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期播出單集英文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引起廣泛關注。該片導演、英國歷史學家麥可·伍德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這部紀錄片讓不少英國觀眾增進了對中國及中國文化的了解,他期待英中兩國未來繼續加強交流和合作,不要讓疫情和偏見切斷兩國之間的文化連接。
其實,中英兩國的文化紐帶不止在杜甫身上,具體到傳統文化方面,許多文化瑰寶都引發學者的研究興趣。日前,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瑞出牛津大學榮休教授柯律格作品《誰在看中國畫》中文版,在書中,作者講述了中國及其他國家的觀看者如何無可爭議地塑造了「中國繪畫」這一偉大的藝術傳統。作者柯律格(Craig Clunas),1954年出生於英國蘇格蘭阿伯丁,2007—2018年任英國牛津大學藝術史系教授,通過對中國繪畫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他認為,中國境內的觀看者對「中國繪畫」的演變至關重要。在這本書中,作者通過考察描繪觀看繪畫的場景的作品,他向讀者介紹了觀看者的理想類型:士紳、帝王、商賈、民族和人民。在討論中國藝術觀看者的變化時,柯律格強調,中國文化中意象的多樣性,使我們無法明確概括出「中國繪畫」的構成。探索藝術作品與觀看者之間的複雜關係,將使讀者對「中國繪畫」這一概念的形成和變革產生新的認識。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知依編輯/賀夢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