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宜昌市中心醫院將DRGS健康大數據作為副高級職稱參評人員醫療安全質量的直接考核指標,這是該院繼2016年8月,在全市首家引入DRGS平臺後,對大數據應用領域的又一次拓展。
據了解,DRGS(diagnosis-related groups,診斷相關組)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末的美國,是依賴信息網絡基礎上的病案數據採集平臺而建立的一種病例分類體系,最初主要應用在住院患者付費領域。通俗來說,DRGS就是將疾病的各項花費打包,醫保對此打包病種進行固定額度的支付,以此來實現醫保控費。80年代初陸續被歐洲、澳大利亞和部分亞洲國家引進,應用於醫療服務管理中。我國與2008年開發並完成北京版DRGS並向全國培訓、推廣,2014年1月「北京DRGS論證專家委員會」正式獲批,標誌著臨床醫學的發展和變化與DRGS更加緊密的結合。
醫院醫務科科長袁晉華介紹,通過GRDS大數據的分類分析可反映出同一家醫院不同專業的醫療分布優勢、同一專業不同醫生的亞專業排布優勢,最大化使患者受益,真正做到讓患者明明白白就醫、清清楚楚診療,可以幫助患者擺脫以往對於醫療服務提供者選擇的隨機性,可以更加科學、快捷的選擇出優質醫療服務提供者。
2016年8月,為了深入落實醫改政策,切實減輕患者負擔,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在全市首家引入DRGS數據平臺。經過1年多的運行,DRGS作為客觀、實時、全面的健康大數據,被常規應用於醫療質量考核、醫院績效評價、醫生的醫療質量動態管理和考評、臨床重點專科評價等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