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推手毀了你的太極情操

2020-12-11 阿七聊功夫

推手,是太極拳功夫重要的訓練手段,主要表現為二人徒手訓練形式,相互在推手中聽勁、懂勁、找勁,靈活多變。

因為推手具有一定的對抗性,所以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推手成了當今有些太極愛好者 「炫技」乃至「斂財」的一種手段。

推手不是比手,這是歷代太極前輩的共識。太極宗師楊露禪之所以被稱為「楊無敵」,是靠其過硬的實戰武技把對方折服了的,而不是推手推贏了的。

其實,不單是太極拳,形意、八卦、乃至詠春拳、戚家拳等中華傳統武術中都有推手的訓練,只不過不同拳術的訓練形勢與具體稱謂有所不同罷了,比如詠春拳叫「黐手」,戚家拳叫「裹手」。

在詠春拳中,雙黐手是訓練手臂的聽勁,這與太極拳的推手作用是一樣的。雙黐手講究手離手無處走,脫手直衝等;內門拍手,攤手進馬等都是在雙黐手的基礎上演變而來,是有效的徒手訓練方式;而戚家拳的裹手講究逢裹必圓,逢圓必轉,逢轉必出,裹手輕靈,探勁拍空;所有這些都與太極拳在推手中講究「粘連綿隨,不丟不頂」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無論何門拳術,其推手的本質都是訓練聽勁與靈敏反應的功夫。

聽勁,是聽什麼呢!

聽勁不是用耳朵去聽,也不是單純的用肢體去感知對方的神經變化。

道家太極名家劉培中先生說:「聽勁有二,一稱外聽,一稱內聽。前者系推手時以手去聽對方之勁炁而應答隨化;後者系盤架時以靈去聽自己之勁炁而合關竅玄機」。

所以,太極拳之所以要慢要松,就是旨在內聽自己之炁機;練拳、推手都是訓練「聽」的功夫,這就是內功的核心所在。

明白了這一點,你就應該知道推手不是拿來「較技」的了。

那些慣用蠻力,拙力,生拉硬扯,甚者還使出擒拿、勾腿等伎倆的人,可以說無太極拳的輕靈圓活之趣,其根本上已經與傳統太極功夫的真正推手大相逕庭,背道而馳。

如果你真是想練出太極功夫的人,就不要把推手當把戲,或當成斂財的手段,這樣你只會被稱為跳梁小丑,讓推手毀了你的太極情操。

推手與實戰是兩碼事,七歲小孩也有這個起碼的認知。據說李小龍回港發展時,有香港傳統武術人士搞聚會特邀請他參加,有一掌門人當眾表演推不動,很多人試了一下確實不容易推動,於是有人慫恿小龍試一下。李小龍毫不客氣上去輕輕一下那人就出去了,於是大家好奇問他怎麼推動的,李小龍說我是用手擊打出去的,功夫是用來打的不是推的。後來還有人說李小龍不講規矩。

其實李小龍早就對傳統武術的很多不良風氣提出了強烈的批判,認為那些不適用特別是用來忽悠人的東西早該淘汰。

當然,推手不是用來忽悠人的,它是訓練功夫的有效手段,只不過在商業利益社會的今天,被不少的假大師當作自己忽悠學生的伎倆罷了。

什麼是真正的太極推手,那就是內觀外聽,粘連綿隨,不丟不頂,不講輸贏;相互通過彼此的接觸去感知勁炁的變化,久而久之你身上自然會多些些虛無的氣勢與靈敏的變化。這才是太極推手之根本,也才能與實戰技術構成體用關係。

所以,不要讓推手毀了你的太極情操,走上推手的正路你才能練出真正的太極功夫出來。

(本文作者:太極弟子戚海軍作者原創嚴禁轉載)

相關焦點

  • 太極推手中的「演變」與「滲透」
    太極推手中的「演變」與「滲透」太極拳的推手是向散手實戰過渡的教學練習方式,太極推手運動有的表現為比較的激烈爆猛,也有的相對地表現為文雅溫和,但無論是剛猛還是柔和,都是交戰雙方鬥智鬥勇的對抗運動 。只是從目前來看, 因為從健身角度為了自身的安全係數等等,人們越來越減弱太極推手的高強度武力抗爭,而漸趨採取相對柔和的運動方式,更加注重對抗的藝術及人的智慧謀略 。我們今天便要討論這種「外交戰略」 。
  • 力學原理在太極推手中應用
    太極推手的訓練方法,貫徹粘連黏隨,不丟不頂,無過不及,隨曲就伸的原則,是運用太極十三勢的技術內容,以聽勁,即皮膚觸覺為主要手段,來發揮太極推手中捨己從人,引進落空,避實就虛,乘勢借力,以輕制重,以柔化剛,以小力勝大力,以巧力取勝,達到以「四兩撥千斤」的技巧。
  • 致科研「神童」與「天才」少女——成也「推手」,敗也「推手」
    應該說,《推手》這部電視劇的故事還不錯!該劇講述了職場小白柳青陽通過學習「推手」思想,在眾人的合力幫助下,從太極推手中悟出了人生之道、經商之道,從一個玩世不恭的富二代,變成職場高手的故事 。太極推手從本質上說,它是太極拳獨特的操練方式,它是一種訓練方式。誠然,劇名為推手,當之無愧,深諳精髓。
  • 親子關係&太極推手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如同太極推手,兩人在一定意義上既是對手,又是共同修煉的夥伴。有時候施以四兩撥千斤之力,有時候以退為進,有時候剛勁有力,有時候以柔克剛,剛柔並濟,進退有度,你來我往,互相促進成長。若是配合默契,自是一番別有趣味的風景。
  • 法國太極推手到疾速快感 一堂關於速度的技術課
    □吳強  從昏昏欲睡的太極推手到振奮人心的疾速快感,法國人給我們上了一堂關於速度的技術課。  本來,對瑞士一役,法國人聰明了不少。在首發陣容中,皮雷回到左路,齊達內客串右路,亨利也不再局限在禁區裡。這個位置安排客觀來說,基本解決了一直困擾法國人的左右攻擊都不順的問題。
  • 國際象大師、太極推手世界冠軍的《學習之道》(2)
    ≫接著用太極推手[加深對以上兩個過程的理解  ➊ 基礎知識學習 ㊀從一個基本動作開始,分別練習各個步驟,一遍又一遍的重複練習,完善自己的節奏和準確性。 喬希用如何備戰2004年世界太極推手比賽來闡述如何超越熟練,把學習變成一門真正的藝術。 現實情況:㊀臺灣選手天生的身體條件好,更強壯,速度更快,耐力更強。㊁高水平選手,極少犯錯,唯一得分的時候就是我們突發奇想,個人表現超過了他本身的水平。 如何取勝?
  • 太極五星椎的來龍去脈
    說起太極五星椎的來源,要從太極名家楊露蟬說起。楊是河北永年縣人,早年到河南隨陳長興學拳,後到北京在旗營任武術教習,當時得其真傳者有萬春、凌山、全佑等人。除了在營教太極拳外,楊露蟬還在端王府教王爺練武術。端王府裡有位總管叫王蘭亭,人很精明,個子高大,身強力壯。
  • 推手熱點
    2017年5月3日晚推手後留影今天晚上大青山風景區的長興會議室格外熱鬧
  • 太極實戰拳法與內功修煉
    >   混元太極實戰拳法十三式凝聚了太極大家、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創始人馮志強先生所傳授的最經典的技擊精華,是幾十年擂臺實戰經驗之總結,技擊性特強,體現了太極拳的技擊靈魂。【混元太極實戰拳法十三式動作名稱】1.無極起式2.金剛搗碓3.懶扎衣4.六封四閉5.單鞭6.白鶴亮翅7.斜行拗步8.提收9.前蹚拗步10.掩手肱捶11.披身捶12.背折靠13.青龍出水收式【太極內功】1.太極樁功的修煉方法2.太極保健按摩功的修煉方法混元太極實戰拳法十三式與內功修煉  本課程共分十五講進行直播講授。
  • 國產都市劇又陷尷尬 浮誇《推手》接不住《都挺好》
    《推手》「接不住」 《都挺好》《推手》由賈乃亮、王鷗、劉歡、邊瀟瀟、王勁松、李天柱等主演,講述了家道中落的富二代柳青陽(賈乃亮飾)努力學習太極推手以及推手背後的思想文化內涵,慢慢從一個紈絝子弟成長為職場高手並且收穫圓滿愛情的故事。
  • 太極圓緣:養氣混元生太極,結緣明師練混元
    首先對你的病情表示關心和慰問,祝願你早日康復!培訓班學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健康。平時多注意閉目養神養血養肝,多練靜功,『四門緊閉,靜心練氣』。等恢復後,還是要以練靜功和練目功為主。保重!相信一定會好的」——這不就是針對性的微型培訓嗎!我去年的感激之情還沒機會向潘老師當面表達,今天又得到潘老師因需而宜的面授!這一刻我的嘴笨拙地不知說什麼好,又一次失去了表達的機會!
  • 【專題講學】台州路橋舉辦推手擲放培訓,不容錯過!
    培訓講師:吳言  劉亮培訓內容:推手擲放基礎課程地點:下宅於村塑料市場南邊,路橋公安局特警訓練館聯繫人:吳言  15152206304歸元武學是通過一系列由淺入深技術設計,使人回歸武學的本質,獲得最健康、最本真的狀態的武學實踐途徑。
  • 論「無極,太極,陰陽」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這是王宗嶽《太極拳論》開篇的第一句話。無極,太極,陰陽,是生屬關係: 無極是大自然的本相;太極是人類認識世間一切事物的始終,其中充滿了易變的智慧;陰陽是在人類認識所有事物正反、生死兩面的具象。
  • 王宗嶽《太極拳論》通解
    這句話是說走架、推手或實戰中,動作和勁力都不要做得過分或不到位,過分和不到位都是毛病。初學太極拳時講究姿勢正確規範,動作適度,勁路適當。走架時上下相隨,虛實分明,運臂邁步都要曲伸相繼,而變轉虛實要靈活自然,不要出現遲鈍、停滯、重複、失重等現象。推手時,也要避免「頂抗匾丟」四種毛病,要做到「沾粘連隨」四個要點。「頂、抗」就是太過,「匾、丟」就是不及。
  • 走出太極技擊的誤區
    沒有力量就如將軍手中無兵,縱有孑L明之能,也只能紙上談兵。沒有力量,在實戰時就無法如意發揮,甚至反被對方所制。   過去太極拳是用來技擊的,不是用來健身的,因此不適合年齡偏大者學習。如今人們練太極拳的日的與過去大不相同,雖知道太極拳講究剛柔,但卻只知道柔不用力,不知道剛要用力和用多大力,所以目前太極拳在廣泛普及中過多地注重「柔」,而忽視了「剛」。
  • 百齡養生名家胡海牙談太極悟道
    楊澄甫以推手著稱,他卻不相信推手,所以我也不信。後來,我代表浙江到北京參加武術大會,楊澄甫是評委。我表演完,楊澄甫把我叫到一旁,說:「你打的是我的拳呀!」原來那位惠蘭中學的老師真是他的徒弟,見拳傳了兩代沒有走樣一點,楊澄甫很高興,我就問他推手的道理。他說,從前有個山東人叫王茂齋,出名後有人找來推手,王茂齋怎麼推都推不過,便躲起來用功了,可怎麼用功都不上路。
  • 不要等你老了,才想到學太極
    ,已漸漸被人們認識,可是沒有學太極但又想有朝一日得到它好處的人對它的誤解依然存在。平時最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太極,很好啊,但是等我老了再學吧」。有個四十出頭的朋友甚至說:「現在學太極,開玩笑吧,我還沒那麼老。」還有個朋友說:「我現在去學太極,會不會讓人笑我太年輕了?。」這些人錯誤地認為,一旦學了太極就與老沾邊了,他們年輕時忌諱學太極,就像忌諱頭上的白髮一樣。
  • 太極大師楊澄甫:高手的修煉法門,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由淺入深在具備以上條件的基礎上,習練太極拳者還必須按照一定的先後順序進行練習。必須有個由淺入深的過程。王宗嶽的《太極拳論》云:太極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太極拳名家楊澄甫說:太極拳之程序,先練拳架(屬於徒手),如太極拳,太極長拳;其次單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散手;再次則器械,如太極劍、太極刀、太極槍(十三槍)等是也。
  • 十一長假《太極拳推手奧秘》面授班招生通知
    《太極拳推手奧秘》面授班(2016年10月1日-10月7日)招生簡章  推手與盤架子是太極拳鍛鍊的兩個重要方面。推手為將來的太極散手實戰打基礎,具有對抗性,趣味性,娛樂性。吳式推手注重柔化,講求按陰陽規律辦事,注重意念內勁訓練,武醫結合,身心愉悅。有歡聲笑語,無面紅耳赤,文明和諧,妙趣橫生。授課教材:《太極拳推手奧秘》(張耀忠、張林著。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  授課老師:  厲勇老師。
  • 陳照丕《太極拳見解》(手抄本)
    遠打一丈不為遠,就是在用發勁時,不要探身打人,如好教師不打跑教師,他跑得很遠,你要追他去打,也是有失敗的。近者只在一寸間,只在一寸之內,發人圈最小最小,將來發人是最有力的。(6)我守我疆莫失界,一失界,魂飛魄散,就是在發人時,沉著鬆勁,用中定之法,決不可失於中心,發不著人,自己就會落空,有栽倒的危險。(7)身如弓弦手如箭,靈機一動鳥難飛。就是蓄勁如開弓,出勁如放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