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逆反、抑鬱,和父母這3種說話方式有關,你中了幾個?

2020-11-05 尖子生語文攻略

上周末,以前畢業的孩子來學校看我,交談中,聽到一個特別令辦公室眾人震驚的消息:曉涵因為抑鬱症休學了!

回想起那個白白淨淨,聽話懂事,成績優異的男孩子,大家都唏噓不已,高中最後一年抑鬱輟學,也不知什麼時候能夠康復,延續夢想和幸福的人生。

近些年,抑鬱症這個以前只在電視、新聞中出現的病症,在生活中卻屢屢被提及,不只是成年人,竟連花樣年華的初中生也被波及。

但是仔細想來好像也並不意外。

網絡科技的迅猛發展,孩子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知識、交流、交往的需要逐步提高,但很多家長卻沒有更新教育觀念,仍在沿用幼時父輩的教育方式。

特別是以下這3種與孩子交流的方式,更容易造成孩子過早抑鬱,逆反期過早過長:

1 強制孩子接受自己的價值觀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有這樣一幕:

媽媽帶鄧明月去買衣服,問及她喜歡什麼顏色,明月回答白色,媽媽說:不愛乾淨還穿白色。

改選黑色,媽媽又說:年輕人多穿點鮮亮的,黑色不適合你。

明月最終妥協,同意買媽媽喜歡的粉色,媽媽卻說:你跟你爸爸一模一樣,一點兒主見都沒有。

看似詢問,但心裡早已替孩子做了決定,只允許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思考,去做事,擁有和自己一樣的價值觀,這種父母就屬於典型的強權思維。

他們內心並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而只是自己的附屬品,不允許孩子有獨立的意志和思想。

當長期抱有這種心理,運用這種方式與孩子交流,逆反、抑鬱、自殘自然毫不意外。

電視中,高中時一向以乖乖女出名的鄧明月,最終決定高考時少做一面試卷,只為不上媽媽選定的大學,以逃離媽媽的掌控,最終母女之間發生了一次大的爭吵。

就像200多年前,美國革命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派屈克·亨利所說:"不自由毋寧死!"

大人尚且不能忍受不自由的生活,更何況是天生愛自由的孩子呢?

2 優越感和居高臨下的態度

英國著名詩人紀伯倫曾說:"你的子女,其實不是你的子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但很多父母卻在潛意識裡認為,自己賦予孩子生命,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屬品,於是在與孩子說話交流時,就不免產生居高臨下之感。

這種優越感還表現在,在與孩子交流時動不動以救世主自居。

可孩子不是下屬,也不是父母的翻版,他們有自己的人生軌跡,怎可能順著父母的人生軌跡再來一次。

更何況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雖然把"誰不是從孩子過來的"這句話掛在嘴邊,但時過境遷,任何事情都是發展變化的,過去的經驗對今天的借鑑作用微乎其微。

即使學了很多心理學、教育學知識,但也並不是百分之百適用於每個孩子。

所以,與孩子交流時不妨謙虛一些,放低姿態去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

只要孩子在品德和為人處世上沒有太大的缺憾,不妨讓他自己去闖一闖。

過多的優越感和居高臨下的態度,對渴望新鮮感的孩子來說,只會招致他們的憤怒和反抗。

想要聞到花香,需要俯下身子。

不想看到孩子與你對著幹,想走進孩子的心靈,與孩子交心,就要收起優越感,俯下身子,用真心去交換。

3 習慣性毒舌

"你家陽陽真令人羨慕,又懂事又孝順!""哪呀,都是裝的,回到家就原形畢露,只知道玩手機,平時連碗都不送!"

"看看人家誰家的某某!你說說你怎麼還有臉和人家做同學?"

"就你還畫畫,那手笨的和腳一樣!"

小時候聽父母這樣說自己,做了父母又把這些話用在孩子身上。

習慣性毒舌,還美其名曰:"孩子不能誇,誇了會驕傲。"真的如此嗎?

有研究表明:十八歲之前每個人需要5000次肯定,才能建立真正的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不被欣賞肯定,天天被父母的毒舌所荼,那沒有自信,抑鬱、逆反,決不意外

去年暑假熱播的《少年派》中閆妮飾演的王勝男就是個毒舌媽媽,女兒林妙妙考試沒考好,她借題發揮,把女兒批了個體無完膚。

"你看看你這二道毛,不男不女的,磨磨嘰嘰滿腦子都是玩,你不專心,不刻苦,你的長處是掛科,一次掛三科,因為你懶。"

"狀元是站在山頂的,你蹲在山腳下,你給人家狀元提鞋,人家還嫌你蹲得慢!"

嘴利如刀,儘管愛女之心拳拳,卻成為了傷孩子最重的人。

林妙妙對爸爸說:"我就是再高興,我看見她,也能沉到地獄去。"

都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能從三尺寒冬下面看到春天溫暖的人是寥寥無幾,不要指望孩子感同身受,試問你自己能做到嗎?

何況,連最親近的人都如此毒舌,孩子在哪兒才能感受到溫暖,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之下,怎能不抑鬱?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孩子的幸福決定著家庭的快樂,孩子的未來卻掌握在父母手裡。

你的生活態度決定著孩子的未來模樣。你熱愛生活,孩子也會過得詩意。你給他快樂,他回你幸福。

思考與孩子的交流方式,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心理健康,生活舒心,未來才有更多可能。

文/龍飛老師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後記:

講了這麼多學霸學習故事,我們發現,學霸和普通同學的最顯著區別就在於——學霸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高效的學習方法。

這套學習方法,正是他們超過其他同學、遙遙領先的關鍵所在。家長們不妨思考一下,自己孩子學習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嗎?這套學習方法是否可以讓孩子擁有等同於學霸的學習效率?

如果答案是「沒有」,那不妨看下下面的視頻,免費幫孩子了解一下10萬學生都在學習的來川學習方法課,學習數學、語文、英語等單科學習方法,掌握如何背單詞、如何考試不粗心、如何復盤、如何做總結的訣竅。

(孩子數學成績差,因為沒有正確學習方法,試試6萬人都在用的方法)

學習學習方法課時,會使用的相關教材,請點擊「了解更多」免費查看。

相關焦點

  • 莫把抑鬱當「逆反」孩子抑鬱非小事
    2017年《中國青少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青少年中,約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和行為困擾,抑鬱症發病率呈低齡化趨勢,抑鬱症已成為青少年自殺的主要危險因素。來自專門治療精神心理疾病的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的數據表明,2015年12月,該院兒童病房中抑鬱症比例是45.7%,平均年齡13.8歲;2019年12月,這兩個數字分別為66.7%和13.6歲。哪些因素易引發青少年抑鬱症?
  • 莫把抑鬱當「逆反」 孩子抑鬱非小事
    2017年《中國青少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青少年中,約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和行為困擾,抑鬱症發病率呈低齡化趨勢,抑鬱症已成為青少年自殺的主要危險因素。來自專門治療精神心理疾病的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的數據表明,2015年12月,該院兒童病房中抑鬱症比例是45.7%,平均年齡13.8歲;2019年12月,這兩個數字分別為66.7%和13.6歲。
  • 莫把抑鬱當「逆反」 孩子抑鬱非小事-未成年人網-全國未成年人第一...
    2017年《中國青少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青少年中,約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和行為困擾,抑鬱症發病率呈低齡化趨勢,抑鬱症已成為青少年自殺的主要危險因素。來自專門治療精神心理疾病的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的數據表明,2015年12月,該院兒童病房中抑鬱症比例是45.7%,平均年齡13.8歲;2019年12月,這兩個數字分別為66.7%和13.6歲。
  • 提醒:別動不動就說孩子逆反,是你不理解孩子話語中的潛臺詞
    見我進來李姐的孫女玲玲一扭頭進了自己的房間,李姐的兒媳還在叫罵個不停:「你自己也不好好想想,你以前是什麼樣子,自從跟她在一起後,你又變成什麼樣子了?難怪我不叫你跟她在一起嗎……」李姐兒媳一邊叫罵一邊氣得臉色發白,我勸說幾句她停下來之後,李姐拉我到她房間。
  • 逆反究竟是誰在逆反?誰反抗誰?允許逆反形成多元化應對問題方式
    由牛頓第三定律得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反向;由哲學矛盾定律得知,對立統一是整體。逆反究竟是誰在逆反,是誰反抗誰?為何看到孩子逆反而不是家長逆反?如果家長不控制孩子,孩子會逆反嗎?沒有籠子關著的小鳥和老虎,會逆反反抗嗎?
  • 父母這四種說話方式,會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劍
    所以我們必須要嚴格的管住自己的嘴,生活中少說話多幹活。孩子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之一,我們給孩子說話也必須要經過思考才可以說。這樣對他的教育才能得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很多的父母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不經思考。結果在對孩子的教育上,錯失了很多的機會,甚至起到了壞的效果。那麼我們今天就談一談,對孩子起到傷害的幾種說話方式。
  • 無敵父母無敵孩,父母即將經歷與正在經歷的,與孩子逆反期大亂鬥
    不知不覺中,孩子已經進入逆反期父母自己都沒意識到,是從哪一天開始的,為人父母,當家長的,突然發現你的寶貝兒、乖乖女,開始不聽話了,開始與你頂嘴了,你對他們瞪眼睛的時候,他們勇敢地回瞪你。恭喜你,你的孩子進入逆反期了,逆反期有人又叫做叛逆期,叛逆這個名字有點嚇人,讓人想到「叛徒」兩個字。
  • 寶寶說話晚,可能和父母這些行為有關,有這3種做法的父母抓緊改
    文/赫媽育兒寶寶成長中的任何一個進步都是父母非常高興的,像是孩子第一次會走路,第一次開口叫媽媽……都是父母非常值得回憶的事情。寶寶成長中,生長發育是按照規律來的,但是有時候如果人為幹預的過多,也會對寶寶的發育造成一定的影響。
  • 變得抑鬱的孩子越來越多,是否與社會環境和父母教養有關?
    數據來自於下面這篇論文。根據這篇發表在期刊上的綜述文章,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抑鬱症!為什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患抑鬱症?首先,和成長有關。青少年處於心理和生理快速成長發展階段,新陳代謝快,容易產生身心不協調的現象,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 抑鬱:這幾個跡象表明,孩子可能正走向抑鬱
    很多人會覺得患有抑鬱症的人,自殺是一個「很正常」的結果,因為近幾年來,大家從新聞中所了解到的自殺的成人和孩子中大部分都患有抑鬱症。但是抑鬱真的是「自殺」的罪魁禍首嗎?孩子只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他映照出家長對自己的不滿,對生活的不安,對生命的焦慮。只是映照父母太久了,這些透明的孩子把這些沉重的能量深深地吸納進來,漸漸的,把鏡子中父母的影像變成了自己。
  • 孩子不聽話,多半是父母說話方式有問題,讓「低聲教育」來幫你
    >如此將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父母要注意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學會好好說話。一、在生活中,父母有哪些不良的說話方式?1. 命令式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常常擺出一副權威不容質疑與挑戰的模樣,對於孩子的說話方式,總是採取命令的方式 ,這會讓孩子從內心產生抗拒,並引起逆反的心理。
  • 合格父母的五種說話語氣,你做到了幾種?
    今天小小橙就和大家聊聊:合格父母的五種說話語氣,看看你做到了幾種?這無形中就給了孩子一份自信,並讓他明白,只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這容易打擊孩子嘗試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氣。畢竟,父母說話的方式和態度,會深深地滲入到孩子的心智裡。
  • 父母越呵護,孩子越逆反
    13歲的劉偉(化名)要離開家,他不願意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原因是「爸爸媽媽對我太好了」。他說:「我上學放學爸爸都用車接送,回到家他們連飯都給我盛好了,還給我夾菜。想吃蘋果,他們就削好皮,切成小塊,插上牙籤擺在書桌上。家務活就更不讓我動手了。他們就知道讓我學習、看書,未來的一切都給我安排好了。我在家裡就像一個木偶,沒有一點發言權。
  • 家庭教育|父母打擊孩子有危害,做個「會說話」的父母,讓孩子重獲自...
    03、導致逆反心理4~6歲是孩子逆反的心理,而這種時候是最需要父母關心和陪伴,如果父母對孩子進行打擊,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敵對行為,導致越來越叛逆。04、疏遠父母打擊孩子會讓孩子越來越疏遠父母,讓孩子對父母形成恐懼感和厭惡感,甚至不願意與父母交流和接觸,時間長了就會離父母越來越遠。佛洛依德說過:「一個人童年時期的經歷,將會對她的一生都產生重要的影響。」
  • 你真的知道怎麼和孩子說話嗎?這4個技巧你知道幾個?
    對於孩子來說,成人「怎麼說」和「說什麼」同樣重要說話的態度決定了和孩子的溝通是否良好。父母厭惡的眼神,輕蔑的語調能很深的傷害到孩子。如果孩子從小就在「你真笨」「你永遠都學不會」「你蠢的像豬一樣」這些負面的語言環境下長大,他有可能就自暴自棄了:「反正我學不會,那我乾脆就不學了」「反正我怎麼都學不會,我就是這麼笨」!
  • 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孩子的逆反和作對?
    禁果效應跟兩種心理有關,一種是好奇,一種是逆反。「禁果效應」也叫作「潘多拉效應」,亞當和夏娃原本在伊甸園無憂無慮地生活,卻禁不住蛇的誘惑,去偷吃了知善惡樹上結出的禁果。潘多拉是希臘神話中送給人類的女人,她擁有各種各樣的禮物,都是美好的、可愛的。
  • 這幾種說話方式,令人討厭
    「說話見人品。」一個人說話的方式,就是一個人的人品。人品好的人,說話很中聽,也很中肯,很多時候,都是少說多做,專注於做自己的事情,積極幫助別人。人品差的人,誇誇其談,喜歡表現自己,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在乎別人的感受。這幾種說話方式,令人討厭,看看你有沒有。一句話,說錯了,還可以改正,如果一直說錯話,那麼就給自己貼上了「人品差」的標籤,還很難撕掉。
  • 寶寶說話早晚暗示智商高低?與這3個因素有關,父母不要亂猜測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出生後,年輕的父母每天都在關注他的點滴變化。看見孩子第一次抬頭、翻身和走路,都能讓父母非常激動,最讓父母期待的還是聽見孩子開口叫自己。可是,有的孩子說話比較早,有的孩子說話比較晚,每個孩子有不同的成長軌跡。
  • 管教孩子的這2種錯誤方法,容易讓孩子變得逆反,父母要儘量避免
    很多人在做了父母之後,總認為教育孩子其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當孩子逐漸慢慢長大才發現,教育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要不去想辦法做到更好,那麼情況就會變得越糟。剛剛上小學的孩子就開始會和父母頂嘴,對著幹了,當你叫他自己收拾書桌,整理床鋪的時候,他會說你煩死了,真囉嗦,你讓他不要多看電視,好好做功課,他也會說不用你管,我知道該怎麼做,總之在孩子的世界裡,爸爸媽媽好像很煩人。親子之間的相處,傾情付出卻不被理解,其實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當孩子開始進入成長的叛逆期,確實會讓人很心力交瘁。
  • 孩子不愛聽這10種話,你說過幾種?孩子都想要父母跟他好好說話
    導讀:孩子不愛聽這10種話,你說過幾種?孩子都想要父母跟他好好說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愛聽這10種話,你說過幾種?孩子都想要父母跟他好好說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