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3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福建日報APP-新福建10月23日訊(記者 黃如飛 蘇益純 實習記者 林梓健)「老師,你剛才介紹的參加抗美援朝的張護士長是我的奶奶」。
日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二醫院院史圖書館主任黃方為新員工進行院史培訓。走下講臺後,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一位叫李呈軼的女孩把他攔下來。
「我在臺下聽到奶奶抗美援朝的故事,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李呈軼告訴黃方,自己說家住漳州市群裕小區。其奶奶,正是福建醫科大學及惠世護校第九屆學生張秋梅。1952年8月,華東區衛生部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的要求,從華東各省市大醫院組派兩批醫療隊參加抗美援朝,張秋梅響應政府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主動報名,應徵入伍,被編入國際醫防服務隊第二十二隊,成為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
在其家中,張秋梅的大兒子李杜拿出家裡珍藏的已經泛黃的老照片。照片裡幾十年前的年輕面容,清晰的映出老人當年的颯爽英姿。
李杜告訴記者,在東北軍區經過兩個月的集訓,張秋梅於當年6月23日隨醫防隊奔赴朝鮮,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後方勤務第二基地醫院外科任護士長,當時部隊的番號為02035114,駐紮在朝鮮平安南道陽德郡。醫院駐地是戰略要衝,承接前後方,是軍需物質和人員的集散地和中轉站,常受到敵機的轟炸,危險隨處可見。
張秋梅參加的國際醫防服務隊是由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和中國紅十字會聯合組建的,第二十二隊的主要任務是為停戰前、停戰以後醫院所接收的志願軍傷病員及被志願軍俘虜的聯合國軍傷病員實施醫療救治和防疫工作,時而也為朝鮮民眾進行醫療服務。
除在醫院進行醫療救護,張秋梅也經常冒著敵人炮火到前線運送傷員,在「一切為了傷病員」的號召下,除繁重的常規的醫療治療和護理外,每天還要給傷病員進行包括洗澡、漱口、餵水、餵飯、燒火取暖、拆洗衣服和敷料及縫補鞋襪等生活照顧。「我母親是一個特別慷慨的人。當時傷員太多了。3000張床位都不夠住,她自己就把床位讓出來,給女傷員住。她把政府給她的津貼拿出來,給傷員買營養品吃。」 李杜說。
此外,張秋梅還是醫院的兼職教師,在基地醫院的護理培訓班上為護士進行護理知識的授課和技術培訓,為科室規範管理進行建章立制。由於工作積極出色,張秋梅在1954年4月榮立三等功。
1954年8月,在進入朝鮮戰場超期服務一年兩個月後,國際醫防服務隊第二十二隊圓滿完成任務,張秋梅隨醫防隊回國。 「她回國後,我們看她的手臂下有不少子彈穿過的痕跡。她卻從不願對別人提及這些。」 李杜說,母親經常教育他們,要刻苦學習,勤儉節約,為國家多做一些貢獻。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自己和弟弟李群先後考上福州大學。
「我祖母回國後到晉江醫院工作,後隨丈夫到福州工作,再後來在四清運動中又隨丈夫下放異地他鄉的南靖縣中學當校醫,直至1986年去世。」李呈軼與奶奶未曾謀面,對奶奶的光榮又坎坷的人生經歷也知之不多,但決心踏著祖輩的足跡,考入她奶奶學習和工作過的母校和母院,終於如願以償。今年,她被福建醫科大學錄取為專業型碩士研究生。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