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有獎勵、招工有補貼……南通通州灣五措施緩解企業用工難

2020-12-20 中國江蘇網

23日,記者從南通通州灣示範區管委會獲悉,針對企業復工後存在一定程度的招工難、用工難問題,通州灣出臺5條「硬核」招工措施,凡推薦就業成功的工作人員、服務機構均有獎勵,用工單位有補貼。

示範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切實幫助企業招工,示範區將發動村居和社區工作人員推薦本地(含周邊縣區)擬外出務工人員(「技術能手」)就近就業,經推薦且與用人單位籤訂勞動合同並持續服務3個月以上的,對工作人員獎勵300元/人,推薦區外市內務工人員來區就業的,獎勵提高到500元/人;同時,示範區主動對接周邊疫情低風險地區,加快引進勞務人員,發揮勞務合作基地作用。企業新錄用員工5人以上(含5人)並參加當地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滿6個月的,對用工企業和服務機構分別給予1000元/人的招聘獎勵。

為儘快實現企業滿員滿負荷生產,確保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完成,示範區還建立了企業用工聯動機制,由多部門單位每天互動交流工作信息,動態推進相關工作。同時,派駐企業服務人員第一時間了解掌握復工企業員工需求,幫助企業通過通州灣人才網等途徑對外發布。(記者吳霄雲)

相關焦點

  • 【沸點】重慶:「組合拳」緩解復產用工難
    自2月下旬以來,一趟趟「復工專車」陸續將數千名員工送入包括廣達、富士康等電子企業的生產基地,以「從家門口到廠門口」的形式嘗試緩解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階段性「用工難」。    由於防控措施、個人擔憂等原因,因大量產業工人未能按時返崗產生的「用工難」日益成為許多企業復產後的「心病」。
  • 長沙縣:「雲」招聘破解企業用工難
    疫情期間用工招工成了不少企業復產復工的頭號難題。近日,為能夠切實解決企業用工難,長沙縣、長沙經開區使出「三大硬招」幫助企業招聘人才。「一對一」研判企業用工需求在企業聯絡員於志剛負責的企業中,有這樣一家企業:一面有著訂單帶來的壓力,一面又面臨著熟練技能工短缺問題。
  • 幫扶企業招工用工 幫助村民就近就業 南寧市出實招力促就業復工...
    我市對口幫扶勞動密集型重點工業企業開展招工,解決企業復工復產用工及本地勞動力就業問題。圖為求職者在富士康招聘現場有序排隊遞交求職資料。疫情之下,如何解決復工企業的招工問題?我市緊急部署對口幫扶工作,將我市勞動密集型重點工業企業的招工需求,通過分解指標並直接下達招工任務到相關縣(區),由對口縣(區)聯合對口企業組成招工工作隊,直接下鄉到村委進行招工,大大緩解了我市勞動力特別是貧困縣(區)人口因為疫情影響無法外出務工就業的問題,進一步助力我市脫貧攻堅工作。
  • 央視調查寧波招工難 用工缺口數以萬計形勢嚴峻
    浙江在線2月17日訊 寧波雅戈爾工廠門口的招工處,人流稀疏,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正月初八開始招工,這幾天一整天也就幾個來諮詢的,很難指望當場籤約了。這段時間應該是企業招工的集中期,在寧波工業區一些人流集中的街道路口往年都有一些小型企業停車招人,但今年已經看不到一家企業路邊招人了。往年的熱點地段都是招工搶人的戰場,今年也冷冷清清,表面上的「風平浪靜」並不意味著用工問題緩解,而是更加嚴峻。寧波市勞動就業局對226家企業做了用工調查,從調查來看,今年寧波企業對於初級勞動力的用工缺口依然數以萬計。
  • 「上天」有新機場,「入海」有通州灣,南通能否重現往日榮光?
    在湖州舉行的「第二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上海江蘇籤署了《通州灣新出海口開發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南通新機場合作共建協議》,這也就意味著在不遠的將來,南通將增加一個門戶型的大機場和一個重要的新出海口。「上天」有新機場,「入海」有通州灣,南通能否重現江蘇第三的往日榮光?又能否如市委所願,未來5年後躋身全國大中城市15強?
  • 港南區:用工不荒 企業達產
    人社部門多措並舉解決企業用工難題,主動對接有用工需求的企業,制定了一次性吸納勞動力就業補貼、貧困勞動力穩崗補貼,介紹就業服務補助等獎勵措施,極大鼓勵轄區勞動力本地就近就業。4月22日,記者在貴港市嘉龍海傑電子科技公司生產車間看到,員工們戴著口罩正在流水線上忙著繞線、理線、包防護膠、焊錫、上套等作業,有序地進行電子元件拼裝工作。
  • 通州灣最新規劃消息,通州灣樓盤地圖-南通房產超市網
    [導讀]南通新房,為你提供南通全區域樓盤最新動態,戶型圖,樣板間,項目基本信息等;更有售樓處置業顧問24小時在線,提供免費的在線資訊,免費來電解答,歡迎諮詢!在南通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通州灣港口開發建設委員會主任、通州灣示範區黨工委書記陸衛東看來,可從3個維度解析通州灣的巨大戰略價 值:  ——從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來看,上海是長三角的核芯,自開埠以來,上海空間格局、城市格局、功能格局不斷拓展,通州灣距離浦東新區僅一個半小時車程,有基礎、有資源優先承載上海產業溢出和經濟輻射。
  • 廈門市同安區推出「招工獎勵制度」 應對用工荒
    廈門市同安區推出「招工獎勵制度」 應對用工荒 ,廈門市同安區昨天推出「招工獎勵制度」,鼓勵返鄉過年的外地務工人員帶親朋好友來廈務工。  根據規定,凡在廈門市同安區內企業就業並籤訂勞動合同(區就業中心有登記備案,已繳交社會保險)的工作人員,在2010年春節後,如能夠「以親帶親」、「以友帶友」、「老鄉帶老鄉」等方式引進初次來廈務工人員(指尚未在廈門市勞動力市場管理系統進行用工報備、未在廈門繳交社會保險的非廈門戶籍人員)並在同安轄區企業(指稅收繳交在同安區的企業)務工滿6個月的,予以初次來廈務工人員的介紹人200元/人的職業介紹獎勵
  • 市人社局推進「五好」措施破解老工業企業招工難題
    一是把企業需求掌握好。加強與輕騎等老工業企業的聯繫,準確掌握企業用工需求,及時將用工信息納入到全市大就業招聘平臺,定期更新維護,解決企業長期用工問題。8月8日,局主要負責人帶隊到濟南輕騎公司調研了解企業用工需求,現場探討解決方案。二是把專場招聘會舉辦好。
  • 「黨建+招工」 促服務企業提質增效
    機關黨員服務小分隊定期開展全覆蓋式走訪活動,掌握企業用工需求,協助招工專班建立周用工統計報告制度、月用工統計分析制度,及時了解企業用工規律,分析用工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意見和建議;鎮街黨員突擊隊精準掌握本區域適齡勞動力人數,逐一了解就業意向,推薦區內重點企業招工信息,加強與企業對接聯繫,協調面試場地由企業轉到鎮村,將崗位送到家門口,將員工送到廠門口。
  • 洞口縣:「招工小分隊」助推企業駛上復工復產「快車道」
    紅網時刻3月2日訊(通訊員 伍娟 曾鈞明 楊昌泉)「在這個疫情防控期間,我們一直呆在家,信息也不靈通,縣裡的招工小分隊到家裡來為我們提供就業信息,使我們有更多的就業機會。」2月29日,洞口縣招工小分隊來到毓蘭鎮山陽村貧困群眾王池建家中,了解他的就業意願。
  • 廣東人力資源機構為企業介紹員工 每人可補貼400元
    、高新技術企業介紹員工,符合條件的可按每人400元給予職業介紹補貼。疫情防控期間,一些企業復工復產,廣東省出臺政策幫助重點企業招工。 新快報記者 畢志毅/攝廣東優化就業服務,幫助「用工大戶」招工疫情防控期間,一邊是招工難,一邊是搵工難,如何做好供需方面的對接服務?2月27日,廣東省人社廳對《廣東省進一步穩定和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2.0版『促進就業九條』」)進行解讀。
  • 上海節後面臨用工缺口 企業將組團赴陝西招工
    上海企業節後面臨用工缺口。「年後,我們嘉定外管這裡登記的1.7萬多家企業,九成以上都有缺工現象,一般企業缺工都達到20%~30%。」昨日,嘉定區外勞力管理中心負責人朱華民表示,為了緩解區內企業用工荒現象,本月底,嘉定區將組織區內25家大型企業,赴陝西寶雞招工5000人。
  • 求職難? 青島用工市場冷熱兩重天
    每天都有很多企業過來貼招聘啟事,但很少有人前來應聘。只要有過來找工作的,無論有沒有工作經驗,企業一般都會要。記者從擺放在路邊的招工牌上看到,招聘的大多都是服務員、洗車工、機械操作工、司機等服務性工作和操作性工作。  每到年底,紡織業、外貿加工業等用工大戶都為招工煞費苦心。
  • 打好「組合拳」破解企業招工難
    吳江區人社局多措並舉,積極向外拓展勞務基地,向內挖掘勞務潛力,強化公共服務和市場配置「雙輪驅動」—— 打好「組合拳」破解企業招工難□蘇報駐吳江區首席記者 王英人,是發展的第一要素。位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行榜第八位的吳江區,是產業大區、用工大區。今年受疫情影響,區內部分企業出現了招工難問題。為幫助企業解決招工難、用工貴等問題,吳江區人社局打好招攬「組合拳」,積極向外拓展勞務基地,向內挖掘勞務潛力,強化公共服務和市場配置「雙輪驅動」,全力保障企業用工服務,努力為吳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 媒體探問今年招工情況 企業直言招人難留住更難
    施廣德攝    編者按:又到了農民工找工作、企業招工人的旺季。今年的工作好找嗎?企業招工難不難?外出就業還是主流嗎?家門口就業有多大的吸引力?本報記者日前深入廣東、安徽——傳統的用工大省及農民工輸出大省,探問今年找工、招工有哪些新情況。
  • 區人力社保局多措並舉保障民營企業用工
    建立區人力資源市場和區、鎮、村三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1+3」就業服務陣地,配套重慶就業網、巴南就業網、「巴南就業」微信公眾號「兩網一微」線上平臺,線上線下聯動招聘100場次,發布1455戶企業崗位4.2萬個。二是出臺「一攬子」招工政策。
  • 綦江區招工2000餘人全力保障市加工貿易重點電子企業用工
    3月5日,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綜合辦公室通報了各區縣協助市加工貿易重點電子企業招工情況,我區在全市率先超額完成招送工任務,為富士康、廣達、英業達、翊寶等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復工復產就是命令。
  • 威海市人社局構建「六新」模式 精準服務企業保用工促發展
    出臺「新」政策,用工成本大幅減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強企業用工服務保障新政策,對為企業批量引進勞動力或畢業生且實現穩定就業的人力資源機構和院校,每引進1人給予最低600元的一次性獎勵。積極落實失業保險金穩崗返還、一次性用工補貼、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職業介紹補貼等激勵政策,為助企招工提供政策保障。
  • 招工隨訂單起伏 南京企業陷「潮汐式」用工困局
    不過訂單回來了,用工量也隨之激增,今年一開年,招聘成了華寶最頭疼的問題。為此,臺灣總部還派了團隊來協助。魏國和所說的「全年超過1萬人」的用工缺口,實際上指的是在有員工流失背景下的招工總數。  本月,我市另一家電子加工企業也在大張旗鼓招聘,缺口在2000—3000人。公司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說,電子行業起起伏伏,訂單不穩定,讓人力資源部壓力非常大。