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咖啡豆烘豆者,需要具備三個方面的素質:
1、理論知識
2、烘焙手法
3、烘焙架構
一、理論知識
其本質是科學,烘焙當中的一切都可以被科學解釋,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被化學世界組合在一起。
一次烘焙的過程僅在10多分鐘就可以完成,每個階段的化學變化都是複雜的,討論起來很困難。比如產生無數種風味物質的「梅納德反應」,至今還沒有完全的被解釋出來。
但是依循科學的態度去學習,我們會對我們解決烘焙中的很多問題有很大幫助。咖啡烘焙是一門雜學,在這個過程你將有可能接觸到很多學科:
包括:物理學、化學、熱力學、熱傳學、流體力學、壓力學、材料學、電學、生物學、植物學、種子學、細胞學、地球科學、大氣學、土壤學……
這是要成為科學家的前奏嗎?這些的確多多少少都會與烘焙有關係。
總之學習烘焙的道路上,知識能多學一點就多學一點,因為足夠的知識儲備,可能會對你後面遇到的問題幫助很大。
二、烘焙手法
手法的本質為經驗,是建立在一次次烘焙上的,不論成功或失敗,都是積累。烘焙中每個參數的應用,都是被經驗修正的結果。每一次調整都是經過經驗給予的條件反射,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
烘焙時的每項操作,也都依著經驗,比如何時調火力?何時調風門?何時取樣?何時出豆?脫水時間過長如何修正?轉黃太快如何修正?香氣不夠怎麼修正?等等,這些都是要依靠經驗累積出來的。
許多烘焙師並沒有科學基礎,卻能成為名師,那就是很長的時間和操作經驗積累出來的。
三、烘焙架構
架構是具有藝術性的一種邏輯思維,所以建立起來自己的一套烘焙架構相當必要,也非常有趣,因為往往你的架構是獨一無二的。在不斷成長過程中,只有你自己能一次次的自我修補或重建它。因為最後它將建立起你自己獨一無二的烘焙風格。
這個過程中,你要知道自己在風味中的追求的是什麼?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烘豆機,因為每臺烘豆機也都是有自己的個性的,當人機合一時,對豆子風味走向就會遊刃有餘的多。
其實一個烘焙師的個性特質、人性歷練、生活品味,甚至是某個瞬間的想法或靈感,都會在烘焙中體現,這是一個神奇的過程。
和成熟一樣,烘焙也是會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慢慢改變,或好或壞,這取決於烘焙者對咖啡鑑賞能力的提升。
理論知識、烘焙手法、烘焙架構 ,三者關係是緊密結合的。要論一個烘豆師的自我修養,這三內容缺一不可。
只有理論知識的烘豆者,屬於紙上談兵;只有烘焙手法的烘焙者,缺少了點內涵和靈魂;只有烘焙架構的烘豆者,那應該只是個行為藝術家吧 O(∩_∩)O。
你若是個對咖啡烘焙感興趣的小夥伴,肯定看到這裡不解渴,那麼,請耐心等待我的下期分享,我會介紹一些實用且有效的學習方法。
……………… 分割線 ………………
嗨!歡迎來到「烘豆豬」的咖啡世界!
我有咖啡,你有想對我說的故事嗎?我是咖啡烘豆豬!一個經歷豐富,興趣廣泛,安靜做咖啡豆烘焙的大叔。期待連結各種有趣靈魂的你。
大學時代玩樂隊、創辦文學社、兼職夜店DJ、2008年雲南開酒吧、2010年幹網絡公司、2012年運營自媒體……期間做過樓盤銷冠,幹過房地產營銷策劃、也踏實在大國企上過班、也做過好幾個行業的倒爺……人生起起伏伏過後,慶幸還有個自己的諮詢公司一直做到了現在。
再後來我結緣了自己目前三個愛好:咖啡、有聲朗讀、話劇,2017年老婆辭職想自己做點事,我們最終選擇了共同喜愛的咖啡。
因為咖啡真正讓我從喧囂中把心靜了下來,空閒時候我喜歡讀書,配音,偶爾還上臺演演話劇,品品咖啡,生活平靜且有樂趣。
近20年的成長曆程,讓我追求內心的充實和精神世界的豐腴,所以我期待與各種有趣的靈魂連結,一起告別內心的孤單,一起快樂生活。
歡迎掃碼加我個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