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這四種說話方式,會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劍

2020-08-20 春天媽咪TW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傷人一般不傷身,但是它攻心。人和人的交往過程當中往往一句能夠改變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本來非常要好的朋友,可能反目成仇。所以我們必須要嚴格的管住自己的嘴,生活中少說話多幹活。孩子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之一,我們給孩子說話也必須要經過思考才可以說。這樣對他的教育才能得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很多的父母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不經思考。結果在對孩子的教育上,錯失了很多的機會,甚至起到了壞的效果。那麼我們今天就談一談,對孩子起到傷害的幾種說話方式。

第一,威脅孩子的話。

我們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碰到孩子不聽我們的話。為了快速的達到教育的效果,我們經常會說威脅孩子的話。例如,「你再哭,我就把你送給別人。」「一會兒你爸爸就回來了,再哭他就打你了。」說威脅孩子話的時候,父母一般是以一種非常懶惰的狀態,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說,說這句話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沒有責任感。他們不願意花更多的時間來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一些事理,從根本上教育自己的孩子。

這樣懶惰的教育自己的孩子,會讓孩子當時產生恐懼的情緒。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如果多次使用之後。會讓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慢慢的掃地。在孩子以後的為人處事中,他也會用這種威脅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朋友,或無關緊要的人。但是社會中這種強權的交際方式,早晚會吃虧,交不到真心的朋友。人和人真正的關係是建立在平等真誠的基礎上。如果父母用這種教育方式,就好像是一把利劍,刺傷了孩子。這種傷早期看不到,但會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就會顯露無遺。

第二,敷衍孩子的話。

什麼是敷衍的話呢?就是假裝答應孩子,但是不去做。如果說重了,就是對著孩子經常說謊話,欺騙自己的孩子。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以誠信為基礎。如果經常欺騙孩子,那麼我們的孩子身心將會受到傷害。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孩子想要一個玩具,你對孩子說:「只要你能考到年級前五名我就給你買。」孩子為了玩具這段時間拼命的學習,期末考試考到了。結果這個東西太貴,你又找理由不想給孩子買。這種言而無信的做法是教不出什麼好孩子的。

一個人在社會上如果沒有誠信,那麼將無立足之地。所以我們做父母的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萬萬不可以敷衍了事。很多的家庭都把誠實、守信當做自己的家風。而我們做父母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千萬不可馬馬虎虎。畢竟我們做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第三,讓孩子感覺內疚的話。

我們做家長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孩子對我們的愛,也是發自內心的。我們平時說話千萬不要說一些讓孩子內疚的話,這樣會把愛打上標籤,打上定價。有的時候父母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你看我們起早貪黑,還不是為了你。但是你太讓我們失望啦。」這樣的話讓孩子聽到之後,會讓孩子的內心感覺到非常的自卑,無形之中有了一種道不明的壓力。這讓父母對孩子的愛變了味道,這是一種另類的道德綁架。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是無價的,是純粹的。如果我們給他定上了價位。那麼在孩子的心裏面,將會變得沉重無比。會讓孩子慢慢的變得沉默寡言,甚至在做了錯事之後不敢面對父母。這樣會讓孩子和父母之間越走越遠,雖然住在一起,但中間豎起了一堵無比厚重的牆。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要說一些讓孩子內疚的話,這樣不會讓孩子關注如何改正自己的錯誤,只會讓他的心越來越敏感,產生抑鬱。

第四,貶低另一半的話。

如果我們經常在孩子面前貶低自己的另一半,那麼會嚴重的傷害到孩子。因為在孩子的心裏面,他的父母每一個人都是完美無瑕的。如果有一個人說自己父母的壞話,會讓孩子非常的生氣。如果父母說另一半的壞話貶低對方。會讓孩子心裏面產生迷茫,慢慢的孩子就會對自己的父母不尊重了,也會讓他的世界觀產生不好的變化。

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是教育孩子最完美的地方,這樣的教育才會讓孩子的人格非常的完美,但是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有智慧。特別是在我們的說話方式上,一定要經大腦的思考。千萬不要因為我們隨意的一句話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劍。

相關焦點

  • 心理學:這4種說話方式,很傷害人,但是許多人不自知
    說話內容,說話的方式,造就了一個人的人際環境,特別是說話的方式,對一個人的人際關係有直接的影響,比如下面四種說話方式,就很傷害人,但是許多人不自知。1、喜歡給別人說重話,認為忠言逆耳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這句話被很多人奉為圭臬,成為自己指導別人,批評別人的理論依據。但如果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說,這種喜歡說重話,秉承忠言逆耳的人,卻是經常傷害別人的人,他們說出的話帶著「刺」。
  • 父母的四種教養方式,容易讓孩子自卑,父母要警覺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養育出來的孩子陽光、自信。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通過對上百個家庭的孩子進行調研,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養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而那些長大後消極自卑的孩子,往往是由於不合理的家庭教養方式造成的。
  • 父母越會「說話」,培養出的孩子越優秀,溝通方式和技巧很重要
    古人云: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父母做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愛的方式有很多種,不是每一種都是正確的方式,也不是每一種都可以被孩子接受,想要孩子有出息,就要學會正確的溝通方式。在同事的口中聽到這樣的一個例子,同事的鄰居有一個5歲的女孩,每天就喜歡對著家裡的玩具說話。
  • 何孩子人生起點?父母們說話的方式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探索她們的成長經歷,發現以上兩類人父母的說話方式存在非常大的差異,很大程度都是受到父母說話方式的影響。父母們說話的方式,不知不覺中,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美國心理學家Diana Baumrind,研究了超過100位學齡前兒童,通過自然觀察、家長訪談等研究方式,根據父母在紀律要求、情感付出、溝通方式、預期程度四個方面的不同,將父母劃分為四種類型,專制型、忽視型、溺愛型和民主型。我們從孩子的一句簡短的想法表達,來看不同類型父母的反應,會帶給孩子什麼樣子的影響。
  • 這四種孩子從小就不愛說話,該怎麼辦?
    比如,剛入學的孩子可能面對陌生環境會不說話,但是選擇性緘默的孩子,一個月之後他仍然不說話。4. 緘默若僅僅是因為缺乏社交情境所需的知識,身體不舒服,或者是不適當的情境,這種情況就不能診斷為選擇性緘默。這種類型的孩子會恐懼自己的聲音,他們覺得自己聲音非常不好聽,喜歡用言語之外的方式去溝通,避免聽到自己說話的聲音。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的不是手機和懶惰,而是父母的說話方式
    圖文/蓓蓓編輯/蓓蓓在教育中,很多父母總會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來對孩子做出一系列自認為很正確的行為,殊不知父母的行為對於孩子而言,就是孩子們對父母產生厭惡的最大原因之一。在傷害孩子的這件事情上,父母絕對有發言權。
  • 你真的會愛孩子嗎?四種常見的父母類型,會把對孩子的愛變成傷害
    世上很少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可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會正確愛孩子。有些我們一直在沿用的一些愛的方式,帶給孩子的可能不是幸福,而是傷害。有四種最常見的父母類型,會把對孩子的愛變成傷害。這是很多中國式父母的典型觀念,愛孩子就是照顧好他們的吃穿用度,儘可能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他們很少會關心孩子的思想,如果孩子說自己壓力大、心情不好、需要陪伴,這種在父母眼裡都是「矯情」。
  • 這五種逗孩子的方式,容易對內心造成傷害,父母要及時制止
    可事實上,這種玩笑的方式,並不會對孩子有幫助,反而還容易讓孩子感受到傷害,甚至內心會認為爸爸媽媽並不是真的愛我,他們有過不想要我的想法。父母確實達到了逗著玩的目的,但是對孩子的內心卻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甚至孩子心裡還會想,自己到底是不是父母親生的。
  • 四種父母教育方式,你屬於哪一種?
    其實,很多家長都明白,這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怎樣才能教育出「好孩子」?近日,美國耶魯大學一項關於「父母教育方式與孩子性格及行為處事方式」的研究為大家帶來了更清晰的定位。家長的特點:對孩子控制嚴格,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自己的各種要求,一旦違反會嚴厲地懲罰。與權威型父母相比,他們提出的要求更多從自己的喜好出發,並很少去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讓孩子無法獨立選擇自己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讓孩子感受不到溫暖和支持。
  • 父母不好好說話,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3步助力有效溝通
    會導致孩子處於驚恐不安的狀態,嚴重挫傷了孩子的安全感,而安全感正是成年人長大後對社會信賴的根源,這是對人幸福感一生的挫折。2、咄咄逼人型連環反問,得理不饒人,會讓孩子陷入自卑,感覺慚愧,非常沮喪,想還擊又言語無力的狀態,這種傷害的方式極為讓人不齒。
  • 父母不好好說話,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3步助力有效溝通
    會導致孩子處於驚恐不安的狀態,嚴重挫傷了孩子的安全感,而安全感正是成年人長大後對社會信賴的根源,這是對人幸福感一生的挫折。2、咄咄逼人型連環反問,得理不饒人,會讓孩子陷入自卑,感覺慚愧,非常沮喪,想還擊又言語無力的狀態,這種傷害的方式極為讓人不齒。它傷害了孩子的自我價值,對孩子的成長過程而言,沒有什麼比孩子的自我價值更值得談的問題。
  • 父母吵架時,孩子害怕的四種層次表現,為何傷害越深反而越平靜?
    很多父母都有當著孩子面吵架的經歷,甚至有的媽媽處於弱勢,還會主動喊來孩子幫忙,覺得當著孩子面吵架沒什麼,小屁孩懂什麼,過兩天就忘記了,如果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很多孩子長大了仍然記得父母吵架時的場景,可見這種傷害對孩子心理的影響是很深的,他們會非常害怕,也會有四種表現層次,奇怪的是
  • 這「四種愛」最傷孩子,希望父母對孩子遠離這四種愛
    父母對孩子的愛如果是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之上,那麼這樣的愛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真正的愛。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建立以愛的名義對孩子進行強制性的控制,從而讓孩子順從自己的意見或想法,那麼這樣的愛無疑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傷害。因此,很多時候,在父母看來,自己這樣做就是是為了孩子好,卻不沒有想到這樣做會傷害到孩子。
  • 父母的說話方式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不會說話的孩子一開口,就讓身邊的人充滿尷尬和不滿,常常惹人嫌。一個人的人生運勢來自於口中說出的話,不會說話的孩子,以後可能會離成功更遠。然而,即便她很謹慎,可是在說話的方式上,還是複製了父母的模式,有時候明明很好的氛圍,她的內心也是善意的想法,可是話一出口就變得讓人難以接受。
  • 孩子頂撞父母,源於「前額葉發育不成熟」,四種方式可助孩子成長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孩子,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因為玩,出去晚就沒有飯吃,不懂得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一定的後果,所以由著自己,一看自己的飯沒有,情緒立馬就來了,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同時,孩子也在通過這種「頂撞、鬧騰」的方式來與父母分開,轉變成獨立的自己。
  • 與孩子溝通的四種錯誤方式
    比如輔導孩子學習很多父母常常生氣了都會說:「你怎麼這麼笨呢,教你這麼多遍還不會!」這一類的溝通是家常便飯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越是親近的人,越是親密的人,可能我們的溝通越糟糕。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家長經常犯的四種錯誤溝通的方式。
  • 家長這四種做法,是寶寶開口說話的「攔路虎」,踩坑父母趕緊改
    而同小區的另一個兩歲多的孩子,不僅說話清楚,而且還會說一些簡單的長句。兩者相較之下,足以說明欣欣寶寶在說話上的落後,這可急壞了欣欣的父母。為了幫助欣欣寶寶儘快的學好說話,欣欣父母用過很多方法,但是一無所用。
  • 孩子愛頂嘴,是父母教育方式出了錯,4個方法讓孩子改掉壞毛病
    但是,當父母在努力工作的孩子的支持下,他們會感到非常悲傷和痛苦,尤其是像小月這樣的母親有時會無意間與孩子說話,但他的無意之言仍然會傷害他們。但是父母是否理解孩子喜歡回頭說話的原因?1.在叛逆時期,想控制自己的生活。這就是大多數孩子喜歡回頭的原因。當孩子長大並想要做出人生中的所有決定時,如果父母仍然照顧自己的孩子,他們會感到自己受到父母的控制。
  • 孩子不聽話,多半是父母說話方式有問題,讓「低聲教育」來幫你
    >如此將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父母要注意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學會好好說話。一、在生活中,父母有哪些不良的說話方式?1. 命令式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常常擺出一副權威不容質疑與挑戰的模樣,對於孩子的說話方式,總是採取命令的方式 ,這會讓孩子從內心產生抗拒,並引起逆反的心理。
  • 被溺愛的孩子,是被父母傷害的孩子
    有些人可能認為這些父母雖然做法不完全正確,但他們實在是太愛孩子了,他們的孩子很幸運。可實際上,他們的孩子是被父母極大地傷害了。一直被捧在手心的孩子,很難承受別人的指責。被溺愛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容易出現逃避行為,有的離家出走,有的躲在家中不出門,嚴重的成為抑鬱症患者,甚至放棄生命。而那些被縱容溺愛長大的孩子,容易自我膨脹,缺乏是非觀,說話辦事蠻橫無理,從來不會考慮是否會給他人帶來困擾,缺乏感恩之心和同理心,在家裡是「小霸王」,在外面成為「熊孩子」,成為讓人頭痛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