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摶老祖 睡功秘訣

2021-02-13 彎彎說星座
道教祖師陳摶,字圖南,生於唐末。五代時,天下大亂,陳摶隱居於武當山,修煉神仙鍊氣之術。曾道教祖師陳摶,字圖南,生於唐末。五代時,天下大亂,陳摶隱居於武當山,修煉神仙鍊氣之術。跟四川道士何昌一學習「鎖鼻術」—即不讓氣從口鼻進出的高深氣功術,所以精於睡仙功,睡下去少則一月,多則半年,有時甚至熟睡三年。後來隱於華山,常和關西逸人呂洞賓等來往。陳摶雖然隱居,但也關心世事。五代時,朝代更替有如走馬燈,每一新朝登臺,陳摶聽說後都緊皺眉頭。唯獨聽說趙匡胤做了皇帝,拍手大笑道:「這回天下定了。」從周世宗到宋太祖、宋太宗,聞說陳摶名聲,召他出山,但他很快又堅辭回華山,高臥修真。一次宋太宗又派人帶著親筆信去請陳摶,陳摶卻回信說:「數行丹詔,徒煩彩鳳唧來;一片閒心,已被白雲留住。」又說自己「精神超乎物外,肌體浮乎雲煙」,就此長住華山,直至一百一十六歲時仙化,遺骨也葬在山中。

且說有位文人金礪,漫遊到華山腳下,拜訪陳摶的朋友崔古,想請他引見陳先生。崔古說道:「先生正睡呢,等他醒來再見吧。」金礪問:「他什麼時候醒呢?」崔古說道:「或者過半年,或者三個月,最少也要月餘。你不如先到別處去,過些時再來。」一年之後金礪再訪崔古,適陳摶也來到,金礪於是恭敬禮拜,向陳摶請教睡道,陳摶於是侃侃而論,說出一番睡經來:

「現在一般人,汲汲擔心衣食不足,餓了吃,困了睡,鼾聲轟響,四周都可聽到,一夜當中幾回醒來,那是因為被名利擾亂了意識,被美酒和佳餚弄昏了心志,這是世俗的睡相。至於那仙家的睡法,留藏著直氣內息,漱飲著甘泉玉液,肺氣出納的門戶牢不可開,精神活動停止不可啟動。然後召蒼龍守住東宮,讓白虎把牢西室,真氣在丹田中運轉,神水在五臟中循環。然後元神脫出泥丸九宮,恣意遊行在碧霄,踩著虛空,如履實地,—卜升天際,如走平地。冉冉徐行,與祥風一起遨遊;飄飄蕩蕩,和閒散的雲朵一起出沒。因此經歷崑崙山的紫府仙宮,周行洞天福地,咀吸口月的精華,賞玩煙霞變幻的絕景,訪問真人,討論仙家的真諦,和仙子相約,到人世外去旅行,回看滄海揚起灰塵,指點陰陽,長嘯以舒散形神。遊興盡,便足躡清風,身體浮駕著落日的餘暉回來。所以,這一睡,不知道歲月遷移。哪裡還愁什麼陵谷變遷?」陳摶這——番話說得金礪如醉方醒,方知高人一睡與俗人睡相有如此大的差別。陳摶又送他幾首吟睡詩,更深入地闡釋廠睡中真諦。其中一首寫道:「至人本無夢,其夢乃遊仙。真人亦無睡,睡則浮雲煙。煙裡長存樂,壺中別有天。欲知睡夢裡,人間第—玄。」原來,陳摶高臥,實際是在修仙家內功,他睡夢的底細,便是這最高深的玄功。

註:陳摶老祖,是中華道家極為著名的睡功修煉家。世傳所謂陳摶睡訣,不止一種。此處丹訣三十二字,曾經呂洞賓和張三丰兩位真人,予以肯定倡明,系中華道家睡功法訣之真傳。
【字解】龍,龍在天屬陽,指心神。歸,回到,返歸。元海,即元炁之海,指丹田。【釋義】人在胎兒之時,以臍帶隨生母呼吸受炁,謂之胎息。臍內即丹田,此處為人先天元炁之海。下生之後,臍帶剪斷,這裡逐漸失去功用,先天胎息變成後天肺呼吸。而人生身所受之先天元炁,則從此有減無增,慢慢消耗,致人走向死亡。修道之人,貴在能夠返本還源,使後天返為先天,奪回損失之先天元炁,以歸根復命。故須使心神返歸於丹田之中,奪回生命造化之權,恢復先天,以合大道。【字解】陽,心為火屬陽,代表人身之陽炁。。陰,腎為水屬陰,代表人身之陰炁。潛,下降,潛伏。【釋義】陽潛於陰,即是心火降下,潛入於腎水之中。代表人身陰陽二炁,會聚於丹田之中。如是則心火不升,腎水不流,心腎相交,水火既濟。水得火蒸,自然化炁,循行於周身內外,以成就修煉之功。【字解】人,一般的人。蟄,潛伏,蟄藏。蟄龍,《易·乾》日:「潛龍勿用,陽燕潛藏。」《易.繫辭下》日:「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傳說神龍睡覺的時候,蟄伏於大海之內,謂之蟄龍,又日龍蟄之法。後以此義,比喻隱退。【釋義】一般的人,都說這是蟄龍隱藏的方法。陳摶老祖在此引用「蟄龍」二字,別有含義。《易.乾》疏日:「潛者,隱伏之名;龍者,變化之物。……於此潛龍之時,小人道盛。聖人雖有龍德,於此時唯宜潛藏,勿可施用,故言勿用。若漢高祖生於暴秦之世,唯隱居為泗水亭長,是勿用也。」比喻賢能之士失時未遇,故作隱退之計,以求自保。陳摶於唐時舉進士不弟,無意仕途,其後周世宗、宋太宗屢召人宮,欲賜官職而不受。陳摶在此表明自己睡功蟄藏之法,非世俗之人所謂懷才隱退之意。【釋義】上句辨明非為蟄龍以退隱,此句言明乃是蟄心以修道。又且此法乃為心蟄丹田之功夫,非如同蟄龍模樣藏身於水下,故云人日蟄龍,我卻蟄心。【字解】默,默默,靜默,無聲無息。藏,斂藏,藏起。用,心神之用,指後天思慮。又可釋為功用,功效。【釋義】依照上法,靜默斂藏思慮之心。又可釋為蟄心之法獲得功效,亦須斂藏,不可外用。【字解】息,指胎息,因為上文已言「龍歸元海」。深深,指呼吸直達丹田,故日深深。【釋義】如是用功,則呼吸出入於丹田之中,深之又深。【釋義】用功得效,則如同睡臥在白雲之上。一指身外的感受,物我皆忘,猶如置身仙境,頓絕塵世。一指身內的景象蘇綿快活,好象神仙之體,高臥雲端。【釋義】獲此效驗,妙不可言。世間之人,無有得此境界者,故無知音。亦指自得其樂,難以言述,故無知音。筆者按:對於此篇《陳摶老祖睡功秘訣》,呂祖題詩日:張三丰祖師既得火龍真人之傳,直承陳摶老祖蟄龍法訣,特撰《蟄龍法》之跋,肯定了此訣三十二字系真傳口訣,其文曰:「或言希夷先生別有睡訣傳世,其所傳乃偽書也。『隨』卦象辭日:『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夫不日『向晦宴息』而日『入宴息』者,其妙處正在『入』字,『入』即睡法也。以神入炁穴,坐臥皆有睡功,又何必高枕石頭眠哉?讀三十二字,蓋使人豁然大悟。呂翁表而出之,其慈悲之心,,即糾謬之心也。」宴息,據《周易·隨》象日:「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隨卦為上澤下雷,雷為龍,寓龍藏於澤,比喻君子效之向晦,以入宴息。《勿藥元詮》王龍溪云:「古之至人,有息無睡,故曰向晦入宴息。宴息之法,當向晦時,耳無聞,目不見,四體無動,心無思慮,如種火相。使先天元神元炁,停育相抱,真意綿綿,開闔自然,與虛空同體。」 陳摶老祖睡功秘訣,雖僅三十二字,言簡意深。復經呂純陽、張三丰二真人之發揮,愈見真義。

相關焦點

  • 陳摶老祖「睡功」內證:無極道德功法
    【不傳之秘】陳摶老祖,字圖南,自號扶搖子,北宋大易學家,道家真人,常在睡中靜修,後人稱為「睡仙」。陳摶祖師獨創的一門易術——「三才八陣九爻易」和一門功法——「無極道德功」只傳給一位傳人,同時留下遺教:後世傳人每代只傳一人,而且在上一代臨終前才傳給下一代。這樣一線單傳共傳了三十二代。前三十代沒出道家門。由於陳摶祖師有「傳道不傳師」的門規,這三十代傳人的姓名誰也不知道。
  • 睡覺睡到如此境界,陳摶老祖究竟有何絕學?呂洞賓一語點破!
    陳摶,生於唐朝末年,字圖南,自號扶搖子,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後世人稱「陳摶老祖」。在中國道教歷史上,陳摶老祖不僅是精通易理道學的思想大家,同時潛心修煉內丹,以先天睡功聞名天下。他曾寫過一首著名的「對御歌」:臣愛睡,臣愛睡,不臥氈,不蓋被,片石枕頭,蓑衣覆地,南北任眠,東西隨睡。轟雷掣電泰山摧,萬丈海水空裡墜,驪龍叫喊鬼神驚,臣當其時正鼾睡。閒想張良,悶思範蠡,說甚曹操,休言劉備。兩三個君子,只爭些閒氣!怎似臣,向青山頂上,白雲堆裡,展開眉頭,解放肚皮,打一覺睡!更管甚,玉免東升,紅輪西墜。在常人看來,陳摶這麼愛睡、貪睡,似乎是個懶道士!
  • 【陳摶老祖】【黎山老母】
    【陳摶老祖】  陳摶(871~989年)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學者。字圖南,自號「扶搖子」,賜號「希夷先生」。
  • 呂洞賓陳摶是集睡功之大成者?六個睡心心法這樣助力我們抱神以靜
    我們修煉睡功,還是多少需要有些浪漫主義精神境界的,因為在美好的夢裡,自由和逍遙,離我們是那麼的親近。如果我們用一以貫之的眼光來看,隱居的廣成子是很逍遙地睡臥於崆峒山上的,然後是莊子,他睡夢中居然夢見自己變成了漂亮的蝴蝶,自由地飛翔,這是何等的自在和浪漫啊,再後來是呂洞賓、陳摶老祖高臥於武當山、 華山等等之上,集睡功之大成,為我們帶來了無比珍貴、稀有成熟的「睡心 」功法。
  • 號稱「一睡八百年」的「睡仙」陳摶老祖,到底有多厲害?
    相傳,有那麼一個傳奇人物,睡個覺都能睡幾百上千年,當然,這種說法的可信度不高。那麼,這個人是誰呢?他又有哪些為人稱道的傳奇呢?   今天要說的這個人便是陳摶,字「圖南」,號「扶搖子」,賜號「希夷先生」,是五代宋初時是一位道門高隱和學術大師。陳摶這個人頗具傳奇色彩,被歷朝歷代的人所神話。歷史上真實的陳摶到底有沒有那麼厲害呢?
  • 陳摶老祖傳心法,無極丹道耀今古!
    陳摶《易龍圖》一卷。」另《道樞》卷十有《觀空篇》,亦為陳摶所著。《道藏》中尚收有《陰真君還丹歌注》,題「希夷陳摶注」,考其注文,其內容與陳摶的其它著述相合,亦當為其著作。又據史載,陳摶曾刻《無極圖》於華山石壁,著《太極圖》、《先天圖》流傳世間。在這些著述中,陳摶建立了一個相當完整的思想體系。
  • 陳摶老祖:五代宋初道家玄學傳奇人物,不洩露天機,究竟有多厲害
    在五代宋初時期,曾出現過一個道家傳奇人物,這個人相比較呂洞賓、張三丰式的道家人物可能稍微低調一些,而他一生確實十分低調,甚至自己撰寫的基本名著都是低調的傳給弟子們,而偏偏是這個人受到許多王公貴族乃至於皇帝的賞識,他就是被譽為「扶搖子」的陳摶老祖。
  • 道家不傳之秘──睡功
    久久純熟,自可達到「神滿不思睡」的境地。所謂妨礙修道之「睡魔」,亦不知不覺自動消失。陳摶老祖傳有睡功秘訣三十二字,名曰「蟄龍法」。其訣曰:「龍歸元海,陽潛於陰。人曰蟄龍,我卻蟄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雲上臥,世無知音。」「道在守本命,真火暖外腎。回光內視,神住丹田。」其法先向左邊側身而臥,左手託腮,右手握住外腎。
  • 秘傳蟄龍睡功,睡覺也可以練的功法!
    久久純熟,自可達到「神滿不思睡」的境地。所謂妨礙修道之「睡魔」,亦不知不覺自動消失。陳摶老祖傳有睡功秘訣三十二字,名曰「蟄龍法」。其訣曰:「龍歸元海,陽潛於陰。人曰蟄龍,我卻蟄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雲上臥,世無知音。」「道在守本命,真火暖外腎。回光內視,神住丹田。」 其法先向左邊側身而臥,左手託腮,右手握住外腎。左腿全屈,右手半屈半伸。
  • 陳摶老祖《心相篇》——參透人心的千古奇文
  • 睡仙功:東首而寢,側身而眠,從睡覺的姿勢開始
    所以不論從科學的角度,還是從修道的角度,都有針對睡眠相應的研究,因此夜述封神為大家帶來「睡功秘訣」。睡姿人生百態,睡姿自然也會有千奇百怪,有四仰八叉的,有練蛤蟆功的,有蜷縮一團的……睡覺其實是為了讓自己放鬆,選擇一個自己舒服的姿勢即可,但是夜述封神建議側臥。
  • 道家不傳之秘:睡功,看了試試可長壽
    道家不傳之秘:睡功1、希夷睡希夷睡是以著名道士陳摶(號希夷)之號而命名,這個功法可能是出自他的真傳。希夷睡的具體方法是側身睡,如果左側睡則曲左胳膊,手墊在臉下,耳朵放在大拇指與食指之間,使耳竅下留一空處。曲左腿,伸右腿,腰背躺直,少腹順達,泰然躺在褥子上。
  • 睡眠銀行證實:「睡仙」經驗能活得健康長壽,使你的女神來吧!
    除了夜以繼日地加班應酬還要照顧家庭,只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苦於應付職場矛盾和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為了保住工作只能選擇忍氣吞聲;認認真真按照養生專家的建議堅持運動、泡腳、準時上床睡覺的老年人還是會在半夜因為一點響動聲就再也睡不著……不管是40歲、50歲還是60歲,我們好像總會遇到難以應付的困難,壓力大到深夜也難以入眠,一旦長時間睡不好覺,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掉發越來越嚴重,幾層遮瑕也擋不住眼下的烏青
  • 睡仙陳摶的書法!
    一般傳奇人物,出生總有異象,陳摶出生的時候也是,他的母親為了生他是吃盡了苦頭,甚至家旁邊的溪水流向都呈現奇異的渦旋狀內流。而另一個關於他出生的傳說卻是,一個打漁的船夫,有一天撒網捕魚,魚沒捕上來,卻捕上來一個紫紅色的肉球。
  • 靜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大江西派丹法蟄龍睡功探要
    二、睡功溯源(附西派傳承)「睡功」源遠流長,她產生於人類的社會勞動實踐中,在勞動疲勞後,必須睡眠休息,以恢復體力和精神。在不斷的睡眠休息和勞動實踐中,提煉精華總結訣竅,終而發展成為「睡功」,因此說「睡功」的傳承甚古。
  • 《心相篇》作者陳希夷(陳摶老祖)
    作者:陳希夷(陳摶老祖)正文·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表,觀行而禍福可知。
  • 六個好習慣幫助我們簡單練好睡功
    知道了睡眠對於健康生命的重要意義後,接下來就要研究怎樣睡好覺和練好睡功了,睡商若是能提高,人就會精神百倍,真的福氣、幸運也就會隨之而來,有精力做好工作、學習、生活,並一順百順。,商朝末年周朝早期,有位著名的姜太公(姜子牙),道號:飛熊,這裡的「熊」,就包含有睡眠、冬眠、辟穀、蟄[zhé]眠等等睡功文化的,以上這些都只是預表了老子、莊子時代的到來,老子、莊子才是集大成者,比前人更超越。
  • 古人養生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究竟哪三覺,你有睡錯嗎?
    另外還有一句更著名,那就是「人睡三覺,命比紙薄」,講人在睡覺的時候,若是不講究,睡了這三種覺的話,就很容易損傷身體健康,甚至影響壽命,那麼具體究竟是哪三覺呢?首先是懶覺。古代那些注重養生的長壽名人,大多非常注重睡眠,如著名的陳摶老祖,活了118歲,非常重視睡覺,有「一夢千年」的典故流傳。當然今天的我們,大多難以做到陳摶老祖那個程度,但若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不睡懶覺、飯後覺、顛倒覺,想必能夠更有益於自身的身體健康。
  • 五龍盤體功,能一邊睡覺一邊修煉!
    這套功法,是陳摶老祖第四十二代傳者南雲大師所授。五龍盤體功是在睡覺前或睡眠中修煉的一個方法。採用五龍盤體式,所謂五龍乃是指兩手,兩腿和軀幹,這五個部位要盤曲如龍,故稱五龍盤體,具體姿勢如下:1、身體側臥:向左向右均可。古稱左龍右虎,都是練功的好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