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開窗飄雪,南有喬木長青,今日小雪,坐標西南,去看看藏在山海另一邊最神秘的藍精靈,用兩種不同的方式。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
「兩千三百多年前,楚國小官,名染,遊走山林,發現一部族,苗。他們紡布織衣,用蠟繪花於布而染之,染出來的衣服青底白花,楚國聞之,大力培植,從此這項古老技藝告白於世間。
兩千三百多年後,後輩小生,攜西洋照相術於此,願傳承千年的古老技藝,繼續流傳。 」
蠟染和扎染藝術,素有民間「雲錦」的美名,曾一度在中原地區因戰亂失傳,後流入西南雲貴一帶,成為深山中的印染瑰寶。蠟染,扎染和藍印花布,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紡染工藝。
李若漁,新銳攝影師,貴州人,遊歷世界,熱愛海洋,他幾乎每年都要花一些時間在貴州尋找真正的靈感和張力的瞬間,蠟染是他一直以來最為關心的題目之一。到民間的作坊中去,記錄這些雙手創造的迷幻顏色。
蠟染在西南地區都有分布,不過在貴州則最為集中和典型,貴州氣候如此溫和,很多地區都盛產用於染色的藍草,和蠟染的靈魂,蜂蠟。就地取材,紡紗織布,依據生活與信仰創意紋樣,技藝與寓意代代相傳。可以說,蠟染藝術得以在貴州傳承至今跟自然條件提供的物質基礎不無干係。
關於蠟染在貴州內就有三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丹寨苗族蠟染技藝,安順蠟染技藝,和黃平蠟染技藝,民間地域和民族帶來的不同,造就了風格特徵迥然不同的貴州蠟染。
不過,關於蠟染與時間的關係卻是不變的。記錄這些蠟染的瞬間,就像處理膠片的記憶,時光流過,停駐在布上的顏色,是藍色,是流金歲月,是古老的手藝與永遠可愛的面龐。記錄的美好意義,更在於這些瞬間組成的永恆。
李若漁,新銳攝影師
中國南方航空、三星合作攝影師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旅遊局,
斐濟旅遊局,亞塞拜然旅遊局合作攝影師
其作品曾在798尤倫斯藝術中心,
首都博物館,故宮等地展出
(上圖均為攝影師李若漁作品)
看見藍色鄉土的聲音
有人用鏡頭記錄下這些藍色的靈魂,也有人用另一種方式讓這樣的藍色煥發新生,將古老的技藝融合進現代的使用場景中,讓非遺活起來,潮流起來。如果不告訴你,你會猜到這些顏色都來自於一次次的西南採風嗎?
藍色鄉土的聲音,一支根植中國傳統色彩美學的潮流設計團隊,在與非遺傳承人不斷對話中,用藍染與紡織品傳遞出於藍的傳統母土精神內核。
創始人 尤紅豔
他們分別在2016年與2018年前往貴州,第一次的採風旅行後,創意總監Wuddy就歸結出了一套獨屬於貴州的設計理念——在『萬物有靈』的架構下,人與物/人與人/人與神是以什麼樣的價值而存在。
第二次再訪,再把範圍縮小,不說物不論神,只看人。衣物都有它們的靈魂,而對於山中樂園,Wuddy說自己是這麼定義的——「心中有家園,無處不樂園」。
今年他們再一次開啟了貴州尋覓藍色的旅行,在旅行之前,我們特別訪問了創始人尤紅豔,創意總監Wuddy,和來自色彩團隊的鄭爽,關於藍色,關於技藝的傳承,也關於中國的藍色土地。
Q
為什麼是藍色?
Wuddy:2015年,北京設計周非遺主題展『藍色鄉土的聲音』為中國非遺文創立下了新的高度,藉由『藍色鄉土的聲音』重塑並定義當代藍染的生活生產及生態,當中除了倡議非遺復興之 外, 更多的是關注人與土地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共生共存以及共榮。曾經藍色代表著過去, 而現在除了代表藍染,更指向我們對於藍染生態重建的期許:出於藍而勝於藍。
鄭爽:民間的藍源於藍染,藍色的服裝、紡織品是最常見的顏色,藍染的衣服看起來柔和親切,這種中彩度、低明度的藍色適合每個人和很多場合。藍染之藍是一種原生態的顏色,它不需要化學製劑,不需要現代機械,它是老藝人在作坊裡,在染缸裡,一遍遍的用雙手染成的顏色。這種質樸、原生態的藍物帶有染料的韻味,豆粉製劑的醇香,與現代工藝來比,它的色彩效果是自然流露出來的,不矯飾,不做作,也不是工業標準化,這應該就是這個短波、低明度的冷色調顏色,給人們濃濃溫情和喜愛之感的根本原因吧。
Q
藍土代表的是怎樣的方法論?
Wuddy:民藝論裡柳宗悅談論健全工藝的十一項法則中,提到「工藝中就以手工藝最為理想」, 乃因為 手的歷史不僅記載了勞作,還記載了艱辛,記載了時光,記載了它和萬物的觸碰,所以手的歷史就是人與鄉土的歷史。
正是因為人腳有肥,所以我們不斷踏查 ; 正因為雙手萬能 ,所以手的未知能力,顯示了它的創造性; 而手與腳的轉動能力,不僅從身體上獲得了自由,並讓有限的身體也獲得了自由。而每次的田野調查中,我們用「以工換位」的方式進行 ; 「以工換位」即是我們為手藝人而付出勞力,來交換訪談及交流的機會。這麼做是為了更貼近手藝人的視角與創作脈絡,並跨越人與人的邊界 ; 正因為跨越,所以更能挖掘手藝人在現代社會備受衝擊下仍具有普世精神的美感。
Q
在您們看來
中國人的性格色彩圖譜是怎樣的?
鄭爽:中國人的性格色彩圖譜這個命題比較大,要從揭示與還原我們自己的民族傳統色彩文化的變化真相開始,而梳理「百工」行業繪製技藝、製作工藝、色材與物品顏色及品相做推理研究,是研究中國傳統色彩及人們對顏色喜好,及形成如今「性格色彩」的重要參考和待需研究的內容之一。如今,我們回顧中國現階段的發展,高速度與從上而下的要求,是普遍的現象,因此同質化的問題,遍布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街區、居家及使用的產品中。
高科技快速迭代,也促使色彩應用領域不斷的變革,色彩顯示與表達方式也不斷地發生更替、多樣與多變,色彩比其他物象載體更具有無限的滲透性、依附性、不確定性,一旦其載體及背景發生變化,都會導致對色彩的認識、含義、價值判斷的觀念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因此,人們很難保持並辨識自己真正的性格色彩圖譜。從藍出發,創造中國人的詩意生活,還原本屬於我們自己的性格色彩圖譜,因此也是藍團隊的使命。
Q
「藍色鄉土的聲音」
如何滲透都市生活節奏?
Wuddy:『工藝』的語彙近年來在我們周遭爆炸性地蔓延盛行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那意味著『手感、專注、親近、溫度』所有我們透過人與物的交往與自然進行的『倫理修補』,那意味著個體與自然的距離被拉近─步,即便只是穿一件藍染的天然材質上衣。而藍色鄉土的聲音在這樣的理解下,傳遞著「人與自然細膩連結」的工作與理想生活樣貌。
Q
中國藍土地的內核
在您們看來是怎樣的?
Wuddy:『發現風土,轉化當代,連結生活』田野工作不是在地生活,而是一連串旅行中的相遇,每個人都在移動,幾世紀以來都是如此,而根源永遠先於路徑。於是我們踏上尋找母土之寶的路,開啟中國風土的染織行旅,以腳跨越,用心理解,借當代思維再詮釋,連結城市生活,讓民藝回到民間。
Q
藍色中國的想法和產品
如何打入國際市場?
Wuddy:簡單來說,我們做的是中國的民藝運動,而民藝運動基本上是以「流通」為軸心的文化總體運動。我們相信只要中國消費者了解了何謂真正的民藝,並付諸實踐,形成看得見摸得著說得出的『國風』,是不需要打入國際市場,因為我們就是國際市場。
小雪,最近氣溫驟降,送大家兩個出於藍的傳統染色小棉襖,大家身體健康,一定要注意保暖!
我們十二月見!
- end -
小雪快樂,你那裡下雪了嗎?
通過留言和評論分享給我們吧~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那就動動手指
點擊右下【在看】吧~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