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在家修行人想求財絕對沒錯,但你一定要懂得如何去做!

2020-12-18 法傑紫冉閣

如果在家修行人都一貧如洗,處處不如意,大眾一定會對禮佛修行產生懷疑,因為大眾更在意的是現前利益。基於這一點來說,在家修行人過得如何,也是一種表法。如果修行後生活變得順風順水,無論家庭、婚姻、工作都開始變得順利,無形中就能影響周圍的人對佛法產生信心。

如果一個在家眾修行後現世生活不僅沒有任何變化,甚至因為修行造成家庭動蕩、親人反對、同事側目,把你視為異類,甚至因為你詆毀、污衊佛法,這就表示,你已經走偏了。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作為在家修行人,首先你要立足於現世,既然沒有福報出家,那你就先把當下的生活過好,在此基礎上,再去努力精進修習佛法。有些人一修行就開始各種搞怪,比如自己吃素就要求家人必須吃素、逼著家人跟著學佛、處處學出家人等等吧。還有的把家裡弄得跟寺院似的,佛菩薩像弄了一屋子,整天燒香,煙霧繚繞的。還有的掛了一身佛珠,見誰都「阿彌陀佛」,見誰都拉著跟人講佛法,讓眾生見了都躲得遠遠的,背後指指點點。

還有人,家裡本來窮得都揭不開鍋了,還非要供養,弄得家人苦不堪言,甚至因此家庭破裂。而有的修行人,修行後對家庭不管不問,整天不是跑山就是跑寺院,一分錢不為家裡掙不說,還把家裡弄得雞飛狗跳的。

以上種種行為,都不是正信的佛弟子,可以說,這是在歪曲佛法,當下一些眾生對佛法排斥,很大部分就是因為這類修行人而來。

正信的佛子,應該都知道一部經,叫《維摩詰經》,或被稱為《不可思議解脫經》、《淨名經》,這部經主要是以維摩詰居士為核心展開的。維摩詰居士是古印度毗舍離一個有名的富翁,當時家裡奴婢成群,富甲一方。但是,他勤於攻讀,虔誠修行,能夠處相而不住相,對境而不生境,得聖果成就,被稱為菩薩。所以維摩詰居士一直被稱為在家修行人的典範。

其實維摩詰居士是從妙喜國土化生到咱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他是法身大士,是輔助佛陀弘法而來的。他之所以要化身成居士,也就是表法。他平時慈悲喜舍,被眾人愛戴,又能隨緣說法,廣度眾生。

在這部經裡,很多地方都講到處相而不住相。就拿世間財富來說,你在世間生活,你就要努力去掙錢生活,而且要生活得更好。但這並不是讓你去變成財富的奴隸,而是讓財富變成我們的奴隸,為我們服務。有了錢,才能做到廣施供養,才能在世人面前更好的表法弘法,讓世人對你、進而對佛法升起信心。這時候再隨緣弘法,也才能更順利。

有些人說我也想掙錢啊,可是為什麼修行很多年後生活照樣貧困交加呢?有的佛子或者師父就會說,佛法求的是出世間利益,不要管今生如何,好好修行,將來可以出離輪迴呀!他都窮得揭不開鍋了,你讓他安心讀經打坐,他能安得了心嗎?

今生貧窮困苦,是宿世的因果導致的,也就是業障。而那些一修行就偏離正路的,也是業障阻礙。所以佛法是應機講法,對待什麼樣根器的眾生,就要用什麼樣的法,用對了方法,你的業障就能消除,你的生活就能順利,進而修行上的阻礙也都能一一化解。

但目前情況,首先是眾生愚昧,根本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修,自己的業障在哪又怎麼去化解,就跟著別人開始盲目修行,讀經啊放生啊供養啊看著比誰都忙,但多少年下來卻離正法越來越遠。

還有的是被師父給誤導了。俗話說業障不重不生娑婆,師父也是人,也生在這個娑婆世界來了,他本身也有很多業障,不可能像正法時代的師父一樣深知每個眾生的根器,所以有時候就會做出錯誤的指導。眾生往往都在犯同樣一個錯誤,就是依人不依法。覺得師父說的都是對的,因為自己又沒有去深入學習佛法,所以師父說什麼覺得都是正法。

那麼咱們回到主題,首先作為在家修行人,去努力獲得財富一點錯都沒有。如果你貧窮掙不到錢,那就是你宿世因果導致的,你必須要先去消業障,業障減輕了,你生活富足了安定了,修行自然可以順利起來。

但我們的初發心很重要,你想掙錢,掙錢的目的是為了有好的生活和修行環境,但你不能貪圖財富,不是為了享受。有了錢可以做更多利益眾生的事,可以去更好地供養三寶。這樣的發心,比那種只是一味為了自己享受或者虛榮求財的修行,所得到的功德利益完全不一樣。這也就是為什麼一樣的消業修行,有的人很快得到利益,有的人卻收效甚微。

以我自身和周圍同修做例子,修行後各種順緣越來越多,生活富足安定。要不我也沒有精力去安心坐在這寫文章跟大家分享不是。再者就是修行上進步快,會有很多善緣主動來找你,給你指導。

另外,正信的修行絕對可以利益和影響到家人。我身邊的同修都知道,我母親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天天要犯很多次,每一次都備受痛苦,但因為年紀大又無法做手術。我修行後,就發願為母親堅持讀《地藏經》回向給她,我母親從那以後心臟病再沒犯過,而且因為這事,她也開始禮佛修行了,去年年底還讓我專門買了個念佛機隨身帶著,沒事就精進念佛。

大家不妨記住一句話:如果你現世的問題都處理不好,還想著如何出離輪迴,真的有點痴人說夢。

註: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原創文章,隨喜轉載

相關焦點

  • 《金剛經》:在家修行佛法的8條建議,讓修行成為一種生活
    前言對於修行和學佛,很多人都有所誤解,認為必須要清心寡欲,遠離世俗,甚至到寺廟去。實際上,"生活處處都有禪",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進行自己的修行。這其實是一種智慧、健康的生活態度。那麼,在家應該怎麼學佛?關於修行有哪些建議?
  • 佛法:修行不一定非要吃素,但真修行人都堅持吃素,究竟為什麼
    還有國外的如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地,都沒有要求一定要吃素,他們主張可以吃三淨肉。佛陀制定戒律時就沒有要求一定要吃素,如果硬性規定,首先會斷送了很多人進入佛門的機緣。比如有些人也想禮佛修行,但暫時真做不到完全素食,這時候如果有強硬的規定,那這人就可能失去了親近佛法的機會;其次,就是某些特定情況下,不吃肉不足以活命。
  • 佛法開示:什麼是修行,如何具神通,如何理解修行的意義
    禪林釋疑;有一天來了一個年輕人,他說:師父啊,請你幫我指點一下,我要如何修行,佛菩薩才會來幫助我啊。禪林便問他說:你知道修行的真義是什麼嗎?他搖了搖頭,然後又說:修行就是神通,佛菩薩會保護我們。禪林告訴他說:是的,就是如此了,所以你明白了吧。他當時又疑惑了。其實他這樣的回答沒有錯,但是他執著在後面部分了。要是仔細的想一想,答案就出來了。神通或者諸佛菩薩的保護取決於我們修行。這就是源頭,修行就是這個根源。這就是答案。如何修行呢?答案也非常的明顯,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行為。
  •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4
    所以要先救度自己,你無法救度自己,要如何去救度別人呢?要救度自己必須要深入佛法,包括要修持法之前,一定要先持戒,在戒中不犯惡,所以你內心就會定,不犯壞事,心理自然就會產生定,『定』就會思惟佛法開智慧。但是不要誤解只持戒就會開智慧,持戒本身不會,也不要誤解修定的本身會開智慧,這都不會,這要相依相緣的,因為你持戒之後心才能安,安才能定,定才能思惟佛法。
  • 佛法告訴你如何修行如何完善自己
    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顆陽光的心態。心態,就是心大一點。心態好,人緣好,因為懂得寬容;心態好,做事順利,因為不拘小節;心態好,生活愉快,因為懂得放下。別讓脾氣和本事一樣大,越有本事的人越沒脾氣。心態好的人,處處圓融,處處圓滿。
  • 【求財方法集錦】 學佛人當如此求財
    【感應故事】有次我跟我一個朋友一起見一個有修行的老居士,老居士說我朋友,你是不是有時候想求財?朋友笑笑,忘了他怎麼回答了,好像也沒有否認。老居士接著說,你有時候有想求財的想法,可以念「大吉祥天女咒」,這個咒專門求財的。
  • 佛法:出離輪迴不是那麼簡單,不懂借力修行,終究還是人天往返
    我們首先要明白《楞嚴經》中開示的是通途,也就是靠自力修行出離輪迴的。那麼你要靠自己,你就必須徹底斷淫,正淫邪淫都必須斷除,不僅淫慾的行為不能有,連淫心都不能產生。試問當下時代的眾生幾人可以做到?且不說一般眾生,就連在家的修行人之中,真正能斷除淫心的又有幾人?而且因為業障重福報淺,你想斷除,周圍的環境卻不允許。這時候你該如何?難道因為修行就鬧得家庭破裂不成?
  • 有這三種心態的人,修行積德再多,也無法消除業障
    修行很久,都沒有進步,歸根到底就是業障太嚴重。而業障太嚴重,通過懺悔,誦經,念佛改過,積德都容易改變。但生活中有許多人,總是無法消除業障,萬事仍然不順利,就是因為他們擁有這三種心態。可見嗔心一起,對修行毒害巨大。不過再大的因嗔心產生的業障,也可以通過誦經和念佛來消除。許多人之所以誦經和念佛多年,都沒有消除業障,其最重要原因就是帶著嗔心誦經和念佛。舊的業障還沒消完,新的業障又生起,像出現這種情況,必然無法消除業障。
  • 在家之人如何修行?六祖慧能總結的這8條,可以說是面面俱到
    但第二類在家居士也不能忽略,他們也是佛教堅定的擁護者,是佛教信眾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那麼,作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佛法呢?或者說,在家之人如何修行?其實《壇經》裡就有答案,在這本經中裡,六祖慧能總結了8條,說得真到位。他首先說在家修行的整體原則和在家修行的可行性:「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 花開次第,跟著希阿榮博堪布學佛法,讓你的人生充滿修行
    所以說生活本身不一定是修行,但如果把生命的經驗,順境,逆境,憂鬱,苦樂,用於鞏固你的出離心、菩提心、空性的見解,這才是修行。由於缺乏心的訓練,一般人的心裡微弱,如風中燭火,因此,少幹擾、清淨的環境,對於修行來說至關重要,現在理解了。然而,沒人能夠隨時抽身從工作、家庭、學業中抽身而去,去遠離鬧市的寂靜之地專心修行。
  • 達照法師|真正的修行上就是將佛法落實在身、口、意這三業
    實際上你應該認識到,自己還是一介凡夫,貪、嗔、痴、煩惱、我執都沒斷,聽你的完蛋了,聽你的話就要跟你一起去輪迴了。拜佛是消除我慢的一個最好的辦法,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多拜佛,對身體也有很大的幫助。慢心重的人,身體也容易生病,因為他傲慢心重,別人不聽他的,他就容易生氣,一生氣就有毒,一有毒身體就出問題了。
  • 佛教:既然修行佛法,能做到隨遇而安嗎?
    但是有些修行佛法之人,口中念著佛號,要世人勘破諸行的無常,自己心中卻在時刻算計著名利的得失,著實的讓人大跌眼鏡。在世人的心目中,修行佛法,便意味著與清苦的生活掛上了鉤,為什麼呢?網圖但是,如果既要修行佛法,卻又忍受不了方外世界的清苦生活而去羨慕、追逐紅塵世間中的種種虛幻名利,享受著人前人後的山呼海擁,覺得這才是真正的世外高僧的生活,那,對其所能達到的修行水平
  • 【佛法概論】(20)發心的品位決定了修行功德的差別
    「就是為了我飽吃的」,那你今後得到的果報就是一個飽;「到了時間要吃飯哪」,那你就是無記的發心;「我為了上供諸佛,下施六道眾生去吃飯」,你這吃一頓飯,就是一個大乘菩提心的發心。所以用這個心來攝受啊,我們生活中那就無時無刻不在修行了!並不是說念佛就是修行,吃飯掃地就不是修行了?叢林裡面、佛法裡面來講不是這樣子的。
  • 疫情嚴峻,在家修行,這幾部偽佛經你要搞清楚!
    這段時間,大家為了躲避新型冠狀病毒都閉門不出,除了吃和睡,我們也不能忘了修行。如誦經、念佛等等皆能去做。用誦經、念佛的功德來祈願,疫情早日好轉,世界和平,人們安康。當下正處「末法時期」,自然也有好多好多的「偽經」流傳於世。
  • 在家設小佛堂是什麼意思?這三樣不能少
    因為佛像本身也有壞的時候,比如以前因為條件有限,有些佛像是用泥做的,古人形象地用一句「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來形容泥菩薩(像)本身就不一定靠得住,這句話裡的「過河」背後的含義是「渡」,「泥菩薩過河」自己都不一定「渡」得到彼岸去,我們又怎麼能夠以一樽佛像作依靠呢,所以古人這句話是非常形象的;再說「法」,法寶即經書,歷史上佛經都不知道被燒掉多少回,並且在傳的過程中也有可能出現增刪的情況出現
  • 佛教:自度是佛法修行能否成就的關鍵,你能做到這三點嗎?
    「迷時師度,悟了自度」是古今做學問之人的公認標準,對於佛法修行之人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迷時雖可受益於師之解惑,但是若自己不能自信自尊的用佛法的標準來自度,那麼即使修行一輩子,恐怕也無法去契入佛祖的心印之中。
  • 海濤法師:做生意的人,一定要拜福德正神土地公.
    我們不是皈依它,但是它不幫你,你怎麼生活呢?做生意的人,不拜福德正神土地公,你沒有生意好做的。所以佛陀要告訴我們,這些存在的一切,你要用各種的方法,去報恩它。佛教是報恩的思想,去感謝它。那如果你要得到現在的快樂,健康、有錢、家庭美滿,那你一定要守戒律。所以佛陀告訴我們,不要殺生,你才會健康長壽。不要偷盜,你才不會有金錢的痛苦。不要邪淫,對不起太太,對不起先生。你才有家庭的快樂。除了守戒律,第二個,各位要懂得布施,去供養佛像、供養寺廟、幫助貧窮人你會很有福報。所以這一輩子快樂、來世生天,各位就要守戒律,經常布施。像各位你又會聽中文,又會聽英文,所以你要聽兩遍。
  • 《地藏經》是整個修行佛法的根本
    《地藏經》是整個修行佛法的根本我說《地藏經》是整個佛法的根本,很多的人都會認為我是在胡說,在這裡播弄是非,可是事實上《地藏經》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佛教的根本法門,只是我們很多的人都不明白其中所包含的真正的含義而已。
  • 感悟佛法一如何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正確溝通
    男人為家庭又拼又累的,沒功勞也有苦勞,結果還被抱怨,最後還冠上了「殭屍」的名字,哈,想他一定也是委屈、鬱悶、無奈極了,所以女性需先從婚姻的大概過程上理解下男人。第二,作為女性,作為女人心,地認識到,大多數人內心深處不夠心靈獨立。天性帶來的不獨立心,使女人天生對丈夫有依賴心,需要被重視,被愛,需要家庭幸福給她帶來心靈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 怎樣修行才對?尤其現代人要怎樣修行?
    二、怎樣把修行落實於當下呢?首先,要努力完成學佛修道的一切功課,以汲取真正的修行營養;其次,要活學活用,不能做「書呆子」。要把佛法、道法直接落實於當下,要把佛道之學應用於生活日常,要把學佛修道真正實踐於做人、做事;再次,要將佛法、道法真正踐行於生活。無論做什麼事,要用佛、道的思維來判斷、分析、踐行。即使是生活中的小小事也要滲透和應用佛法、道法。才能使之深入骨髓、深入阿賴耶識,也才能真正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