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太極五星椎的來源,要從太極名家楊露蟬說起。楊是河北永年縣人,早年到河南隨陳長興學拳,後到北京在旗營任武術教習,當時得其真傳者有萬春、凌山、全佑等人。除了在營教太極拳外,楊露蟬還在端王府教王爺練武術。端王府裡有位總管叫王蘭亭,人很精明,個子高大,身強力壯。楊露蟬在教端王練拳時,王蘭亭總是在邊跟著學。楊露蟬每次都拿王蘭亭試手,當然挨打的就是王蘭亭,而王蘭亭也就慢慢領悟了拳術的精華。
王蘭亭為了討好楊露蟬,總在端王面前說楊的好話,當然主要是為了自己多學點武藝。這樣時間一長,楊就把王當作弟子來看待,很認真地教他一些手法。而得楊露蟬真傳的是次子班侯、三子健侯。楊班侯擅長「搬攔錘」法,據說他的「搬攔錘」 百發百中,與人對手用這一錘時,拳打在前胸,可以把人打殘廢。這在過去武術技擊上叫透力。由於楊班侯功夫純真,藝高心狠,不肯輕易傳人。
1872年,楊露蟬去世,王蘭亭盡弟子之孝心把楊的靈柩護送往永年縣。行至右家莊時,天色已晚,靈柩停在一家客棧。吃過夜宵後,楊班侯問王蘭亭:「先父生前給師哥留下什麼?教你什麼手法,請師哥給指點指點。」王說:「師徒總不如父子,老師生前沒有單獨教我什麼。」這時班侯非要和王蘭亭推推手,在班侯的再三要求下,王才答應。
開始他們倆是活步推手,進而施展了散手對打,即「爛採花」,兩人有分有合,不斷變換招式。班侯心想王蘭亭功夫果然不差,就想把他的功夫要回來,於是施展絕招,趁王蘭亭不備之時來了一個「搬攔錘」,心想這一錘定能把王蘭亭打個殘廢。誰知王蘭亭趁勢來了個墊步擰腰跳,躲開了這一錘。原來楊露蟬在世時就曾說班侯將來準毀王蘭亭,就教了王蘭亭破法。王蘭亭跳出以後大聲說:「師弟, 怎麼能這樣!我披麻戴孝是盡我對老師的孝敬之心,為了咱們世代多親多近,你反而用絕招傷我,這太不仗義了吧?我對天發誓,從此以後再也不練你們楊家的東西。」說罷靈柩也不送了,脫下孝服就回北京去了。
王蘭亭有三個好朋友,一個在王府管文案,叫司星三,一個是李賓甫,外號「千斤李」,他力大無比, 一個手指頭能掛一百斤重的鐵坨子,兩手有千斤的拖力;另一個是李瑞東。李系原河北武清縣人,早年隨龍蟬和尚學拳,武藝高強,因他是塌鼻梁,故人稱 「鼻子李」。有一天李瑞東來北京,並約司星三和李賓甫看望王蘭亭,問起楊老師的靈柩運送安葬之事,王蘭亭就把班侯藝狠心毒想害人的事說了一遍,並說自己發誓不練楊家拳。這時李瑞東說:「班侯太不仗義了!可是你又何必太死心眼兒,為什麼不練?「司星三說:「可以把太極的五種錘:搬攔錘、撇身錘、肘底錘、指襠錘、裁錘重新編排一下,自己練習。」
從此以後, 這幾個人就在一起研究以太極的「五錘」為基礎,組成一個套路,定名為「太極五星椎」。拳路共分四趟, 即春,夏、秋、冬。這趟拳的特點是走下盤功夫,把太極,形意,八卦的一些手法揉了進去。廣泛流傳在北京,天津,華北一帶,成為太極拳的一個重要派。
(武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