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駕入刑」火了解酒藥 具神奇功效購買要謹慎

2020-12-20 中國日報網

今年5月1日「醉駕入刑」的法規開始實施,嚴查嚴令下,解酒類藥品銷量大增,售賣解酒藥的部分網店更是在廣告中暗示「吃了解酒藥就可以逃避酒駕檢測」。那麼,是否真有這種「神藥」呢?昨天,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世上有種神藥叫解酒藥?

網店賣得相當火爆 號稱20分鐘起效,售價十幾元到上千元

在淘寶上搜索「解酒藥」,顯示的商品有1300多條,「酒無罪」「千杯不醉」「酒豪傳說」……名字還一個比一個霸氣。而這些解酒藥的銷量都還不錯。記者翻看幾頁產品,賣得比較好的一種已經售出了1477件,而這款單價還不低,要60元。另一種售價15元的解酒藥,在30天內已經售出了969件。

記者看到一種聲稱由日本進口的「御酒丸」,其網頁上圖、文、消費者實例三管齊下賣力宣傳。記者撥通了該產品服務電話,一名工作人員熱情地向記者推薦,產品分480元、960元、1440元三種,其中960元的中等價格檔位賣得最好,月銷量也接近千盒。

記者發現,這些解酒藥價格不菲,動輒就是千元少則也需百元。當記者表示太貴時,該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以前解酒藥售價在百元內的也有,但是「現在解酒藥是熱銷品,很多商家都趁機提價的」。

從網頁介紹上來看,這些解酒藥普遍宣稱能快速解酒、消除宿醉痛苦、保護肝臟、能使酒量成倍增長。一款售價15元、名為「千杯不醉」的解酒藥就在產品說明中稱該藥由「秘制純中藥」製成,具有強大的解酒、醒腦、保肝的功效,更可增大酒量並迅速降低體內酒精濃度。賣家更是在網頁上標明,如果買家不相信效果,可以當場拿酒精測試儀檢測。另一款解酒藥則在網頁顯著位置突出了「解酒只需20分鐘」字樣,在解酒速度上做起了文章。

雖然都是解酒,可記者仔細研究發現,網上出售的解酒藥差別可不是一點點:膠囊、片劑、口服液,「樣子」不一樣,成分還迥異,中藥、西藥都有,主要成分還完全不一樣。

一款名叫「酒無罪」的解酒藥稱自己「是由山楂、烏梅、葡萄柚、奇異果、檸檬等含有豐富維生素C及枸櫞酸果實,與水容性珍珠粉精製而成。」同樣是中藥,一款解酒藥推出的主要成分是薑黃,而另一款則稱精選「黑芝麻、葛花、神曲、肉豆蔻等十八種中藥材精製而成」。甚至有解酒藥還走起了「物理解酒」的路線,號稱該藥內含有天然礦物質「沸石」,該藥單個療程7盒價格為480元,價格雖高30天內已經售出了3件。

藥店解酒藥受冷落 因為「實話實說」,銷量反不如以前

網上解酒藥熱銷,藥房的解酒藥想必賣得更好吧?

昨天,記者來到了南京新街口地區的幾家大型藥店,果然發現了各種不同種類的「解酒藥」擺在醒目的位置。當記者亮明身份後,店方表示,目前市場上沒有絕對的解酒藥賣,一般客人要買的解酒藥,其實都是一些起到輔助保護作用的保健藥品。店家還稱,因為酒傷肝,所以藥店裡賣得比較好的都是類似「海王金樽」這樣的保健類產品。

另一家藥店的一位銷售人員則告訴記者,目前市面上解酒藥產品品種繁多,多達十幾種產品,但市場良莠不齊,有很多都是保健品或者是普通食品批號,市民需謹慎購買。通常來說,他們多建議儘量購買「國藥準字」標號的護肝保肝藥品。

對於銷量,記者驚訝地獲知反而沒有以前好。究其原因,有業內人士分析說,一個主要原因可能是藥店賣的產品「不會吹噓有多麼神奇」;二來藥店賣的最好的時候大多是節假日,尤其春節前銷量最好。現在嚴查酒駕,不少人一聽「不能立馬解酒」,轉身就走了。

來源:揚子晚報網 編輯:張少虎

相關焦點

  • 「醉駕入刑」實施解酒藥銷量大增 醫生稱其無效
    首席記者 鍾志兵 攝  今年5月1日「醉駕入刑」的法規開始實施。與此同時,解酒類商品的銷量大增。連日來,記者在售賣解酒藥的部分網店調查發現,有的商家在廣告中暗示「吃了解酒藥就可以逃避酒駕檢測」。專家分析,這樣的虛假廣告或成為司機或車主們購買解酒藥物的重要原因。對此,市交巡警總隊有關人士表示,能逃避酒駕檢測的藥物根本不存在。
  • 最高法醞釀醉駕入刑司法解釋 醉駕慎用緩刑
    去年5月25日,石景山法院開庭審理三名醉駕司機並當庭宣判。被告人劉某雙手捂面。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點睛「醉駕入刑」一周年。警方查處醉駕遭遇各種躲避酒精測試「花招」:衝崗、臨時飲酒、拒不下車等等。針對「醉駕入刑」的處罰,這種行為也沒更嚴格的法律規定。另外,各地法院對於醉駕判案也「寬嚴」不一,個別法院適用緩刑過多,導致法律失去威懾。據了解,最高法正在調研醉駕案件,醞釀出臺相關司法解釋。從首例「醉駕入刑」案件至今,「醉駕入刑」已實施一周年。
  • 解酒只要20分鐘就行?網上"解酒藥"吹得不行!
    醫生明確表示這種說法根本不靠譜,因為醒酒有一個過程,迅速解酒騙過交警是不可能的  今年5月1日「醉駕入刑」的法規開始實施,嚴查嚴令下,解酒類藥品銷量大增,售賣解酒藥的部分網店更是在廣告中暗示「吃了解酒藥就可以逃避酒駕檢測」。那麼,是否真有這種「神藥」呢?昨天,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啟示」「醉駕入刑」緊箍咒降服「馬路殺手」!
    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大松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醉駕入刑」後,醉酒駕駛致人重傷、死亡的,要承擔刑事責任,就意味著相關駕駛人將失去一定的人身自由。此外,一旦駕駛人背負「刑事記錄」,將對其職業生涯帶來毀滅性打擊,如律師、醫師吊證,公職人員雙開,公民不能入黨和報考國家公務員等。
  • 該不該給"醉駕入刑"留口子 最高法引爭議(全文)
    醉駕入刑波瀾再起 醉駕並非一律入刑引多方熱議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實施以後,備受關注的「醉駕入刑
  • 醉駕入刑之爭:「茶杯裡的風暴」(3)
    醉駕入刑之爭:「茶杯裡的風暴」(3) 2011-05-27 12:08 作者:王鴻諒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醉酒挪車不屬醉駕引熱議 市民:一律入刑不宜有例外
    此前其他省市就細化醉駕入刑標準所作的嘗試也引發不少輿論爭議,如何看待各地的此類司法實踐?此舉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司法實踐中的貫徹?還是對醉駕入刑的一種鬆綁?本期「聲音版」邀請相關專家、一線執法者和讀者一道進行探討,敬請關注。
  • 醉駕入刑合理性的反撥與諏議
    支持醉駕入刑者,引用國外立法以說明醉駕行為的犯罪化適應國際趨勢。借鑑西方國家治理酒駕行為的立法經驗時,過於強調製度的支配力而忽視了實踐或者民情的決定力。酒駕入刑的西方經驗移植到中國,制度設計固然重要,但注意到雙方在社會基礎尤其是公民的守法意識,生活習慣上的重大差異並對制度的移植進行必要調整則是制度能否對社會進步發揮助力的基礎。
  • 周村一駕駛員醉駕入刑釋放剛半年 再次醉駕被查求放過
    近日,淄博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周村大隊民警就查到一名涉嫌醉酒後駕駛機動車的駕駛員,而這名駕駛員已經是第二次醉駕被查。上次醉駕入刑三個月,今年3月份剛刑滿釋放。看到這個結果後,張某一個勁的求民警放過他,並說自己因為醉駕入刑今年三月份剛刑滿釋放。 據張某交代,晚上幾個朋友聚餐,期間,4個人喝了18瓶啤酒,這是聚餐結束後回家的路上。
  • 醉駕入刑近10年,譚明明將成為首個死刑之人?
    我國醉駕入刑快10年了,之前還沒有被判死刑之人。去年發生在河南永城的瑪莎拉蒂撞寶馬一案,近日傳出最新消息,譚明明很可能被判處死刑,成為醉駕入刑十年以來首個被判死刑的人。對此,你怎麼看?1、醉駕入刑10年隨著酒駕、醉駕行為的增加,由此導致的交通事故也越來越多,從而引發極大的民憤。
  • 醉駕入刑近10年,譚明明將成為首個死刑之人
    我國醉駕入刑快10年了,之前還沒有被判死刑之人。去年發生在河南永城的瑪莎拉蒂撞寶馬一案,近日傳出最新消息,譚明明很可能被判處死刑,成為醉駕入刑十年以來首個被判死刑的人。對此,你怎麼看?1、醉駕入刑10年隨著酒駕、醉駕行為的增加,由此導致的交通事故也越來越多,從而引發極大的民憤。數據顯示,醉酒駕駛的危險駕駛行為,是僅次於盜竊罪的高發犯罪,造成的社會風險極大。
  • 青島醉駕入刑第一人出獄:看見酒就心煩(圖)
    青島醉駕入刑第一人出獄:看見酒就心煩  冬夜10點,呼嘯的北風讓路上行人不由加快了步伐。  夏良就是本市醉駕入刑的第一人,因為酒後騎車,他在看守所裡呆了3個月——這段特殊經歷讓他如同變了個人,出獄後已4個月,原先看見酒就拔不動腿的他,現在不敢再沾酒。醉駕入獄,居然成了夏良戒掉酒癮的「靈藥」,也讓2011年成為他生命中的拐點。
  • 尚權推薦 丨解志勇、雷雨薇 :「醉駕刑」溢出效應的反思與重構
    因此,刑法對醉駕行為的規制,實際上是經歷了從作為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情節,到發展為危險駕駛罪這一獨立罪名的過程。醉駕入刑立法實施近十年來,不同國家機關在犯罪追訴的標準適用上,也呈現出較大張力。《刑法修正案(八)》甫一執行,最高人民法院便在全國法院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上提醒各地法院,「具體追究醉駕者的刑事責任,應當慎重穩妥」,要注意與行政處罰的銜接,防止可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處罰的行為,直接訴至法院追究刑事責任。與秉持「穩妥慎重」入刑態度的最高人民法院不同,公安部在其2011年9月下發的《關於公安機關辦理醉酒駕駛機動車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中規定,「從嚴掌握立案標準。
  • 一人醉駕三人入刑!公司領導吩咐下屬醉駕,同樣涉嫌危險駕駛罪
    在公安交警部門公布的12月18日至12月24日的醉駕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駕駛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竟高達332mg/100ml,即使是排名第十的,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也達到209mg/100ml,十分驚人。而在上述醉駕排行榜中,被查處的時間都集中在深夜至凌晨時段,10起都發生在晚上8點至凌晨3點。
  • 全國罕見,醉駕司機竟免於刑罰?入罪數量高居刑案之首,專家建議提高醉駕標準
    與此同時,醉駕入刑後,危險駕駛罪的案件數量已高居刑事案件之首。一方面,醉駕入刑的確遏制了醉駕違法的數量;另一方面,大量貪杯之人被貼上「罪犯」標籤,對個人及家庭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法律界人士建議,司法實踐中可適當提升醉駕入刑標準。
  • 醉駕入刑後有什麼影響?
    醉駕是指飲酒後在完全或者部分喪失個人意志的狀態下駕駛機動車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醉駕案件中,當事人諮詢最多也最關心的問題是,醉駕能不能爭取緩刑?醉駕什麼情況下適用緩刑?2019醉駕判緩刑條件有哪些?
  • 椰子水,你不知道的10個神奇功效,這下火了!
    下面文昌網小文與你分享「生命之水」你不知道的10個神奇功效:1.神奇注射劑:嫩椰子水中電解質濃度與血液相似,二戰時英國和日本人曾直接用椰子水進行靜脈注射,迅速補充體液。2.心血管疾病的良方:嫩椰子水中鉀含量豐富,還含有L-精氨酸等,可促進血管擴張,保護心臟。
  • 「​醉駕」出罪須謹慎
    (八)》增設了危險駕駛罪,明確將「醉駕」入刑,迄今已經有八年曆程。「醉駕入刑」具有重要的價值,其有力地維護了道路交通公共安全,構築起了保護人民生命、健康與財產安全的「堤壩」。然而,近年來出現了一種呼聲,質疑「醉駕入刑」,倡導「醉駕」出罪。2019年7月31日,最高法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全國法院審判執行數據,在審結的刑事案件中,危險駕駛罪首次超越盜竊罪,排在第一位,成為「首罪」。
  • 全國醉駕入刑將近滿月 已判案例無一緩刑(圖)
    昨日,石景山法院開審三名醉駕司機並當庭宣判。被告人劉某雙手捂面。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從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實施至今,備受社會關注的「醉駕入刑」已施行近一個月。  【特點1】  快 醉駕案最快四天搞定  各地法院普遍採用「快辦」機制,舞鋼檢方曾僅用3小時將案件訴至法院。  在實施「醉駕入刑」後,醉駕案件作為刑事案件,一般要經過三道程序。首先由公安部門負責偵查,偵查結束後由檢察部門審查起訴,最後由法院審理判決。
  • 醉駕要鬆綁?江蘇男子醉駕送妻子就醫,司法機關裁定不負刑責
    浙江政策:醉酒後挪車不算醉駕這個判例一發立即引發熱議,醉駕被認定為緊急避險免予刑責,這也被不少網友解讀為要為醉駕鬆綁。事實上,類似的觀點並非首次出現,早在去年10月份,浙江省出臺的一個政策就曾引發類似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