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傷人一般不傷身,但是它攻心。人和人的交往過程當中往往一句能夠改變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本來非常要好的朋友,可能反目成仇。所以我們必須要嚴格的管住自己的嘴,生活中少說話多幹活。孩子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之一,我們給孩子說話也必須要經過思考才可以說。這樣對他的教育才能得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很多的父母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不經思考。結果在對孩子的教育上,錯失了很多的機會,甚至起到了壞的效果。那麼我們今天就談一談,對孩子起到傷害的幾種說話方式。
第一,威脅孩子的話。
我們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碰到孩子不聽我們的話。為了快速的達到教育的效果,我們經常會說威脅孩子的話。例如,「你再哭,我就把你送給別人。」「一會兒你爸爸就回來了,再哭他就打你了。」說威脅孩子話的時候,父母一般是以一種非常懶惰的狀態,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說,說這句話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沒有責任感。他們不願意花更多的時間來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一些事理,從根本上教育自己的孩子。
這樣懶惰的教育自己的孩子,會讓孩子當時產生恐懼的情緒。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如果多次使用之後。會讓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慢慢的掃地。在孩子以後的為人處事中,他也會用這種威脅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朋友,或無關緊要的人。但是社會中這種強權的交際方式,早晚會吃虧,交不到真心的朋友。人和人真正的關係是建立在平等真誠的基礎上。如果父母用這種教育方式,就好像是一把利劍,刺傷了孩子。這種傷早期看不到,但會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就會顯露無遺。
第二,敷衍孩子的話。
什麼是敷衍的話呢?就是假裝答應孩子,但是不去做。如果說重了,就是對著孩子經常說謊話,欺騙自己的孩子。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以誠信為基礎。如果經常欺騙孩子,那麼我們的孩子身心將會受到傷害。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孩子想要一個玩具,你對孩子說:「只要你能考到年級前五名我就給你買。」孩子為了玩具這段時間拼命的學習,期末考試考到了。結果這個東西太貴,你又找理由不想給孩子買。這種言而無信的做法是教不出什麼好孩子的。
一個人在社會上如果沒有誠信,那麼將無立足之地。所以我們做父母的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萬萬不可以敷衍了事。很多的家庭都把誠實、守信當做自己的家風。而我們做父母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千萬不可馬馬虎虎。畢竟我們做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第三,讓孩子感覺內疚的話。
我們做家長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孩子對我們的愛,也是發自內心的。我們平時說話千萬不要說一些讓孩子內疚的話,這樣會把愛打上標籤,打上定價。有的時候父母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你看我們起早貪黑,還不是為了你。但是你太讓我們失望啦。」這樣的話讓孩子聽到之後,會讓孩子的內心感覺到非常的自卑,無形之中有了一種道不明的壓力。這讓父母對孩子的愛變了味道,這是一種另類的道德綁架。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是無價的,是純粹的。如果我們給他定上了價位。那麼在孩子的心裏面,將會變得沉重無比。會讓孩子慢慢的變得沉默寡言,甚至在做了錯事之後不敢面對父母。這樣會讓孩子和父母之間越走越遠,雖然住在一起,但中間豎起了一堵無比厚重的牆。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要說一些讓孩子內疚的話,這樣不會讓孩子關注如何改正自己的錯誤,只會讓他的心越來越敏感,產生抑鬱。
第四,貶低另一半的話。
如果我們經常在孩子面前貶低自己的另一半,那麼會嚴重的傷害到孩子。因為在孩子的心裏面,他的父母每一個人都是完美無瑕的。如果有一個人說自己父母的壞話,會讓孩子非常的生氣。如果父母說另一半的壞話貶低對方。會讓孩子心裏面產生迷茫,慢慢的孩子就會對自己的父母不尊重了,也會讓他的世界觀產生不好的變化。
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是教育孩子最完美的地方,這樣的教育才會讓孩子的人格非常的完美,但是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有智慧。特別是在我們的說話方式上,一定要經大腦的思考。千萬不要因為我們隨意的一句話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