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白先勇:青春念想

2020-12-19 央視網
[面對面]白先勇:青春念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0日 23:06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本期《面對面》帶你走近這位備受爭議的藝術大師的精彩人生,訴說他的崑曲情緣和青春版《牡丹亭》幕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進入[面對面]>>

    CCTV.com消息(面對面5月20日播出):點擊觀看視頻〉〉〉

青春版《牡丹亭》

藝術大師白先勇

白先勇在創作

    5月11日,崑曲名作青春版《牡丹亭》將在北京北展劇場上演,這是它世界巡演的第100場。

    5月20日晚,青春版《牡丹亭》總製作人、當代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將做客面對面,訴說他的崑曲情緣和青春版《牡丹亭》幕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本期《面對面》帶你走近這位備受爭議的藝術大師的精彩人生。

<詳細內容>

  導視:
  百場青春版《牡丹亭》,演繹四百年來前的愛情神話。
  白先勇:非常的浪漫。
  作為青春版《牡丹亭》的總製作人,他有著什麼樣的情感世界?
  記者:沒有組建像通常人那樣的家庭,您覺得會不會是一個殘缺呢?
  白先勇:我想我一生很幸福,就是有很好的很知己的朋友。
  身為將門之子,他經歷了怎樣的身世沉浮?
  白先勇:父親對我的做人處事有影響的。
  王志專訪著名作家白先勇,即將播出。

  人物介紹:
  白先勇:當代作家,1937年出生於廣西,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近年來,致力於崑曲的推廣,擔任青春版《牡丹亭》的總製作人。

  2007年5月11日晚上,能夠容納2700多名觀眾的北京展覽館劇場內座無虛席,著名作家白先勇總製作的崑曲青春版《牡丹亭》進行了第一百場紀念演出。
  記者:那麼這個火爆的程度,是你預想當中想到的嗎?
  白先勇:多少出意料之外。
    記者:大家覺得這個戲成功就是一個奇蹟?
  白先勇:我想這個戲,本來這個崑曲就應該是一個這麼美的東西,只是我們自己做得很用心是真的。等於說是這個是很不平常的一件事,是兩岸三地的文化精英、戲曲精英共同打造的一個大文化工程。
    《牡丹亭》又叫《還魂記》,是明朝大劇作家湯顯祖的作品,講的是杜麗娘與柳夢梅兩個青年男女之間因夢生情,穿越生死的愛情神話。作為策劃和總製作人的白先勇,重新編排了這個傳唱了四百多年的愛情神話,並且加上了一個令人心動的名字,青春版《牡丹亭》。
    記者:加上這個青春版這三個字,總有一種迎合的意味?
  白先勇:我想不是迎合,我想是有我們的目的在裡頭,我想做青春版的牡丹亭,我有幾個宗旨。第一個我相信崑曲是一個古老的劇種,它是有很強韌的生命力的,所以我們要把崑曲的青春生命召喚回來,我們做這個戲第一個目的是這個。第二個因為這個劇本身《牡丹亭》本身就是歌頌青春,歌頌愛情的,歌頌生命的這麼一個戲。女主角16歲,男主角這個20歲,做了一場那麼美的夢,夢中相會,完全是歌頌青春,青春之歌,我想大學生,年輕人看了可以認同,因為他正在戀愛中,非常的浪漫。中年的人觀眾看了可以回憶,因為每個人都有一段。老年人看了以後呢,就是追憶,很遙遠的時候,也有青春過。

  白先勇現場講話:青春版牡丹亭,我希望把大家的青春夢統統喚回來,我自己也覺得年輕起來。
  這是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在臺北首次演出時的情形,演出現場熱烈的氣氛,讓白先勇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
  白先勇現場講話:真高興,最關鍵了……
    時至今日,白先勇已經帶領他的青春版《牡丹亭》劇組演出了一百場,幾乎是場場爆滿,直接觀眾達到了15萬人。在青春版《牡丹亭》受到社會各界關注的時候,白先勇的名字也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提及,這位聞名海內外的華語作家對於外界來說頗具有神秘色彩。
    記者:讀過白先勇小說的人感覺到,您跟很多的作家都不一樣。
  白先勇:其實我從小就很早立志要當一個作家,所以後來我念了工科回來又考文學。其實我是想要做作家的,不過您講的就是說,可能我一生的那個經歷,當然經過了天翻地覆的那個歷史變化,可能戲劇性大一點。

相關焦點

  • 臺灣崑曲大師白先勇返故鄉
    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剛剛在臺北親歷自己改編製作的崑曲「青春版」《牡丹亭》成功上演,又攜兩本新書———《青春念想———白先勇自選集》、《奼紫嫣 紅牡丹亭》(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來到故鄉桂林。記者面前的白先勇雖年近古稀依舊舉止優雅,神採奕奕,非常健談,特別是談到文學,談起《牡丹亭》,他變得更加興致盎然,聊到忘情處甚至用手比劃……在白先勇娓娓道來的文學世界、崑曲情結中,似乎窗外的雨天也變得明媚起來。
  • 著名作家白先勇:文化交流是打破隔閡最好手段
    著名作家白先勇4月23日在香港拔萃女書院與來自兩岸和香港的年輕學生分享寫作經歷。他說,當今年輕人應該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更全面、更深層的了解。談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年近八旬的白先勇仍然一臉興奮。他說,自己大學時主修外國文學,隨後又在美國任教、定居。但多年之後,仍然對中華文化有著強烈的皈依感,渴望一種回歸。
  • 十年不尋常 白先勇在臺北談青春版《牡丹亭》旅程
    新華社記者陳思武攝)  對一些人來說,十年往往「生死兩茫茫」,而對白先勇和崑曲青春版《牡丹亭》來說,則是「十年辛苦不尋常」:連續十年,同一個戲組、同一批人,演同一齣戲——255場。  今年78歲的白先勇頭髮花白,身穿黑色傳統服裝,24日在臺北回顧青春版《牡丹亭》十年的旅程,再次談起十年的辛苦與感動。
  • 白先勇推薦!
    ////////// 白先勇在青春版《牡丹亭》的創新過程中 沒有丟棄傳統 而是把傳統保護得更加完美 把傳統呈現得更加明顯 它的創新理念符合現代戲劇
  • 2020年貴陽收官大劇:28日晚白先勇青春版崑曲《牡丹亭》就問你來不...
    2020年貴陽收官大劇:28日晚白先勇青春版崑曲《牡丹亭》就問你來不來看?在這辭舊迎新之際適合來一場美麗的遇見一襲水袖丹衣,一曲醉人驚夢夢回江南府邸看那生死相許的深情白先勇青春版崑曲《牡丹亭》2020年12月
  • 白先勇:振興文藝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
    白先勇。王峰攝除了上下車時的動作稍有遲疑,82歲的白先勇身上看不出多少時間的痕跡,甚至遠比他2005年來南京為崑曲青春版《牡丹亭》助陣時更精神了。暮年:白先勇的「紅」與「白」晚年的白先勇一直致力於崑曲與《紅樓夢》的推廣,這兩件事構成了白先勇的「紅」與「白」:一邊是繼《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之後,他帶來了一本新書《正本清源說紅樓》;另一邊則是白先勇製作的崑曲《白羅衫》與《紅娘》正在江蘇大劇院演出,主打「青春」牌,其目標人群仍是現代年輕觀眾。
  • 白先勇在北大:「用保護青銅器的態度保護崑曲」
    中新社北京4月7日電 題:白先勇在北大:「用保護青銅器的態度保護崑曲」  中新社記者 應妮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經典的唱詞響起,唱腔不夠清麗、做工不夠細膩、舞美不夠專業,但臺下的特殊觀眾——白先勇,依然看得如痴如醉。
  • 白先勇說戲:中國戲曲很多出戲沒有扇子演不來
    白先勇說:「我看過很多版本的《牡丹亭》,在遊園這一折,有些演員拿的扇子,底色居然是那種像油漆一樣的金色,牡丹也很俗,這人還沒唱,聽的興趣就減半了。」於是,在11月25日即將在杭州大劇院開演的青春版《牡丹亭》裡,光一把杜麗娘用的扇子,也是白先勇嚴苛挑選過的。  王星記摺扇勾起兒時回憶  說到扇子,不得不說杭州百年老字號「王星記」。
  • 白先勇《美的復興》:中國人,文化自信不能丟
    白先勇的《臺北人》和《孽子》至今都是熱議不斷的小說,有時候一部作品評論者絡繹不絕,源自文化背景的混濁不清,人人又渴望清醒,便會不斷地尋根究底探索。白先勇代表的是什麼呢?一個生在中國大陸,青春在中國臺灣,工作在美國,多元文化糅合裡的成長的知識分子,他的興趣和精神所指,就讓人產生好奇。
  • 白先勇:從文學大家到崑曲義工
    白先勇 從文學大家到崑曲義工  從一介文學大家再到崑曲義工,白先勇用他的人生譜寫了一段不凡的傳奇  範典  2004年夏,杭州七藝節,我有幸與白先勇先生相識,他專為青春版《牡丹亭》參加七藝節演出而來。
  • 白先勇、王家衛和洗衣房——臺北咖啡館再巡禮
    之前聽聞這家咖啡館是在白先勇的文章裡,他曾經寫過:「『明星』大概是臺北最有歷史的咖啡館了……那個時期,在臺北上咖啡館還是一種小小的奢侈,有點洋派,有點沙龍氣息。幸而『明星』的咖啡價錢並不算貴,偶爾為之,大家還去得起。」除去白先勇,林懷民、陳映真、黃春明、三毛都是明星咖啡館的常客,詩人周夢蝶在樓下賣了多年的詩集,也給這裡添了不少文學傳奇的色彩。
  • 我的四本《臺北人》和兩面白先勇
    記得當時語文老師在上作文課之前習慣把當期覺得比較好的文章放在作文本的最上面,所以我會挑各班最上面的幾本瀏覽,某次在文科班的作文本裡發現了一篇談論白先勇小說的名字,那篇小說叫做《永遠的尹雪豔》。因為作文中有引述小說原作的起首,和後面的白旗袍、淺笑容一起,印象頗為深刻:「尹雪豔總也不老」。
  • 薦讀:白先勇的《遊園驚夢》
    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出生於廣西省桂林市,臺灣文學家、劇作家,畢業於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父親白崇禧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與第一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短篇小說《遊園驚夢》是臺灣著名作家白先勇的代表作,也是他的力作。在華文短篇小說百花園裡,《遊園驚夢》確是一朵奇葩,它以特有的色彩和韻味,吸引了國內外廣大讀者。小說梗概:臺灣國民黨軍界顯要人物的遺孀錢夫人藍田玉,應竇夫人——昔日藝壇姐妹桂枝香的邀請,從住處臺南前來臺北竇公館赴宴的情景。
  • 對《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的幾聲嘆息
    白先勇談論《紅樓夢》。 圖/文匯報兩岸三地的文學寫作盛名,幾十年的教讀經驗,白先勇出手,自然讓人期望甚高。然而,看了他的評說,卻不免幾聲嘆息,不合我意。文/陳豔濤每過一段時間,總有一個版本的評說《紅樓夢》會引起熱議,這一次是白先勇。
  • 【蕭說】白先勇盡顯民國範兒
    日前馬來西亞《星洲日報》舉辦第十四屆花蹤文學獎,白先勇獲最高榮譽「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可以說名至實歸。今年正是白先勇八十大壽,而「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被稱為華語文學創作領域的「諾貝爾獎」,用這個獎項來給白先勇慶生,
  • 張生:白先勇眼裡的上海名牌大學
    不過,剛好今日有點餘暇,我就來談談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眼裡的上海名牌大學,撩撥大家一下,讓有興趣的朋友在這個難忘的新冠溽暑中難得的放鬆一下。顯然,從這個角度來談這個話題,可能有唐突之處,好在我不是白先勇先生的研究專家,對「白研界」的動向也不清楚,這裡只是作為白先勇先生的粉絲,隨意點染一下,通過我讀最近讀過的白先勇的幾篇小說,來看看他眼裡的上海的名校。
  • 青春版《牡丹亭》十大名校巡演 17日抵津(圖)
    資料圖片:白先勇南開大學籤名售書。  北方網消息(記者劉雁軍):從南開大學獲悉,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與青春版崑曲《牡丹亭》劇組將抵津,並於4月17日在南開大學舉辦「青春版《牡丹亭》進南開大學」新聞發布會。
  • 陳毓賢談與白先勇合撰《紅樓夢》英文導讀
    白先勇先生自幼喜愛《紅樓夢》,多年細讀研究頗有心得。他在西方的《紅樓夢》講座極受歡迎,往往一座難求。熱心贊助他的港臺人士之中有一位臺大中文系畢業的陳怡蓁,她在母校設立了「白先勇人文講座」,請李歐梵、王德威、藤井省三、商偉等先後到校講課。2014年本來要請名家講民國史,但確定的人都因事無法到校,張淑香教授知道白先勇素來喜歡《紅樓夢》,又惋惜現在的學生很少有耐心看這樣的大部頭,於是提議白先勇來講《紅樓夢》。
  • 【本周活動@北京】白先勇、廖彥博:白崇禧與二二八事件
    事件爆發後,白崇禧受國民政府派遣,前往臺灣宣慰,止痛療傷,撫慰民心,弭平動蕩,前後16天,發揮了至為關鍵的作用。白崇禧之於二二八事件,甚至對今天台灣的社會都有深遠的影響。然而目前兩岸關於二二八事件的研究,對白崇禧赴臺宣慰這段歷史,卻仍然沒有專門、詳盡的討論。
  • 《永遠的尹雪豔》變身話劇 白先勇:她像個死神
    白先勇還記得,1987年,香港電視臺為他製作一期節目,專程到上海南京路取景,他看著剛改造為步行街的繁華街頭,望著川流不息的人群和閃爍的霓虹燈,像是自言自語一般感嘆,「尹雪豔永遠不老,上海永遠不老。」    如今,不老的尹雪豔終於經白先勇授權即將搬上舞臺。執導該劇的導演徐俊,是繼越劇《玉卿嫂》後二度與白先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