值。
  • 深入咖啡工作室 體驗烘豆 品嘗手衝 鏡頭全記錄
    - 咖啡工作室外拍 - 從生豆到一杯手衝 一杯咖啡在出品之前,要經歷挑生豆、烘焙、測試等一系列工作。烘焙師是要根據生豆特性、個人技藝和想法,努力烘出不同風格的豆子,調出一條專屬的烘焙曲線。
  • 臺灣路易莎咖啡創始人 大學時靠便當盒烘咖啡豆
    中國臺灣網8月15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路易莎咖啡平均價50元新臺幣(折合人民幣11元),主打親自烘豆  走進路易莎位於五股的1650平方米的中央工廠,140公斤的烘豆機高溫運轉,董事長黃銘賢早習慣被咖啡豆烘得汗流浹背,他拿著生豆介紹:「我有3個獵豆師,在島外幫我找豆子寄回臺灣,所以莊園豆我是直接跟產區買,像衣索比亞的耶加雪夫就是從我大量進豆以後,臺灣才開始流行。」
  • Coffee Review 記錄保持人:「為什麼烘豆師一定要上這門課?」
    2016 世界烘豆冠軍 Alexandru Niculae 在今年三月《烘焙家》上海烘豆課開宗明義點出,好的咖啡,45% 來自生豆。要成為一名傑出的烘豆師,深入了解生豆是提升自我層次,無可迴避的第一要務!我們深以為,要做出好咖啡,不能不了解豆種,也不能對處理法一無所知。
  • 劉詩詩劇中繃腳 網友:一個芭蕾舞者的自我修養
    劉詩詩劇中繃腳 網友:一個芭蕾舞者的自我修養 時間:2019.04.12 來源:鳳凰網娛樂 分享到:
  • 尋豆師,找尋咖啡豆的本色
    在我的眼裡,咖啡世界裡,最迷人、最浪漫,也是最危險的職業就是尋豆師。所謂尋豆師,就是在咖啡產季裡深入咖啡莊園和農場,在無數樣品中,尋找高質量的精品咖啡,並將這些咖啡帶到各自國家的人。在咖啡的世界裡,尋豆師,杯測師,烘焙師,咖啡師,從上遊到下遊,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向消費者們傳播和分享著來自精品咖啡的魅力。作為尋豆師而言,對市場的洞察和對消費者喜好的把控這兩方面是比較重要的,畢竟尋豆師們不僅僅是需要具備對生豆的鑑賞能力,更主要的是對精品咖啡市場總體規劃的理解,更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和訓練。
  • 論:一個家長暑期的自我修養
    導語近期,常州各個中小學陸續放暑假啦~如何讓家長度過一個不糟心、不崩潰、不罵街、歲月靜好、端莊文雅的暑假呢?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一個家長暑期的自我修養。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論:一個家長暑期的自我修養。
  • 走入陽明山森林裡的咖啡秘境——CAMA COFFEE ROASTERS豆留森林
    陽明山是臺北人的後花園,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就能瞬間從車水馬龍的繁忙都會,來到蟲鳴鳥叫的綠意山林,山是如此親近而溫柔,總能讓人短暫地投入自然的懷抱,放空一回。以綠色呼喚美好想像而隱身在陽明山仰德大道一隅的豆留森林,老樹、竹林、綠地等自然花草環繞著和風老屋,散發一派恬靜、舒心,有著幾分宮崎駿電影《龍貓》裡的情調,讓原本在都會裡已成慣性的快節奏步調,在一踏進大門後,便不自覺地緩慢下來,因為好想在森林裡散散步,好想大口「森」呼吸,好想坐在庭院發呆……這樣發自內心的「好想」,原來是對於生活的真實渴望,這才發現綠色植物、美好空間有這這樣的奇妙作用
  • 【 原 產 地 烘 焙 系 列 】巴 西 特 輯
    我不確定你們是否知道,在巴西,我們是不能從其它國家進口咖啡的,只能烘巴西豆。所以對巴西人來說,這支豆子是比較陌生的。" Hugo 指出說他希望可以烘出豆子的花香風味,同時保持豆子的乾淨度,這就要控制發展時長。「我和這支豆子的種植者認識有 4 年了,並且在過去的三年一直有烘他們家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