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諾外籍學者痴迷甬學,聯合20餘位中外學者建甬學研究中心
(公元800-1200年)》即將發表,有望填補寧波唐宋歷史和海上絲綢之路在國際史學舞臺上的研究空白; 他聯合二十餘位中外學者打造寧諾甬學研究中心,中心將於下周正式啟動,他希望能通過與優秀學者、博物館的合作,讓甬學走出寧波,走向世界。
-
中國傳統文化學者蔣安祥榮獲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卓越貢獻獎」榮譽...
2019年8月13日,在由歐洲聯盟文化總署和歐洲亞洲華人華僑聯合會聯合舉辦的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大型公益活動上,中國知名傳統文化研究學者蔣安祥先生,榮獲由歐洲聯盟文化總署和歐洲亞洲華人華僑聯合會聯合授予成就
-
四百餘名中外詩人學者汨羅行,共話屈原再續約
華聲在線11月4日訊(陳雪梅 張娟玲 通訊員 岑鳳希)11月3日上午,「中外詩人汨羅行」文學採風活動和2019中國屈原學會第十八屆年會在汨羅拉開序幕,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副主席吉狄馬加、中國屈原學會會長方銘等來自海內外的400餘名詩人、專家、學者相聚汨羅江畔,共話屈原。
-
學者提出:找出文化衝突點有助文化跨界溝通
原標題:學者提出:找出文化衝突點有助文化跨界溝通 【核心提示】我國跨文化傳播學研究正處於中外學術對話後的本土化過程之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傳播學研究室主任姜飛表示,文化衝突具體可能體現在如個體、相關組織機構、國家和地區代表、臨時性組織代表、虛擬利益代表等之間;個體再細分還會有年齡、性別、職業的不同,若再加上歷史的「時間」維度,衝突就更趨複雜和多元。
-
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 太湖世界文化論壇岐黃國醫外國政要體驗中心在...
伴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勝利閉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引著世界的目光。而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文化也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5月24日,太湖世界文化論壇岐黃國醫外國政要(正本上工)體驗中心在金碧輝煌的北京金茂萬麗酒店舉行揭牌儀式。
-
十八大新聞中心組織中外記者參觀採訪首鋼老廠區
人民網北京11月3日電(記者 燕勐)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將於11月8日在北京舉行,大會新聞中心也於11月1日正式啟用,前來報導十八大的中外記者陸續到新聞中心報到。十八大新聞中心為更好地服務中外記者,在十八大前夕將組織多場參觀採訪活動,11月3日參觀採訪搬遷後的首鋼老廠區開發情況及在原首鋼二通廠區建設中的中國動漫遊戲城,這是十八大新聞中心組織的第一場參觀採訪活動。
-
國外學者讚揚中國文化軟實力
新時代的中國軟實力不斷增強,引發了大批國外專家學者的研究興趣,他們通過對比,發現中國軟實力的特點是以文化為中心,其根源和靈魂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國擅長在傳統文化中找尋解決當代問題的「社會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重要決定,為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更深入地研究中國文化的傳統價值
-
中外文化互譯合作成果展
以「文化互譯·溝通世界」為主題,由中國文化譯研網牽頭邀請中國外文局、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北京出版集團、人民美術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接力出版社、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五洲傳播出版社、華語教學出版社、中譯出版社、1905電影網、中國動漫集團、國廣子行傳媒(CBM)
-
中國外文局概況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的信息,全面反映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真實展現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新進展、新成就,為增進中外理解和友誼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外文局主辦的中國網,有中、英、法、德、日、西、阿、俄、韓、世界語等10個語種11個文版。讀者分布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暨中國北朝碑刻書法研究中心成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暨中國北朝碑刻書法研究中心成立 2020-12-21 1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外學者如何研究清代倉儲制度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與福國利民之中心政策」,指出華萊士的思想直接受陳煥章、李顰華的影響。近年來,李超民延續此種思路,對比美國新政研究,分析古代常平倉思想,考證美國新政借鑑中國常平倉思想,總結常平倉思想對中外農業政策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及其現實意義,受到學者的諸多關注。
-
2019清華大學國際學生學者新年晚會異彩紛呈
楊斌在致辭中首先代表學校向國際學生學者致以節日的問候和新年的祝福。他表示,目前清華大學有來自128個國家的3700多名國際學生和近300位國際學者,多元文化背景的師生,是「清華人」這一共同身份讓我們相聚今晚。近年來,清華大學積極推動實施全球戰略,在海外設立了多個實體平臺,讓清華成為中國與世界對話的橋梁,共同面對全球挑戰。
-
《方延明文化三論》:非典型新聞學者的「學界演進證詞」
如果說陳平原教授是典型學者(從求學到執教,一生皆圍繞中文)的話,那麼方延明教授算是「非典型」學者,尤其是他的三次「跨界」:第一次「跨界」是他由數學專業畢業轉入新聞領域,第二次「跨界」是他由新聞實務轉入傳統文化研究,第三次「跨界」是他從傳統文化研究轉入新聞教育研究(特別是擔任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首任院長期間的學術研究),在新聞學界都稱得上是「非典型」,其經歷也堪稱傳奇
-
「貴州省2017年度傳統文化創新發展十大新聞」揭曉
原標題:「貴州省2017年度傳統文化創新發展十大新聞」揭曉 「貴州省2017年度傳統文化創新發展十大新聞」評選日前揭曉。評選由貴州日報報業集團、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貴州省文史研究館、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中國文化書院貴陽國學大講堂聯合主辦。 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是當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客觀要求與現實需要。
-
【學會動態】中國教育學會傳統文化教育中心成立大會在濟南召開
400多位從事傳統文化教育與研究的專家、學者、校長和教師出席了本次會議。 成立大會由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孟剛主持,山東省教育學會副會長王積眾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中國教育學會傳統文化教育中心顧問謝嘉幸教授在講話中也對中心的成立表示了衷心的祝賀
-
吉狄馬加:用詩酒講好中國故事 推動中外文化交流
「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當下,詩酒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發揮載體作用,用詩酒講好中國故事,擴大中國聲音,推動中外文化交流。」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在參加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時表示。
-
王永利: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典藏瑰寶
就近代來說,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學西傳」的最重要內容,也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先驅代表作品。「中國形象」在西方眼中,是從文化形象集體認同開始的,文化傳播作用的影響是深遠的。因此,在當下,讓優秀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不僅是分享人類文化成果,更是發揚光大東方智慧和文明傳承,中國是「道德理性之鄉」,是「文學之鄉」,其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和精神沃土,在世界文明史冊中熠熠生輝,佔有重要一頁。怎樣更好地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
2020「應對與展望:疫情時代的全球教育」中外學者高端對話在上海...
2020「應對與展望:疫情時代的全球教育」中外學者高端對話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查建國 夏立 陳鍊)11月26—28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上海外國語大學聯合舉辦、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承辦的2020「應對與展望:疫情時代的全球教育」中外學者高端對話在上海舉行。
-
中外翻譯與網絡文學作家學者共話網文發展
來自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專業的專家學者、知名網文作者和多家投資平臺代表參加開幕式及主題論壇。論壇開幕式現場北京中外翻譯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外翻譯」)總經理顧巨凡在此次論壇的開幕式上作為四方代表(北京中外翻譯諮詢有限公司、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海南省版權局、海南省作家協會
-
新加坡馬來西亞學者蒞臨潮汕講學做文化交流
新加坡馬來西亞學者蒞臨潮汕講學做文化交流 中新網汕頭3月11日電(李怡青 丁爍 林立)記者在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年委員會獲悉,為推動潮學研究的國際化、規範化進程,促進中外學術交流,新加坡潮籍學者林緯毅博士、馬來西亞潮籍學者陳劍虹在潮州市舉行學術報告,與聽眾作互動式學術討論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