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二期449名學員名單,這6名國共將領最為有名

2020-12-16 天地史話V

1924年6月16日,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成立了一所新軍校,校舍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堂。學校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通常被稱為黃埔軍校。

1924年3月27日,該校招收了一期學生,當年11月30日就畢業,一期共645人。

一期還在培訓時,1924年8月開始,又招收了二期,1925年9月6日畢業,畢業生449人,由嚴重任總隊長,張治中為副總隊長。二期分為五個隊:步兵科兩個隊,炮兵、工科,科各一個隊。學習期間參加了第一次東徵,平定劉楊叛亂的戰鬥。

在前四期中,二期知名人物不多,有以下幾條原因:

1、一期招生正規,從1200名考生中錄350名,120名。三期、四期也正規。而二期開辦,時間上很倉促。

2、二期畢業生最少,449人還包括湘軍講武堂學生158人,一期645人,三期1233人,四期2654人。

3、二期中步兵科少,多數學生學炮兵、工科,輜重科。這些科目,在當時出人才很少。

下面介紹6位二期知名人物,國共兩方都有,其中包括2位悍將。

邱清泉

1902年生,浙江永嘉人。

1924年7月,入校時寫道:「壯士手中三尺劍,雄圖胸裡十萬兵」 。在校期間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叛亂和第一次東徵。

1933年11月,升任少將處長。1934年7月至1937年5月,前往德國柏林陸軍大學攻讀。回國後,撰寫留德報告,建議建設現代化國防軍。

1938年3月,參與組建第200師,以戰車營為主,編配工兵營、裝甲汽車隊、高射炮隊、摩託搜索隊、戰車防禦炮隊、步兵營。10月,任新編第22師師長。1943年1月,任第五軍軍長。1948年10月,任第2兵團司令官。

擁有傑出的軍事才能,先後編寫了《建軍從論》,《教戰一集》等著作。他在戰場上敢打,敢於衝鋒陷陣,因此大家都稱他為邱瘋子。在抗戰時期,參加過南京保衛戰,崑崙關戰役,滇西緬北戰役。解放戰爭中,第五軍也是急先鋒,進攻解放區往往衝在最前面。

1949年1月10日,在淮海戰役中被擊斃。

鄭介民

1897年生,廣東省文昌縣(現在屬於海南)人。

1925年9月至1927年8月,蘇聯莫斯科中國勞動大學(中山大學),學習政治經濟。

1928年1月,開始專職從事特務工作。1932年4月1日,任復興社特務處(處長戴笠)副處長,成為軍統骨幹人物。

1933年4月間,他親自出馬,化裝成為由南洋回國的華僑資本家,偵察投靠日軍的前北洋軍閥張敬堯動向,指派華北區行動組白世維等人,1933年5月7日在六國飯店將張敬堯擊斃。

1946年3月20,日,接任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局長(軍統),毛人鳳為副局長。

鍾松

1900年生,浙江松陽人。

1924年初,他原本考入一期,突染傷寒,耽誤了時間。病好後,轉入第2期炮兵隊(隊長蔡忠笏)第2區隊(區隊長鄧湘瑞)學習。

1933年,任補充第2旅將旅長,該旅有高射炮營、炮兵營、工兵營、通信營、輜重營、特務連、戰防炮連、騎兵連、步兵榴彈炮、衛生連連各一,還有三個步兵團,實力相當於一個師。他經兩年苦幹,打造出一支強勁部隊。

1937年8月,任第61師師長,該師改歸第17軍團(軍團長胡宗南)指揮。抗戰中,多次徵戰中發揮出色,其勇猛睿智的才幹得到了胡的欣賞。1945年4月,被提拔為新編第7軍中將軍長,7月改任第36軍中將軍長。36軍轄五個師,每個師轄有四個團,各團又都以四四制編組,全軍官兵達7萬餘人。

解放戰爭中,該軍經過整編,仍有3萬多人。他臨場指揮能力強,軍事素養極佳,集狡猾和難打於一身。榆林解圍,他不走尋常路,讓我軍打援落空。沙家店戰役,36師孤軍被圍,他卻冒著大雨率部隊溜掉了。西府戰役後期,我軍被迫後撤時,他抓住戰機,以日行百裡的速度高速突進,連續數次衝散西野後撤的行軍縱隊,致使我軍蒙受重大損失。

在西北戰場三年,他數次躲過了我軍的伏擊,被稱為「打不死的鐘松」。1948年8月,鍾松又一次逃脫我軍包圍。戰後卻被胡宗南指責,在關鍵場合沒有給胡宗南面子,被撤職,從此離開了戰場。

盧德銘

1905年生,四川自貢人。

1924年初,他因路途遙遠,錯過軍校考期,通過老同盟會員李筱亭推薦,見到了孫中山。孫中山面試後很滿意,被破格批准入學。

1925年2月參加討伐陳炯明戰鬥,數次化裝潛入陳炯明軍偵察情報,提供了大量兵力、將官部署、火力配備的信息。

1927年6月,任二方面軍警衛團團長,黨組織安排下,將宛希先、何挺穎、何長工等人安排在團內任職。

1927年8月1日,他與團參謀長韓浚、團指導員辛煥文率領警衛團2000官兵東下。趕上南昌起義,只好改變計劃。1927年9月9日,該部隊是秋收起義的主力,他擔任起義部隊總指揮。

8月23日,率領部隊轉移時壯烈犧牲。

周逸群

1896年生,貴州省銅仁市人。

1919年至1923年,在日本東京慶應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1923年回國,在上海參加創辦《貴州青年》旬刊。在黃埔學習期間,積極從事青年軍人運動的宣傳和組織工作,先後創辦了《青年軍人》、《中國軍人》等刊物,顯示出卓越的組織和宣傳才能。

1926年,任賀龍部任師、軍政治部主任。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介紹賀龍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月,參與領導鄂中鄂西地區年關暴動和桑植起義。此後,他組織遊擊隊、赤衛隊,在洪湖、白露湖和華容東山一帶開闢了若干塊遊擊根據地。

1930年2月,領導組建紅6軍,兼任政治委員,與軍長曠繼勳率部連克潛江、郝穴、調弦口等城鎮。1930年7月,任紅2軍團政委。1931年5月,英勇犧牲,時年35歲。

餘灑度

1898年生,湖南省平江縣人。

1927年6月,擔任警衛團副團長。同年9月,參加秋收起義,任第一軍第一師師長。秋收起義後,在文家市會議上,堅持「取瀏陽直攻長沙」。意見被否決後,跟隨毛澤東到達井岡山。10月中旬,在湖南(今炎陵縣)水口脫逃部隊,到湖南省委報告工作。

1929年10月輾轉來到上海,對革命逐漸產生了悲觀失望情緒,最後發展到脫離黨組織,參加了譚平山、章伯鈞等人組織的中華革命黨。1931年11月,特務將他逮捕,他立即表示願意「悔過自新」,投靠了蔣介石。

1933年,任61軍政訓處少將處長。為了滿足自己奢侈的生活,利用職權,走私並販賣毒品。由於分贓不均,引起同夥不滿,導致事情敗露,被押往南京,蔣介石親自下令槍決 。

最後,二期名單如下(不完全):

鄭介民,吳繼光,姚中英,肖人鵠,邱清泉,覃異之,熊仁彥,黃文超;

劉世焱,彭克定,馮爾駿,王廣熙,周逸群,盧德銘,王大文,宣錫華;

胡靖安,王夢堯,陳恭,彭熙,餘灑度,黃寄野,王仲仁,萬用霖;

鄧士富,王家槐,蔣友諒,方天,丘譽,雷震,王家槐,陳紹平;

丁潤生,陳公培,吳振民,陳集輝,洪宗揚,鄺,王毅,彭熙;

李勞工,唐克,羅厲戎,李以,李友邦,劉鳳鳴,王岫,伍堅生;

羅英,宛旦平,餘石民,楊文泉,袁也烈,林中堅,王中,張仁鎮;

李忠,聶紺弩,劉光烈,謝廷獻,易毅,,徐樹南,張海帆;

胡霖,周平遠,戴頌儀,張瓊,張麟舒,黃煥榮,胡履端,黃祖壎;

容幹,周兆棠,沈國臣,趙援,袁正東,陳金城,陳孝強,幸中幸;

張漢初,賴汝雄,吳造漢,曹勖,鍾亞裕,陳作為,胡秉鐸,鄭 彬;

姚鐘鼎,吳克定,符明昌,陳進軍,粱伯龍,楊國棟,何凌霄;

彭佐熙,鐵,林叔彝 ,劉子清,劉子奇,嚴正,胡啟儒;

符必東,陸廷選,龔光宗,鍾文璋 ,冷啟英,宛旦平,陳 恭,謝振華;

龔建勳,程俊魁,古宜權,史克斯,蔡鴻猷,賴剛,關鞏,司徒洛;

熊仁榮,鄧明道,黎鐵漢,魏漢華,魏國謨,王成桂,譚侃,李宇清;

李鬱文,謝雨時,李秉中,劉希文,李蓋凡,李驤騏,陳銘,楊清波;

李守維,謝衛漢,李正先,李士珍,彭禮崇,彭善後,翟雄,蔡勁軍;

羅丕振,葛雨亭,惠子和,許永相,湯敏中,沈發藻,盧望,李芳郴;

張堂坤,張源健,何天風,楊引之,劉夷,應諧,成剛,吉章簡;

陳軍鋒,劉觀龍,鄧士富,陳公培,古懷,丘嶽宋,呂傑,葉梫;

祝夏年,劉嘯凡,蔡劭,甘霸,陳端河,吳祺英,唐循,楊彬;

張炎元,張弓正,田載龍,滕雲,王建煌,曹廷珍,廖昂,阮齊;

洪士奇,羅克傳,李治魁,魯宗敬,劉啟熊,孔慶桂,麻植,陳衡;

幸良模,陳寄雲,鍾松,詹行旭,李精一,馮爾駿 ,蔡棨,陳超;

包超然,黃文超,丘譽,葉金坡,呂德璋,姜筱丹,祝夏年。

相關焦點

  • 黃埔軍校二期449名學員名單,這6名國共將領最為有名
    1924年6月16日,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成立了一所新軍校,校舍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堂。學校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通常被稱為黃埔軍校。一期還在培訓時,1924年8月開始,又招收了二期,1925年9月6日畢業,畢業生449人,由嚴重任總隊長,張治中為副總隊長。二期分為五個隊:步兵科兩個隊,炮兵、工科,輜重科各一個隊。學習期間參加了第一次東徵,平定劉楊叛亂的戰鬥。
  • 黃埔軍校一期645名學員名單,這十名國共將領最為有名
    後來,由湘軍講武學堂合併到軍校的158人,四川送來20餘人,也歸入第一期。據統計,在這一批學員中最低是初中學歷,18人大學畢業,63人大學肄業,26人專科畢業,師範畢業生59人,可以說,是當時很有文化的一批人了。1924年11月30日第一期學生考試完畢,共645人畢業。除部分留軍校外,大多數分配到新成立的教導團,其餘派往海軍、空軍、工人糾察隊、農民自衛軍。
  • 黃埔軍校前六期學員,這十名國共將領最為知名
    黃埔軍校前六期學制都只有半年到一年多時間,不過因為經歷北伐磨鍊,這幾期學員成長最快,名將最多。一、陳賡(大將)1903年出生,湖南省湘鄉縣人。黃埔一期。在黃埔學員中,故事最多的當屬陳賡。他不僅在軍校學習,1924年11月畢業後,又擔任第2期入伍生連連長,第3期本科副隊長,校第4期步科7連連長。在校期間表現優秀,他是有名的黃埔三傑之一。他一度受校長蔣介石青睞,令調他的連隊到總指揮部擔任警衛任務。在東徵和平定商團叛亂中,兩次救出蔣校長。
  • 黃埔軍校四期2654名學員名單,這十名國共將領最為有名
    黃埔軍校四期,1925年7月至1926年1月,分7批入校,1926年9月畢業,加上潮洲分校同時畢業的2期學生,共2654人。方鼎英任總隊長。
  • 黃埔軍校第二期學員籍貫——湖南人居多
    黃埔軍校名將基本都在前6期,但是二期的名將相比並不是很多,只有幾位名將,其中邱清泉、鍾松二位是黃埔二期優秀將領的代表黃埔軍校二期開班時間1924年8月14日軍校舉行——1925年9月6日畢業,計449人其中在1924年11月19日,湘軍講武堂學生158人併入,所以黃埔二期學員以湖南人居多,黃埔軍校前幾期基本都是在南方各省招生,之後才延伸到黃河周邊省份以及邊塞省份,所以大家在看籍貫的時候沒有黃河以北的省份也是屬於正常的
  • 初心粵跡|第一次國共合作後,黃埔軍校應運而生
    多名開國將帥曾在這裡任教或學習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召開的中共三大,制定了國共合作方針,開啟了中國共產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先河。1924年1月20日至30日,有中國共產黨人參加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大東門文明路「大鐘樓」內召開,國共兩黨代表同聚一堂,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中國大地掀起了大革命的滾滾洪濤。創建於大革命時期的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它沒有華麗的裝飾,主體建築也只是一棟簡樸的中式「走馬樓」,可在金戈鐵馬的年代,從這裡走出了大批革命軍事將領,令它享譽海外,被稱作「將帥搖籃」。
  • 第一次國共合作取得諸多成就,但為何每次提及,都先說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是國共合作時期建立的一所真正意義的現代化軍事院校,也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1924年6月由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一手創建,因為最初的地址在廣州郊外的黃埔島上而得名。該校培養了大批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軍事人才,在中國軍隊培養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的許多將領都出自這所軍校。1923年6月,孫中山因政見不合與廣東軍閥陳炯明決裂,被迫離開廣州再赴上海。此後,他開始接受中國共產黨和蘇俄的幫助,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從而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
  • 【往事】黃埔軍校走出了哪些國共名將?
    1924年6月,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於廣州黃埔長洲島創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這個學校有一個更著名的名字——黃埔軍校。 從1924年到1949年底,黃埔軍校在大陸開辦了23期,包括各分校、訓練班在內,培養出了23萬多名畢業生。其中,不少畢業生成為國共的骨幹將領——胡宗南、林彪、劉志丹、羅瑞卿、杜聿明、黃維、鄭洞國、戴安瀾、胡璉、徐向前、陳賡、趙一曼……沒有他們,整個中國現代史或將黯然失色。
  • 黃埔軍校走出來的中共將領排行榜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 ( 1924 年至 1927 年 ) ,黃埔共招生六期,加上武漢分校的學生,有近萬人之多。這些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日後成了共產黨軍隊中的骨幹將領。他們為人民解放事業南徵北戰光耀史冊,被國民黨方面稱為 " 赤黃埔系 "。NO1.
  • 國曆沙龍熱議「黃埔,誰之黃埔」
    以下為對話實錄(節選): 對話一:黃埔軍校建立初衷是為強軍強國 紀彭(《國家人文歷史》雜誌副主編、主持人):黃埔軍校的建立是在1924年6月,但是這個事情在1923年就開始準備了。首先請曾慶榴老師來給我們簡要介紹一下這段歷史。
  • 世界四大著名軍校的「黃埔軍校」無憑無據
    1.黃埔軍校學制太短難以深造。黃埔軍校由雲南陸軍講武堂應邀援建,比照講武堂每期學制4個月,實際在堂學習3個月。黃埔軍校前6期學期半年至1年,這多短學期,除去政治學習,假期及往返時間外,軍訓時間很短。中共與蔣介石聯辦黃埔軍校共畢業5期學員:第一期新7個月畢業,第二期1年畢業,第三期1年零3個月畢業,第四期6個月畢業,第五期1年畢業。
  • 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廣州黃埔軍校舊址
    民國13年(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在蘇聯顧問幫助下,創辦了培養軍事幹部的學校,為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後更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大門風格非常樸實,中央上方橫匾上「陸軍軍官學校」幾個大字,是譚延闓所書。
  • 出自黃埔軍校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名單
    黃埔軍校只是我們現在的總稱,其實它的名字一直都是變化的。1924年國民黨建校時期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改名擴大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9年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 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名單
    黃埔軍校簡介1924年5月,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創辦了黃埔軍校,培養革命軍事幹部。校內建立了黨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軍校分步兵、炮兵、工兵、輜重兵、憲兵、政治等科,至1927年蔣介石發動&34;政變前,軍校一至四期的畢業生共4981名。以軍校學生為主組成的革命軍,參加了統一廣東的戰役與北伐戰爭。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名單1924年3月27日黃埔軍校舉行第一期新生入學考試,4月28日放榜,錄取學生編成4個隊。11月30日第一期學生考試完畢。
  • 黃埔軍校明明那麼優秀,為什麼最終還是沒保留下來?
    因為黃埔基於「聯俄聯共」扶助農工而建,包括國民黨元老派、左右派、共產黨、各地精英以及前北洋精英,在老毛子的幫助下,共同建立了這所名校,其教職員包括國共,也包括保定軍校、講武堂還有留洋精英。學員在當時中國各進步勢力的齊心協力從各地搜羅,資助上學。所以,黃埔前六期從教官到學員都是精英。
  • 遼寧王忠新:躋身四大著名軍校的「黃埔神話」必須戳破
    這是法國陸軍一所軍事專科學校,現在成整個陸軍的任命前教育機構。正如拿破崙所說,這裡「將軍的苗圃」。近兩個世紀以來,為法國陸軍培養了近6萬名優秀軍官,法國陸軍中幾乎所有的高級將領都出自聖西爾軍校,戴高樂總統、菲利普·貝當元帥、馬克西姆·魏剛上將、帕特裡斯·麥克馬洪元帥等,都是該校校友。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
  • 黃埔軍校的畢業生,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你知道嗎
    提起黃埔軍校,大家都知道這是一所著名的軍事院校。許多我們所熟知的軍事人才,就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的。而黃埔軍校的教員,更是由當時最具分量的人才團隊組成,許多名將都曾經在黃埔軍校擔任要職。如今黃埔軍校已經不再招生教學了,大家想必也有疑問,那些在當時畢業於黃埔軍校的人,相當於如今的什麼學歷?臨危受命,軍事院校成立1924年,國共兩黨首次合作之際,軍事人才緊缺。響應時代的號召,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成立了,又因設址在廣州黃埔島,簡稱黃埔軍校。
  • 黃埔軍校第二期共計449人,江西籍50人,江西籍佔總人數的10%。
    黃埔軍校第二期1924年8月14日舉行新生入學儀式,1925年9月6日舉行畢業典禮,共計449人,其中江西籍50人,約轉總人數的10%。其中,來自江西宜黃的歐陽恆,江西南昌的萬少成,江西修水的丁國寶,江西樂平的劉子清,江西興國的徐遠楊,江西南昌的萬國番獲得黃埔軍校第二期優秀學員稱號
  • 中國歷史上四大軍校,黃埔軍校的名氣最大,抗戰大學乃革命核心
    大家都知道黃埔軍校出了很多名將,其實除了黃埔軍校中國還有其他優秀的軍校,也孕育了不是人才。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中國四大軍校排名,中國不止一個黃埔軍校,一起看看吧。1、黃埔軍校 - 名氣最大: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主要將領出自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軍校在創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是國民政府北伐戰爭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
  • 看一看我們的開國將帥,有多少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大家都知道,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被譽為國共兩黨將帥的搖籃,培養了許多能徵善戰的革命將領,為東徵、北伐和抗戰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的開國將帥,有多少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