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3月,蘇聯首次實現了太空行走。美國政府迫於壓力,要求儘快追上蘇聯的進度。為了讓太空人提前熟悉太空的情況,布勞恩設計了一種實驗,來模擬失重體驗:就是用飛機將太空人送到高空後,再以大角度向下俯衝。這讓太空人們能體驗到30秒的失重狀態。這一套模擬失重的方式,如今已經被各國的航天局廣泛使用。
手繪的太空行走圖
1965年6月3日,在蘇聯實現太空人太空行走的三個月後,美國發射了雙子星4號飛船。在這次飛行任務中,通過一根與飛船聯繫在一起的纜索,太空人愛德華踏出艙門,他在艙外共活動了約23分鐘,這個時間比蘇聯太空人離開宇宙飛船的時間多了幾乎一倍。美國人想用這種方式來證明,他們的航天技術要更加先進。這個時候,美國總算是趕上了蘇聯的進度,下一步美國要攻克的難題便是如何實現登月計劃了。
甘迺迪與布勞恩
登月計劃的一個難點,就在於火箭。如果要用火箭把飛船送到月球,不論飛行的距離還是飛行時間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需要設計一種新的大型火箭,來實現這個目標。
而負責這種新型火箭設計的,就是美國登月計劃的總工程師布勞恩,他將這種新火箭命名為「土星號」,因為這枚火箭就像是土星一樣巨大,這是一枚名副其實的巨型火箭,有25層樓那麼高,重量相當於一艘輕型巡洋艦,而火箭的推力達到了3750萬噸,足夠把1500枚衛星送入地球軌道,這個指標超出了當時所有的運載火箭,研製過程自然也是困難重重。
布勞恩
土星號火箭擁有巨大推力的前提,就是消耗大量的燃料。燃料湧進發動機的速度非常快,在這個過程中,只要燃料的混合有一點兒問題,都會造成燃燒的不穩定導致發射失敗。布勞恩耗費了兩年的時間,才解決了燃料穩定性的問題。
直到今天,土星5號仍然是人類推力最大的火箭
1966年年初的一天,一名聯邦調查局的特工秘密來到火箭基地,表情凝重的把一張照片交到了布勞恩的手上,看到照片的布勞恩,倒吸了一口冷氣。原來,這是美國情報人員秘密拍攝的蘇聯火箭製造基地,照片上,一枚與美國研製的「土星號」相當體積的火箭正在組裝。看來,蘇聯人也正在為登月做著準備。
得知蘇聯人正在製造登月火箭的情報後,白宮要求宇航局立刻開展「阿波羅計劃」,這是登月計劃中的最後一環,是以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命名的。阿波羅曾用金箭殺死巨蟒,替母親報仇雪恨,美國選用這位能報仇雪恨的神來命名登月計劃,其想要趕超蘇聯、一雪前恥的心情可想而知。到了1966年底,阿波羅號飛船製造完畢,經過測試,飛船和火箭的兼容性也沒有問題,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情,卻令整個登月計劃陷入危機。
阿波羅號飛船
1967年1月27日,三名美國太空人走進阿波羅號飛船的指揮艙,進行了飛船發射前的最後一次預演。測試開始沒多久,一道火花從指揮艙中噴射出來,整個飛船籠罩在濃煙之中。當救援人員把指揮艙的門打開時,太空人早已因窒息身亡。這是美國在發展航天工業以來,遭遇的第一次災難性事故,三名太空人的死,震驚了整個美國。
明天請繼續關注:這張照片讓人類首次看到地球真實面貌,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激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