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神劇中,有幾個詞是經常出現的:米西米西、八格牙路、死啦死啦,花姑娘。日軍每到一地都要問「花姑娘的有?」進入某村某寨時,見到一個女人都要喊「花姑娘」,追著不放。為什麼日本人都喜歡喊花姑娘,難道「花姑娘」是日本人用來形容漂亮女子的?其實不是,「花姑娘」這個詞在日本人眼中的含義是非常惡毒的。
在國人眼中,可能一部人認為花姑娘是指漂亮姑娘,那麼花姑娘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在中國「花姑娘」確實有段時間是被用來形容美女的, 沈從文的《主婦集·貴生》中有一段:「我們五爺花姑娘弄不了他的錢,花骨頭可迷住了他。」在這裡「花姑娘」就是指漂亮的女子,在鹿鼎記中也多次出現了「花姑娘」一詞,均是作為形容漂亮女子的。
當時日本軍人見到年青婦女就行強暴。即使是大白天都破門而入,當時婦女們就用芥菜擰成汁,將汁塗在面上,使面色成青黃扮成有病的人,這樣日本鬼子見到其以為有病,就免遭強暴一劫。聽說日本人把附近某一個地方當屠殺場,只要看誰不順眼,就是一刀,尤其遇到反抗強暴的婦女,就直接把她們剝得赤身裸體丟下河去。因此當時婦女上街,都會往自己臉上抹鍋灰,灰頭土臉才敢出門。
但日本人說的「花姑娘」可不是指漂亮的女孩。在抗日戰爭中,為了增強自己士兵的戰鬥力,日本政府採取了一種慰安政策來撫慰士兵,徵集了大量的慰安婦去軍營,大量中國、朝鮮、東南亞和歐美各國的婦女慘遭日軍的蹂躪,日本人所說的「花姑娘」就是指是妓女或者慰安婦,也就是說日本鬼子每到一個地方找花姑娘,都是找的妓女和慰安婦,日軍每攻佔一個地方,都會放開紀律三天,這個稱呼也漸漸的是無數的中國女同胞們因此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