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手改賣咖啡年賺五千萬!改良烘豆機就像改汽缸

2020-12-25 四川人在香港

在全球咖啡產業裡,臺灣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要角,咖啡在臺灣已經是一個800億元產值的產業,英國媒體BBC評選全球六大咖啡城市中,臺北跟墨爾本、哈瓦那、維也納、西雅圖、羅馬並列,世界四大咖啡賽都有臺灣人拿下冠軍,全臺灣有1.5萬家咖啡店,許多創業者在此致富,讓臺灣成為了全世界咖啡店密度最高的國家。

之前我們講過商業模式的創新,今天要再講一家利用商業模式進行產業升級的零售消費商「赫曼咖啡」,這家公司立足新竹,每年賣掉超過五千萬新臺幣咖啡豆,十多年前就透過商業模式創新,把咖啡機賣進一般家庭,今年正在擴張賣場和烘豆設備。咖啡產業的建立,是靠一個一個這樣的商人,紮實地創造出來。

轉戰咖啡事業的修車師傅

赫曼咖啡的創辦人王進忠,20年前投入咖啡事業時,是機車行修車師傅,一點也不懂咖啡,他從小在家裡的機車行改裝機車,到了27歲時想開闢自己的事業,於是自行創業。為何選上咖啡?進忠告訴我:「喝咖啡的人好像中了毒癮,一天沒喝全身不對勁,到處找咖啡,我知道這個生意一定可以做。」

經商之人往往能從簡單的事情上嗅出商機,這個判斷使赫曼咖啡成為最早打進臺灣家庭的咖啡廠商之一。進忠一開始是做「投幣咖啡機」起家,在大賣場、辦公大樓裡放咖啡機,投幣就能現衝,一杯15到20元價格。當時臺灣的咖啡人口正在增多,一做竟然有不錯利潤,「拉開投幣箱,一臺咖啡機一個月賣了一萬多塊。」販賣機讓他在咖啡產業裡站穩了腳步。

當消費人口到達一定數量,產品就有分眾化、精緻化的基礎,這也是發生在赫曼咖啡的事情。投幣咖啡機做了快十年,在距今11年前,進忠認為高價位咖啡產品的市場時機來了。當時臺灣的超商開始賣咖啡,到處喝得到平價咖啡,有足夠消費力支持,他就準備挑戰精品咖啡豆生意,目標開拓半磅350元的精品豆市場。消息一出,同業譁然,大家都不太相信這個價位可行。

精品咖啡豆通常賣給咖啡館,後進者不容易打入,進忠認為家庭才是空白的潛力市場。問題是,一般人家裡並沒有咖啡機,該怎麼把咖啡豆賣進家庭?

「買書送家教」 1分鐘內抓住顧客的心

進忠笑說,這個問題「是別人幫他解決的」。一日正在苦思商業模式,家裡來了一個賣英文參考書的業務員,業務員推銷了一套標價十萬元的參考書,並且說買了這套書後,會有英文老師上門來給孩子上課,所有費用都可以分期,只要填好「個人消費信用貸款」,每期付少量貸款,客戶無須一次付出大量費用,就可以擁有套書和家庭教師服務。

這個業務員給了進忠很大靈感,「買書送家教」聽起來比上補習班厲害多了,明明家教是很貴的服務,卻用便宜的書來包裝,感覺買了便宜的東西,卻得到貴的服務,有超值的感受。

於是進忠設計出有類似超值感受的訂價模式,赫曼咖啡成了臺灣最早「買咖啡豆送咖啡機」的廠商,消費者家中沒有咖啡機沒關係,只要買豆子就送咖啡機。赫曼咖啡的鎮店產品就是一次24期咖啡豆,每個月付2800元,訂豆子送咖啡機。

新穎的行銷模式讓人好奇,人人聽到「買豆送機」都會停下來聽聽看他要說什麼,「你第一分鐘就要吸引住客戶,一分鐘內講的slogan最重要。」買豆送機模式大受歡迎,進忠的「產業升級之路」就靠創新的商業模式走了下來,他從銷售平價販賣機咖啡轉型為高價精品咖啡豆商人。

從改裝機車到改裝烘豆機

最有趣的是,他早年在機車行改裝機車的經歷,竟然在精品豆生意派上用場。因為赫曼咖啡館賣的豆子是自己烘焙,為了讓豆子不染上烘豆機排出的煙氣而變味,一般的作法是抽出排煙。然而一旦抽出排煙,火力可能不夠,豆子裡的水分如果烘不幹,就會有酸味,「咖啡本質是水果,烘豆就是讓果酸焦糖化,如果沒烘乾,你就會感受到咖啡原來還是個水果,有果酸味。」進忠解釋,但是如果把火力加大,又很容易把豆子燒焦。

不過改裝機器是他從小最熟練的工作,改裝烘豆機是第一個跳進他腦海的反應,「這跟以前把汽缸改大一樣,汽缸不能直通排氣管,要有回壓設計,馬力才能出來。」用改裝機車的經驗,他也改裝了烘豆機,赫曼咖啡館的烘豆房裡面有長長的排氣回管,排出的煙氣好像烤麵包香。

他的兩臺超大型烘豆機24小時運轉,產量已經不夠用,跟不上訂單成長速度,下半年進忠打算搬到更大的場地,擴大烘豆產能,並且增闢體驗式觀光空間,不只喝咖啡、訂豆子,消費者還可以在場館裡體驗烘豆,製作咖啡、手衝,自己玩咖啡,製作專屬產品。

臺灣的咖啡文化從無到有,最早喝咖啡是菁英人士的休閒活動,後來平價咖啡普及,人人愛喝,到了後來開始有咖啡玩家,自己買咖啡機,磨豆機在家煮咖啡,甚至有小型烘豆設備,養出了龐大的咖啡人口、頂尖咖啡師、冠軍咖啡豆,成為一個龐大產業。

一個產業的建立,人在改變產業,產業也在改變人。咖啡成為產業的過程中,有許多像王進忠這樣的商人,一步一步用商業的方法建立起事業,造就了臺灣特殊的咖啡文化。

相關焦點

  • Aillio智能烘豆機讓人人都能享有好咖啡
    致力打造IoT咖啡烘豆機的創業公司Aillio耗時兩年構建產品原型,創辦人暨執行長Jonas Lillie於受訪時分享,在產品研發階段,團隊秉持定製化設計理念、強調咖啡品質維護,並投注相當大的成本與心力在烘豆機的製造。
  • 1000個咖啡烘豆師,是1000「哈姆雷特」
    至今為止,小編接觸過的每一個咖啡烘焙師都給我留下不同的印象,包括他們的烘好的咖啡豆也是如此。雖然他們統一稱之為 咖啡烘豆師,但卻各自走在「獨屬於」自己的那條康莊大道上。在接觸了許多烘豆師之後,要說印象最深刻最有代表性的小編覺得大概有三類人:第一類:他們本身就是咖啡師或者咖啡從業者、咖啡賽事選手每天反覆與咖啡打交道,自身技能或品鑑水平已經達到相對較高的程度,那麼為了更好的呈現出自己想要的咖啡豆風味
  • 咖啡小白的完美烘豆體驗,一鍵全自動操作
    一杯咖啡的風味,60% 來自生豆,30% 取決於烘焙,最後 10% 才是衝煮。 烘焙是咖啡的關鍵,通過烘烤溫度時間的變化,產生不同香味。
  • 一個「烘豆師」的自我修養
    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烘豆機,因為每臺烘豆機也都是有自己的個性的,當人機合一時,對豆子風味走向就會遊刃有餘的多。其實一個烘焙師的個性特質、人性歷練、生活品味,甚至是某個瞬間的想法或靈感,都會在烘焙中體現,這是一個神奇的過程。和成熟一樣,烘焙也是會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慢慢改變,或好或壞,這取決於烘焙者對咖啡鑑賞能力的提升。
  • 深入咖啡工作室 體驗烘豆 品嘗手衝 鏡頭全記錄
    - 咖啡工作室外拍 - 從生豆到一杯手衝 一杯咖啡在出品之前,要經歷挑生豆、烘焙、測試等一系列工作。烘焙師是要根據生豆特性、個人技藝和想法,努力烘出不同風格的豆子,調出一條專屬的烘焙曲線。
  • 希望成為頂尖烘豆師?今年夏天讓你夢想成真!
    不斷論證調整; 3、兩人對機器的理解都非一般,蔡治宇從玩家、改機出身,實驗精神旺盛,某種程度可以說是機械狂人,而郭毓儒這兩年開發自有品牌烘焙機,從設計到製造,是極為難得的對機械性能深入理解的烘豆師; 4、兩人表達能力都一流,郭毓儒沉穩而系統化,他的課件千錘百鍊,精益求精,蔡治宇口才便給,思考敏捷,對於烘焙的思考是多維度的; 5、這兩位老師友善溫和,不僅是良師
  • [原創]自己在家烘咖啡|家用熱風咖啡烘焙機FreshRoastSR500開箱試機
  • 臺灣路易莎咖啡創始人 大學時靠便當盒烘咖啡豆
    50元新臺幣(折合人民幣11元),主打親自烘豆,是臺灣平價連鎖咖啡店中,提供最多莊園級精品咖啡豆的品牌。  走進路易莎位於五股的1650平方米的中央工廠,140公斤的烘豆機高溫運轉,董事長黃銘賢早習慣被咖啡豆烘得汗流浹背,他拿著生豆介紹:「我有3個獵豆師,在島外幫我找豆子寄回臺灣,所以莊園豆我是直接跟產區買,像衣索比亞的耶加雪夫就是從我大量進豆以後,臺灣才開始流行。」
  • 烘豆過程中常見的6大瑕疵豆,以及如何避免?
    當烘豆師想要進行淺烘時,有時會發生發展不完全的情況。這時,需要烘豆師稍微調整烘焙曲線。技術上來說,這不屬於烘焙瑕疵,但通常只有在烘過的咖啡豆中才能夠發現Quaker豆。Quaker豆的顏色要比同一爐烘出來的咖啡豆更淺。如果不把它們挑出,將帶來乾燥、紙質和穀物的杯測風味。
  • 自己在家烘咖啡
    二是聽不到咖啡烘焙程度最關鍵的判別依據「一爆」「二爆」,這個很鬱悶,業界非常強調的咖啡豆爆裂聲,居然沒有,說起來像買了一個假機器! 我的「兵器」GENE CAFE 3D    河邊看柳  攝不過,我還是嘗試著按說明書的《指南》烘;按老師給的烘焙曲線烘;加上自己研究總結,聽不到爆裂聲(其實在安靜的時候,仔細聽還是可以聽到的),就反覆觀察,看顏色、嗅氣味……一年下來,總算可以烘出點「喝得成」的咖啡了。
  • 個人咖啡℃——關於咖啡烘焙⑤烘培曲線與相關認識
    烘豆的風味一致性是關鍵,專業烘焙師回應我們是需要記錄烘焙數據,而且是越多越好。只有根據你的烘焙曲線,並參照使用相同的燃氣和風門設置才能夠獲得風味的一致性,同時達到某個溫度的時間點以及方式就如同烘豆機內的溫度一樣重要。
  • 不做偽咖啡迷,咖啡烘焙知多少
    2了解熱傳導咖啡烘焙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理解熱傳遞是如何工作的。在典型的滾筒式烘豆機中,主要有兩個熱量傳遞方式:傳導 & 對流。在烘豆過程中,咖啡豆需要傳導和對流兩種方式獲得熱量來適當地發展風味。3一致性計劃烘豆時沒有單一的方法來確保烘焙一致性,但是有幾種方法可以增加獲得一致性的機會。
  • 咖啡烘焙其實就是確定烘焙度:三款生豆如何盲烘
    這就引出烘焙度確定的方法論:你真的關心過咖啡生豆的含水率、密度、水活性、粒徑分布嗎?或者,你常年累月的烘焙經歷裡有沒有自己的一套以上資料庫?我們自己資料庫的建立真正開始於2019年,初次實戰應用是在世界咖啡烘焙大賽的決賽現場(沒應用好,撲街了,只拿了個第六)。
  • 宅在家裡,享受自己烘咖啡豆的樂趣
    BeanBon家用咖啡烘豆機,讓你能體驗親自烘豆的樂趣,隨自己喜好決定烘豆時間與焙度,自由掌握養豆的節奏,喝得新鮮,喝得美味。並提供多種操作模式,以適合不同類型的咖啡愛好者,提供最適合的使用方式。精巧 120g 烘豆容量,正好滿足每個人一周衝泡咖啡的需求。只要在閒暇時花約十分鐘,便能快速完成一鍋新鮮現烘的豆子,輕鬆享用咖啡的醇香。通過連接 APP,在手機掌控烘焙進度,包含溫度曲線、火力大小、風扇強弱、烘焙時間等,一目了然的介面設計,簡單烘出自己想要的曲線。
  • 烘焙為生豆注入生命力
    如果遇上了質量很好的生豆,真的會讓人感到興奮,還會激發烘豆者的好奇心,忍不住想立刻動手烘豆,但這只是對生豆本身的感受而已。咖啡的味道和香氣要經過烘豆這道工序,才能完全發揮出來。生豆從青綠色(green)的到接近黑色(black)變成熟豆,這個過程就可以看到豆子各種變化,有時候我會很享受這個過程,但難免也會有所失望。
  • 如何挑選合適的咖啡磨豆機?磨豆機刀盤有哪些選擇和考量差異?
    請依據自己的使用情形評估購買類型,如果一天只是衝泡一杯咖啡, 手搖的磨豆機就夠用,且相同的價位還可以買到比較好的等級。但是,如果要衝煮四到五杯咖啡,或煮給很多人喝甚至是營業用,買一臺電動的磨豆機會比較實際。另外,如果想要持續精進你的衝煮技術,使用電動磨豆機可快速進行第二輪甚至第三輪的修正衝煮,不會因為懶得研磨而阻礙了你想進步的動力。
  • 咖啡烘焙的常識,你知道嗎?
    所謂咖啡烘焙(coffee roasting)是指通過對生豆的加熱,促使咖啡豆內外部發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學反應,並在此過程中生成咖啡的酸,苦,甘等多種味道,形成醇度和色調,將生豆轉化為深褐色原豆的過程。直到19世紀中期,整個歐洲大部分都在家裡利用鐵鍋或烤爐來烘焙豆子,後來發明了利用密閉式鐵桶代替鐵鍋,並放在火上手搖控制的小型烘焙機,同時可以烘幾磅豆子,為一些咖啡店所採用。19世紀中期隨著大型烘焙機器的問世,大批量烘豆成為可能。
  • 清潔意式磨豆機的目的 如何清潔意式咖啡磨豆機?意式磨豆機保養
    導讀前街之前的內容中分享了意式咖啡的製作,但保養機器也是作為一名咖啡師必須具備的技能之一。那麼今天就來說一說門店當中最重要的一臺機器,磨豆機是如何保養的吧。為什麼要清潔意式磨豆機?一方面要減少殘留過多的咖啡粉在磨豆機裡,影響下一次濃縮咖啡的萃取。另一方面,為了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在咖啡豆內以承受意式咖啡機在萃取時的高壓環境。
  • 咖啡會爆豆!知道你的咖啡豆爆過幾次嗎?
    1.去除水分凌凌之前講過,咖啡生豆精製過程中,生豆的含水量已經烘乾至11-12%。但烘焙商水中進行烘焙之前,咖啡生豆中的水分佔7-11%左右,均勻分布在咖啡豆的每個角落。這個階段,烘焙機的熱度開始大範圍的催發咖啡豆的有效成分。咖啡豆的結構依舊會非常緊實且帶有類似烤麵包一類的食物香氣。咖啡豆很快就會開始膨脹,豆豆表面的銀皮開始脫落。烘焙機的抽氣裝置會把銀皮抽到收集特定的桶中,送到別處丟掉,防止銀皮燃燒造成火災。咖啡豆烘焙前兩個階段特別重要。
  • 星巴克全球召回70萬臺咖啡磨豆機 損失誰買單?
    《每日經濟新聞》昨日從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獲悉,由於存在安全方面的隱患,該公司正在全球範圍內召回兩款咖啡磨豆機,總計70萬臺,每臺售價275元人民幣。據介紹,這兩款咖啡磨豆機由福建燦坤電器生產,在過去的7年裡,星巴克已收到來自美國消費者的170起投訴。值得關注的是,究竟該由誰來為這近2億元的損失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