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無人駕駛的原理介紹和解讀

2020-12-13 電子發燒友

關於無人駕駛的原理介紹和解讀

發表於 2019-09-11 11:54:20

汽車自動駕駛技術是一種通過實時系統控制的實現無人駕駛的智能汽車運行技術,它依靠人工智慧、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技術中的若干技術協同合作,讓汽車上的車載電腦可以在沒有任何人類主動的操作下,自動安全地操作汽車運行。

在汽車自動駕駛技術中,按照從低端到高端一般可以分為:非自動、部分功能的自動化、多個功能聯動的自動化、有限的自動駕駛以及完全的自動駕駛幾個等級。伴隨著科技的發展,完全的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得到實現。

自動駕駛原理     

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的實現是通過攝像頭採集路面情況的圖像(或者在雷達和雷射探測器的協助下判斷距離),利用車輛自動駕駛技術的圖像分析程序對當前環境作出判斷,發出相應的指令進而控制車輛的行駛狀態改變。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

用高精度攝像頭採集路面信息(或者雷達,雷射等距離傳感器同時測量出路面異常信息的距離)

2

將圖像信息和距離信息傳送至車輛控制中心,道路信息經過處理後將指令發送至車輛控制單元。

3

車輛控制單元依據第二步的指令進行車輛行駛狀態的改變的操作。而在這一系列的指令判斷技術中採用深度神經網絡技術。

關鍵技術     

人工智慧、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技術是汽車自動駕駛技術中常用的集中技術,利用這些技術可以獲取車輛行駛過程中道路上的信息,這些信息獲取的準確與否直接關係著汽車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將以上技術進行概括總結,可以分為以下四項:

傳感器技術:傳感器技術直接聯繫著現實世界與汽車控制系統,而傳感器技術又包含圖像傳感器和距離傳感器。在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中常見單攝像頭、多攝像頭,都卜勒雷達(短距離雷達、遠距離雷達,雷射雷達),GPS定位裝置等,正式這些傳感器構成了汽車自動駕駛的眼睛,看清道路上的種種。

車輛電子技術:汽車電子的特點就是可靠,安全,穩定。而汽車電子中的中央處理器必須要滿足以上要求,同時能夠處理多個傳感器採集的數據。只有這樣才能利用汽車的「大腦」(中央處理器)將採集到的信息(傳感器獲取)通過「神經網絡」(CAN總線)達到控制「四肢」(四個輪子的制動、加速和轉向)的目的。

操作控制技術:計算機控制系統將處理結果與操作硬體結合起來,實現加速減速、剎車停車、變向避讓,以及人機對話等等,通過自動駕駛技術中的操作控制系統,可以使無人駕駛汽車具備了替代人工操縱的能力,其主要完成數據分析、數據建模、數據判斷和車輛狀態調整的功能。

網絡傳輸技術:無人駕駛汽車要能上路,必須具備與網際網路、區域網聯絡和道路環境識別功能,包括車與車的聯絡對話、車與衛星通訊、車與天氣預報的聯絡、車與交通指揮網的聯絡,才能正確識別和選擇道路、正確服從交通警察的指揮、正確決定通過交叉路口、正確避讓危險和安全行車。而這些信息的獲取和處理必須通過網絡進行數據和信息的傳輸,而在信息的傳輸過程中,信息的安全性也需要特別的注意。

經過近些年的發展,車輛自動駕駛技術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提高,相信全自動汽車駕駛技術在不久的將來會得到廣泛的應用。然而,汽車自動駕駛仍然還經受天氣的挑戰,擬人化的挑戰和效率、價格、實用性的挑戰。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無人駕駛 | 了解工作原理及關鍵技術
    一、無人駕駛汽車技術介紹 無人駕駛汽車是智能汽車的一種,也稱為輪式移動機器人,主要依靠車內的以計算機系統為主的智能駕駛儀來實現無人駕駛的目標。技術、成本、法衡去規等因素都不再成為影響普及的因素,電腦控制的系統已經作為駕駛主體而存在,駕駛員也可以隨時接管作業系統。 由於技術和法規等的限制,目前的無人駕駱氣車大多處於第=階段。當前主流的無人駕駛汽車技術有雷射雷達式和攝像頭+;%距雷達式兩種。
  • 無人駕駛的四個階段,我們到哪了?
    第四階段則是谷歌一直在努力的目標,像紅色警戒2遊戲裡面光稜坦克的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看起來有點怪怪的。但是它經過了長時間的測試,成熟度已經很高了,是最貼近實用的無人駕駛汽車。   二、無人駕駛的原理和谷歌的技術路線   無人駕駛汽車其實可以視為是一種機器人。
  • 探秘無人駕駛汽車的眼睛——光達
    無人駕駛汽車怎麼實現自動駕駛呢?這背後一個關鍵技術就是LiDAR,即雷射雷達傳感器,俗稱光達,它也被稱為無人駕駛汽車的眼睛。其中,無人駕駛可以說是最熱門的一個應用。   這引起了準備研發無人駕駛車的谷歌的注意,之後谷歌組建了隊伍,據稱,最初的人員就來自這些參賽隊員。谷歌於2009年推出無人駕駛汽車項目,在其無人車原型中使用的就是Velodyne公司的Lida。
  • 谷歌Waymo 介紹無人駕駛汽車:不斷學習積累,率先登陸鳳凰城
    IT之家5月9日消息 在谷歌I/O開發者大會上,谷歌Waymo的CEO介紹了無人駕駛汽車的最新進展,同時表示無人駕駛汽車率先登陸美國的鳳凰城。谷歌Waymo的CEO表示由於無人駕駛汽車的迅速發展,未來用戶不用擔心老年之後沒人開車,由於工程師的不斷努力,谷歌Waymo的無人駕駛汽車識別行人的錯誤率降低了100倍。
  • 比遙控車還簡單 大眾記憶式無人泊車解讀
    那麼實際駕駛中,這臺駕駛輔助系統需要哪些條件嗎?它真的可以實現智能無人泊車嗎?我想通過下面的一些簡單介紹,您也許可以透徹了解這套未來很可能被普及的無人泊車技術了。大眾記憶式無人泊車技術的「認路」原理並不複雜,它通過利用量產車型上已大量採用的攝像頭和傳感器,來掃描停車時經過的路線和周邊環境,最終可以實現記憶式無人泊車,並且保證行車安全性。
  • 解讀馬斯克「第一性原理」,特斯拉特立獨行是有什麼依仗?
    第一性原理思維引導我們從基本原理出發,一步步往前推演,直到找出適合該問題的解決方法,本質上有點像工程師思維。這點上比爾蓋茨曾經比較馬斯克和賈伯斯時說過:馬斯克就是一個善於動手的工程師,而賈伯斯是設計和營銷上的天才。
  • 陳根:5G時代的無人駕駛,將重新定義道路
    隨著5G的推廣,關於5G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們的視野,5G給交通領域帶來的巨大變革,無人駕駛絕對是關鍵的一環。無人駕駛可以說是科幻小說和電影的經典場景,是緊貼大地和生活的頂級技術工程,「艱難」和「顛覆」是無人駕駛無法逃避的兩個命題。那麼,5G能否催生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無人駕駛實踐落地還需要跨越哪些山海障礙?
  • 世博期待「無人駕駛汽車」
    一輛無人駕駛的車輛,將歷經三個月,走過13000公裡的路程,千裡迢迢地從義大利駛向上海世博園?在「歐盟-中國科技周」上,義大利帕爾瑪大學的教授阿爾貝託•布羅基介紹了這一車輛機器人開發領域的大膽實驗,堪稱現代版「馬可波羅之旅」。
  • 「無人安全駕駛」島城圓夢,山東首個園區內載人無人駕駛項目在海洋...
    無人駕駛車輛在園區內行駛。無人駕駛車輛的指揮室。 說它是「車」,可它不僅沒有駕駛員,甚至沒有方向盤、油門和剎車,只是每輛車配有一個安全員。車輛中部有一個長方形的控制屏幕,安全員可以通過屏幕對車輛進行控制,乘客也可以實時看到行車路線、站點設置等信息。 這是山東易華錄牽頭建設和運營的項目,讓更多人看到了無人駕駛應用的場景。
  • 英特爾:打造無人駕駛較強戰隊
    無獨有偶,早在2016年7月,英特爾還宣布和寶馬、Mobileye合作,旨在全面實現無人駕駛,並計劃在2021年以前,讓高度自主的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全面實現量產。再到今年5月,伴隨著系統集成商德爾福的加入,英特爾和寶馬、Mobileye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則可以實現集成到OEM廠商的汽車架構中,毫無疑問這會加快無人駕駛解決方案的市場落地進程。
  • Qomolo逐路 詮釋<真>全時無人駕駛重卡
    9 月 13 日,人工智慧公司「westwell 西井科技」在上海長寧區世貿展覽館推出旗下自動駕駛品牌——「Qomolo逐路」,並發布全時無人駕駛電動重卡 Q-Truck。該車採用無駕駛室整車設計,可應用於港口、物流園區、礦場等多場景。
  • 無人駕駛:7萬億市場格局
    關於汽車智能化的技術要求,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SAE International)制定了一套標準,把自動駕駛分為了L0-L5,其中L0指的是無自動駕駛,即人工駕駛;L5指的是完全自動駕駛,即無人駕駛。隨著更先進的無人駕駛輔助功能進入市場,可能會逐步達到L5自動駕駛的能力,但相關的安全性,便利性和成本方面也會影響無人駕駛技術汽車的落地和量產。SMMT和Frost and Sullivan預估,未來L5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的裝配成本是現在L2自動駕駛汽車的10倍。
  • 無人駕駛真的能緩解交通擁堵?看專家們怎麼說!
    以無人駕駛為最終目標的只能網聯汽車近年來可謂炙手可熱,雖然在國外偶有意外事件爆出,但似乎絲毫沒有阻擋它們發展的腳步,深圳等發達城市已經發出無人駕駛測試牌照,相關車輛可在制定市區路段進行無人駕駛測試。導入25%的無人駕駛加重擁堵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研究小組在4座城市的道路上進行了該項測試,在路面上行駛的汽車中導入25%的自動駕駛汽車,然後分別模擬16組不同的路況行駛一小時,然後根據交通狀況延遲和交通容量的平均值進行計算。得到的結果均為導入25%的自動駕駛汽車會導致交通狀況惡化。
  • 百度谷歌發力無人駕駛,背後有那些「黑科技」?
    無人駕駛汽車是一種智能汽車,主要依靠車內的以計算機系統為主的智能駕駛儀來實現無人駕駛。它的技術原理是通過車載傳感系統感知道路環境,自動規划行車路線並控制車輛到達預定目標的智能汽車。   無人駕駛汽車背後的黑科技   目前,以百度和谷歌為代表的科技巨頭紛紛發力人工智慧領域。而人工智慧研究方向主要是機器學習、自然語音處理、機器視覺這三大塊,其中機器學習是人工智慧的重要分支。
  • 無人駕駛計劃停滯 奔馳是否放棄投入無人駕駛
    打開APP 無人駕駛計劃停滯 奔馳是否放棄投入無人駕駛 Car路裡學堂 發表於 2020-12-10 17:39:29 前幾日德國 Redaktions Netzwerk(RND)的對於奔馳在無人駕駛方面放棄投入,如下圖所示,這篇報告引發了全球媒體的報導。
  • 王小磊:無人駕駛公交車的現狀與展望綜述
    在以綠色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為特徵的跨界融合浪潮中,引發了對扮演城市公共運輸改革者角色的無人駕駛公交車的重新認識和關注。 1. 無人駕駛公交車 1.1 無人駕駛汽車控制系統的基本架構
  • 我們體驗了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試著回答無人駕駛還有多遠
    這部分網友可能想不到,三年後,湖南長沙人在家門口就可以打到自動駕駛計程車。近日,中新經緯記者在長沙體驗了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Apollo Robotaxi,試著回答「無人駕駛發展到哪一步」以及「真正的無人駕駛離我們還有多遠」。自動駕駛有多「聰明」?
  • Momenta無人駕駛發布,兩條腿戰略是實現完全無人駕駛的關鍵路徑
    12月26日,Momenta 正式發布了L4級無人駕駛技術 MSD (Momenta Self Driving),可實現城市場景下的完全無人駕駛。結合今年發布的面向高速和泊車場景的前裝量產產品 Mpilot,MSD 的發布標誌著 Momenta 量產自動駕駛與完全無人駕駛「兩條腿」 戰略的雛形形成。
  • 報告| 中國自動駕駛汽車法律問題研究(一)
    事實上,即便對於自動駕駛汽車製造商而言,其由於所採用的技術原理,或者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程度的不同,關於自動駕駛汽車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這也有可能導致未來進入市場的自動駕駛汽車可能存在多種類別。換言之,自主型自動駕駛汽車之所以能夠有效運行其完全依賴的是車輛自身配備的傳感器裝置所提供的有關內部車輛操作和外部環境的信息。自主型自動駕駛汽車在運行當中,其傳感器裝置所產生、收集和保留關於該車輛、車輛具體操作以及車輛用戶狀態的所有數據信息一直被完整存儲在自動駕駛汽車內部,除非自動駕駛汽車的用戶去人為操作刪除這些信息。
  • 清華大學圖書館啟用無人駕駛智能小車還書
    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鄧景康在啟用儀式上表示,今天啟用的智能小車,把智能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和圖書館的日常業務工作有效結合起來,提升了圖書館日常工作的智能化水平。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鄧景康 清華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範愛紅介紹,這輛可愛的無人駕駛智能小車由智行者公司與清華大學圖書館合作開發,將用於清華大學日常的圖書通還任務,代替人工送還圖書。今年三月已經進行了載書測試,後又多次進行了測試調整,現已具備正常的運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