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以前畢業的孩子來學校看我,交談中,聽到一個特別令辦公室眾人震驚的消息:曉涵因為抑鬱症休學了!
回想起那個白白淨淨,聽話懂事,成績優異的男孩子,大家都唏噓不已,高中最後一年抑鬱輟學,也不知什麼時候能夠康復,延續夢想和幸福的人生。
近些年,抑鬱症這個以前只在電視、新聞中出現的病症,在生活中卻屢屢被提及,不只是成年人,竟連花樣年華的初中生也被波及。
但是仔細想來好像也並不意外。
網絡科技的迅猛發展,孩子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知識、交流、交往的需要逐步提高,但很多家長卻沒有更新教育觀念,仍在沿用幼時父輩的教育方式。
特別是以下這3種與孩子交流的方式,更容易造成孩子過早抑鬱,逆反期過早過長: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有這樣一幕:
媽媽帶鄧明月去買衣服,問及她喜歡什麼顏色,明月回答白色,媽媽說:不愛乾淨還穿白色。
改選黑色,媽媽又說:年輕人多穿點鮮亮的,黑色不適合你。
明月最終妥協,同意買媽媽喜歡的粉色,媽媽卻說:你跟你爸爸一模一樣,一點兒主見都沒有。
看似詢問,但心裡早已替孩子做了決定,只允許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思考,去做事,擁有和自己一樣的價值觀,這種父母就屬於典型的強權思維。
他們內心並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而只是自己的附屬品,不允許孩子有獨立的意志和思想。
當長期抱有這種心理,運用這種方式與孩子交流,逆反、抑鬱、自殘自然毫不意外。
電視中,高中時一向以乖乖女出名的鄧明月,最終決定高考時少做一面試卷,只為不上媽媽選定的大學,以逃離媽媽的掌控,最終母女之間發生了一次大的爭吵。
就像200多年前,美國革命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派屈克·亨利所說:"不自由毋寧死!"
大人尚且不能忍受不自由的生活,更何況是天生愛自由的孩子呢?
英國著名詩人紀伯倫曾說:"你的子女,其實不是你的子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但很多父母卻在潛意識裡認為,自己賦予孩子生命,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屬品,於是在與孩子說話交流時,就不免產生居高臨下之感。
這種優越感還表現在,在與孩子交流時動不動以救世主自居。
可孩子不是下屬,也不是父母的翻版,他們有自己的人生軌跡,怎可能順著父母的人生軌跡再來一次。
更何況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雖然把"誰不是從孩子過來的"這句話掛在嘴邊,但時過境遷,任何事情都是發展變化的,過去的經驗對今天的借鑑作用微乎其微。
即使學了很多心理學、教育學知識,但也並不是百分之百適用於每個孩子。
所以,與孩子交流時不妨謙虛一些,放低姿態去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
只要孩子在品德和為人處世上沒有太大的缺憾,不妨讓他自己去闖一闖。
過多的優越感和居高臨下的態度,對渴望新鮮感的孩子來說,只會招致他們的憤怒和反抗。
想要聞到花香,需要俯下身子。
不想看到孩子與你對著幹,想走進孩子的心靈,與孩子交心,就要收起優越感,俯下身子,用真心去交換。
"你家陽陽真令人羨慕,又懂事又孝順!""哪呀,都是裝的,回到家就原形畢露,只知道玩手機,平時連碗都不送!"
"看看人家誰家的某某!你說說你怎麼還有臉和人家做同學?"
"就你還畫畫,那手笨的和腳一樣!"
小時候聽父母這樣說自己,做了父母又把這些話用在孩子身上。
習慣性毒舌,還美其名曰:"孩子不能誇,誇了會驕傲。"真的如此嗎?
有研究表明:十八歲之前每個人需要5000次肯定,才能建立真正的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不被欣賞肯定,天天被父母的毒舌所荼,那沒有自信,抑鬱、逆反,決不意外
去年暑假熱播的《少年派》中閆妮飾演的王勝男就是個毒舌媽媽,女兒林妙妙考試沒考好,她借題發揮,把女兒批了個體無完膚。
"你看看你這二道毛,不男不女的,磨磨嘰嘰滿腦子都是玩,你不專心,不刻苦,你的長處是掛科,一次掛三科,因為你懶。"
"狀元是站在山頂的,你蹲在山腳下,你給人家狀元提鞋,人家還嫌你蹲得慢!"
嘴利如刀,儘管愛女之心拳拳,卻成為了傷孩子最重的人。
林妙妙對爸爸說:"我就是再高興,我看見她,也能沉到地獄去。"
都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能從三尺寒冬下面看到春天溫暖的人是寥寥無幾,不要指望孩子感同身受,試問你自己能做到嗎?
何況,連最親近的人都如此毒舌,孩子在哪兒才能感受到溫暖,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之下,怎能不抑鬱?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孩子的幸福決定著家庭的快樂,孩子的未來卻掌握在父母手裡。
你的生活態度決定著孩子的未來模樣。你熱愛生活,孩子也會過得詩意。你給他快樂,他回你幸福。
思考與孩子的交流方式,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心理健康,生活舒心,未來才有更多可能。
文/龍飛老師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講了這麼多學霸學習故事,我們發現,學霸和普通同學的最顯著區別就在於——學霸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高效的學習方法。
這套學習方法,正是他們超過其他同學、遙遙領先的關鍵所在。家長們不妨思考一下,自己孩子學習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嗎?這套學習方法是否可以讓孩子擁有等同於學霸的學習效率?
如果答案是「沒有」,那不妨看下下面的視頻,免費幫孩子了解一下10萬學生都在學習的來川學習方法課,學習數學、語文、英語等單科學習方法,掌握如何背單詞、如何考試不粗心、如何復盤、如何做總結的訣竅。
(孩子數學成績差,因為沒有正確學習方法,試試6萬人都在用的方法)
學習學習方法課時,會使用的相關教材,請點擊「了解更多」免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