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抗戰片,可以看到很多日本鬼子進入村子裡找花姑娘的情節。隨著抗日神劇的影響日益擴大,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一下裡面的東西。筆者曾經一度認為,如果真正的抗日戰爭真的像抗日神劇一樣的話,哪裡需要八年甚至是十四年抗戰,我們幾個月就可以打到日本本土去了,這顯然是神話了抗日戰爭裡面的事情。
抗日神劇中花姑娘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很多人可能理解為好看,出水芙蓉似的姑娘,我想這樣理解實在是大錯特錯了。
基本解釋
(1).侵 華 日 軍稱供他們侮弄的女子。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七回:「﹝偽聯合村公所﹞村長就是『二日本』 王懷當 ……每日便派村警,四村催糧要款,抓民伕,派花姑娘。」 茅盾 《劫後拾遺》六:「 日本 人多麼精明,他們平時每到一個碼頭,妓女是自己帶去的。現在是戰時,要花姑娘自然徵用。」
(2).指妓女。 沉從文 《主婦集·貴生》:「我們五爺花姑娘弄不了他的錢,花骨頭可迷住了他。」
所以日本鬼子所說的花姑娘有很大程度侮辱的意思,大家一定要理解清楚,或者換一個詞,可以理解成慰安婦。當時中國境內並沒有,而日本外交官強行解釋為日本軍隊是在尋找慰安婦,實在是禽獸不如!
慰安婦(Comfort woman),是日本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強徵的隨軍性奴隸,中韓歷史學者認為主要是通過誘騙和強迫。大部分慰安婦來自中國、朝鮮半島(朝鮮日治時期)、日本本土、日據臺灣,也有許多琉球、東南亞、荷蘭等地的女性,其中在日本本土召集的慰安婦又被稱為女子挺身隊。 1996年聯合國曾就日軍慰安婦問題出臺報告,將慰安婦制度認定為性奴隸制度。2012年12月6日,中國歷史學者在舉行的《南京大屠殺全史》出版發布會上提出,應將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強徵的中國、朝鮮(二戰期間朝鮮屬於日本的一部分)等國的「慰安婦」改稱為「性奴隸」。2015年12月1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分館——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正式開館,對公眾開放。這是亞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舊址,也是唯一一處被在世慰安婦指認過的慰安所建築。 2015年12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慰安婦問題向韓國道歉。 2016年5月31日,來自中國、韓國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民間組織再次發起「慰安婦」資料申請「世界記憶名錄」遺產登記。
這是百度到慰安婦的解釋,看到這裡,筆者的憤怒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