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校長:大學生越來越少記筆記

2020-12-14 搜狐網

  今年國慶期間,哈爾濱工業大學官網刊載了該校校長周玉的署名文章《讓記筆記成為人生的必修課》,提倡網際網路時代大學生仍要拾回課堂記筆記的傳統。文章是周玉在國慶節前一天與部分學生座談後即興而作的。

  那麼,我省高校課堂還有多少人在做筆記?近日,新文化記者踏訪幾所高校課堂,發現大多數學生把智慧型手機變成「記筆記神器」,翻拍老師PPT,或者拍都不拍,課後直接管老師要課件。

  老師強調必考內容教室裡一片手機「咔嚓」聲

  10月28日下午,在一所高校逸夫樓501階梯教室,大二年級的漢語言文學課,老師一邊講解,一邊翻動投影儀上的PPT軟體,並未進行板書。200多名上課的學生,至少有三分之一拿起手機,翻拍PPT上的內容。而用筆和紙進行記錄的寥寥無幾。

  10月29日下午1點半,長春一所高校501教室,這間小教室能容納50多人,他們來聽現當代文學史課。老師開始講課後,坐在前排的七八位同學掏出筆記,認真地記,另有十幾位同學用手機把PPT拍下來。

  「注意,這一部分是必考的。」課講到一半,老師提高嗓音,除了幾位認真記筆記的,其餘的同學全舉起手機,響起一片「咔嚓」聲,課堂成了「記者會」。

  10月30日上午,一所高校的階梯教室內,兩個班的110多名同學上新聞寫作課。坐在前三排靠中間位置的同學—也就是傳說中的「學霸區」—很認真,一邊聽一邊記著筆記,有20多人。其他人有的一邊聽講,一邊翻手機,聽課不時用手機拍幾下PPT。三位男同學則連教科書、本和筆都沒帶,只帶了一部手機。下課時,三位男生中的一名瘦瘦的想把老師的課件拷下來。「別著急,等到期末時我把課件全都打包拷給你。」老師說。

  講課內容比PPT更詳細不記筆記考試考不好

  十幾年前的課堂上,學生們都記筆記,如今怎麼不記了?

  「很多同學記筆記或拍老師的PPT都是為了考試,而考試前,老師會劃重點,所以記筆記的少之又少。」吉林師範大學大四女生小王說,同時她表示,記不記筆記主要取決於是不是重點專業課,如果是考試必考內容,則認真記筆記的同學相對較多,而如果是選修課或不重要的學科,大家就沒那麼重視。

  「現在很少有同學記筆記了,多數都用手機拍照,重點或重要內容下課後再整理。」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的小陳說,一方面是現在很多老師講課都用PPT,在黑板上板書的很少,而且有的老師講課節奏快,記筆記「跟不上」,必須用手機配合筆記進行記錄。

  與傳統的板書相比,用PPT上課似乎更「與時俱進」,但對於學生而言,記筆記和拍PPT在學習效果上會有什麼不同呢?東北師範大學的李同學屬於記筆記一族。「老師PPT上多是書面內容,而上課時具體講的則是更為詳細的、補充的內容。而老師考的多數是補充的內容,如果不記筆記,考試肯定不會考好。」另外她說,同直接拷課件相比,做筆記的印象更深刻,學得更紮實。

  李同學還說,記不記筆記,也與老師的授課方式有關係。「大三時有位教《古代文學》的老師,上課從用不用PPT,就是直接用板書,同學們幾乎就都記筆記。」

  課前上傳PPT讓學生預習課上通過板書來教授

  東北師範大學李同學說,大學跟小學和中學不一樣,雖然有教科書,但老師講的內容並不完全照扒教科書,而是會結合自己掌握的知識來確定一節課的內容,而PPT就相當於調整之後的「教科書」。

  有很多大學老師把PPT和板書結合,起到不錯的效果。東北師範大學王春剛老師這學期教物理化學課。課堂上,不停地用粉筆寫著板書,同時配合著PPT,用手機拍照的學生幾乎沒有,基本都在記筆記。

  「上課前我會把下節課有關內容的PPT傳到班級群,讓他們課前預習。」王春剛說,PPT只是講課內容的骨架,還有很多知識是通過板書來教授的,需要認真聽講和認真記錄。

  王春剛表示,課堂上用手機拍下PPT的現象很普遍,但還是希望學生自己去寫、去記。「記筆記、記公式的過程也是思考、學習的過程。」

  觀點一

  最淡的墨水勝過最強的記憶

  周玉在文章中提到,現在學生上課可以下載課件、拷貝老師的PPT、上網搜索,看起來學習方式更加輕鬆,但並沒有經過系統深入的學習和思考,有些知識變得似是而非,有些寶貴的想法一閃而過。海量信息的衝擊淹沒了我們對知識的選擇與吸收,許多知識還沒有好好消化就成了過眼雲煙。那麼如何讓讀過的東西記憶深刻?記筆記是十分重要的途徑。「最淡的墨水,勝過最強的記憶。」

  觀點二

  拷課件可以關鍵要走心

  對於這種現象,吉林大學商學院教授辛本祿認為,記課堂筆記的傳統不應該丟,但記筆記不一定非要用筆和紙,也可以用筆記本電腦來記。隨堂記下後還更便於修改和保存。另外,拷課件也不是不可以,關鍵在於拷了之後要「走心」。課件只是一個綱,可以事先給學生,讓他們對所學的內容有了解,從而有個思考的過程。不同的學科也要有不同的對待,「比如高等數據,老師在課堂上要教授推演的過程,這樣光拷課件肯定不行。」

  新文化記者 劉中全 艾靈 實習生 李蒙君

news.sohu.com false 新文化報 http://enews.xwh.cn/shtml/xwhb/20151101/232030.shtml report 2481 今年國慶期間,哈爾濱工業大學官網刊載了該校校長周玉的署名文章《讓記筆記成為人生的必修課》,提倡網際網路時代大學生仍要拾回課堂記筆記的傳統。文章是周玉在國慶節前一天

相關焦點

  • 哈工大「最美筆記」,帶你走進「學霸的世界」~
    最近,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最美筆記」在網上走紅,驚豔了一幫群眾。印象中,提起「筆記」,最美是建築系的,手繪什麼的不要太贊;最用功該是醫學系,課程不要太多;最懵逼的是外語系,沒有中文註解,天知道記了些什麼內容。。。。。
  • 大學生如何記筆記?勿用手機拍 呼籲墨香—新聞—科學網
    依然有同學在認真記筆記   原標題:哈工大校長撰文呼籲,大學生要找回課堂記筆記的傳統新文化記者踏查高校課堂發現———   記筆記的少拍課件的多這樣學習效果到底咋樣   今年國慶期間,哈爾濱工業大學官網刊載了該校校長周玉的署名文章《讓記筆記成為人生的必修課》,提倡網際網路時代大學生仍要拾回課堂記筆記的傳統。文章是周玉在國慶節前一天與部分學生座談後即興而作的。   那麼,我省高校課堂還有多少人在做筆記?近日,新文化記者踏訪幾所高校課堂,發現大多數學生把智慧型手機變成「記筆記神器」,翻拍老師PPT,或者拍都不拍,課後直接管老師要課件。
  • 僅四成大學生經常做筆記 學生:做筆記跟不上節奏
    ,網際網路時代的大學生要回歸上課做筆記的傳統,這一呼籲很快引發熱議。  法制晚報記者走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發現,在公共課上做筆記的人很少。法晚在線調查顯示,只有約四成大學生經常做筆記。本科生中,半數大一新生常做筆記,佔比是大四畢業生的兩倍。
  • 僅四成大學生經常做筆記學生:做筆記跟不上節奏
    ,網際網路時代的大學生要回歸上課做筆記的傳統,這一呼籲很快引發熱議。  法制晚報記者走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發現,在公共課上做筆記的人很少。法晚在線調查顯示,只有約四成大學生經常做筆記。本科生中,半數大一新生常做筆記,佔比是大四畢業生的兩倍。
  • 大學生上課做筆記有用嗎?筆記能幹什麼?聽聽大學校長怎麼說
    若想在大學中「小有成績」,就必須要認真聽課,課上筆記是必不可少的。記得前年新生典禮時,校長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大學生若想提高成績,提高能力,一定要學會學習」,如何才能學會學習呢?筆記是最重要的,關於筆記,校長說了2點。
  • 網際網路時代,別把記筆記的手藝丟了
    原標題:網際網路時代,別把記筆記的手藝丟了  ■劉楚漢  「我去聽課時發現,有很多同學不記筆記,這種現象令我為同學們的學習效果擔憂。」國慶假期期間,哈爾濱工業大學官網上刊載了該校校長周玉的署名文章《讓記筆記成為人生的必修課》,該文提倡網際網路時代大學生仍要拾回課堂記筆記的傳統。
  • 大學課堂,我的筆記我做主
    ——本文系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現在許多大學生上課很少再採用傳統的方式來記筆記,大多數學生把智慧型手機變成「記筆記神器」,翻拍老師PPT,或者拍都不拍,課後直接管老師要課件。針對這一現象,哈工大校長周玉發表了文章《讓記筆記成為人生的必修課》,提倡網際網路時代大學生仍要拾回課堂記筆記的傳統。
  • 記筆記應成為高校對大學生的剛性要求
    近期,寧波大學校園內大學生們的手機屏幕,被一篇篇或工整、或生動、趣味的課堂筆記「刷屏」了。校團委從10月20日起發起「最•悅讀」讀書筆記評選活動,鼓勵同學們曬出專業課筆記、閱讀書籍筆記。活動開始至今,已有14個學院積極響應,上千名學生「曬」出了各自的讀書筆記。
  • 科學網—大學生,你還記筆記嗎
    那麼,記筆記還有必要嗎?用筆還是電子設備,對於記筆記本身有多少影響呢? 記筆記人數逐年遞減 2015年,國內某媒體曾經在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調查,發現只有約四成大學生經常做筆記。本科生中,做筆記的人數隨著年級的增加遞減,數字顯示,半數大一新生常做筆記,佔比是大四畢業生的兩倍。
  • 大學生上課真的應該記筆記,養成這種良好的習慣,既練字又加分
    大學生一直都是「當代惡臭青年」的代表,當然了還是有很多大學生努力學習的。但是在我國教育體制弊端下,大學生真的相信了老師與家長說的「上了大學就輕鬆了」於是很多大學生在大學裡虛度光陰,小編也是這其中的一員。
  • 2020年大學校長論壇在哈工大(威海)召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乃彰 通訊員 譚璇月12月2日至3日,由哈工大(威海)主辦的2020年大學校長論壇(International Summit of University Leardership 2020)盛大召開
  • 規格嚴格,功夫到家:聊聊哈工大的校訓故事
    哈工大取得這麼大成就,跟哈工大建國後的校長李昌分不開。李昌是哈工大最傑出的校長,哈工大的輝煌由他一手奠定。 1953年,他被調到哈工大當校長,兼黨委書記,一直到1964年,他才離開哈工大。李昌自己說,他39歲到哈工大,50歲離開,壯年的心血全在哈工大。 哈工大八百壯士的提法是李昌總結出來的。校訓也是李昌提出來,後面的校領導再歸納、精煉的。 在1958年,哈工大招了一批工農兵學員。
  • 哈工大也太難了!曝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被禁用「理工神器...
    導  讀近期有知乎網友提問「哈工大被高教杯組委會禁止使用Matlab,是否公平,且在報名時組委會毫無通知,安排是否合理?」,根據這名網友的表述,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組委會初步認定哈工大參賽隊伍不能使用MathWorks旗下的Matlab。
  • 哈工大(深圳)越來越強,會不會和哈工大分家?網友:很有可能
    目前哈工大的校長是哈工大校長兼任,但是黨委書記是由深圳市任命,深圳市鹽田區原區委副書記、區長吳德林任哈工大(深圳)黨委書記,哈工大校長助理甄良任哈工大(深圳)常務副校長。哈工大(深圳)共有全職教師400餘人、兼職教師150餘人、在站博士後13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6200餘人,其中本科生2600餘人、碩士及博士研究生3500餘人。
  • 大學生應如何做筆記
    近日的一項調查發現僅四成大學生經常做筆記。    在電子時代究竟做筆記有沒有必要,我覺得這是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同時根據不同的課業需求,不同的講師特點,不同的個人習慣,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如果論起利弊,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起。
  • 哈工大參加全國大學生數模競賽 被禁止使用MatLab
    來源:新智元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開賽在即,但有消息傳來,此次比賽哈工大的學生將被禁止使用MathWorks如果最終確認,對哈工大的學生來說,這次建模大賽真是太難了。近日,一個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網友表示,組委會初步認定哈工大參賽隊伍不能使用MATLAB。
  • 哈工大也太難了!曝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被禁用「理工神器」MATLAB
    ,根據這名網友的表述,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組委會初步認定哈工大參賽隊伍不能使用MathWorks旗下的Matlab。這不,據IT之家報導,近期有知乎網友提問「哈工大被高教杯組委會禁止使用Matlab,是否公平,且在報名時組委會毫無通知,安排是否合理?」,根據這名網友的表述,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組委會初步認定哈工大參賽隊伍不能使用MathWorks旗下的Matlab。
  • 華為MatePad Pro 5G「雲記」深度體驗:隨心所欲的PDF筆記體驗
    最近有同事來找我,讓幫忙推薦一款適合大學生學習、記筆記的平板電腦。原來同事的孩子今年要升大二,上課的時候班裡有不少同學都用平板電腦來記筆記,而且現在的教材、老師布置的作業普遍都開始了電子化。為了與時俱進,加上大二課業更加繁重,迫切需要在新的學期有一個支持手寫筆的平板電腦。
  • 大學生帶娃聽課,教授一把抱過:你安心記筆記,我幫你照顧娃!
    最近,美國一個大學生帶著娃去聽課,教授看到這名學生非常不方便,直接一把抱過來孩子,掛在懷前,對學生直言:你安心記筆記,我幫你照顧娃!這名教授名是亞特蘭大莫爾豪斯學院的一位教授,主講數學、統計建模、圖表教育學和社會網絡學。
  • 大學生們看過來,別人家的「筆記」長這樣!
    大學生們看過來,別人家的「筆記」長這樣!孫聞嵐的筆記。 張麗萍的筆記。張盼的筆記。她說,記課堂筆記的習慣從初中時代就養成了,上了大學,各科的筆記也繼續記得很認真,「課堂上的難點、重點都記在筆記上,複習起來很方便。」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吳永彩獲得二等獎,她的高數筆記也記得十分整齊,不同的顏色標註出不同的複習內容,黑色是基本理論知識,黃色是值得注意的內容,紅色是最重要的知識點。同學們經常借她的筆記來看,她有時會拍成照片發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