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嶺高原山高坡陡,金沙江邊箐深路險,九十九道彎、八十八道坎,雲纏霧繞,懸崖絕壁處包裹著一個只有84戶人家378人的彝族小山村,這便是「離天三尺三,千仞『若客來』」的朱苦拉!(「若客來」意為彎彎曲曲的山路,世人便詩意的將其稱之為「朱苦拉」)。
雲南是中國咖啡主產區,佔全國咖啡產量的90%左右,而「雲南小粒咖啡」的起源便是來自這個叫「朱苦拉」的彝族小山村。
從地圖上看,朱苦拉村恰好位於楚雄、麗江和大理三個州市的交界處,平均海拔1450米,屬金沙江上遊乾熱河谷區域。朱苦拉村離賓川縣城108公裡,距離平川鎮政府51公裡。然而,區區51公裡的路程,竟然是飛砂走石,極為險峻。即使保持20公裡的時度,也需要耗上三個小時。
這裡,由於1904年法國傳教士田德能神父的到來,讓這個人跡罕至的大山一度聲名鵲起,古老彝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悄然碰撞,使朱苦拉蒙上一層「洋氣」的神秘面紗。
起源:法國傳教士種下第一課咖啡樹
根據史料記載,100多年前,朱苦拉村旁邊的東升村有一個大地主,經常仗勢欺人,他將包括朱苦拉在內的附近村子裡的姑娘、媳婦共72人賣到了外地。朱苦拉人咽不下這口氣,大家一起湊錢,推選了一位杞姓青年到外地告狀。這位青年曆經千辛走到了昆明,幾經周折,找到了天主教法國傳教士田德能。
田德能答應給他們打官司,條件是村人要跟著信教。為了打官司,田德能還帶著其他傳教士進了朱苦拉村,詳細了解相關情況,並最終打贏官司,找回74個被拐賣的婦女。村人也兌現了承諾,跟著田德能信仰天主教,但他在村子裡沒有「辦公室」,於是由他出資,村人投工投勞,在朱苦拉村建起了一座教堂。
之後,因為田德能非常愛喝咖啡,在1892年經過越南的時候,帶回來兩株咖啡,栽種在教堂的石腳下面。這也是朱苦拉村的第一棵咖啡樹。
▲當年田德能神父種下2株咖啡樹的地方
此時旁邊都是翠茵茵的咖啡樹,緊挨著牆石腳,用鋼筋焊接著兩個雞籠。那兩株咖啡樹的位置,正是在兩個雞籠中間。如今空空如也,只有十多隻瘦雞在雞籠外的咖啡樹下悠閒覓食。
現在朱苦拉有1134株古咖啡樹,其中100年以上的老咖啡樹有24株,其餘咖啡樹樹齡均在60年以上。這片古老的咖啡林便成為中國小粒咖啡的發源地、「活化石」。
朱苦拉咖啡是中國最純正、最古老的波邦鐵皮卡品種,品質優異,被稱為中國咖啡的「活化石」。其咖啡豆顆粒小而飽滿、味香醇、品質優,具有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酸、口感細膩等特點,是咖啡之極品。現有的13畝古咖啡林被列為中國最古老的咖啡林,流傳至今的咖啡土法加工製作和飲用習慣,成為中國百年咖啡文化的原生地和經典。
傳承:家家種咖啡、日日飲咖啡
田德能神父在傳教的同時也將喝咖啡的習慣帶到了朱苦拉村,一個多世紀以來,受到田神父的影響,這個小山村彝族村民養成了家家種咖啡、日日飲咖啡的百年習慣。在這裡,咖啡和柴米油鹽一樣是生活必須品,每家每戶都喝咖啡,喝咖啡只是一種生活習慣,與品味和浪漫無關。
在這裡村民自種、自磨、自煮咖啡,保存了完整的咖啡土法加工、製作和飲用習慣,並與當地的「彝族打歌」「長桌宴」等習俗結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山區咖啡文化。
朱苦拉咖啡製作技藝獨具特色,傳承了手工採摘、杵臼脫殼、太陽日曬、碾壓去殼、土鍋炒豆、石磨成粉、柴火煮製的古法製作咖啡的方法,從栽種到煮都十分講究。
栽種一般用咖啡豆種,選無霜區的黑沙土種植。埋土時咖啡豆有裂縫的面向下,種下4個月出苗,出苗後半個月長葉,3年後開花結果,7~10年為盛果期。期間要防治介殼蟲。一棵樹一般一年分4次開花,分4次採果。咖啡豆加工首先要清洗,用人工剝去外皮。
除皮後再清洗,用簸箕晾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晾乾後用杵臼舂,簸箕簸出外殼。然後在大鐵鍋中用柴火加熱焙炒,出鍋後冷卻,晾一天。接著把炒熟的咖啡豆用石磨磨碎成咖啡粉,用紙箱儲存。煮咖啡用開水煮,先放糖再放咖啡,糖、咖啡的比例一般是3∶5,煮10分鐘左右,不停地邊煮邊攪,避免咖啡沉澱煮糊,而且不能讓咖啡沸騰的水溢出鍋外,否則煮出的咖啡味道不好喝。
朱苦拉村每戶人家都有兩把水壺,一把電水壺和一把黑鐵壺。為節省效率,通常用電水壺煮咖啡。但凡停電,就會使用傳統的黑鐵壺,以柴火煮咖啡。
那鐵壺原本也是白鐵,久而久之,被柴火天然包漿覆膜,燻成了炭黑色。當然,在寒冷的冬季,為了充分利用取暖的火塘,村民們都會直接使用黑鐵壺烹煮咖啡。
未完待續:大山深處的質樸堅守
這個曾經封閉的彝族小山村,因咖啡,而成為了國內外許多媒體關注的焦點。
在這裡,因一百多年前,一株咖啡老樹的繁衍而浪漫;在這裡,因中國最古老的咖啡林,中國最早的咖啡發源地之一而醉美;也是在這裡,因傳承百年古法咖啡加工製作工藝,被列入雲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加以保護而絕倫。
如今,塵封多年的村莊再次進入世人視線,並擁有諸如「中國第一株咖啡種植地」和「咖啡活化石」等光環,引得訪客們不畏山高路遠,懸崖峭壁,紛至沓來。而在我眼中,成片的老咖啡林固然是瑰寶,但更讓人動容的,是與咖啡林世代為生的村民們,他們的繁衍生息,將咖啡融入生活和血液,讓古老的咖啡苗在大山深處鮮活起來。
朱苦拉,在這與世隔絕的彝族村落裡,很多人隱忍堅強地度過了大半生。那一份淳樸的「最初的夢想」,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支柱,陪伴他們守護這個祖先甄選的「吾鄉」之地。村民們最樸實的話語,最真誠的待客之道,讓人堅信物慾橫流的當下,善良的無處不在的,也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